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收粮

第285章 收粮

日后,中国面粉市场有十大品牌:古船,香满园,金龙鱼,河套,百乐麦,香雪,中裕,金沙河,五得利和塞北雪,这十大企业占据了全国面粉销售五成左右的市场,剩下的中小企业再瓜分剩下的五成。

李耒在超市里看到的五得利面粉就是这十家企业之一,这家企业的老板是号称中国面粉大王的丹志民,丹志民年龄比李耒还小,今年才二十五岁,出生于河北大名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勉强能吃饱饭,但也没啥闲钱。

高中毕业后他没考上大学,便去了一家机械厂工作,工作了几年后攒了一些钱,他看着当时社会上不少人下海赚了钱也觉得眼热,便开始琢磨,这一琢磨还真被他琢磨出了一些东西来,当时的大名县盛产小麦,但整个大名县都没有一家像样的面粉厂,他就觉得开面粉厂肯定能赚钱,然后便拿着这些钱和父亲、弟弟以家庭联产承包方式开办了一家面粉厂,取名为五得利。

为啥叫五得利呢?这就是丹志民给面粉厂定下的经营理念——客户得利、农户得利、员工得利、国家得利、企业得利,五方得利,所以就叫五得利。

创业的过程是艰难的,五得利面粉厂刚一成立就遇到了难题,十几个人加工了15吨小麦,本以为能大卖一笔,可曾想压根就没有人买;面粉一直积压在仓库就意味着工厂不能正常运转,一家人围在一起苦思冥想,最后丹志民想到了一个方法,用粮食换面,靠收加工费赚钱。

丹志民怕大家觉得加工费太贵,他又决定只收市场价的一半,这种模式更能为农民接受,因为他们平时自己吃面粉也要去找地方磨面,用石磨磨面效果远不如机器磨面,五得利要价便宜、出面又快又好,一下就吸引了许多当地农民背着麦子去磨面,渐渐地工厂就正常运转了起来,丹志民一家也因此小赚一笔。

但面粉行业门槛并不高,许多人看见丹志民赚到钱后,也动了开面粉厂的心思,一时间,整个大名县的面粉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从2家猛增至36家;好多小面粉厂为了抢生意,纷纷压低加工费,同时为了赚取利润,又开始弄虚作假,五得利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严把质量关,不管是给农民的面粉,还是给其它客户的面粉,质量都非常好。

同时又用扩大生产规模来摊低成本,那些小厂的面粉没有五得利好、加工费也不比五得利的便宜、服务态度就更不如了,还怎么和五得利竞争?于是乎,大名县的小面粉厂纷纷倒闭,五得利却是越做越大,短短一年时间就成为行业标杆,在当地彻底站稳了脚跟。

但是很快,五得利就遇到了瓶颈,大名本地市场已经被他们吃的差不多了,厂子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走出来,于是丹志民便亲自带着面粉去HD市里推销面粉,一开始没人愿意收他们的,因为粮食行业都喜欢从老合作商那里进货,外来的厂家不清楚底子,万一出问题就麻烦了。

好在五得利这两年的功夫没有白费,他们的产品成本比其它面粉厂低得多,所以丹志民可以使用大幅度让利的手段来吸引粮油店合作,他们的面粉质量确实好,看着白、吃着香,顾客只要买了第一次,以后基本就只认他们家了,而粮油店进货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打过去,五得利就会在约定好的时间如数送来面粉,还帮他们运到店里面码好,价格便宜、质量好、服务也吊打其它竞争对手,这样的面粉怎么可能不受欢迎?

五得利很快就席卷了整个HD市场,等他再去河北其它城市谈合作的时候,就不用那么费劲了,当地的粮油店早就从同行那儿听说过五得利的大名了,甚至不用他过去,SJZ等地的粮油店就纷纷打过来电话,要从他这儿进货。

在拿下整个河北市场后,丹志民又将五得利面粉送入天津,天津是大城市,耕地面积少、人口众多,面粉都需要从外面购买,所以这个市场拿下来也不算难;等彻底在TJ市场站稳脚跟后,丹志民又雄心勃勃准备进军京城市场,这次就不那么容易,因为京城是全国的中心,所有大面粉厂都盯着呢,市场早已饱和,但他愣是凭借质优价廉服务好,有惊无险地进入了京城,把五得利面粉送入各大超市以及粮油店之中,所以才有了李耒看到的这一幕。

李耒买了一袋五得利的面粉,带回四合院里,让厨师做点面食尝尝,然后认真地开始考虑惠农进军粮食加工领域的问题,之前没有开始是因为时机不对,想要进军粮食加工产业就得获取粮食,而此前粮食都是统购统销的,私营企业没有收购粮食的资格。

但是今年政策开始放松了,二月份的时候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把握有利时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价格,放开经营,增强粮食企业活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方向推进。

而且据李耒了解,细则也会在今年出来,具体内容包括国家定购的粮食全部实行“保量放价”,即保留定购数量,收购价格随行就市……粮食价格和购销放开以后,国家对粮食实行保护价制度,并相应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和储备体系。

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因有几点,首先全国粮食连续几年丰收,粮食总产量突破四亿吨,去年已经达到4.43亿吨,人均粮食接近三百八十公斤,再算上蔬菜、肉蛋等食物的总产量,人民已经不用担心饿肚子了,所以适当放开粮食流通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现有的粮食流通领域存在许多问题,体制僵化、人浮于事、浪费严重、贪污腐败、效率低下等其他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粮食流通领域都有。

另外去年国家再次提高粮食统销价格,实现购销同价,粮食统销价格提高后,粮食部门的经营费用仍由财政补贴;对城镇居民口粮继续实行凭证、凭票、定量供应政策;对农村平价粮销售也继续实行计划供应,在提高粮食统销价格的同时,国务院决定给城镇居民适当补贴。

这些补贴也给国家增加了不少财政负担,所以就算是为了减轻负担、促进粮食流通系统进行改革,也要放开粮食流通的限制,让民营企业来充当这条沙丁鱼,促使国有粮食流通机构进行改革。

当然,也有后世的经济学家分析,认为这是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民;但不管究竟是什么原因,粮食流通领域放开已经成为定局,现在虽然还不是全面放开,但对惠农来说,进军粮食流通加工领域的机会已经成熟。

至于横跨多种经营,对李耒来说也不是问题,他现在开饲料厂也要收购粮食,再开面粉厂也就是多收购一些而已,中原省原本就盛产小麦,收购起来也不难,小麦拉回来磨成面粉,麦麸拿去做饲料,面粉还能供应方便面厂,连配套方案都有了,绝对比其他企业更方便。

而且他之前为了帮助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厂恢复生产,就已经储备了一些人才、设备购买渠道也打通了,几乎可以直接上马。

另外,面粉和食用油的销售渠道有很大的共同之处,日后金龙鱼就横跨了大米、面粉、食用油三大市场,而且这三个市场都进入了全国前十,益海嘉里能做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行?

先回河阳把面粉厂开起来,然后再去东北寻找机会,瞅瞅能不能在五常注册一家米业公司,东北的商业环境肯定没有南边那么好,但李耒之前开的饲料厂和食品加工厂也没出啥大问题,而且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又有提升,去那边开家大米加工厂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至于南边就更方便了,全国稻米产量排名前五的省分别是:HLJ、湖南、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有袁老帮忙介绍,湖北的话早就和当地领导混熟了,江苏和江西也都有当初华东水灾留下的人情,到这些地方建厂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考虑了一晚,把思路理清楚,李耒便去找杜老和童老聊了聊,他俩对李耒的想法也很支持,“现在农民不愁吃的了,但挣钱还是不容易,卖粮尤其难,卖给粮站好多时候收回来的都是白条,这些白条是不可能拿去买油盐、给孩子交学费的,所以引入民营经济进入粮食收购行业,多少能给他们一点儿实惠。”

他俩身为农业方面的高级智库专家,很清楚当下的形势,以现如今的粮食产量,已经不需要国家把粮食都握在手里了,每年只需要完成保底收购量就行,剩下的大可以交给民营企业去收购、加工、出售,这样有助于让农民得到实惠,让消费者吃到更好的精加工粮食,还能刺激国营企业改制,减少政府开支,所以没理由不支持李耒这么做。

他们俩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最高层的意思,听他们这么说李耒就放心了,但林毅夫针对这项政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放开粮食流通确实是好事,但根据现在的情况,在刚开始放开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粮食暴涨的情况。”

他总结了几个原因,首先以前那些国有企业不担心收购任务完不成,因为农民除了把粮食卖给他们没有其他选择,现在有了私营企业加入收购,这就形成了竞争,农民肯定是那边给的价格高卖给那边,所以必然会出现双方争相涨价收购的情况,到时候你涨三分我涨五分,这涨价可就停不下来了。

其次,这些年农村人口一直在向城市进行大规模流动,导致农业生产和供给出现结构性短缺,虽然粮食的产量上去了,但花钱购买粮食的人也越来越多,粮食价格自然会增长。

最后,此前粮食市场是相对封闭的,地方上的粮食只能卖给本地粮站,现在外地企业也可以过去收购了,南方经济好,城市人口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价格也高,到北方收购粮食去南方销售显然有利可图,所以一定会有外地商人过来收购粮食,而粮价先期上涨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迅速传播,肯定会助长农民的涨价心理预期和惜售心理。

他们就会不急着卖粮而是选择待价而沽,如此以来市面上流通的粮食就少了,收购者为了早日完成收购目标只能涨价,看到涨价农民更加惜售,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再次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另外,朱总提出的人民币贬值也会促使粮食涨价,现在国内的粮食价格虽然比国际市场高百分之二十,但算上人民币贬值百分之五十七,那么把粮食送到国际市场上出售依旧可以赚取百分之三十的利益,虽然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出口,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肯定会有人想办法,这还是会促使粮价上涨。

这不过这就跟李耒没啥关系了,这是他们几位专家要操心的事情,李耒只需要知道他能收小麦开面粉加工厂就好。

回到中原省,李耒先后跟邢书望还有河阳的父母官劳勇胜聊了聊,他们在大方向上都很支持,只是在细节上稍有犹豫,最大的担心就是害怕李耒出价太高影响河阳完成正常的销售任务。

“这个您放心,到时候粮食局出多少钱,我这边也是多少钱,要是最后粮食局没收够,我直接按照收购价给他们补足缺口就行!”李耒这么一说,劳勇胜也放心了。

回去准备一番,等三夏时节来临的时候,河阳各乡镇都出现了惠农公司的小麦收购点,他们也开始收粮了。

这是今天的,明天的更新俺争取正常时间发

(本章完)

第303章 一路向西第116章 年终盘点(今晚上架)第403章 洪水来了第69章 盗嫂受金第26章 三夏第331章 计算机和农业第120章 打架?我这儿有专业的第206章 工艺路线第475章 新的巨头第258章 大获丰收第109章 王牌销售第341章 非转基因育种第37章 采访第272章 火腿肠大战第220章 本山第316章 民族企业大反攻第327章 豪门恩怨第450章 拿下第318章 十年磨一剑第66章 开工第50章 供不应求第450章 拿下第18章 《怎样鉴别黄/色歌曲》第398章 轴劲第363章 都是聪明人第74章 7061部队第259章 东方风来满眼春第73章 不良少年收容中心第11章 黄曲霉毒素第416章 有限多元化第160章 万元户第367章 屈服第412章 接盘第323章 王海第393章 站稳脚跟第168章 老邢的新去处第434章 小准备第289章 盛宴拉开序幕第228章 新时代的麦客第322章 新部门第176章 形象代言人第355章 邢书望要走第93章 斗琴第367章 屈服第403章 洪水来了第152章 父子双院士第473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80章 特殊邀请第237章 十佳青年第335章 抓大放小第13章 康贝尔鸭第265章 又一个人才纳入麾下第122章 超哥来了第430章 奶源之战第413章 李经纬第189章 盼盼第16章 棕榈油期货第276章 痛并快乐着第297章 面粉分类第113章 盖房子第260章 西北农大第223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第433章 好草好牛好奶第460章 《粮食战争》出版第249章 一夜成名第29章 收麦第427章 工作做在前面第157章 863计划第158章 小型拖拉机第279章 中原盼盼队第102章 新官上任第64章 考察第351章 初见成效第64章 考察第443章 全产业链第207章 回家带娃第214章 三产公司第416章 有限多元化第65章 这是给你的第237章 十佳青年第149章 超声波第139章 连送大礼第477章 李言有入学第252章 救灾第454章 标准之争第450章 拿下第96章 婚车第165章 希望成立第151章 比日本的好第327章 豪门恩怨第406章 凌一农教授第374章 还会有蒙牛么?第338章 育种站第189章 盼盼第320章 衣锦还校第460章 《粮食战争》出版第15章 马强东第198章 钢材第76章 实习第122章 超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