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合作

第324章 合作

李耒看的是《中国消费者报》,今天他们《刁民?聪明的消费者?》为标题刊登了一篇新闻稿,具体内容是一名叫王海的年轻人在BJ福隆大厦以85元一副的价格买了两副耳机,也不知道是不是许老师家开的,然后想让商场按照今年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倍赔偿。

他先找到消协,得知要到技术监督局做商品鉴定;技术监督局又说,他们要把耳机送到正品的公司鉴定真伪,至少3个月左右才能拿到结果;王海等不及,索性自己拿着耳机去做了鉴定,结果很快出来,这两副耳机是假冒产品,但公司拒绝开具书面鉴定证明。

王海算了算,买耳机花了170元,而前前后后搞鉴定,一共花去200多元,即便得到1倍的赔偿,自己依然亏了;好在他并不差钱,当即决定要干就干票大的,索性又去买了10副假耳机,干脆把打假动静搞大一点。

这次他找到了工商局,执法人员问他知不知道这些是假货,王海说知道,工商局执法人员顿时生气了,说知道假的还买,你这不是刁民吗?随后这件事被《中国消费者报》知道了,赶紧找来王海采访,于是便有了这个标题。

这件事闹到最后并不成功,隆福大厦坚持只退货不赔款,并且仅仅退赔前2副耳机,因为他们认为,后10副属于王海“知假买假”,除此以外,他们愿意多支付200元的补偿金,最后王海没赚到钱还亏本了。

但是李耒知道,王海并未就此停下打假的脚步,日后还成立了专门的打假公司,一直在全国各地进行打假活动,就算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他依旧是舆论的焦点,不时闹出大新闻来,许多网红都被他收拾过,比如辛巴,比如小杨哥等等。

李耒叫来自己的助理,指着报纸给他说道,“联系下这个人,看看他还在BJ不,就说我约他吃个饭。”李耒这两天刚好要去BJ和经叔平、刘永好、冯仑等人开会,讨论民生银行的时期,于是便打算顺便见见王海。

王海并不难找,《中国消费者报》采访过他,而惠农又在这份报纸上打过广告,以合作单位的身份联系一番,很快就拿到了王海的联系方式,王海现在有些沮丧,正准备回老家去,一听说全国首富要约他见面,马上便改了行程。

李耒到了京城后,没有直接喊王海过来见面,而是先去见了一位在报纸上支持过王海的专家——参与起草了《中国消费者权益法》的何山,李耒之前在提议颁布《食品安全法》的时候和这位打过交道。

何山的经历也堪称传奇,他在建国前一年出生于河北遵化,二十岁的时候参军,第二年就当上了排长,然后开始学习法医、刑侦,其后在部队任政治处保卫干事,四年后又转业到BJ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作,最初在劳动科,后调宣传科任副科长,负责文案工作,要是没啥意外的话,他大概会平平淡淡地在这家厂干一辈子,然后默默无闻地退休。

1977年转机来了,他和李耒一样参加高考,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BJ大学法律系专业,成为了全国仅有的3所高校招收的193名法科生之一,他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毕业后何山拒绝了留校教法制史的建议,他选择了到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工作,先从《继承法》开始,然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消费者权益法》.一部部法律在他的参与下起草颁布,何山也成了国内民法领域的权威。

何山对这个跟他同一年考上大学的年轻人很有好感,尤其是他还提案了《食品安全法》,所以欣然接受李耒邀请去他家里做客,然后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当年考大学的事情,“记得当年我去学校报道的时候已经三十岁了,你那时候才十六七吧?你们可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我读的是中原农学院,跟北大可是差远了!”李耒客气地说道,然后回忆起当年在学校读书时候,高校届流行的种种趣事,四合院里不时响起愉悦的笑声。

到了约定好的时间,王海坐上惠农的汽车来到李耒的四合院里,院子中间摆了张桌子,李耒陪着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正坐在桌边喝茶,见王海来了便帮他们介绍,“您二位应该早就知道彼此的名字,何老师,这就是王海,王海,这就是在报纸上支持过伱的何老师,何老师现在在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工作,《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是他参与起草的!”

“李董您好,何老师您好!非常感谢何老师仗义执言!”王海今年才二十二岁,以前一直待在青岛,陡然遇到两位大人物,难免有些惶恐。

“不用拘束,今天就是随便聊聊,我跟何老师对你之前做的事情可是很赞赏的!”李耒笑着邀请他坐下。

“对,我们颁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么?在假货肆虐时期,消费者就应该向贩假者开战,获得索赔也是消费者应有的权益之一,你的做法合法合理!工商局凭啥说你是刁民?”何山也乐于看到自己制定的法律发挥作用。

人既然已经到齐,那就可以上菜了,王海边吃边在李耒的询问下说起了自己的经历,他家境不错,父亲在青岛郊区有一家树脂雕塑产品厂,王海八十年代末初中毕业后就帮忙打理业务;由于厂子经常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纠纷,王海逐步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在1992年参加了一个法律函授班。

今年来BJ是为了陪同表弟参加考试,表弟要准备考试没时间玩他就自己逛,逛到一家书店时,他读到了何山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发现里面有一条这样的规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应当加倍赔偿。

一开始,他并没有将这句话当回事,直到在BJ隆福商业大厦二楼的商场里,发现一副只要85元包装精美的进口名牌耳机时,这句话猛然间隆隆地在耳边响起,这种耳机的市场价远不止85,而且他还在耳机的合膜缝处发现了小毛刺,已经有多年商业经验的王海立刻断定这就是假货,马上萌生了检验法律的想法。

“.可惜闹到最后也没全部赔偿,算起来我还是亏了!”讲完自己第一次打假的经验后,王海非常遗憾。

“这种裁决完全没有道理,难道知道这是假货就不能买了么?按照规定第一选择是应该去工商局举报,但是工商局管得过来么?在现在这个假货盛行的特殊时期,就该有你这样的人来打击制假贩假,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何山对工商部门的处理很不满意,认为他们没有遵守自己起草的法律。

“这里面牵扯的东西很多!”何山从法律角度来批评,李耒则从现实层面来分析,“首先是新颁布的法律需要一定时间才会被大家熟悉和接受,现在《消费者权益法》才刚刚颁布没多长时间,基层工作人员不熟悉条文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何老师刚才说的很对,工商局就那么点人,现在制假贩假售假情况又这么普遍,他们确实管不过来;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就拿小王这件事来说吧,福隆大厦里面绝对不止耳机这一种假货,如果真加倍赔偿,那全BJ的消费者就都过去打假了,福隆大厦还经营地下去么?”

这可是眼下京城最红火的商场之一,每年贡献大量税收,还解决了许多就业岗位的问题,从这方面考虑,也不能让王海的打假成了!

“但是他们这么做也得有个度,毕竟消费者的权益也是要保护的么!所以如果你想继续打假的话,也可以这么做,但准备工作得更充分一些,最好是请何老师帮你介绍几位律师,和他们合作进行!”瞅见王海似乎有些郁闷,李耒又宽慰道,可别因为自己几句话就断了他的打假之路啊。

“美国那边的相关体系要完善一些,律师往往会通过发起集体诉讼的方式为消费者争取权益!不过这种方式眼下在国内似乎还不太具备学习的条件!”何山在制定法律条文的时候,也经常学习外国的资料,所以熟悉其他国家的做法,“律师的话没问题,我给你写几个电话,你就说是我介绍的,他们肯定配合。”

“谢谢何老师!”王海接过写有电话号码的纸条,小心翼翼地塞进钱包里,看这架势他确实打算继续干打假这一行。

“要想降低风险,提高打假收益,还有其他方式,比如现在媒体很关心假货的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找媒体合作,让他们出钱给你卖假货,然后发起诉讼索赔,赚得钱跟媒体分,这样媒体既有经济收益,也能拿到第一手的新闻素材!他们肯定愿意!”李耒继续指点。

“除了媒体之外,也可以和知名品牌合作,他们同样也很需要这样的合作方,就拿我们惠农来说吧,如今市面上的假冒盼盼火腿肠、华丰方便面可不少,我们自己打假费时又费力,要是你愿意帮我们打假,我们惠农可以给你提供包括情报、媒体、经费、安全、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你赚的钱我们惠农也不要,全部归你,我们只求市面上假冒我们的产品能少一些!”这才是李耒找王海聊天的真正目的,想和他合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现在惠农的许多产品都成了名牌,深受消费者欢迎,然后就被不法商贩盯上了,有的直接用盼盼、华丰的名字,有的稍微懂点掩饰,改成吩吩、华丰、华风之类的牌子,就跟李耒上一世见过的康帅傅、雷碧一样,有些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上了当,埋怨却落到惠农头上。

“怎么样?你可以回去想想,要是想好了愿意合作,就过来找我,我这几天就在这儿住着!”李耒问道。

“我我得好好想想!”王海开始动摇了,经历了耳机事件后,他对打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事情可比在青岛帮着家里搞啥子树脂雕塑有意思多了。

“来,吃菜吃菜!”李耒也不催他,意思传达到就够了,吃喝结束,何山和王海乘着李耒安排的车离开,回到自己的住处,王海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打假的事儿。

第二天起床,又去京城各大有名的商场转了转,发现几乎每家商场都有明显能看出的假货,而且数量还不少,他越发觉得干这个有钱途了。

于是当天晚上便找到了李耒,表达了合作的意愿,李耒很高兴,然后给他说起了具体的合作方式,王海要先注册一家打假公司,然后惠农再和这家公司进行合作,同时王海还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

“首先可以请何老师介绍的律师来给你上课,教你怎么样打假才不会把自己陷进去!”这一行也是有风险的,稍有不慎就会惹上敲诈勒索的嫌疑成为被告,日后首都经贸大三学生黄静就因为向华硕电脑索赔,被以该罪名告了,黄静被关了整整十个月,虽然最后这项判决被推翻,她也获得了国家赔偿,但十个月的牢狱之灾那是这点钱能弥补的。

所以就跟陈鹤皋教徒弟要先学习刑法一样,王海要开始打假就必须先熟悉相关法律条文,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然后我再安排几个退伍的侦察兵、公安部门的资深刑警来教你化妆、反跟踪、快速逃跑等技巧,免得你被人给堵住了.安排惠农的技术人员来教你如何识假辨假”王海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本章完)

第467章 你来我往第156章 买一送一第246章 入股鲁花第437章 时间紧迫第417章 规划第258章 大获丰收第60章 BOT模式第411章 不错的开始第75章 卷起来第446章 联合研究第425章 杜老师第219章 东北第102章 新官上任第264章 方便面大王第137章 快车道第363章 都是聪明人第363章 都是聪明人第190章 白羽鸡第327章 豪门恩怨第110章 老邢要升第69章 盗嫂受金第193章 小马同学第340章 孟山都第10章 我来应聘第307章 猫司令第108章 熟人推介第63章 大佬的发家史第64章 考察第123章 交换渠道(二合一)第333章第86章 群策群力第201章 华为第274章 食品安全第291章 稻花香第427章 工作做在前面第317章 核心技术第43章 鸡蛋托第179章 配角而已第452章 对赌协议第236章 卖给你了第427章 工作做在前面第372章 《稻花香》上映第292章 中华鳖精第441章 圣保罗第354章 携手中粮第403章 洪水来了第334章 民生副董第19章 干了这碗鸡汤第300章 八七计划第81章 说承包第10章 我来应聘第248章 老牟发了第193章 小马同学第298章 方便面大战第273章 还没发力你就倒下了第230章 撞石头上了第246章 入股鲁花第111章 画饼第8章 又一位大佬第330章 智慧农业第286章 让他们收第452章 对赌协议第167章 异国相见第420章 资源共享第202章 国库券第470章 激战巴西第380章 收购化肥厂第205章 山梨酸钾第192章 特区分厂第67章 人才缺口第145章 省级示范区第63章 大佬的发家史第113章 盖房子第36章 鸡你太贵第53章 打广告第210章 草木皆兵第123章 交换渠道(二合一)第406章 凌一农教授第406章 凌一农教授第340章 孟山都第50章 供不应求第126章 育种基地第373章 热销第263章 大扫货第344章 化公为私第48章 小婢养的第106章 体制内的好处第374章 还会有蒙牛么?第263章 大扫货第150章 水生所第423章 进军终端第47章 创业艰难第197章 储备物资第375章 另辟蹊径第46章 外包第36章 鸡你太贵第7章 超哥第51章 再等半小时第107章 怎么把他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