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海南基地

第342章 海南基地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大豆育种研究也开始的比较早,1913年便设立了公主岭农事试验场,开始了系统的大豆研究;1916年开始系统选种,1923年育成了现代大豆品种“黄宝珠”,1934年育成了“小金黄1号”,成为50—60年代东北地区的重要推广品种,年种植面积曾达到700万亩以上。

1927年开始杂交育种,以“黄宝珠”作母本,“金元”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于1935年育成了“满仓金”、“满地金”和“元宝金”,是世界上首批采用杂交方法育成的现代大豆品种。

金陵大学于1924年开始大豆改良工作,王绶教授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择出纯系,育成了“金大332”品种,抗战前在长江下游一带种植,这也奠定了南京农业大学在大豆育种领域的基础,盖钧镒能成为大豆领域唯一的院士,和这一基础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解放后,国内的大豆育种主要采取杂交育种手段,这一技术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国内的大豆品种多、杂交育种体系比较完善,从六十年代开始到七十年代末,国家种质资源库共收集保存了6814份栽培大豆种质,为开展大豆育种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大豆种子里面有不少都是非常稀有的野生大豆,日后孟山都正是因为拿到了中国政府赠送的野生大豆种子,才接连取得突破。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孟山都、先锋等公司开始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大豆育种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中国的大豆育种就渐渐开始落后了,转基因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前,国内大豆产量差不多在每公顷十五吨左右,美国可以达到二十吨出头,如果排除大规模工业化种植带来的增产,双方在种子领域的差距并不大,但是之后,美国的大豆产量已经提高到三十五吨每公顷,使用美国大豆种子的巴西、阿根廷等国也差不多,而中国却只增加到二十吨每公顷,这差距就太大了。

李耒知道转基因技术确实能对大豆增产起到显著的效果,但却不打算用,因为国内对转基因技术控制地很严,直到他穿越来的时候,国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也只有抗虫棉和抗病番木瓜两种而已,他想进行大规模种植转基因大豆,且不说技术上能不能突破,光审批这一关就过不了。

好在大豆育种可选的道路并非只有这一条,还可以使用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来进行大豆育种,尤其是分子育种,在今后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借助分子标记可以对育种材料从DNA水平上进行准确、稳定的选择,从而达到加速育种进程,提升育种效率,高效提高作物产量并改良品质和抗性等综合性状,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在农作物育种上,同样可以在动物育种领域使用,何占海的团队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然后再辅以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计算机模拟育种等技术,也能培育出性能优越的大豆良种来。

李耒将这几项技术详细介绍了一番,然后说道,“这些技术你们可能还不太熟悉,不过没关系,我可以从惠农其它研究机构抽调人手过来支援你们,也可以从国外请专家过来教你们!伱们都还年轻,学东西很快,上手也不难,所需要的设备更不用担心,我都已经下了订单,很快就能给你们送过来!”

听到自己要学这么多东西,林伟民和杨慧能等人脸上没有一丝为难的神色,反倒满是振奋,对技术人员来说,能学习国际领先的技术,这样的机会可是太难得了,要是学会,那他们可就是国内这个领域的权威了,以后想要什么没有?

“老板,您放心,我们那怕是不睡觉也要好好学,争取早点把这些技术都掌握到手!”他们连连向李耒保证。

“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做,伟民,你去联系下盖教授,就说我们惠农愿意出钱资助他的团队进行大豆种质资源的深度鉴定评价和大豆基因图谱的绘制工作。”李耒让林伟民来负责这个项目,除了他的能力之外,也看中了他的出身,中国虽然拥有最多的大豆品种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深度研究做的不够,影响了育种研究的进度,而要想完成这项工作,靠私人企业肯定是不可能的,只能有国家团队来牵头做这件事,所以李耒便想通过他联系大豆院士盖钧镒,让他来领衔完成这项工作。

“老师一直念叨着这项工作,就是因为经费不足没办法大规模开展,您要是愿意帮忙,他肯定高兴地很!”林伟民满口答应,“待会儿我就给老师打电话,哦,对了,咱们惠农打算捐助多少?”

“看盖教授那边的需要吧!不过我也有点小要求!我们惠农既然出了钱,那么项目组要是做出成果理应和惠农共享,还有你们在育种过程中需要什么种子资源,盖教授也要提供一些!”东风农场育种站的种子储备还是太少了,光靠这点储备肯定没办法完成育种工作,而要是搞定了盖教授,那基本上全国各地的大豆种子就都能拿来用了。

“还有最后一点,你问问盖教授,能不能让我们惠农去南农招聘一些你的师弟师妹,来帮你打下手!”南京农业大学在大豆育种领域积累颇多,这里培养出来的大豆育种人才质量非常高,能多挖一些过来,对整个团队实力的提升也是大有帮助,李耒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林伟民想了想,前两个要求都很正常,而最后一个对他的师弟师妹来说也是大好事,他知道现如今国内其它研究机构是什么样的,就算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面临着经费紧张、人员待遇不足的问题,把师弟、师妹拉来惠农,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拿着丰厚的工资和充裕的经费搞研究谁不愿意吧?

“好,这些应该没什么问题,老师肯定愿意答应,我先电话里沟通,然后跟他约个时间回母校一趟吧!现在马上就要到年底了,这一届毕业的学生都已经开始分配工作了,要是去的晚了人就要被抢光了!”林伟民算了算时间说道,现如今大学毕业生还是享受分配工作的待遇,但民营企业要招人已经比前些年容易太多了,到时候他只需要亮出惠农的待遇和设备清单,肯定能招到人。

“到时候我们一起过去,我顺便代表惠农给南农捐一些钱和设备!”李耒补充道,将来惠农肯定会每年都去南农招人,而且不限于大豆育种领域,饲料生产、动物养殖等领域同样需要人才,另外还可以顺便去瞅瞅南农有什么好项目可以让惠农插手的,或者惠农有什么项目可以和南农合作的,这些都得自己出马。

散会之前,李耒又宣布了最后一个消息,提升育种站的级别,让林红梅兼任东风农场的副场长,对他来说这个育种站要比东风农场重要,将来也会向登海种业一样独立出来成立子公司,所以要逐步从东风农场剥离。

会议结束之后,林伟民联系了盖教授,盖教授听说惠农愿意资助之后非常高兴,马上提出要和李耒面谈,可有些不巧的是,他现在正在海南做育种研究,暂时不在学校。

“没关系,我们去海南谈好了,反正我也打算带你们去海南看一看,公司在海南有自己的育种基地,里面也有属于你们的办公室、宿舍和试验田;世斌,你去订机票,我们尽快去海南!”

现在从东北飞海南的航班还没有日后那么频繁,所以他们又在东风农场待了两天,才乘飞机飞往海口,林伟民和杨慧能都是第一次坐飞机,一路上觉得那里都新鲜,同时也对公司的实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要是放到其它研究所,起码也得是副所长以上的级别,出行才能坐飞机吧?还得是大点的研究所,他们这样的育种站根本不可能。

飞机顺利降落之后,惠农海南分公司的人就已经带着车在外面等着了,上车之后没有在市区停留,直接去了惠农在郊外的育种基地,路上李耒给他们做介绍,“这里现在主要是四支团队,李登海老师带领的玉米育种团队,鲁花和登海种业合作的花生育种团队,惠农和西农合作的小麦育种团队以及和五常当地合作的稻米育种团队,你们来了就是五支团队了,今后或许还有其他团队!”

到了地方,李耒伸手一圈,“前面这一大片都是咱们惠农的,土地多得是,足够你们用的了!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试验田和研究中心,保证既可以互相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又不会干扰彼此的实验!这都是请了专家帮忙规划的。”

虽然是不同的育种团队,但彼此的工作都有共通之处,所以时常交流下也是有好处的,能带来新的灵感;同时不同作物对农药、化肥的需求不一样,因此试验田也得有一定间隔,以免影响实验效果,故而育种基地也得进行科学的规划,才能趋利避害。

“田站长,这么早就过来了?”进到里面,李耒便遇到了五常的田永太,赶紧给他和林伟民等人做了一番介绍。

“哎呀,眼瞅着就要出成果了,就想早点过来,这一批水稻要是没问题的话,那明年咱们的稻花香就可以大规模种植了!”田永太满脸喜色,“这都多亏了您出钱出设备出场地,还帮忙请来伍教授这样的专家过来帮忙指点,要不然进度肯定没有这么快!”

“客气客气,我就是帮忙敲敲边鼓,主要还是你们的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啊!”伍教授也在旁边,同样满脸喜色,还像李耒提出了新的请求,“李董,我想尝试把咱们的稻花香和我的泰国型香稻杂交,看看能不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来,您看可以么?”

“您是泰国型香稻的研究专家,既然您觉得这个方向有探索的价值,那咱们就做!您把方案和预算做好,我就让人给您安排经费、场地和人手!”李耒满口答应,这样的尝试不管是否成功,都会诞生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另外对伍教授的到来李耒也颇感欣慰,他既然来了惠农就能避免原历史中的悲剧了,伍教授是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也是华南区域有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培育出了多种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优质稻种,然而这样贡献颇丰的教授最终的下场却不怎么好。

他退休后一直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依旧在和全国各地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培育稻种,有天他把自己培育的几种稻种铺在楼下晾晒,被学校的保安看到后认为他这么做影响学校的环境,于是就把这些稻种扫到一起收了起来。

这下可把伍教授气坏了,这是不同种类的稻种,混到一起就糟了,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分开,他为此和保安吵了起来,争执中保安出言不逊,伍教授一口气没上来就这么走了。

农业育种领域这样的悲剧可是太多了,做葡萄育种的等了好几年终于看到葡萄挂果,结果却被人偷个干净;做小麦育种的,麦苗刚抽穗却被羊群吃光.这些事在外人看来是段子,对农业工作者来说却是斑斑血泪。

现在伍教授来了这里,周围的保安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想必伍教授也可以多活几年,为中国的水稻育种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吧!

“老板,盖教授的试验田就在十来公里外,您看是今天请盖教授过来呢?还是先休息一晚,明天再打电话?”育种基地的工作人员问道。

“应该我们去拜访盖教授才对,先简单弄点吃的,我们几个垫垫肚子就过去!”李耒吩咐道。

(本章完)

第215章 达沃斯第96章 婚车第308章 下岗第151章 比日本的好第318章 十年磨一剑第242章 陈卖光第192章 特区分厂第414章 攀登珠峰第464章 小插曲第411章 不错的开始第68章 学一把曹操第98章 化肥厂第200章 白羽鸡出栏第95章 提亲第43章 鸡蛋托第323章 王海第395章 惠农的企业价值观第83章 民猪第194章 火腿肠第293章 滚出去第471章 决战时刻第172章 出口标准第376章 海水稻第335章 抓大放小第270章 统战价值第95章 提亲第306章 前期工作第469章 采购团出海第86章 群策群力第195章 宗字辈第72章 跪第82章 阶层跃迁第269章 集团公司第322章 新部门第373章 热销第427章 工作做在前面第422章 隆平高科第217章 缓释肥第211章 巨人起步第431章 现代化牧场第352章 五百强第148章 数量遗传学和分子育种第480章 院士第298章 方便面大战第483章 新投资项目第279章 中原盼盼队第139章 连送大礼第408章 挖人第157章 863计划第404章 恢复生产第372章 《稻花香》上映第220章 本山第473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216章 顺便买点东西第115章 美国农业革命第329章 接踵而至第442章 启动收购第395章 惠农的企业价值观第379章 国退民进第17章 厄尔尼诺第138章 养猪院士第416章 有限多元化第387章 订单式农业第168章 老邢的新去处第209章 倒春寒第439章 网络舆论第471章 决战时刻第132章 扩张版图第115章 美国农业革命第33章 人才哪里找第366章 图穷匕见第165章 希望成立第325章 两花相争第290章 五常大米第363章 都是聪明人第470章 激战巴西第239章 阿拉木图第327章 豪门恩怨第354章 携手中粮第460章 《粮食战争》出版第231章 亚运会第1章 《母猪的产后护理》第439章 网络舆论第289章 盛宴拉开序幕第72章 跪第442章 启动收购第252章 救灾第158章 小型拖拉机第54章 放电影了第205章 山梨酸钾第458章 行业震动第381章 复合肥第254章 好人有好报第190章 白羽鸡第65章 这是给你的第223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第148章 数量遗传学和分子育种第66章 开工第424章 365便利第43章 鸡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