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世纪到十二世纪西欧的历史,大都是根据教士所记载而陈述。
盖因为当时各部落处于野蛮状态,并没有官僚机构专门做历史方面的记载。
而对于六世纪以前的历史,或是传说或是想象。
对于西欧或者欧洲历史进行大规模的梳理,起源于19世纪时期,今天所看到的历史大多数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六世纪到十二世纪被西方称为中古黑暗时代,真不知道六世纪以前应该叫什么时代?
对于中古时代之结束,以公元1152年日耳曼部落大酋长腓特烈一世继位为终止。
腓特烈一世被称为巴巴罗萨,红胡子的意思。
这个时期有腓特烈·巴巴罗萨传,记载一生时间和罗马教主争斗,同时与部落内的其它部落争斗的事迹。
意大利伦巴底地区部落构筑城镇,对于冷兵器时代的部落军队是一种挑战。
也正是应为这个原因,这个地区的部落常常不服从日耳曼大酋长的统辖。
意大利半岛地区处于各部落分封割据的状态,再加上罗马教主也不希望这个地区出现一股强悍的世俗力量。
所以城镇彼此之间竞争,城镇内的各氏族彼此竞争此起彼伏。
随着阿拉伯势力的入侵,带给意大利半岛地区中华及中东的思想科技文化产品,也使得这个地区相对欧洲大陆来说比较繁荣。
罗马教主力主意大利半岛地区处于分裂状态,意大利半岛地区的部落也乐见这种情况。
对于日耳曼大酋长罗马教主和半岛地区的部落,都认为日耳曼大酋长只拥有名义上的统治权。
伦巴底地区诸部落中,洛底部落经常被米兰部落欺负,所以洛底部落中有两个难民向名义上的大酋长申诉。
腓特烈一世对于伦巴底地区的部落是有意见的,公元1154年远征意大利半岛,开启了一生六次远征。
腓特烈一世在惩戒了米兰之后,与教皇哈德良四世会晤。
按照习惯需要手握教皇马镫 ,最后腓特烈一世屈服了,以前是需要吻脚,可能这一点太过于侮辱人。
之后,腓特烈一世加冕大酋长之位,意思是我的位置是合法的,看到了嘛!
当时罗马城中有叛乱者,欲挑战罗马城秩序,腓特烈一世没有尽力帮助教皇,双方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恶化。
公元1158年,腓特烈一世再次到意大利半岛地区,在龙卡利亚开部落大会,以确定大酋长的权利。
这类似于蒙古的部落大会,只不过西欧搞出这么一个宗教,各部落还得看罗马教主的眼色行事。
部落大会确定大酋长或者大汗时公和伯的统治者,这个意思是西欧地区的统治者。
正如以前法拉克查理曼时期,查理曼加冕为大汗或大酋长,那就是西欧地区的统治者。
彼时的大不列颠岛,还处于没有开化的原始社会。
直到法兰西部落下面的一个诺曼底公威廉一世入侵大不列颠岛带入了分封制,这才使大不列颠摆脱了原始社会。
而这一过程起因是希腊地区基督教传入意大利半岛地区,彼时的罗马基督教也属于希腊地区基督教的一个分支。
后来罗马地区的基督教自立,与希腊地区的基督教分裂。
而这一过程是匈奴人对欧洲地区的入侵,打破了欧洲地区原始社会的社会形态,开始出现分封制奴隶社会。
在日耳曼大酋长腓特烈一世与意大利半岛地区的部落较量的时候,一些部落的城镇被毁,然而当腓特烈一世走后,这些城镇有建了起来。
就这样来回对抗,始终不能够解决问题,盖因为这些地区的部落城镇都比较独立,遇到危险便凝聚起来。
公元1183年,罗马教主经过调停,双方之间达成一致。
伦巴第地区的部落承认日耳曼大酋长为其大汗,而日耳曼大酋长须承认罗马教主之地位。
这样的谈判结果,对于日耳曼大酋长来说就是失败。
优势的一方在腓特烈一世手中,而当腓特烈一世要求部落内归尔普族贵族亨利支援军队时,这位贵族未发一兵。
归尔普族来源于日耳曼卫尔夫族,为意大利半岛地区反对日耳曼大酋长之氏族。
公元1070年,卫尔夫族酋长卫尔夫被日耳曼大酋长分封为巴伐利亚公。
这位巴伐利亚公的儿子娶了日耳曼北部的女酋长,这就是父系和母系氏族并存的时代,然后这位女酋长的领地就成为卫尔夫族的领地了。
卫尔夫的孙子入赘撒克逊公,成为撒克逊部落的继承者。
卫尔夫族也成为在霍亨斯陶芬族部落诸侯中势力最为强悍者,实力强悍的结果就是专横跋扈。
腓特烈一世在意大利半岛失败而归,便对不履行义务的归尔甫族酋长亨利开战,并把撒克逊部落拆分,亨利酋长被逐出日耳曼部落。
(那个时期西欧地区也没有明确的姓氏,叫亨利也并非一个人,所谓的一世二世六世七世,实在是不知道叫什么。)
腓特烈一世在离开部落参加十字军之前,分封其子亨利六世为意大利半岛地区大酋长。
为了稳固意大利半岛南部地区的控制力,亨利六世与那不勒斯和西西里部落酋长之女结婚,这样一来整个意大利半岛地区名义上都属于日耳曼部落所有了。
但有一点是罗马教会教主一直经营意大利半岛地区,始终反对意大利半岛地区形成一个统一的世俗力量。
只有这样罗马教会教主才可以在各部落中游刃有余。
日耳曼大酋长触动了罗马教主的底线,这也是日耳曼大酋长和罗马教主冲突的原因,也是日耳曼部落霍亨斯陶芬族灭族的原因。
亨利六世在任大酋长7年去世,在任期间也只是维护其名义上的大汗领土,处理叛乱部族。
亨利六世的儿子腓特烈二世接任大酋长的位置,罗马教会教主英诺森三世已经继位,此时罗马教会能够与查理曼大汗或拿破仑大汗时期的实力相比较。
亨利六世死后,日耳曼部落四分五裂,没有人能够有威信统一起来。
亨利六世的弟弟腓力以摄政自居,不久后被选为意大利半岛地区的大酋长,便以大汗自居。
但罗马教会召开宗教大会,另选归尔甫党的亨利之子布隆瑞克为日耳曼大汗。
这样就重新燃起了归尔甫族和霍亨斯陶芬族的争端,两位大酋长都向罗马教主求助,意在请求罗马教主承认其为大汗。
罗马教主以仲裁人的身份调解,结果归尔甫族的奥拓对罗马教会更加妥协。
且霍亨斯陶芬族势力有恢复的迹象,所以公元1201年承认奥拓为日耳曼大酋长。
奥拓拥有名义上的大酋长职位,然而霍亨斯陶芬族腓力拥有实际的势力,这样日耳曼部落便开始了争端。
公元1208年,腓力被刺身亡,奥拓便成为唯一的势力。
罗马教主不想看到强有力的世俗力量,所以下令日耳曼部落内的所有主教不得援助奥拓,违逆者逐出教会。
公元1209年,日耳曼大酋长奥拓赴罗马城进行加冕,以大汗自居,罗马教会教主很不爽。
奥拓在意大利半岛地区攻击西西里岛部落,因西西里岛部落是亨利六世的儿子腓特烈为酋长。
腓特烈也成为罗马教主对抗奥拓大汗的一枚棋子,罗马教主英诺森三世忽然宣布自己受了奥拓的欺骗,加冕腓特烈为大汗。
腓特烈无势力,加冕大汗后,对罗马教会教主英诺森三世唯命是从。
此时的罗马教会就是置于各部落的婆罗门,而部落大酋长酋长及附庸分封贵族就是刹帝利,平民其实为吠舍,首陀罗就是奴隶。
公元1205年,大不列颠酋长自行选择大主教。
新选举的大主教赴罗马教会寻求教主承认,同时大不列颠大酋长更换辅助自己管理部落的主教。
罗马教会教主英诺森三世不同意,另选大主教进入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酋长大怒,把罗马教会任命的主教驱逐出大不列颠岛。
罗马教会教主一看这动作,小样儿还跟我斗。
命令大不列颠部落的教堂全部关门,停止服务,驱逐大不列颠酋长出教会。
罗马教主放出话来,大不列颠酋长不俯首听命,就会把他的酋长位置让渡给法兰西部落的腓力奥古斯都。
法兰西部落酋长腓力奥古斯都一看这架势,有利可图啊,军队准备去大不列颠打劫去。
大不列颠酋长害怕了,不带这么玩的,公元1213年向教皇屈服。
大不列颠酋长把大不列颠送给了罗马教会,罗马教会教主以分封的方式把大不列颠分封给大不列颠酋长。
什么都没有变,只是名义上大不列颠成为罗马教会的分封诸侯。
西欧地区的大汗西西里酋长亨利六世之子腓特烈,名义上是大汗,但是其西西里部落是罗马教会的分封之地,也就是说腓特烈有两重身份。
这样整个西欧地区都是罗马教会的分封之地,而其构建起的制度类似于印度的瓦尔纳等级制,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达利特。
公元1215年,在罗马城召开宗教大会,有各部落百名主教、牧师参加,达成改革教会排除异端决议,并承认腓特烈为大汗,再次确认驱逐奥拓出教会。
公元1216年,罗马教主英诺森去世,同时西欧地区大汗腓特烈二世继位。
腓特烈二世成长在西西里岛,长期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当时人们对这位大汗抱有成见。
腓特烈二世意欲在意大利半岛南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世俗政权,然而这与罗马教主分化意大利半岛各部落的理念相违背,这就导致了罗马教主和腓特烈二世的争执。
罗马教主令腓特烈二世组织十字军远征耶路撒冷,腓特烈二世占领了耶路撒冷,并自立为耶路撒冷酋长。
这同样触怒了罗马教主,罗马教主废除腓特烈二世的大汗之位,并驱逐出教会。
公元1250年,腓特烈二世去世,其子继任西西里部落酋长。
不久后罗马教会教主把西西里部落分封给法国酋长圣路易的弟弟查理安茹。
查理安茹率军南下西西里部落,霍亨斯陶芬族势力被扫除。
腓特烈二世去世被划分为中古时期结束!
也可能是之后由于阿拉伯对意大利半岛和西班牙地区的入侵,导致造纸术流入意大利半岛地区,成为西欧开化的一个基础条件。
公元1273年,哈布斯堡族的鲁道夫被推举为大酋长,自己自称大汗。
日耳曼大酋长鲁道夫到罗马加冕大汗,参加加冕的没有几个人。
鲁道夫死后日耳曼部落内部已经四分五裂,基本上以血缘氏族的部落形式存在。
公元十三世纪中叶,日耳曼部落已经不如法兰西部落和大不列颠部落了。
公元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地区的部落成为中东与欧洲地区连接的重要纽带,也成为开化最早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