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欧洲与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不但善于军事,而且还善于政治。

当拿破仑手握军权的时候,正是法兰西部落经历了十年的内部动乱时期。

开始是以激烈的革命方式应对外部及内部的威胁,随后便是督府的腐败。

国民议会改革也没有成功,盖因为当时西部欧洲或者说整个欧洲都没有这样的先例。

在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时期法兰西部落财政问题便已经很突出了,而到了路易十六的时候更是濒临破产。

经过十年的内部调整,财政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所以在1800年的时候,法国并没有任何赋税的收入,革命时代的纸币形同废纸。

拿破仑设立法国银行,收回滥发纸币、整顿国债维持了国家信用。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各种手段筹措来的,例如,处置贵族及教士的财产、占领地说占有掠夺的财富、规定税率如期征收。

1795年的时候,宪法会议决定以后不再干预部落内的宗教,部落民众都有信教的自由。

但是对于不宣誓的教士,依然虐待如常,教士被流放的情况依然存在。

拿破仑1799年成为君主后,虽然信仰自然神教,但是深知获得罗马教会及教主的支持非常重要。

1801年,法国与罗马天主教教会教主缔结《宗教条约》,效力达到百年的时间。

条约中规定,法国大部分人民信仰罗马天主教,则一切仪式可以自由遵守;

罗马天主教教主与法国应协同规划法国的教区;

主教由法国君主任命,但须获得教主的认可;

至于下级教士由主教任命;

主教及其余教士的工资由法国供给,但必须宣誓遵守宪法;

以前法国教会的财产,没有出售的归还教会,出售的财产罗马天主教教主不得干涉。

拿破仑使得教会附属于政权,这就是法国没有成为秦国的原因。

即没有能够统一欧洲的学说,也不能够带来统一后给西欧各部落产生的利益。

一切都因为没有产生一种学说,没有文化上的认同,是很难达到事实上的统一。

后来,西方在占领殖民地的时候,一直传播罗马天主教或其它新教,都是要这些殖民地建立文化上的认同,方便统治。

但是遇到中华、印度、中东地区是非常难以攻克的地方,不是他们不想,而是这些地方的文化比他们更加的久远。

但是这并不是说西方就放弃了这种文化的殖民,一直在不间断的进行。

对文化殖民的目的,就是要放弃民族的信仰,而最终达到经济殖民的目的。

但是现在世界的情况,是宗教的信仰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所谓的这种忽悠人的东西最后连他们自己都不信了。

拿破仑建立的君主平民社会,属于政教合一型政权。

1801年的宗教条约,使得过去教会的一切旧制度一扫而空,例如,什一税、教会法院、宗教制度、虐杀异端、教会领土等。

1802年,拿破仑对于旧日的贵族发布大赦的命令,有4万户又跑回了法国。

拿破仑一生最值得称道的是编订了《拿破仑法典》,这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件非常化时代的事件,因为欧洲地区的所谓法律都是罗马天主教教会教规。

那么这也意味着欧洲地区有了真正的法律,而不是不落宗教教规来审判案件。

1802年成为终身君主,1804年获得称帝,且议会授予拿破仑的子孙有世袭的权利。

12月2日,拿破仑在圣母院大教堂加冕,改称法兰西帝拿破仑一世。

要注意到这一点,在这个时候是在大教堂加冕,意味着君权神授,而这个神是罗马天主教的神,所以这是典型的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的另一个要素,宗教成为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及这个国家的思想合法性。

拿破仑时代对出版物比较严厉,与之前大不一样。

1804年,拿破仑有一统欧洲的野心,曾对人说欧洲如果不统治于一人之手,将来就永远无和平之日。

1801年,英格兰部落和法国虽然有亚眠盟约,但是彼此之间的敌视使得又重开战端。

1803年,拿破仑率兵占领汉诺威,并宣布封锁汉诺威至奥特朗托之间的海岸。

荷兰、西班牙、利古里亚均提供军队或军饷给拿破仑,且禁止英格兰船只进入海港。

拿破仑打算入侵英格兰,然而事实是没有成行。

1805年,英格兰与俄罗斯结盟欲驱逐荷兰、瑞士、意大利及汉诺威的法国人。

奥地利加入联盟,而普鲁士严守中立。

1805年8月27日,拿破仑率军在乌尔姆战役中打败奥地利,且维也纳也陷落了。

奥地利军队与俄罗斯援军与法国军队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大败,签订了《普勒斯堡盟约》。

盟约规定奥地利承认拿破仑在意大利的一切变更,并割让奥地利属威尼斯的领土、割让蒂罗尔给巴伐利亚、割让其它领土给符腾堡及巴登,只因为这些部落与法国交好。

日耳曼大汗被迫将巴伐利亚及符腾堡两地的酋长分封为大酋长,与巴登大酋长共享统治的权力。

被分封后的地位,相当于与普鲁士与奥地利的大酋长一样。

普勒斯堡盟约对日耳曼部落影响极大,因为日耳曼部落内的大酋长诸侯都已经独立于日耳曼大汗,他日能够形成德国也逐渐扫清了障碍。

这就相当于秦国迫使东周的天子分封天子下辖领地的小诸侯升格为与秦国一样的诸侯,周天子势力便没有了。

1806年夏,巴伐利亚、符腾堡及巴登与其他十三个大酋长诸侯成立同盟组织,名叫莱茵河同盟,受法国保护。

莱茵河同盟为法国提供士兵六万三千人,由法国人训练,以供拿破仑使用。

1806年8月1日,拿破仑向雷格斯堡日耳曼公会宣称,日耳曼大汗这个称号你没有必要保留了,你下面的大酋长诸侯都独立出去了,名存实亡,实在不能够承认存在的意义。

然后,日耳曼大汗这个延续了800年左右的称呼,成为了历史。

而自此西欧地区扫除了名义上的分封制贵族奴隶社会的最顶层框架,即东周天子被废了。

而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灭亡了。

日耳曼大汗的个人领地有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克罗地亚、加利西亚、雷奥多麦利亚大酋长,洛林、威尼斯、萨尔斯堡等地的酋长。

当拿破仑称帝后,日耳曼大汗就放弃原来的称号,改称奥地利大酋长及匈牙利酋长。

像法兰西、英格兰、西班牙、意大利等部落在很久以前,就不理日耳曼大汗了,只是名义上日耳曼大汗的地位要高于其他部落的大酋长。

拿破仑虽然在法国国内实行郡县制,但是其所占领的一部分领土却分封给了自己的兄弟。

拿破仑的哥哥被分封为那不勒斯及西西里大酋长,分封其弟为荷兰大酋长。

这是1806年3月的事情,不知道同时期的中华是个什么情况?

1806年10月14日,普鲁士因为汉诺威的归属权与法国军队开战,在耶拿被法军击败。

普鲁士境内的要塞不战而逃,普鲁士大酋长也跑到了俄罗斯的边境。

1806年11月,拿破仑率兵进入已经灭亡的波兰境内,在弗兰德兰与俄罗斯及普鲁士联军开战,俄普联军被击败。

1807年6月25日,俄罗斯大酋长与拿破仑会晤,商定法国、普鲁士、俄罗斯三方之间的蒂尔西特盟约。

俄罗斯大酋长被拿破仑征服,放弃与普鲁士的同盟,与法国联盟攻击英格兰。

法国获得普鲁士瓜分波兰的土地,且与俄罗斯缔结秘密同盟条约,共同瓜分欧洲大陆。

俄罗斯支持法国瓜分普鲁士,并支持法国在西欧的各项改革事业,如果英格兰不同意讲和,俄罗斯将帮助法国攻打英格兰,并令丹麦葡萄牙诸国禁止英国船只进入港口;

而法国同意俄罗斯夺取瑞典的芬兰部落及土耳其的摩尔达维亚及瓦拉几亚。

拿破仑商定蒂尔西特盟约的目的,在于打击英格兰的商业。

1805年拿破仑战败奥地利军队的时候,其海军被英格兰击败。

1806耐,拿破仑发布柏林命令,对英格兰进行纸面封锁,因为没有实力进行真实的封锁。

1807年,英国对法国及其同盟也进行了同样的纸面封锁。

1807年12月,拿破仑颁发米兰命令,凡是服从英格兰规定的船只均按照敌船论处,被法国查获即没收。

受到损失最大的是美利坚部落,同年十二月美利坚部落下令禁止本国船只到欧洲去。

但因为损失比较大,1809年放开与欧洲通商的禁令,只有英格兰和法国商船不得驶入美利坚。

拿破仑深信封锁政策可行,不久英格兰商人恳求与法国媾和。

拿破仑对外扩张,对内改革,其所做出的贡献影响深远。

今天看到的法国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当年奠定的基础。

例如,巴黎的建设,无论是林荫大道,还是凯旋门,一扫过去拥挤狭小污水横流的县城模样。

1806年设立大学院,类似于教育部,教科自小学到大学。

这样的举动,也开启了近现代教育的先河,影响深远。

但是其也有局限性,大学院所编订的第一本教科书是《钦定问答体教科书》。

书中主要是基督教徒应该感谢君主,我们更应该敬爱、服从、忠顺我们的大汗拿破仑;

无论是从军纳税维护拿破仑大汗位;

我们并应该为大汗的安全及大汗国的隆盛向神祈祷。

在这个时期,教育的权力还在教士手中,在几十年后才摆脱出来。

对于贵族的待遇,只基于年金,而没有封地,除了自己的兄弟。

拿破仑订立荣光团制度,有功于国家的人都颁发奖状,并授予其团员称号。

拿破仑之专制与其改革一样的有名,所谓的批评者即政治犯被逮捕者不下3500人。

在贵族奴隶社会中,可以看到欧洲各地都是彼此联姻或战争,而因为联姻或者战争获得的领土的例子太多了。

也就是说,在贵族奴隶社会中,对于大多数奴隶来说谁来统治自己都不能够使自己摆脱奴隶的命运。

同样所以就产生了无论谁来统治都可以,没有一种民族的意识,典型的原始部落思维。

也可以看到西欧各部落互相之间的争斗都是大汗、大酋长、酋长、罗马教主、大主教、主教之间的领土争斗,对于大多数奴隶来说对这些是不关心的。

同样,这些所谓的贵族阶层也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你们奴隶生下来就是做奴隶的,所以这和你们没有关系。

自拿破仑以来,设立郡县制建立起君主平民社会,废除只有贵族从军从政的限制,让贫民参与进来。

受益于这种体制的优势,使得拿破仑一路横扫。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拿破仑就出身于卑微家庭,其所倚重的领军人物都也是卑微出身。

拿破仑时代,法国由法兰西部落氏族部落认同上升到民族认同。

这种变革使得欧洲其他地区也逐渐放松奴隶的管控,地位由奴隶逐渐转变为平民,才使得由氏族部落认同上升到民族认同,为后来各部落建立起国家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

拿破仑对欧洲的贡献在于其事实上打击了欧洲各地的所谓的大酋长酋长这些贵族,为这些占领或者影响的部落进化扫清了一些现实障碍;

同时拿破仑时代法兰西民族认同,也激发了其它地区民族主义的形成,记住这是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才开始了这一进程。

拿破仑自蒂尔西特盟约后,便专注于西班牙半岛地区。

虽然与西班牙大酋长关系很好,但是唯独葡萄牙还坚持与英格兰通商。

1807年,拿破仑命令葡萄牙酋长向英格兰宣战,并且没收在葡萄牙的英国人的财产。

但是葡萄牙只是答应宣战,并没有答应没收财产。

拿破仑派兵前往,葡萄牙酋长及其家室乘英格兰船只逃跑,拿破仑不战就收获葡萄牙。

1808年,拿破仑召见西班牙大酋长查理四世及其儿子费迪南,商讨大酋长退位,大酋长不得已听从了。

6月6日,拿破仑分封其兄约瑟为西班牙大酋长,其妹夫为那不勒斯大酋长。

七月的时候,西班牙天主教教士以侮辱罗马天主教教主,及压制天主教教会,及法国废黜西班牙大酋长煽动民众反抗,法国军队在民众的反抗下败退。

十一月拿破仑亲率20万军队进入西班牙,西班牙十万军队,被击败。

拿破仑征服西班牙,下令废除所有的旧制度,允许民众职业上的自由,这也事实上破除了奴隶制的束缚。

裁撤异端宗教裁判所,并没收其财产,封禁西班牙三分之二的教堂寺院;

废除西班牙部落内各酋长之间封地的税界,把税界移到边境之上。

这也是拿破仑法兰西大革命所传播革命的强迫版本,你不改,我替你改。

1809年,奥地利因为俄罗斯与法国交好,害怕法国攻击奥地利,乘拿破仑专注于西班牙乘虚入侵法国。

法军在阿彭木及瓦拉格姆二次战役打败奥地利军队,奥地利求和,签订维也纳盟约。

维也纳盟约,就是奥地利割让土地。

1810年,虚弱的奥地利大酋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拿破仑。

在与奥地利战争时,拿破仑认为应该把罗马天主教教主的领土纳入法国内,因为之前教主的领土就是法国先人赐予教主的。

拿破仑合并荷兰及北部日耳曼一带,包括不莱梅、汉堡及吕贝克等城 ,这也直接对这些地区进行改造。

波兰改建了华沙酋长部落,也是拿破仑的功劳,为法国的附庸。

虽然法国与俄罗斯签订蒂尔西特盟约,但是两国都互相忌惮。

俄罗斯忌惮法国支持波兰成为大酋长部落,将成为俄罗斯日后的隐患,而法国认为俄罗斯没有忠实的履行大陆封锁政策。

1812年,拿破仑开始东征,募集了50万新军驻扎在俄罗斯的边境。

两国开战后,俄罗斯被击退,沿途焚掠一空。

7月攻入莫斯科,然而冬天到来,不得已后退,12月到达波兰法国军队只剩2万人。

法国的同盟最先背叛的是普鲁士,普鲁士昔日为比较原始的贵族奴隶社会,自从遭受各方打击以来也是积极改革。

1807年普鲁士大酋长开始改革,经济上废除奴隶制,及土地交易限制;军事上实行全民皆兵。

拿破仑仅允许普鲁士养42000名士兵,而普鲁士以退伍兵为后备兵,所以虽然有限制,但是能够出战的士兵可以达到15万人。

这些改革也是后来普鲁士军队的起源。

例如,今天的日本采取的也是当年普鲁士的这种方法,不过不仅仅是士兵,而是装备。

就拿潜艇来说,服役几年就退役,然后封存,如果发生战事,这些潜艇都是可以使用的,那么可以使用的数量就很多了。

当拿破仑从俄罗斯返回后,负责后勤的普鲁士领军约克倒戈,帮助俄罗斯攻击法军。

1813年,普鲁士与俄罗斯结盟,一系列领土交易。

1813年,普鲁士和俄罗斯联军被拿破仑所败。

不料,奥地利和瑞典陷入普鲁士和俄罗斯联军,在莱比锡进攻法军,法军大败。

本来联军要求法国放弃其领土外的土地,那么联军就不再开启战端,拿破仑的骄傲的没答应。

1814年,联军攻入法国巴黎,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一个小岛上。

前波旁族的法兰西大酋长企图复辟,然而法国人看到这个大酋长的一切措施都不能够使法国人满意,且联军内部猜忌不能够达成统一意见。

1815年,拿破仑旧部把拿破仑救到了荒岛上,号召军队起来反抗。

拿破仑战败普鲁士军队,同时在滑铁卢差点打残英格兰军队,后普鲁士军队来援合围法军,法国军队战败。

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另一个荒岛上,1821年5月去世。

对比对比西欧的情形,对比对比中华的情形,在面对外患的时候,是如何应对的?

就能够看出国家和部落之间的差别,部落基本上被灭族或奴役,而国家则是同化部落民族,尤其是中华文化,看似是占领,何尝不是纳入新鲜血液。

拿破仑同查理曼大汗一样是改变欧洲的一个伟人,西欧历史的改变与法兰西这个民族有着切切实实的关系。

虽然欧洲大陆不是一个文化闭环,受到外来文明的深入影响。

但是能够承接这种影响,且还推动了欧洲地区历史进程的无疑是法兰西的查理曼和拿破仑。

这比耍嘴皮子的英格兰不知道强了多少倍,这也是地理原因使得英格兰更加的阴险,而不像大陆上人的实际。

如果重新评估历史,那么法兰西在欧洲地区可以说是引领性的,虽然这只是地区性的引领。

第四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二)第二十三章 罗马教主与宗教大会(一)第三十九章 罗斯及普鲁士兴起第四十八章 欧洲与拿破仑时代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纪初之西欧第四十三章 法兰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况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战争第五十九章 欧洲殖民与间接作用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战争第六十章 十九世纪之英国殖民地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战争第四十三章 法兰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况第十七章 中古时代之教会第十章 法兰克部落之分裂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与罗马瓦解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纪初之西欧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国革命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十章 法兰克部落之分裂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四十章 英格兰和法兰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竞争第三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一)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颠部落宗教改革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四十七章 法兰西之拿破仑·波拿巴第十七章 中古时代之教会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纪初之西欧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国革命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颠部落宗教改革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斗(二)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纪初期之欧洲第十五章 罗马教会教主与日耳曼大酋长之冲突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四十三章 法兰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况第十七章 中古时代之教会第十九章 中古时代之奴隶与平民第八章 法兰克部落第二十四章 罗马教主与宗教大会(二)第三十六章 西欧历史分期与真实的分期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八章 法兰克部落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兰西及西班牙部落第十五章 罗马教会教主与日耳曼大酋长之冲突第四十七章 法兰西之拿破仑·波拿巴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斗(一)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纪初期之欧洲第二章 人类历史演变之规律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斗(二)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五十五章 德国成立及奥地利与匈牙利联合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斗(一)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诸酋长与罗马教主第二十九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二)第四十八章 欧洲与拿破仑时代第25章 意大利半岛开化及文明初现前言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纪之俄罗斯第二十八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一)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斗(二)第十四章 中古时期之德国及意大利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岛之统一第四十七章 法兰西之拿破仑·波拿巴第二章 人类历史演变之规律第六十章 十九世纪之英国殖民地第五十九章 欧洲殖民与间接作用第五十七章 普法战争之后的法国第二十八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一)第三十九章 罗斯及普鲁士兴起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与罗马瓦解第五十一章 19世纪之技术改良及实业初现第二十九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二)第十章 法兰克部落之分裂第七章 罗马教主得势与日耳曼种人入教第三十二章 罗马天主教与腓力二世酋长(一)第二十八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一)第十八章 异端及托钵僧第四十四章 法兰西大革命将起之际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斗(一)第十九章 中古时代之奴隶与平民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纪初之西欧第二十八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一)第十五章 罗马教会教主与日耳曼大酋长之冲突第25章 意大利半岛开化及文明初现第四十章 英格兰和法兰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竞争第五十章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之反动及革命第七章 罗马教主得势与日耳曼种人入教第25章 意大利半岛开化及文明初现第二章 人类历史演变之规律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兰西及西班牙部落前言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四十八章 欧洲与拿破仑时代第二十八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一)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