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多忧

张美珠一个人闷闷不乐,凄凄切切,凄然泪下。

她的忧虑太多太多了。

朱友康这里不仅路途遥远,崎岖婉转,一路陡坡,狭窄难行,而且家宅残缺,气氛暗淡。这不像是一个富足之家,殷实之家。

朱友康这个人倒是可以考虑,只是他的工作还存在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山区才工作了三年多,假如日后结婚,两地分居,生活起来也是一个大难题。

作为年轻人来说,两地分居总不是一个事。然后,从山区掉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假如婚后老家有事,友康又不在家,村里家里的很多事情,自己又不是十分了解,不知道处理的深还是浅,等事情的结果有了副作用,友康和家人,埋怨的还是自己。

再加上有个小孩,更没法过活。

她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儿,不知不觉哭出声音来。

母亲一直在等闺女回来,等到天黑也不见人影,饭已经温了两次了,还是不见人来,就打算出门去迎,刚走到院里,却听到了闺女屋里的哭声。

她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大事不好了,闺女肯定是遇上难题了,肯定是作难了。

于是,她蹑手蹑脚来到闺女屋门前细听,闺女哭啼的声音,时大时小,她再次细听时又没有了声音,她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出什么事来。

她不哭了,莫非是因为大闺女听到了我的脚步声?不会吧?我可是蹑手蹑脚的。

正在这时,从家里吃晚饭回来的6岁大孙子,正好嘟囔着什么话来到院子里。

他一进院子发现奶奶站在大姑姑的门前,就奇怪地大声问道:“奶奶,你在哪里干啥呢?”

这一句问话,可是一句最打锅话,奶奶不能再在这里偷听了,这时候,闺女美珠噌的从屋里撩开帘子出来了。

一句话惊动了张美珠,赶紧擦去脸上的泪水,出门看到母亲正站在自己屋门外面,知道母亲都听见了自己的不高兴。

赶紧装作没事一样,和母亲一起,来到厨房帮母亲舀碗端饭,有说有笑,立刻变成了另一个人,她不愿意让年龄这么大的母亲为自己担忧和操心。

她心里十分的清楚,她的心事现在还能够和谁诉说呢?父亲在的时候,把肯定跟父亲商量,而现在只能告诉母亲,跟母亲商量着办了。

她不愿意让哥哥妹妹们知道。

在舀饭的时候,她就已经决定在吃完晚饭之后,寻找一个方便的时候,跟母亲再仔细商量一下,这毕竟是自己的终身大事,不是小事,来不得半点马虎,自己一个人是不敢这样做主的。

父亲在的时候,她就省心多了,只要父亲一句话,她就会去照办。父亲的离世,让她很无奈,失去了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他们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像往常一样吃完了晚饭。

这个大孙子就是张美珠大哥的大儿子。

因为她大哥离婚再续又生子,这个大孙子在家里就成了多余的孩子,也就成了她这个大姑姑的照顾对象。

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玩的穿的,上学用的,都离不开这个姑姑的照顾和帮助。

她大哥是一个老实人,原来在老家长大结婚,本来婚姻好好的,只因为父亲作为军转干部落户在蓬州,把他带到这里来了。

可是,他媳妇带着儿子来了之后,住了没有多久,就丢下儿子离开蓬州回老家去了,这一去就不复返了。

原因是在老家生活习惯了,来到蓬州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

当年他们结婚也没有领取结婚证明,属于民间的事实婚姻,大哥等了她二年,还是没有回来,也就只好离婚再续。

这样以来,张美珠这个大侄子就有了后娘。

这个后娘自持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于张家有恩,村里人都知道,她给大儿子的约法三章,是出了名的“三个不准”。

这三个不准是:一不准在一个院子里住,二不准在一个饭桌上吃饭,三不准跟二小子一样消费。

有了这三个不准,可就苦了张美珠这个大侄子了。不管什么天气,他吃饭的时候总是端着碗站在院子里吃。

吃完饭就得立刻出门,除了在大街里玩耍,就是到张美珠家里来住。

并且几乎是一切费用,包括衣服鞋帽,包括上学学费、书本费用等等,通通都是由他大姑姑或者奶奶帮助,偶尔也有两个叔叔和二姑姑的帮助。

大哥张美福自从和本地的这个媳妇结婚之后,几乎就做不了家里的主儿,一切都是媳妇说了算。

张美珠的二哥张美禄是蓬州玻璃厂的职工,媳妇也是化肥厂的职工。

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在他们结婚不久,就给他们夫妇俩在外面盖了新房,住进新居。

三哥张美寿的情况和大哥二哥不同。

大哥是村里户口,抽烟绘画是爱好,劳力不强,行动迟缓,精神不振,干不了重活儿。

二哥生性贪玩儿,经常玩牌搓麻将,不考虑这样那样的费心事。他不抽烟,不喝酒,养一些鸽子、小鸟之类的玩意儿来逗乐,喜欢在穿戴上边讲究。

三哥张美寿是供销社系统职工,本来和原来的媳妇生活的美满幸福,不知道什么原因,也离了婚,生育了一个儿子,也判给了媳妇。

她二哥不仅抽烟喝酒,而且抽烟很凶,经常酗酒。他好吃好喝,也喜欢搓麻将赌博。但是,三哥为人很实在,喜欢交往,又非常重情重义,所以,外边各行各业的朋友很多。

所以,现在家里只有母亲、三哥和他们姐妹俩,平时这个大侄子也经常在这里住。

吃完饭之后,三哥出门玩去了,只有妹妹和大侄子在家里。

母亲把二闺女张美菊和大侄子张生余,到三儿子屋里看电视去了。

屋里只有他们母女二人,话题就此拉开了。

张美珠把和朱友康接触的各方面情况,把去朱友康家时路况、家境、家人等情况都详细说给了母亲。

母亲听了心里也很沉重。她对女儿说:“是啊,你说的情况是够糟糕的,但是,咱家里看中的不是权势,也不是财富,而是地地道道的一个好人。

现在你说的咱不是都占了吗?假如你爹在,恐怕也会支持你的。咱就算是要了这么一个人算了,别的咱什么都不图了!”

张美珠听了觉得母亲说的,和爹当年的观点是一致的。这也是爹在世时给她定下的择偶标准,只是她看到的感受到的,确实太糟糕了。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大雾天气里,迷失了方向一样。这时候正需要一个人来指点,尽管她心里清楚这里是南,那里是北,但是,还是希望能够有人站出来,清清楚楚地再重复一遍。

因此,她的心理上是特别需要你这个暗示的。

就这么一念之间,朱友康这小子占了大光。张美珠后来经过深思熟虑,还是没有放弃这门亲事。这就成全了朱友康这个地地道道的穷光蛋小子。

第二百九十九章 预产第二十六章 医院相识第一百五十三章 开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阴谋”第三百一十七章 提拔第一百六十四章 新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在吗第二百八十章 策力第十六章 生命在呼唤第三十二章 中秋相约第七十六章 落榜第一百七十九章 转晴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心第九十二章 忧郁第二百七十九章 铺开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睡第三百二十三章 重合第三百五十八章 玉梅第一百七十五章 抉择第二百三十四章 旧貌第一百六十七章 学究第三百四十七章 交接第一百六十六章 升职第二百一十七章 住哪第三百八十五章 冰天第十五章 救美告捷第五十二章 新气象第二百七十一章 菜根第二百四十三章 夜遇第五十八章 探秘第九十九章 排练第一百六十六章 升职第六十九章 移情第三百一十章 醉乱第一百九十四章 余波第四百零二章 纸条第四十六章 喝酒第三百零八章 调解第八章 开具介绍信第三百五十二章 厚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美珠第二百零八章 败兴第二百七十三章 盈余第十四章 连夜进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掌声第三百四十六章 理顺第三十一章 剑缘第二百一十章 毕业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睡第一百四十二章 上任第八十章 合作第三百九十四章 心病第三百零五章 捉奸第十二章 半夜惊魂第二十一章 占便宜第三百四十七章 交接第四十九章 抉择背后第二百零七章 退亲第三百一十六章 组团第七章 意外发现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睡第二十三章 老冯头第一百六十六章 升职第三百九十三章 痛哭第一百八十章 苇箔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家第三百五十七章 锦囊第三百二十九章 高岑第二百四十六章 如焚第三百六十四章 低潮第二百四十一章 花媒第一百三十六章 半夜第二百二十章 默契第二百二十三章 平地第一百九十章 报到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睡第二百三十一章 盟誓第二百七十章 孰忍第五十二章 新气象第三百七十三章 追踪第二百七十三章 送别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睡第二百四十二章 变局第四百零四章 消融第一百一十九章 磨难第二百八十九章 分钱第八十五章 破案第六十四章 等待第三百一十九章 考察第五章 夹心糖火烧第八十三章 再论第三百六十三章 兆头第一百零一章 放假第一百九十七章 相遇第三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十六章 生命在呼唤第三百五十四章 疙瘩第一百一十一章 操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艳遇第八十九章 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