第203章 张江养鸡场

第203章 张江养鸡场

“老哥怎么称呼?”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遇到这样一个人,李耒心中隐隐有所猜测。

“我姓杨,你也别担心我骗你,我在这儿收了好几天了,都是一手给钱一手拿国库券,你要是不信,咱们可以先少换点。”对方只说了自己姓氏,没有说名字,而且从他说话来看,他干这个已经很熟络了。

“倒不是不信,就是觉得七十一有点少了。”李耒现在已经基本可以断定,面前这位就是日后有名的杨百万了。

杨百万名叫杨怀定,原本在上海铁合金厂当过工人,后来又当了仓库保管员,和时下许多风云人物一样,他并不甘心就这样平平凡凡过一辈子,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偷偷搞起了副业。

承包了浙江上虞一家乡镇企业的销售业务,他自己也在业余干点推销活儿,靠着对市场的敏锐,他赚了不少钱。

赚了钱自然是要花的,于是他抽起了外烟,不光自己抽,还经常给单位的同事发,这些烟的价值明显超出了他的工资,碰巧最近仓库丢了些东西,于是就引起了保卫科的注意。

这倒也不怪保卫科,谁让他是仓库保管员呢,仓库丢了东西,保管员又开始大手大脚的消费,任谁也会怀疑的吧?

然而杨怀定却转不过这个弯来,觉得受了委屈,我好心请大家抽烟,没落到好也就罢了,还被人这么冤枉?,于是一气之下便辞了职。

辞职之后他没急着马上开始闯荡,而是买了一大堆报纸在家里仔细研究,想从这上面找到发财的机会,结果还真被他找到了。

报纸上公布了这么一条消息,国家将在七个城市开放国库券的转让业务,其实杨怀定此前就了解过这方面的信息,所谓国库券就是国债,国家在不宽裕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便会发行国债,向全国人民发售,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后偿还债务,并且补上利息。

国债的利息一般情况下都比银行存款利息高,从理论上来讲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国家拿到了急需的资金,老百姓赚取了利息。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这样,首先钱存在银行想用就能拿出来用,买了国债却只能到期才兑现,这要是有点什么急事那就麻烦了;其次,大家现在的经济情况都不宽裕,很难接受这种期限较长的投资;最后,这两年银行存款的利息不断提高,现如今一年定期的利率接近百分之九,三年定期超过了百分之十,五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更是高达百分之十二点四二,和银行利率相比,国库券的收益并没有超出太多,而老百姓对国库券的信任却远比不上银行存款。

所以国库券就很难卖出去了,于是国家组建了专门的机构来推销国库券,然后给各单位都下达了任务,好多单位懒得动脑子,直接就是摊派,规定每名员工必须买多少多少国库券,不买都不行,发工资的时候就给伱扣了。

好多被强行摊派国库券的人就不高兴了,我这真要用钱呢,你就强行给我换了国库券?那我还怎么娶媳妇儿?怎么买家具?

于是乎,国库券的私下交易市场便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好多倒腾国库券的人看准了他们不信任国库券、急用钱的心理,用六折甚至五折的价钱来收购国库券,借此来谋取利益。

就和很多金融产品一样,原本这些金融产品都需要通过一定时间才能或许收益,你买了国库券,等国家偿还就能拿到利息,你买了股票,等企业发展好之后就能得到分红和股票增值的收益。

但总有人想跳过这个过程获得更高的收益,倒腾国库券的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并不是买了国库券就放在家里,等到国家兑现承诺的时候再拿出来换钱,而是利用不同城市国库券价格的不同来赚取差价。

比如,最近SH市场上国库券的售价是六十五块,而合肥则是七十一块,于是他们就从上海买国库券,然后拿到合肥来卖,一来一回也就是几天时间,六块钱的差价就到手了。

很多人都在干这个,比如万国证券的总经理管金生,他每次出动都是用大麻袋装国库券,曾经光在福州一个城市就吃下了两百万的国库券,几天时间就赚了几十万的利润。

然而这种行为是否合法还在模棱两可之间,就有人在银行门口倒卖国库券被公安抓了,认为这是投机倒把行为,最后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法律条目进行处罚,只没收国库券再加上批评教育就完事了。

杨怀定在报纸上看到的这条消息则是再告诉大家,从今往后,起码在这几个城市,买卖国库券不会再被说成是投机倒把了,大家可以放心的买卖。

于是杨怀定马上开始打听各地的行情,然后带上所有积蓄杀奔合肥,在合肥买进国库券,然后在上海销售,第一笔交易三天时间就赚了两千块!这可是1988年的两千块,比他在厂里当仓管员两年的工资还多。

这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杨怀定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不断辗转全国各地倒买倒卖国库券,因为同在上海,又干着同一项买卖,杨怀定和管金生很快就认识了,并成了好朋友。

几个月后,管金生告诉杨怀定一个大消息,他从某主管部门领导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国库券即将上市的消息,他们便疯狂扫货,用七十五块的价格扫走了SH市场一半儿的国库券。

等国库券上市的时候,价格定为一百零四块,他们爆赚二十九块,近乎四成的利润成就了杨怀定杨百万的外号。

只有他又投资故事,成了亿万富翁,然后在大家都疯狂涌入股市的时候急流勇退,清光了所有股票,换成了房子,可谓是步步都踩到了点上,资产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七十一块已经是合肥最高的价格了,其它人都是六十八块收,还有六十五块的来着。”杨怀定继续劝说李耒。

“算了,我还是留着吧!”李耒摆摆手走了,他看到杨怀定也只是好奇而已,并没有和他深交的打算,李耒虽然也在金融市场上赚钱,但根本还是实业,跟杨百万这种纯粹的金融投机者不是一路人。

离开合肥后,李耒马上去了上海,早年间上海对于蔬菜肉蛋等产品实行的是统购统销,全菜场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共负盈亏。

在那个时候,每到傍晚,天山路每到傍晚会出现一道风景,近郊新泾乡、华漕乡的菜农送菜的脚踏车队伍绵延不绝。那是一种特制的小牙盘载重脚踏车,车坐垫下装有牵引拖车的插销,插销锁住拖车车把后牵引行驶,拖车上堆满装着时鲜蔬菜的铁丝筐,市郊农民称之为“踏菜”。

他们把刚从田里收来的新鲜蔬菜,送到SH市蔬菜公司下辖的各中心城区的购销站,,购销站从傍晚到子夜,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一手收购生产队送货,一手批发给各菜场。

猪肉则有上海副食品公司批发,河鱼海鲜则有上海水产公司批发,唯豆制品和咸菜豆芽是由各区豆制品加工厂和咸菜加工场生产批发。

现如今国家放开了粮油购销市场,农副产品开始进入“双轨制”时期,即计划外农副产品可以自由贸易。

于是乎,上海的各处菜市场又变了一副模样,买菜的不再只是各大公司的销售员,还有城郊农场的工人、村里的农民,自然也少不小商小贩。

这些变化让菜市场的商品变得愈发丰盛起来,甚至还出现了速冻半成品,上海人称之为盆菜。

但是由于历史惯性,上海各大菜市场的供应仍不充足,这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上海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满足如此大规模城市的肉蛋蔬菜供应原本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其次,食品流通环节牵扯到的单位实在是太多了,那家单位都要走流程办手续,这无疑降低了流通效率,延长了蔬菜肉蛋进入市场的时间。

国家也注意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蔬菜肉蛋供应不足,老百姓的菜篮子很难装满的问题,于是便推出了菜篮子工程。

李耒计划在上海郊区开养殖场恰好就迎合了这一发展大势,所以上海领导对他的到来非常欢迎。

“朱同志刚上任的时候便指出,在上海取得民心主要是‘菜篮子’,所以一定要蔬菜肉蛋的供应搞好,你打算在上海建养殖场,这很好,我们上海就需要你这样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养殖场!”

“我们也了解过上海的情况,上海对肉蛋的需求在全国所有城市里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我这次要建的养殖场规模肯定也是最大的!初步计划第一批就上十万只美国海兰蛋鸡,养成后日产鸡蛋九万枚左右,肉鸡饲养量也在五万羽以上,这样就能解决一部分上海老百姓吃肉、吃蛋的问题!”李耒当即表态。

“这么多?要是每天能多九万枚鸡蛋,那解决的可不是一点儿小问题啊!”领导高兴坏了,现如今一般的养鸡场也就是养三五千只鸡,国营大型养鸡场不过几万羽而已,李耒一上来就是十多万只,这绝对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肉猪的话,我们计划先饲养两种,一种是现在老百姓喜欢吃的肥肉型猪,另一种是武汉的熊教授研发的瘦肉型猪,香江人现在就爱吃这种猪肉!”现在的比例肯定是前者更多,等再过些年就会反过来。

李耒是上过内参、接受过部里表彰的人,再加上亚运会给他带来的光环,领导对他的话是坚信不疑,马上就拉他去看地。

去的路上还在不停地抱歉,“现在上海人都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但是没办法啊,浦西没有那么大的空地,所以只能给你安排在浦东了。”

在普通盖养鸡场,这要是把土地所有权敲定了,日后就算光卖地就能数百倍地收回投资吧?李耒觉得自己重生之后已经见识过太多大场面了,恐怕很难再有什么让自己感到惊讶的东西了,但是现在听到这话还是吃了一惊。

汽车开了好一阵儿,最后停在了一个遍地农田菜园的地方,领导帮着介绍,“这就是张江镇了,一共有四万多亩耕地,这附近的新康、新健、新华、三联几个大队一直都以种菜为主,蔬菜面积最多时达5000余亩,上海人吃菜主要就是靠这个地方!”

“你们在这里建养殖场,可以跟着这些蔬菜一起送到市里去,不用另外想办法;而且养殖场的猪粪、鸡粪也可以就近卖给种菜的大队,彼此都方便!”领导们想的倒是挺周到的。

“互惠互利么,我们的猪粪、鸡粪都是经过科学发酵的,不光肥力好,而且不不伤苗,种出来的蔬菜肯定比现在更好!”李耒也借机宣传了一番。

李耒跟着领导认真考察一番,觉得这个地方相当不错,就把养殖场的地址定在了这里,而这家养殖场也正式命名为惠农张江养殖场。

没费多少功夫就敲定了这么大的项目,领导们都很高兴,但是该提的问题还是要提的,“我们会尽快把三通一平做好,你们也好尽快开始建设!对了,招人的话最好还是优先张江本地的老百姓,毕竟人家拿了这么大一块地么!”

“那是当然,我们不管到哪儿,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本地人!”这也是必须的,你得给当地老百姓好处,他们才会支持你的发展。

李耒已经想好了,招聘的时候还是跟之前一样,笔试面试结合着来,那怕是领导介绍的人,也得走这样的流程。

唯独门房是个例外,这家养殖场的门房不需要笔试、也不需要面试,就一个要求,名字必须叫王大龙,要不然对不住张江这个地方!

(本章完)

第3章 矮丰三号第434章 小准备第385章 测土配方施肥第111章 画饼第429章 乳业风云第257章 世界最大农场第389章 网易第84章 预热第216章 顺便买点东西第485章 世界首富第380章 收购化肥厂第335章 抓大放小第63章 大佬的发家史第270章 统战价值第38章 这也叫艰苦?第178章 优秀农民企业家第455章 杀鸡儆猴第181章 林毅夫第293章 滚出去第84章 预热第254章 好人有好报第250章 托卡耶夫第145章 省级示范区第17章 厄尔尼诺第480章 院士第81章 说承包第443章 全产业链第3章 矮丰三号第432章 循环产业链第133章 咱们的原子弹第186章 亚运捐款第75章 卷起来第192章 特区分厂第40章 见报第187章 又见老牟子第115章 美国农业革命第405章 十二字原则第426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第458章 行业震动第101章 接手第189章 盼盼第149章 超声波第223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第36章 鸡你太贵第21章 供港猪第278章 甲A联赛第335章 抓大放小第278章 甲A联赛第211章 巨人起步第219章 东北第451章 入世前夕第8章 又一位大佬第468章 期货市场第231章 亚运会第353章 诸城考察第30章 交粮第216章 顺便买点东西第71章 高工资第451章 入世前夕第435章 油料多元化第169章 食品加工(补昨天的)第283章 植入广告第40章 见报第234章 北上西进第160章 万元户第387章 订单式农业第217章 缓释肥第3章 矮丰三号第211章 巨人起步第475章 新的巨头第228章 新时代的麦客第392章 农村包围城市第355章 邢书望要走第318章 十年磨一剑第245章 5S榨油法第153章 空手不好意思上门第376章 海水稻第281章 自首第36章 鸡你太贵第45章 复古设计第182章 洋厂长第455章 杀鸡儆猴第288章 降维打击第45章 复古设计第386章 番茄酱第211章 巨人起步第402章 给我排个第二吧第373章 热销第64章 考察第189章 盼盼第370章 兔死狐悲第388章 未雨绸缪第478章 下一代们第485章 世界首富第334章 民生副董第185章 益海嘉里第41章 倒计时宣传第433章 好草好牛好奶第394章 东子第304章 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