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那天,洪霞请了半天假在家做饭,要大请老公的女徒弟。
因为女徒弟之前和罗教授说:“妈妈说的,老家的习惯:做徒弟的第一年一定要给师傅拜年。”罗教授听到这个喜讯,很少有笑脸的他,回家笑眯眯地说:“徒弟要来拜年,你可要好好准备呀。”洪霞看着他得意的样子,点点头,人家可是单位为数不多的可以带徒弟的人啦。
罗教授用少有的商量口气说:“要把你这么多年来的拿手好菜,在客人面前抖一抖,什么红烧肉,清蒸鱼……”
洪霞说:“你打听打听人家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我也好有个准备。”洪霞绝对是个明事理的,听说徒弟来,没有拒绝,反而很高兴,毕竟老公年纪大了,有时候工程进度赶不及,还指望徒弟多帮忙,虽说现在老公当个师傅不容易,徒弟不怎么听话,但以后,要是徒弟混得好,说不定老公还要仰仗她照顾,虽说不是求人家,但对人家好一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教授是个细心人,他说他在单位没人的时候,问过徒弟在吃上面有什么讲究的地方,女孩只说不要太辣就行,然后教授列出清单,反正鸡鸭鱼肉都有……洪霞照单子一一买回来,一个下午都在做,红烧肉、老母鸡汤都要提前做的。
正月十五已经上班好几天了,因为过小年,大家都有提前下班,徒弟和她的一位在南京的男同学还有教授三人,一块打的回来了,原来女徒弟的同学和教授认识,是相同专业的,只是在另一个单位,同学之间互相照应,听说要来师傅家,男孩子积极要求上门认识,罗教授也没拒绝。
一进门大家就寒暄起来,男同学要喊洪霞师娘,把洪霞急得说:“喊老了,喊老了,就喊马老师。”
然后罗教授也说:“认识的都喊她马老师,包括我的同事们,现在连我爸爸妈妈都喊她马老师,教师待遇提高,地位也越来越高。”
可是他的那位美女徒弟不买账,一转脸还是喊:“阿姨好!”马教师有一种:孺子不可教的感觉。
事后就喊人这个话题,洪霞跟老公说:“为什么就不叫我马老师?我们的话都已经说的那样了,她还喊阿姨?”
罗教授帮着解释:“可能认为你不适合当她老师吧。”
那位男同学是洪霞老乡,洪霞很高兴的和他拉家常,问问他的家庭情况和现在的工作情况。
女徒弟也时不时插上几句,说说男同学大学时候的趣事。
洪霞了解到只有他们两个在南京,就开玩笑地说:“就只有你们两个同学在南京,要相依为命咯。”
女徒弟笑着说:“我是姐姐,比他大两岁,要多照顾他。”
男同学说:“照顾女生是男生应尽的义务。”
洪霞又说:“你们这么有缘分,真好!”
女徒弟笑着说:“和他特有缘分的那个女生,在无锡呢。”
洪霞突然有一种想法:男同学过小年不去无锡陪女友,来陪你,是女徒弟怕一个人到师傅家,给师傅图谋不轨,然后喊个男生作陪?
那也真是和她师傅大半年白白相处了,不过也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嘛。但洪霞有点不快。教授虽然脾气不好,人品还是不容怀疑的,作为老婆,老公这样被人看待,还是有点不爽的。
开饭的时候,儿子数了一下,笑着说:“好丰盛,十八个菜。”徒弟和同学轮流敬师傅,罗教授满是笑意,一会儿敬两位同学,一会儿三位同仁同干。
洪霞和儿子两个说说笑笑,好像一切与他们母子不相干,教授怕冷落了徒弟,眼睛一直在她身上,洪霞看出男同学也看出来了。
场面上,洪霞很给老公面子,一会儿敬徒弟,一会儿敬两位同学,一会儿敬儿子,后来,他们三人也都跟着敬罗贝尔,希望他考上理想大学。
几位研究生相谈甚欢的叙说国内高考的压力,还说说国外求学的一些行情。
罗教授一心还是希望儿子出国读书,可是罗贝尔就是不松口。教授也没有办法说服儿子,他的徒弟和同学也认为国内不错,没必要出国,孩子小,要想家,还要自己洗衣做饭什么的,太可怜,还是在家好,可是教授偏说:“出去锻炼人,是个好机会。”
儿子被他说得不知怎么办,只好说:“你当年也有很多同学、同事出去,你怎么不出去呢?”
罗教授被儿子的话堵住了,眼睛斜睨着儿子苦笑,其他几人,打着哈哈,父子两个的谈话,不欢而散。
洪霞最不喜欢老公的这种说话方式,当着外人的面,先显摆自己的老子资格,现在的年轻人可不吃你这一套。
洪霞老公说这些话时,是想借助外界压力,使得儿子听从他的意见,哪知道现在的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愿意做的事,你强迫他,你就是自讨没趣。
儿子也说过:我出去,还回不回来?要是还回来,出去一趟,花那么多的钱,学个语言,太不划算,还不如在中国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呢。
洪霞的好几个同事的孩子都出过国,但都混得不怎么样,家里花了上百万,在国外那几年也不好找工作,国内找呢,又高不成,低不就的,很难。
几个有想法的人聚在一起,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有说吃菜、吃菜。
罗教授意识到在徒弟的面前,让儿子搞得难看,很没面子,一个劲地让大家尝尝这个,又尝尝那个。
最后师徒二人就单位人事方面还做了交流,洪霞在老公之前的授意下,劝徒弟往管理层里奋斗,小姑娘不说好,也不说不好,笑笑而已,洪霞看出小姑娘是很固执的人。
几个人吃完晚饭,就准备出去看烟火,可是因为春节期间,发生过几起大火灾,烟火燃放取缔了。
两位同学想去夫子庙看灯会,罗教授两口子也就不挽留,把他们送来的东西要退他们带走,可是男孩子说:“孝敬老师的,应该的。”教授也就没客气,但是说了:“我收是收了,让你们花钱,我怎么忍心,明天照价给你们优惠卡,你们可别推辞。”
等他们走远,罗教授打开女徒弟送来的袋子一看:“咦-怎么两瓶酒不一样?”洪霞也奇怪:“是山西晋城人的习惯?”
再看看男孩子的包:“茶叶和红酒。”洪霞说:“这才对呀。”
罗教授哭笑不得地说:“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送酒的。”
洪霞说:“我也是头一次看见这种样的。”
两个大人累了一下午,看着徒弟送来的礼物,罗教授自嘲地笑着说:“真像吃了一只苍蝇难受。”
洪霞想既然你已经难受了,我也就不说什么。
真好小姑子来电话问候节日,洪霞把这事一说,小姑子气愤地说:“她这是瞧不起人,我走南闯北的也没见过这么送礼的。”
洪霞把这话告诉了教授,教授说了:“你知道人家怎么想的?不要瞎说。”洪霞想还是护着他徒弟。
洪霞最后分析:肯定是她妈妈让带的,老同志就会节省呀。
洪霞更加瞧不起那个女孩,就算是妈妈叫做的,她也可以去超市,把两个不同样的酒,调成一样啊,不懂事、不会做事,就是把家里没喝完的酒,顺带两瓶 给师傅,也该换成一样的吧。
后来听教授说:“我跟她打过招呼:以后不要把你爸爸不喝的酒带过来给我。”
洪霞想:一向不愿得罪人的师傅说出这句话,小徒弟心里有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