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章 东北大米起源

名牌包这种东西,真没啥技术含量,造价也不贵。它真正贵的,是设计,以及名声在外。所以,最好山寨的,大概就是这些东西了。

事实上,前世就有一家很有名的时装公司,每到巴黎时装周或米兰时装周,就派手下人去抄袭人家创意。然后,在真正的设计方还没铺货的时候,就以最快的速度将抄袭的产品大量出货,名声还挺响。

这就是时尚界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除了创意,时尚毫无技术含量。同样的设计,你巴黎的大设计师能做出来,我乡下小裁缝也能做出来,只要手艺不是太潮。

马林前世交过一个女朋友,是个疯狂的山寨奢侈品爱好者。她在某宝上买衣服,从来都是对比巴黎时装展和米兰时装展的设计风格的,经常对照正版的图片,去某宝上搜索类似的便宜山寨服装,然后剁手买下……也就那短短几个月,马林接受了各种时装图片的轰炸,还特么被迫去当参谋。因为,他总被问“这个怎么样?好看不?”,还需要发表一番评论……

就是那几个月备受折磨的日子,让马林被迫记住了很多时装和名牌包包的样式。如今,也能回忆起来。

做皮包这种事情,只要找到足够的皮匠,就能进行大规模量产。而且,马林不打算在北海国本土建厂生产。主要是因为,欧洲工匠工资太高了,也难以找到那么多熟练的皮匠。

不过,明朝那边皮匠多啊……

皮匠也是工匠的一种,官府和军队下面控制得很多。马林只要肯花钱,就能贿赂那些明朝官员和将领,从他们手下挖来大批的皮匠。

然后,他们都会被送往北海道的北海道皮革厂,集中起来,按照马林的“设计”,生产各种名牌包包。

明朝女人不能用包包装比,那么,就都运回欧洲,让欧洲贵妇们装……

大明工匠的工资非常低,官府每年给那些工匠的工食银大概是7.2两银子,也就是每个月600文的样子。但是,因为工匠控制在官吏和军官手里,经过他们的盘剥,真正落到工匠手里的,能有一半就不错了。所以,大明的匠户们,生活得非常苦逼,成天穿得破破烂烂的,还吃不饱肚子。跟欧洲的工匠老爷们相比,简直活得像乞丐。

欧洲的工匠老爷们都调皮啊?最早的市民阶层就是由工匠们组成的。也是这帮家伙,跟商人们联合在一起,跟贵族要权,还参加造反……

他们的收入本来就比普通人高一大截,还特么各种不满。总之,都特么是大爷。而明朝的工匠,因为残酷的制度,过得跟奴隶没啥区别。一个工匠,每月名义薪水600文,但拿到手能有300文就不错了。而这300文,往往就是匠户一家人的生活费,平均每天一家人只能用10文钱。当然,如果家里有父子同为工匠的,生活会好很多。另外,他们的妻子,往往也会感谢缝缝补补和帮人洗衣服的苦力活儿。不然,一家人是活不下去的。

而在欧洲,哪怕是最低级的年轻工匠,只要出了7年的学徒期,工资立马达到每天3芬尼。也就是每个月90芬尼,折合1.5金币,或1.7两白银。而那些老牌工匠,工资要更高,翻番也是正常。

也就是说,在欧洲,最穷的工匠一年薪水也有20多两银子,是明朝工匠的几倍。当然,欧洲的物价也远比大明高。不过,即使如此,欧洲工匠的日子也比明朝工匠的日子好多了。最主要的是,他们地位高啊。而且,年薪20两只是最低级的年轻工匠的工资。那些厉害的老牌工匠,工资还要高出一大截。

马林无意给明朝工匠同等的工资,若是在北海道设立皮革厂,引进大明工匠的话,不用多给,给个1两银子的月薪,就足够把那些大明工匠乐死了。要知道,他们原先每月能拿到300文就不错了。给他们1两银子每月,相当于收入是原来的三倍多。

而马林也开心啊,换成使用北海国工匠,最低每个月要给1.7两银子。做久了的老皮匠,往往一个月要给几两银子……

一个两个的还行,但北海道皮革厂要办成几千工匠的大厂。若是都用欧洲工匠,光是薪水支出,就要多几倍。而用明朝工匠,即便是老牌皮匠,一个月给1两银子也就顶天了。

……

另外,北海道的石狩平原,也可以开发出大片的水稻田。就用日本的水稻品种,适合寒冷地区种植。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后世东北的水稻品种,其实是朝鲜人和日本人引进到东北的。最初,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根本不种田。即使后来清末闯关东后,闯入东北的多半是北方人,也是流行在东北种植小麦和高粱,以及大豆等作物。

而在19世纪日本入侵朝鲜后,部分朝鲜人逃往东北,带去了朝鲜的水稻种植技术。不过,东北真正大规模种植水稻,还是日据时期,是日本殖民者强行推广的。就连那首《松花江上》唱的也是“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而不是到处是稻田……

至于为什么如此,是因为古代华夏主要种植籼稻,而且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北方还是种植小麦为主。

而日本和朝鲜,虽然水稻是从华夏传过去的,可人家主要流行水稻种植,不喜欢面食。所以,后来日本和朝鲜经过千百年的培育,培育出了耐寒的北方水稻品种。然后,在占据东北的时候,日本人不习惯吃面食,也在东北强制推广种植日本品种的适合高纬度地区的粳稻,这才有了后世有名的东北大米。

讲真,虽然日本侵略者很不是东西。但是,东北大米的确源自日本,是日本人在东北搞出来的。

当然,这个年代,日本的水稻品种还没有后世那么优良。不过,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优良品种的。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年代,也只有日本的水稻品种,才适合高纬度的北海道地区种植。

所以,马林会派人在日本搜罗优良的稻种,进行精心培育,以弄出后世的东北大米。然后,运往北海国本土,供自己享用。老实说,目前大明的籼稻米和印度籼稻米不够软糯,口感有点硬。而马林在后世,习惯了吃粳米,也比较喜欢东北大米。而日本水稻就是东北大米的起源,所以,马林想派人在日本搜罗好的水稻品种,在北海道种植出口味好的东北大米。既能供自己享用,也能够供应北海道地区的工匠和殖民者们食用。

甚至,马林打算,若是能找到优秀的日本水稻品种,也可以引进到北美殖民地纽约附近,在当地种植这种东北大米的古老版本。毕竟,纽约那边,距离本土近太多了,运大米回本土也方便。若是从北海道运大米回北海国,要绕地球大半圈,这个成本实在太高了……

第819章 抵达美洲第1227章 谋划废除《大宪章》第480章 再临哥本哈根第1202章 获得樟脑第1157章 金銮殿上,马大忽悠第985章 算计第1815章 石棉纤维水泥板第730章 回国第269章 夏尔马第280章 硝石还是缺第116章 食盐贸易大单第653章 渡海开始第566章 继续购买黑奴第1280章 背叛第164章 有人想泡我妹?第1544章 联合声明第1488章 肝付水子的请求第1813章 北海国第一舰队第625章 热销的《欧洲民族起源考》第413章 根本停不下来第878章 纽卡斯尔煮盐基地第317章 借种归来第919章 北美野牛第1566章 时机成熟了!第1799章 明朝版拿破仑炮第1078章 摩洛哥形势第1547章 马林的建议第1388章 昂贵的房产第30章 一曲成名第1418章 两个安娜和费城伯爵第1534章 改变了东欧格局第1416章 声东击西第1738章 鲁宾逊之死第42章 兵分三路,进军耶弗尔第819章 抵达美洲第82章 援军来了第1208章 东京真的好热第510章 智取威腾堡(上)第1429章 骑兵先行第1535章 提醒波斯人第241章 搞定科隆大主教第1242章 致命的翻译第238章 阿达的蒸汽机第768章 刘老根的觉悟第1777章 巨大的前景第936章 拍卖资金的统计第1239章 萝卜和大白菜第1817章 爱德华遇刺?第1460章 香蕉干和下午茶第302章 蛮荒恐怖日记(下)第582章 未来教皇当配角第1478章 火山灰肥料第372章 苏伊士运河计划第641章 罗宾汉盗贼团出击第1180章 广告和写戏本第1289章 拉菲男爵第454章 阵地战(二)第223章 好多的约翰、威廉和查理第246章 威逼、利诱、恐吓第1221章 马林死了?第2005章 《开普敦开发计划》第1105章 流浪骑士来了第1918章 索伦雇佣兵第941章 又是一年春耕时第782章 启航去美洲第1265章 进入埋伏圈第957章 狗熊抢糖?杀之!第1587章 匈牙利形势第1779章 处心积虑第608章 艾伯特受伤第469章 擒贼先擒王第1175章 假摔第135章 拉斯维加斯计划第731 又是丰收秋季,想着法子消耗粮食第180章 爱尔兰局势第502章 抢夺航运人才的计划第1274章 八国联军?第329章 避而不见第271章 殖民古巴和巴拿马第196章 面对丰收,我已麻木第156章 去北美造纸第456章 对峙第413章 根本停不下来第624章 “抢注”威士忌名称第698章 亨利七世的对策第1235章 哥萨克骑兵军团第2013章 培养消费习惯和学校商店第1887章 培育皮弗娄牛的计划第274章 家庭会议(为萌主大人加更2)第1610章 封山、搜山和放火烧山第1380章 拍卖会和纸张第832章 终于拿下第149章 哥伦布再出发第1815章 石棉纤维水泥板第1835章 长城计划第1698章 海地岛上的“野生动物”第1979章 新手难度第1408章 马林的建议第475章 影帝和利益划分(上)第1118章 建议和再阴葡萄牙人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