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番茄酱

第386章 番茄酱

XJ和东北是国内最适合搞大农业的地方,可要搞现代化的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光靠种子、化肥和机械还不够,还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所以这次李耒来到XJ之后,除了检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验效果,还再次对XJ的农业科学研究进行了大笔的投资。

XJ眼下经济还非常落后,但这里却有着许多出色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前面提到的西瓜奶奶吴明珠算是一位,今天李耒来拜访的XJ农垦科学院农机所所长陈学赓虽然在普通人之中没什么名声,可在农业科技工作者心中却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人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学赓解放前出生于江苏泰兴,60年跟随父母来到XJ,他从小就对机械非常感兴趣,于是初中毕业后,便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的报考志愿都填上了农业机械专业,最后被兵团奎屯农机学校录取,毕业后,陈学庚被分配到当时的农七师一三〇团机械厂工作。

进入工厂之后,他谢绝了领导给安排轻松工作的好意,一头扎进车间里,开始将自己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和实践相对照,在这一过程中他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天赋,很快就成为厂里的机械技术革新能手,并带领团队参加高官项目的农业装备研究开发并发挥重大作用。

到现在他已经是农机所的所长了,却依旧保持着当初的习惯,无论到哪里,都喜欢跑到当地的农业机械生产厂转转,看看别人的产品质量、制造装备的发展状态,或者去田间地头和农户聊天,了解新技术、新机具在使用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后面这条尤为关键,正是在农户聊天的过程中,他发现利用地膜技术来种植棉花虽然可以让棉花增产,但人力铺膜效率太低,于是他便萌生了研发机械铺膜技术的想法,并且立刻付诸实施。

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终于成功研制出了“2BMS系列”铺膜播种机,这种机械实现了铺膜、播种的联合作业,大大加快了地膜覆盖栽培效率;十年时间,XJ地膜植棉机械化推广面积达6890万亩,兵团皮棉单产也由1982年的38.6公斤提升到1994年的82公斤,陈学赓也凭借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奠定了进入国家工程院的基础,于2013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陈所长,之前几次过来都没遇见您,今天总算是见到了,我可得好好敬您一杯!这几年我们能完成棉花生产任务,可离不开您的贡献!”对于陈学赓这样的农业科技领军人物,李耒一向都是非常佩服。

喝完酒之后,李耒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起了陈所长现在的研究项目,陈所长也没隐瞒,“还是搞跟棉花有关的机械,现在团场的职工虽然用上了地膜机,但这种机械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铺了膜之后灌溉不方便,要是能有一种可以同时满足铺膜、布管还能进行膜下灌溉的机械就好了,这样的话咱们XJ的棉花产量还能提高一大截;另外地膜虽然好用,但是农田残膜治理工作很麻烦,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我要是能把这两个问题都解决,这辈子也就没有遗憾了!”

“这个项目我也听兵团的领导说起过,既要求这种机械涵盖棉花种植所有流程,又要求一个窝子只能有一粒棉种,这要求可不低,据我所知,目前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技术!不过既然陈所长您打算搞,那我相信一定能成功!”李耒很清楚,陈所长几年后就搞出了这项技术。

他创制成功一次作业完成8道工序的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机,形成11种系列新产品,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让兵团皮棉平均单产又从1994年的82 kg提高到2014年的155.7kg,这才有了XJ棉花的声明,并拓展到玉米、甜菜、番茄等多种作物,整个新建乃至中亚五国都因为他的技术而获益匪浅。

“您做这个项目肯定需要经费吧?刚好我们惠农旗下的时风农机厂在XJ设立了分公司,您如果有需要的话,时风厂可以给您投资,然后咱们一起生产这种新型机械,让兵团和XJ的农户早点用上这种新机械!”李耒说道,这项技术虽然好,但耗费的时间还是有些久,如果能早点用上,XJ的棉花、玉米、甜菜、番茄等作物就能早些增产,他承包的土地也能创造更多利润,而时风厂也可以借此机会彻底在XJ和中亚五国站稳脚跟。

农机所是兵团旗下的企业,所以陈学赓还得征求兵团领导的意见,好在李耒和兵团的关系极好,而这样的合作对兵团也有好处,因而领导爽快地答应下来,李耒马上让人起草合作协议,然后和陈学赓在协议上签名盖章。

协议规定,时风厂为陈学赓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以及设备、物资供他研发新机械使用,而研发过程中所获得的专利由时风和农机所共有,最终定型后的机械生产、推广、销售也同样由时风厂和农机所合作完成。

“来,我提议为咱们兵团和惠农又有了新的合作干一杯!”罗文华也很高兴,他们也想早点用上更好的机械,可惜兵团现在还比较困难,没办法给陈学赓提供更多帮助,现在好了,财大气粗的惠农来了,第一笔就给了陈学赓一百万的研究经费,这下他终于可以把精力都集中到研究上了。

“干!”众人一起碰杯之后,李耒又撒了一波钱,给XJ境内的大中专院校,比如石河子大学、XJ农业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等等都捐了一些钱,一笔作为奖学金,奖励那些在农业相关领域表现优异的学生,另一笔则跟给吴明珠、陈学赓的一样,拿去给农业领域的老师做研究用。

现代化的农业最终依靠的都是科技,所以这些人才是惠农发展的坚实基础,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人才现在还没办法获得良好的研究环境,好在李耒现在有的是钱,总算能稍微弥补一点儿这方面的遗憾。

消息传开后,区里的领导也来了,对李耒是万分感谢,邀请他去各个高校发表演讲,现场签署捐赠协议,协议签署刚结束,李耒就现场把支票转交给学校领导,这下区里的领导就更高兴了。

领导找他过来可不只是为了要捐款,XJ现在有大量的企业和项目都需要投资,所以他们还想李耒能多投几个项目,至于政策方面自然是一路开绿灯,李耒的好意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首先,因为惠农在石河子那边承包土地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再加上这几年政策又有放松,所以区里便拿出了大量土地交给惠农承包,这些都是很好的土地,只是还没有开发好,等到手之后还需要打井、平整土地、修筑灌溉沟、种植防风林把生地变成熟地,然后购买机械、种子、化肥、农药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大笔大笔投资的,区里现在实在是拿不出这个钱,就只能交给惠农来做了。

至于那些工业项目,矿产资源这方面他不打算介入,但还有很多和农业有关的产业可以做,尤其是那些和农产品深加工有关的,比如XJ盛产杏子,而鹿乡市那边的食品厂,由于原材料供应已经达到瓶颈,暂时无力扩张,那么完全可以来XJ开个分厂,利用这里充裕的杏子资源生产更多的杏仁露和杏子酱。

还有XJ也盛产西红柿,可以拿来生产番茄酱,王大东可是念叨这个好久了,国内生产的番茄酱暂时还达不到肯德基的标准,从国外进口的话成本又太高,他早就盼着李耒能做出符合肯德基标准的番茄酱,这样的话他就能继续降低肯德基在国内乃至整个东亚的运营成本了。

这个项目李耒不打算自己搞,他计划拉上中粮一起,碰巧宁浩现在正好在XJ处理一家国有草场的产权变化问题,打算把这家草场纳入中粮旗下,然后和李耒一起生产乳制品,于是李耒便拉上宁浩去了焉耆。

焉耆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和乌市的直线距离只有二百多公里,但是因为天山和沙漠的阻碍以及道路路况的问题,开车需要七八个小时才能到,好在沿途的风景还不错,路上也不至于太无聊。

区里派来陪同他们考察的干部很有水平,还给他们讲起了焉耆的历史典故,从《汉书》、《史记》一直说到《大唐西域记》,俩人是听得津津有味,中途休息的时候,在路边吃了顿大盘鸡,这道菜是从沙湾传出来的,现在已经成了XJ美食的代名词,新鲜的鸡块和软糯的土豆混合在一起,味道非常诱人。

等到了焉耆,当地领导已经在县界等着迎接了,接上他们之后到了县城,先请他们稍微在招待所休息一会儿,然后就开始吃饭,饭桌上有几道菜引起了宁浩的兴趣,“咦,你们这个西红柿确实好吃,甘甜爽口,比我在京城吃的好多了!”

“我们XJ嘛,有句俗话叫做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锅炉吃西瓜,说的就是我们这里的气候温差比较大,科学家都说了,这种气候适合西红柿积累糖分,所以种出来的西红柿味道歹得很!歹得很!”焉耆的干部操着一口带有浓重口音的普通话给他们介绍。

随行的农垦科学院的番茄育种专家李艳进行了更加专业的介绍,“焉耆盆地的地理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世界少有的适宜种植番茄的地区;天山的雪水自然汇聚于此,盆地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再加上全天16小时的光照时间,孕育出的番茄品种自然不凡;与全球其他优质产区的番茄相比,XJ番茄色泽红润,饱满亮丽,入口甘甜爽口。”

“这里从八十年代就开始种植番茄,亩产最高可以达到六吨,但是因为交通不便还有缺乏深加工技术,始终没办法发挥焉耆的优势,番茄种植规模也一直没办法扩大,当地老百姓只能眼睁睁看着赚钱的机会从眼前溜走!现在李董和宁总来了,我们总算是看到希望了,如果中粮和惠农愿意在焉耆设厂做番茄深加工产品,那么我们的好日子就来了!”当地领导殷切地看着他俩。

“我们惠农之前做过调研,焉耆种植番茄的条件是XJ乃至整个中国最高的,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欧洲的地中海地区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地区可以与之媲美;只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出售新鲜番茄还比较困难,只能做深加工产品;如果进行大规模种植、再改良番茄品种的话,焉耆的番茄产量可以扩大到数十万吨,足以支撑起一家大型番茄酱加工厂,所以这次过来我们也非常想和你们达成合作!”李耒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们中粮也愿意继续和惠农合作,共同开发焉耆的番茄资源!”宁浩也跟着表态,最早李耒跟他们提起这个项目的时候,中粮还有些犹豫,可随着双方在花生油、乳业两个项目上的成功合作,中粮自身情况的好转,以及焉耆番茄产业的前景,中粮高层也会改变了态度,打算来做这个项目了。

焉耆虽然只是一个仅有十来万人口的小县城,但是日后这里出产的番茄酱达到全XJ产量的四成,而全球每消费四瓶番茄酱就有一瓶是来自XJ,也就是说焉耆的番茄酱产量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十,所以这个地方至关重要。

“好,我也在这里表个态,只要你们有需求,我们当地政府就全力配合,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好让老百姓早点过上好日子!”当地领导也跟着表态,这个项目就此初步敲定。

而与此同时,正在乌市琢磨屯河股份未来发展规划的唐万新,突然打了个哆嗦。

(本章完)

第312章 首富第409章 奶牛育种第438章 香蕉战争第412章 接盘第312章 首富第162章 结婚第470章 激战巴西第44章 乡镇企业第195章 宗字辈第198章 钢材第2章 你还是太年轻啊第68章 学一把曹操第179章 配角而已第345章 靓女先嫁第463章 暗度陈仓第218章 乡镇企业家协会第456章 焦点访谈第247章 小包装第147章 希望诞生第226章 握手言和第207章 回家带娃第235章 奇货可居第255章 深市开业第363章 都是聪明人第288章 降维打击第331章 计算机和农业第327章 豪门恩怨第351章 初见成效第285章 收粮第263章 大扫货第331章 计算机和农业第451章 入世前夕第162章 结婚第218章 乡镇企业家协会第399章 贷款流程第305章 包地第280章 先富起来的人第353章 诸城考察第369章 褚时健第242章 陈卖光第342章 海南基地第154章 挖人挖到我这儿来了第96章 婚车第282章 意外收获第471章 决战时刻第51章 再等半小时第396章 房地产第449章 健力宝扛不住了第429章 乳业风云第211章 巨人起步第70章 苦命鸳鸯第91章 要不去看场电影?第291章 稻花香第149章 超声波第46章 外包第220章 本山第137章 快车道第302章 进军大西南第432章 循环产业链第429章 乳业风云第465章 开始了第193章 小马同学第451章 入世前夕第431章 现代化牧场第187章 又见老牟子第78章 海南车第175章 电视广告第201章 华为第411章 不错的开始第367章 屈服第203章 张江养鸡场第455章 杀鸡儆猴第33章 人才哪里找第26章 三夏第21章 供港猪第21章 供港猪第22章 老司机和Beyond第342章 海南基地第303章 一路向西第29章 收麦第207章 回家带娃第148章 数量遗传学和分子育种第286章 让他们收第352章 五百强第292章 中华鳖精第45章 复古设计第89章 做点好事吧第172章 出口标准第212章 等着收钱吧第127章 程序员史玉柱第152章 父子双院士第380章 收购化肥厂第266章 新产品第272章 火腿肠大战第342章 海南基地第203章 张江养鸡场第185章 益海嘉里第412章 接盘第331章 计算机和农业第264章 方便面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