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 蜂窝煤在大明

马林现在无比期盼西蒙早点结婚,因为,西蒙一旦完婚,他就可以趁机推出蜂窝煤了。到时候,就算拉马克家族因为马克伯国被马林骗去而愤怒,也没法反悔了。毕竟,这年头离婚很困难,需要教廷特批。

而若是太早推出蜂窝煤,惹怒了拉马克家族,没准对方会反悔的。而要是拉马克家族反悔,马林敢保证,老霍夫曼肯定会揍自己。所以,他现在就等着西蒙赶紧结婚,把生米做成熟饭,就不怕拉马克家族反悔了。

马林不知道的是,他离开大明这两年,明朝举国上下已经彻底开始流行蜂窝煤了。主要是,蜂窝煤炉子太省事了。干净,不占地方。而且,成本也很低。

特别是对于那些穷人家而言,不占地方是非常重要的优点。要知道,烧土灶是需要一个柴房的。毕竟,若是用普通草垛的话,下雨天柴草容易被淋湿,无法生火做饭。在古代,柴房是一般人家的标配。电视剧里动不动把人“关进柴房”,可见柴房是多么重要的民用设施。而且,占地还不小。

不过,对于穷人而言,修建柴房就有些奢侈了。有些贫穷人家,住的房间还不如大户人家的柴房呢。很多城里的贫民,住的是最简陋的茅草屋,一到下雨就漏,哪里有钱建柴房?

而蜂窝煤的出现,则给了普通百姓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节省下一个柴房。而且,烧煤比烧柴草还要省钱!

所以,当正德以内宫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和混堂司)之一的惜薪司的名义推出蜂窝煤和蜂窝煤炉子后,很快大受欢迎。首先,蜂窝煤在人口众多的京师迅速流行开来。

不过,京师的大户和穷人家对蜂窝煤的使用是不一样的。一开始,那些大户也尝试过使用蜂窝煤做饭,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蜂窝煤做饭火力不足,炒菜不如土灶香。所以,尽管蜂窝煤方便而且省钱,那些大户依然不怎么爱用蜂窝煤做饭。但是,蜂窝煤炉的一个作用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煮开水……

蜂窝煤炉堵上底部的气眼后,在炉子上面放一个锡制的水壶,可以24小时不停地烧热水。而大明的权贵和读书人,特别喜欢饮茶,还有完整的茶道。蜂窝煤炉这样的可以24小时提供热水,而且烧水无烟的好东西,非常受到大明士绅阶级的欢迎。

毕竟,这年头可没有保温的暖瓶。想要喝茶,必须现烧热水,非常麻烦,需要等。而蜂窝煤炉可以随时提供热水,非常方便大明士绅们泡茶待客。

所以,大明的士绅阶级和平民阶级虽然都很喜欢蜂窝煤炉,可他们放置蜂窝煤炉的地方不一样——平民是将蜂窝煤炉放在厨房里或者门口做饭用的;而大明的士绅豪门,都是将蜂窝煤炉和烧水的锡壶放在客厅堂前的。这样,方便家里丫鬟给客人泡茶。

甚至于,很多普通人家,因为蜂窝煤炉可以持续烧热水的特性,都可以随时喝上热水,非常方便。什么?你说白天没人看着蜂窝煤炉会烧干?不存在的,因为,这年头,女人是不出门的,一般都在家里带孩子,或者做女工换钱,正好在家看着炉子,防止水烧干。至于大户人家就跟不用说了,有专门丫鬟看着炉子,以便随时给主人家或者客人提供热水泡茶……

总之,蜂窝煤炉就是这么吊炸天!就算是普通百姓家里,有了蜂窝煤炉后,也可以24小时喝上热水。而在蜂窝煤炉出现之前,烧热水不但麻烦,而且浪费柴火,穷人家都未必舍得烧开水呢。所以说,蜂窝煤炉不但可以降低烧水做饭的成本,而且在没有真空保暖瓶的年代,可以做到随时提供热水的程度。这样一来,官府推广喝热水什么的,那就非常方便了。

而如果没有蜂窝煤炉这种持续烧水的神器,你就算推广喝热水,穷人家为了节省柴火,也未必肯浪费柴火烧热水。渴了的时候,随便弄点井水就对付过去了……

当然,古代大户人家也是有烧水的炉子的。那是一种小铜炉,烧的是块状的木炭。但木炭块那玩意儿比较贵,至少比柴火贵多了。而且,后世吃过烧烤的都知道,烧木炭的烤架,也是烟熏火燎的,很影响文人们装比的气氛……而用无烟煤做的蜂窝煤,不会烟熏火燎的,同样能提供充足的茶水,让文人们很是喜欢。

所以,这两年来,蜂窝煤炉在大明朝,以病毒扩散的速度,飞快地传播开来。最开始,是正德命人在内阁朝房门外支起了蜂窝煤炉,给内阁一干大佬们烧热水泡茶用的。

结果,此举迅速引起了朝中一干大佬的注意……

内阁可是大明朝最高级的一群大佬的聚集之地,里面都是最顶级的一群大佬。以前,宫中也在内阁有小铜炉给烧水的。但是,那种小铜炉烧水量小,而且耗费不菲。

而马林提供给正德的蜂窝煤炉和类似后世烧水壶的大号锡壶,一次能烧5升水,可以同时供应内阁几位大佬所需。如此一来,内阁几位大佬,只要共用一个蜂窝煤炉就可以了,烧水小厮也只要配备一个就行。不像以前,每个大佬都要自带一个烧水的小厮,还要问惜薪司要那么多木炭块。

李东阳出身京师豪族,生活一向考究,对此没怎么在意。但杨廷和出身川蜀乡下,平时一向关心民生。在看出这种新式的蜂窝煤炉成本和用途上的优势后,以次辅的身份,大力向京师百官推荐这种煮茶神器。然后,蜂窝煤炉首先在京师流行开来,继而流行到京中富户和地方官员家里。然后,各种文会上,也出现了成排的用于烧开水泡茶的蜂窝煤炉……

这样一来,正德都没交广告费,一干官员们就免费帮忙宣传了。但是,当朝中官员们注意到了蜂窝煤这个产业的巨大潜力的时候,他们愕然发现——全大明出产煤炭最多的晋西省,煤矿基本都被宫中的惜薪司掌控了……

好处进了那帮太监手里,谁敢去抢?虽然刘谨已经倒台了,张永等人不大成气候,可刘谨的余威犹在,一干大臣们倒也不敢和宫里争夺晋西省的煤炭资源了。然后,大家开始争夺别的地方的煤矿。

就这样,京城附近的门头沟煤矿被发现了,并被朝中几位大佬占住开发了。门头沟煤矿虽然规模抵不上晋西的大煤矿,可架不住这里就在京师边上啊,运输成本很低,价格上有优势。而晋西的大同煤矿,距离京师好几百公里呢,成本上毫无优势。

随后,山海关附近的开滦煤矿,也就是华夏近代第一个现代煤矿,也被当地驻军将领给找了出来,成为军中大佬的利益所在……

就这样,区区一个蜂窝煤产业,撬动了大明帝国煤矿产业的大发展。虽然大明没有蒸汽机工业,可架不住蜂窝煤需求量大啊!光是京师百万人口,煤炭的消耗量,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别说大明朝有那么多城市了。当然,因为受到运输条件限制,也只有煤矿产地附近的城市,蜂窝煤才能顺利推广。而那些远离产煤地,交通也不便的地方,暂时还无法推广蜂窝煤。因为,这个时代的陆地交通运输成本太坑了……

第1802章 足尾铜山第383章 乔治要破产第1370章 阵前谈判第1027章 帮荷兰点歪天赋第1489章 黑人卫队第1437章 抢劫之后第1417章 奴才要逆袭?第1917章 雇佣索伦人?第223章 好多的约翰、威廉和查理第一章 枪骑兵和墙式冲锋第346章 倒霉的英格兰第296章 宫廷舞会第1197章 返回基隆和战端将启第1956章 新达比克草原之战(上)第991章 凯撒.波吉亚之死(上)第1332章 独轮战车第117章 替条顿国说和第1591章 数量优先第1443章 新马拉维第铜币第203章 爱民如子的好领导——马林第1536章 贡萨洛被调离第528章 教皇亲临第1496章 火车的重要性第634章 玛格丽特郡主的建议第1410章 种点春小麦第1555章 流寇第1035章 银行的重要性第1358章 吕讷堡的盐和草原第1200章 不差钱第103章 收买克里米亚的想法第123章 洗劫哥本哈根第294章 法一伦铜矿出铜第1785章 殖民计划再调整第1258章 七国会盟第815章 格德司公国除名第1133章 红薯也有种子?第1032章 演戏和暗示第379章 出了点意外第801章 外交铺垫第1598章 费城伯国和“锦衣夜行”第1205章 终于返航第1364章 会见腓特烈三世第22章 粮食换女人计划第1192章 讨要医生和工匠第1591章 数量优先第1858章 亚马逊探险队归来第1857章 需要展示下梅毒的可怕第541章 日德兰半岛的丹麦人第859章 平衡外交第390章 蹭饭第733章 修建巴拿马城计划第2013章 培养消费习惯和学校商店第1428章 送兵又送钱粮第444章 卡恩的计谋第447章 王牌出马第1600章 家乡回避制度第896章 里斯本风云(下)第1286章 病房艳一谭第1067章 银行白抢了?第547章 格德司人实力大损第1575章 当年恩怨第十章 卡伦舰炮第567章 换个思路第638章 水泥球炮弹第十四章 美洲殖民地的艰难开始第1641章 山寨版工会第967章 给法国王后下药第1277章 帝国议会例会开始第472 挖运河不缺劳力了第1668章 劫粮第244章 逼降奥斯纳布吕克第142章 妥协第1221章 马林死了?第1379章 战争善后第1879章 火攻之法和破坏尾舵第868章 “小李飞刀”第1636章 廷巴克图的奴隶贸易第1657章 蚯蚓和鸡蛋第594章 给葡萄牙人挖坑第1111章 分组比赛第584章 我的学生就可以胜任第343章 海盗计划第172章 抢先造谣第200章 毛妹来了第1943章 打击过度第1839章 情报第527章 波兰立陶宛的提亲队伍第714章 必沉的船第37章 陛下,臣给您整了个皇位回来……第472 挖运河不缺劳力了第643章 火烧敌营(下)第1803章 德兴铜矿第1083章 造谣抹黑第1912章 葡萄牙人的枪炮第1868章 不安好心的帮忙培养人才第75章 我军和友军第1122章 妻子也未必可信第七章 打通埃及商路第1182章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第805章 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