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布雷顿角岛的廉价纸张

一连许多天,马林天天吃肥牛火锅,结果,吃到上火,嘴角生泡。然后,马林才暂停了吃火锅。

不过,那么多牛肉没被消耗掉,马林也没停下吃牛肉的脚步。然后,马林改为煎牛排。先在平底锅上倒上油,然后拿出上好的牛排,加上黑胡椒,制作黑椒牛排。当然,不是那种三分熟、五分熟的半生的牛排,而是八分熟的,既嫩,又不至于因为不熟而闹肚子。

黑椒煎牛排的推出,同样大受欢迎。在这个年代,牛是一种重要的牲畜,牛肉也是比较少的。普通百姓,一般吃猪肉或羊肉。而牛肉,则是贵族和富翁才会常吃的。

只不过,这个年代法式料理尚未出现。而且,欧洲人此时也很缺乏食物油。因此,用油煎制食物还是非常罕见的。更多的烹饪方式,是烤和煮。

马林搞出的黑椒煎牛排,把上层人士吃的牛肉,和同样是上层人士吃的胡椒,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味道想当不错。于是,这种使用牛肉、黑胡椒、黄油或橄榄油,以及洋葱作为辅料的很“贵族”的简单吃法,很快在东弗里斯兰伯国流行了开来,并扩散向全欧洲。

年后,忽然从北美的布雷顿角岛,运回来一船的纸张……

马林非常重视,赶到埃姆登港,亲自检验这些纸张的质量。检查下来,马林发现,这些纸张,貌似质量很不错。而且,似乎是迎合了马林的需要。这一船纸张里,有很多的油纸。

马林曾经对那些去布雷顿角岛北边建立造纸厂的工匠们说过,自己希望能造出很廉价的纸张,然后,做出厚实的油纸,用油纸袋,取代兽皮,成为一种很重要的防潮的包装袋。

然后,派去布雷顿角岛的造纸工匠们,使用鲸油,浸泡厚实的纸张后加热,制造出了鲸油纸。

不过,马林却是知道,真正质量好的油纸,其实是干性油涂在纸张表面制成的。干性油主要是桐油、梓油、亚麻油等。这种油干燥速度快很容易在纸张表面形成氧化层,防水效果好。

与之相反的,是不干性油。这种油很难氧化干燥,长期以比较稳定的油脂状态存在。这种油,因为不容易氧化,很适合作为润滑油。反正,马林记得前世化学老师说过,不干性油是不适合用来做油纸的。

而鲸油,比较奇怪。虽然是动物油脂,但碘值较高,高达110到135,属于半干性油。而牛油、羊油的碘值,只有三四十点,属于明显的不干性油。

所以,后世常用的牛油纸,为了增强性能,纸张必须经过硫酸浸泡后,才会上牛油。不然,牛油不容易氧化,难以在纸张表层形成干燥的保护油膜。

而鲸油因为是半干性油,不会像牛油那么难以氧化。因此,鲸油纸质量,虽然不像桐油纸质量那么好,但也是勉强够用的。

摸了摸鲸油纸,马林并没有发现手变得油腻。所以,这些鲸油纸,时间一长,或者经过高温烘干,还是能够形成氧化油膜的。

有了这批鲸油纸,马林决定,找人把这些鲸油纸做成油纸袋。以后,像蔗糖啊、盐啊之类的容易受潮的货物,就用油纸袋密封包装起来,免得受潮变质了。

要知道,这年头,蔗糖和盐,都是很昂贵的商品。要是受潮变质了,那损失可是很大的。

不过,之前因为油纸成本太高。而且,用动物油也难以做出合格的油纸。所以,为了保护蔗糖和盐之类的贵重商品,很多人都用兽皮袋来装这些东西的。

而马林在布雷顿角岛的造纸厂,因为采用了后世的造纸技术,导致造纸成本很低。根据加兰德送来的报告,布雷顿角岛造纸厂造纸的成本相当低。因为,造纸原料里,除了硫酸钠需要从埃及购买,算是有点成本。其余的,比如木材,根本就是随地砍伐的。这玩意,在北美到处都是。用作燃料的煤炭也是,布雷顿角岛上正好有个大煤矿——北悉尼煤矿。

总得说来,在布雷顿角岛造纸,成本也就是那点埃及进口的硫酸钠,以及伐木和挖煤、运煤的那点人力成本,外加造纸工匠的一些薪水。这点成本,在近代技术的高效化学制浆面前,根本不算啥。

根据塔拉的助手们的估计,在布雷顿角岛造纸的成本,大概每百张纸,才1芬尼,比大明的造纸,成本还低几倍。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大明的造纸,周期长达一百多天呢。而在布雷顿角岛,把木材变成纸浆,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足矣。所以,尽管马林手下造纸工匠的薪水比大明那边的工匠高,伐木等人力成本也高于大明造纸作坊。但是,在高效的近代科技面前,这点差距,早被抵消了。而且,还超出很多。

听说了百张纸成本才一芬尼,赶来凑热闹的杰弗里,嘴巴里都能装下一个大鹅蛋了。他可是多年的老官吏了,和纸张打交道也很多。

杰弗里很清楚,目前欧洲,纸张的价格,一张就要1芬尼。其成本,大约没有1芬尼,但是,也足够达到马林布雷顿角岛的造纸厂的造纸成本的几十倍了。

也就是说,马林把造纸的成本降低了几十倍。这对于文化的传播来说,绝对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从前,普通人每天的我工钱不过2个芬尼。而一张纸的价格就要1芬尼。也就是说,普通人劳动了一天,只够买两张纸的……

这样的情况下,普通人的小孩读得起书么?显然读不起。要知道,一本书就有几十张纸(一开的大纸)。这还只是纸张的成本,另外,知识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加上印刷等成本,普通人干上一个月,也未必能买得起一本书。所以,在19世纪中期以前,一般人是读不起书的。

知道19世纪中期,出现了机械制浆法和化学制浆法后,造纸成本大大降低下来。然后,欧洲文化迅速普及开来,科学在19世纪下半叶,也真正实现了腾飞。

所以,纸张成本的下降,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大的。

马林看到这些布雷顿角岛出产的廉价纸张,仿佛看到了科技的大发展。当然,还有廉价的油纸袋的推广。以后,易受潮的商品的保存和运输,有了大量廉价油纸袋,也不再是大问题了……

第908章 鼓惑西班牙人出兵第678章 胶合船和夜袭准备第1250章 母子翻脸第1238章 智利产硝石了第695章 生擒詹姆斯四世第48章 战后第2006章 口音很重要第1327章 迅速全歼第1468章 对峙和嘴炮第405章 瑞士的情报第77章 奔袭奥尔登堡第1991章 大胆的想法第865章 凯撒必须死!第1165章 来吧,射我!第266章 送点半身板甲给爱德华第1035章 银行的重要性第471章 我们胜利了!第226章 投票获胜第1906章 深水湾大捷(上)第1654章 又是一年秋收时第393章 乔治,西弗里斯兰卖不?第225章 辩论(下)第1197章 返回基隆和战端将启第146章 费丽斯怀孕了?第723章 随手给格德司公国挖坑第460章 吉姆的情报第730章 回国第1209章 牛鞭与和牛第572章 教皇的裁决第1738章 鲁宾逊之死第1317章 更改作战计划第1168章 老刘,你大祸临头了!第1039章 山地步兵军团抵达第1711章 刺杀计划第315章 当丰收已成为习惯第731 又是丰收秋季,想着法子消耗粮食第886章 高碳钢刀的缺陷第1642章 棚户区改造和蜂窝煤推广第872章 招募正版哥萨克(下)第1745章 一片哗然第491章 通风报信第四章 坐山观虎斗第1090章 东佛里生绵羊第165章 科勒的虐恋第1615章 终于完成交易第857章 马云和马丽第1539章 故意示弱第1834章 等对方上门第三章 风起弗里斯兰第1289章 拉菲男爵第915章 蒙古骑兵的骚操作第942章 马骡和马第1840章 假扮海盗?我也会!第280章 硝石还是缺第1034章 谁占谁便宜第353章 法国人的阴谋第842章 镍白铜“银币”第141章 猛将兄,跟我混吧?第1664章 发展石油工业第791章 炕房孵化技术第869章 秋收和农业调整(上)第607章 瑞典变天第1977章 租借塞内加尔河流域?第1724章 近亲联姻的危害和保密第798章 这下稳了第500章 自立的机会第191章 香水的妙用第1307章 “复活”前奏第445章 下一盘大棋第1685章 规划第1424章 西班牙人的注意力第977章 变化和糖姜片第1131章 “东辕西辙”第1253章 假肥料第1184章 蜂窝煤出第253章 明斯特南北分治方案(下)第987章 西非黑犀牛的末日(中)第1954章 欧洲人的“政治正确”第642章 火烧敌营(上)第125章 血淋淋的小手掌第1741章 夺门第531章 消除怒火第475章 影帝和利益划分(上)第1189章 祭祀太庙,大赦天下第552章 提升老大爵位第1488章 肝付水子的请求第2014章 乡镇公路和菜篮子工程第212章 拉斯维加斯毛妹出山(下)第331章 我想当皇帝第1856章 马凯,字德华第601章 调虎离山之计第1980章 黑人仆从军第316章 重点冬小麦第103章 收买克里米亚的想法第1931章 兵甲换耕牛第1501章 出兵爱尔兰第1644章 忽悠菲利普搞圈地运动第1553章 愿你一去无回第651章 法国人入坑第531章 消除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