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9月3日,法国大汗拿破仑三世战败且被普鲁士俘获,巴黎民众涌入下议院要求实行共和政体,下议院不得已废除拿破仑三世及其朝代。
次日甘贝塔及议员宣布建立共和政体,其它城市也积极响应。
然而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巴黎,且还住在了凡尔赛宫里。
甘贝塔组织志愿军抵抗,然而最终失败,不得已于1871年1月28日投降。
后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土地及战争赔款,更让法国人恼怒的是德国大汗是在法尔赛宫称汗位的,且还要求赔偿完赔款军队才撤出法国。
1870年9月之后,召集国民议会与普鲁士商谈,最后选出王党力量500人,查理十世的孙子为正统党、路易·菲利普的孙子为奥尔良党、少数拿破仑党,及共和党200人。
国民议会最后选出梯也尔为行政元首,首要问题是普鲁士军队撤出法国,至于政体问题靠后讨论。
1871年5月10日,普法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及洛林一部分给普鲁士,并赔巨款给普鲁士。
普鲁士军队在法国没有赔偿完前,军队驻扎在法国境内。
国民议会遂着手编订宪法,然而主张立宪君主制的呼声比较高,主张共和政体的议员实力不够。
导致巴黎民众武装抗议,认为国会中人都是些愚夫,只知道立宪君主制度,而不知道共和制度。
巴黎民众中也有各派势力,共和党、社会党、产工党、无政、府派,都有不惜牺牲一切以维护共和的态度,认为只有共和政体为“合于人民权利与自由社会发达之唯一政体”。
然而王党之辈内战内行、外战外怂,对于各城市爆发的民众抗议,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武力镇压。
临时行政首脑梯也尔下令攻入巴黎,巴黎民众死者不计其数。
5月21日,军队进入巴黎,奸淫掳掠无所不为。
之后军队下令停止杀戮,然而并没有因为命令而停止杀戮。
当时王党设立军事法院,被处死的民众领袖有数百人,发配边疆地区的有7500人,被拘禁的有13000人。
巴黎民众反抗被镇压,便开始讨论国体的问题。
势力最大的两派正统党和奥尔良党都反对共和,支持君主制,然而对于谁出任君主争执不下。
最后不得已暂缓国体问题的讨论,就权力合法性来源于神,还是来源于人民的问题搁置了起来。
因为支持君主体制的国体就要支持权力合法性来源于神,而君主为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君主只为神负责,而不必为人民负责;
如果权力合法性来源于人民,那势必要在各地区进行选举,要产生广泛的代表,以此来产生总统,且还是有任期限制的。
显然无论是正统党,还是奥尔良党都认为权力合法性来源于神,而不是人民。
只不过互相之间在争谁来出任神在人间代理人,都想只为神负责,而不愿意为人民负责。
关于国体的问题争执不下,只能够解决现实的问题即整顿陆军,模仿普鲁士的征兵制展开。
梯也尔本属于奥尔良党,在正统党及共和党之间搞平衡。
其立场支持君主专制,但是却需要共和党来对付正统党,所以其主张被共和党的甘贝塔等人所不满。
无论是正统党,还是共和党都对他的反复无常不满。
1873年,梯也尔辞职。
各派妥协,麦克·马洪为总统,组织一个混合内阁,都是王党成员。
但要恢复君主专制,必须各王党派别联合起来,所以推举正统党的尚博尔为国王,称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没有子嗣,所以继任者为奥尔良党的巴黎伯。然而后续斗争,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1875年,国民议会讨论政体问题,投票决定共和,总统之位由上下两院选举产生,随后编订宪法。
法国总统的地位问题与美国的总统不同,而与英国的国王相同。
总统只是一个虚君而已,总统由上下两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总统之下有内阁总理,内阁阁员从下院议员中选择,行政权在总理手中。
总统没有否决权,只能交回国会复议。
国会采取两院制,上议院为参议院,下议院为代表院。
下议院有600人,任期四年,由人民直接选举,年龄在21岁都有选举权。
上议院议员300人,用复选制由各区官员选举,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
法国国会的权力远大于美国国会之上,不仅拥有选举总统的权力,而且可以召开上下两院联席会议以修改宪法,且不必征求人民同意。
国会所定的法律没有美国的大理院可以宣布法律违宪,总统还没有否决议案的权力。
1875年12月31日,国民议会组建政、府完成,解散。
全国范围内选举国会议员,然而结果无论上下院共和党人都占多数,麦克·马洪本属于王党中的奥尔良党,与国会意见不同。
1877年,下令解散下议院,不料再次选举结果共和党人依然占多数。
1879年,马克·马洪不得已辞职。共和党的茹勒·格雷威被选为总统。
1881年,共和党开始着手改革计划,废除出版需领取执照的制度;发行者不必再缴纳保证金;警察不得受理所谓侮辱官吏的案件;国民自由集会,只需要向当局告知宗旨就可以。
1884年,议决工人可以组成工会,将神学院的教育权力收归政、府,自此教士们没有洗脑的权力了。
1879年,拿破仑三世之子去世,1883年尚博尔伯也去世,拿破仑党和正统党都失去了拥戴的人。
1894年,巴黎博也去世了,奥尔良党也失去了拥戴的人。
1893年选举后,王党势力只获得下议院73个席位,这也是王党势力不得人心的一个结果。
而法国之所以能够不断的改革,是因为有一批上层精英在向前推进,而推进的力量又与民众的反抗契合。
普法战争失败后,王党势力大肆屠杀民众,奸淫掳掠,但是你能够让这些人的记忆都忘记吗?
1881年,共和党甘贝塔去世,后续内阁专注于海外殖民地的经营,例如中华及越南。
王党势力扶植军官布朗热,企图模仿拿破仑三世复辟,然而最终失败。
1894年,王党势力与共和党势力因一起间谍案,又起争斗,最终1906年才解决。
之后共和党无论是温和,还是激进派都组织团体,以抵抗王党势力、军队及教会势力。
军官中属于王党势力者都被共和党取代,剥夺教会的权力就比较困难。
法国信仰罗马天主教,所以对于共和自始至终都是反对的。
1864年,罗马天主教教主发表宣言,称信教自由、出版及言论自由、政教分离、世俗教育等都是危险的举动和谬误。
法国共和体制做的就是上述的事情,所以教士阶层极力支持王党势力。
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打手耶稣会及其它宗教团体,在神学院中灌输青年反对共和的思想。
凡是到了选举的时候,都要求选举罗马天主教教士阶层推举的人选。
对于共和党来说,教士阶层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一颗毒瘤。
反对教士阶层有两个目的,一是剥夺教士办理学校的权力,以免法国年轻人受君主专制思想的洗脑;
二是是政、府不再负担教士阶层的工资,且政教永远分离。
最重要的一点是政教分离,所谓存在君主国王的国家,其存在的合法性就是其作为神在人间的代理人而存在,此为政教合一。
有的国家君主国王的权力大,有的国家的君主国王权力小,其本质逻辑都是一样的。
法国增加公立学校的数量,以吸收教会学校的学生,30年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教育。
1881年到1886年,又通过法律规定,小学教育不收取学费,教士不得充当教师,儿童在6到13岁之间都要实行强迫教育,私立学校由政、府监督。
法国政、府认定耶稣会为罗马天主教教主的爪牙,以多明我派托钵僧为反对共和的劲敌,同时教会所设立的学校为灌输君主专制及复古思想的机构。
1901年通过《结社法》,规定凡是不通过国会的许可,无论何种宗教团体不得在法国存在;未经国会许可宗教团体不得充当教师或办理学校。
当时法国宗教团体有十六万人,机构两万处。
两年间很多宗教团体解散,一万处教会学校关闭。
1909年到1910年,法国进入公立学校和世俗学校的儿童有五百万人,在教会学校的不足十万人。
1904年,法律规定所有教会学校十年之内一律关闭。
1801年,拿破仑与罗马天主教教主签订《宗教条约》,意味着拿破仑承认政教合一的体制,而不是过去的神权政权。
之后的君主都维护政教合一的体制,因为任命国内的主教为君主的权力,而这样就拥有了统治思想合法性来源。
1905年12月,《分离法》公布。
支持法国政教分离,意味着其权力合法性来源从过去的神,转变为法国人。
自此1801年《宗教条约》废除,也意味着法国成为欧洲地区开启世俗政治的第一个国家。
罗马天主教教会及教主虽然反对,然而却无可奈何。
1906年,选举结果除了少数正统党及王党外,其余各个党派都支持共和政体。
在教育宗教问题上都能够取得一致,然而经济上分歧颇多。
1848年革命时代,社会党势力很大;1871年镇压巴黎民众后,势力衰弱。
然而到了共和政体确立以后,势力又强大了起来。
1880年,政、府特赦1871年所谓的叛党,社会党于是在巴黎召开工人大会,决定采取是马克思的学说为其理论来源。
但是社会党内部也有不同的派系,最主要的有两派。
一派为马克思派,即激进派,以激烈方法实现才可使工人谋一己之私利;一派为温和派,不相信武力可以解决,认为应该将工厂国有,再慢慢实现理想。
1893年,社会党虽然有六七派,在选举中能够获得下议院50多个席位。
1899年,温和派社会党出任商务总长,自此以后温和派多参与政、府的运作。
法国政党相较于英美太多,所以内阁时时有变更的问题,然而对于议案的斟酌完善远在一个党把持最为有利。
1870年以来,法国一面应对过国内的乱局,一面在海外开拓殖民地。
在非洲北部拥有阿尔及利亚、西部塞内加尔及几内亚至刚果等地、亚洲有越南。
在同普鲁士战败后,尽力搜刮殖民地以获得钱款赔偿普鲁士。
在获得殖民地的时候,最先是派出教士及商人与当地做买卖。
之后当地人杀害教士,然后法国以本国教士被杀而吞并当地,这是西方各国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