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悼念

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如今已经变得清洁、富足而美丽,交通也四通八达了。

远处的天边乌云开始向头顶聚集,天色越来越暗,南丘村西南方向的石头狮子街口,架起了宽大的灵棚。

这里是全村最高的地方,是通向南丘村外界各个方向的十字路口。

梁上山在去世的前几天里,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对儿子说,我不怕死,人总会有死的这一天,这是人类有生有去的自然规律。

他用领导的话说,人总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他还说,20岁开始在村里当干部,入党后,当支书,又在乡里当团总支和党委委员,到现在这么多年,也为村里做了一些好事。

当然,也受过沉痛打击和冤枉,但是还是共产党把我解救出来,为我平了反。

现在上级要求农村也实行火化制度,我要是死了,你们把我火化,不要买骨灰盒。

他对儿子说,你姐夫是木工,让他给我做一个稍微好看一些的木头骨灰盒就行了,把我在党旗下照的照片,贴在骨灰盒上面,这样我都心满意足了!

他的话,他的做法,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办事,不谋私利,不搞阴谋诡计,不搞不正之风,光明正大,廉洁奉公。

他走了,带去的是他的一身清正廉洁,是为党鞠躬尽瘁的高尚精神。

他走了,带去的是他为南丘村百姓留下的遗憾。

他走了,带去的是他念念不忘在党旗下留下的纪念。

梁鸿信走了,走向人类的另一个世界。

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为党兢兢业业干一辈子工作的一生,是为了南丘村百姓过上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一生。

梁鸿信生前曾经说过,这个十字路口,是他一生中走得最多的路口,距离他家最近,假如他走了,一定要把灵棚搭在那里。

子女们遵从了他的遗愿,在这里,前来吊唁的各级领导,生前好友,南丘村村民等络绎不绝,对梁鸿信同志的去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在入殓的时候,梁鸿信生前写下的读书笔记、学习笔记、开会笔记等,在子女中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建议放进去,因为这是父亲生前最喜欢的东西。

有人建议丢下来,因为这是父亲给子女们留下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为梁鸿信留给晚辈们的只有这些笔记,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

最后,大家最终选定了留下来。

这才有了梁鸿信老支书这些宝贵的材料。

“好支书,我们舍不得你走!”

“梁鸿信同志,你走的太匆忙了!”

“梁支书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亲人啊,你为啥走得这样匆忙?”

青山伤悲,溪水呜咽,千人送行。

参加吊唁的人群,冒着云雾弥补,要挨风打雨淋的风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一个不同凡响的吊唁活动。

天气沉闷炎热,人们脸上爬满了泪水、背上都浸满了汗水,眼睛里充满了哀思。

人们无不扼腕叹息,这位好书记走得这样匆忙,晴天霹雳,天地呜咽。

这是一位标杆性村支书,他乐于扶贫帮困,发展经济,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间。

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呼喊,一声声情恸天地的哭泣,把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悲戚之中。

梁鸿信同志是在通往南岗山顶的路上,和工人们一起安装汉白玉栏杆时,突发心肌埂塞,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享年73岁。

上午十时许,县长马振邦,合并后的石脑乡党高官郝业龙,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各有关单位领导分别来到南丘村,参加了梁鸿信同志的追悼大会。

马振邦县长清楚地记得,梁鸿信同志的平反昭雪过程,是他在中丘公社当革委会主任的时候,亲自督办的。

他为推荐了一位这样的好支书而自豪,梁鸿信的事迹让他备受鼓舞,让他顶礼膜拜,让他五体投地。

他亲自到场,主持了梁鸿信同志的追悼大会,石脑乡党高官郝业龙致悼词。

郝业龙书记在悼词中,对梁鸿信同志的生平做了详细介绍,对他的感人事迹做了一一陈述,在陈述感人事迹时,他几度哽咽,泪水浸满了眼眶,对他的一生给予了很高评价。

他在致悼词中写道:

“南丘村乡亲们,全体党员干部们,梁鸿信同志的各位生前好友们:

今天我们以沉痛的心情,来追悼南丘村党支部书记,优秀的共产党员梁鸿信同志。

首先为梁鸿信同志默哀三分钟。

梁鸿信同志生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五日,一九五三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为党的农村事业,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的一生……

他生前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为南丘村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为子孙后代留下的丰功伟业。

他建设新农村,兴修水利,修造了三条拦河大坝,新修一流校舍,为村里栽上了电杆,通上了电灯。

他为南丘村打了两眼深机井,六口大口井,南丘村人们应该引以为豪,饮水思源啊!

梁鸿信同志的这些伟大创举,将永远印记在南丘百姓的心中,南丘人民永远记着你,千古不朽,流芳百世!

子孙后代,永远会忘记你的光辉而响亮的名字……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优秀的农村劳务工作者,南丘人民的好儿子,梁鸿信同志永垂不朽!”

他的到此刚结束,下边一片黑压压的人群,默默地地着头,陷入了无限的思念中……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向好支书学习!’

“向好支书学习!”

“向好支书学习!”

“向好支书学习!”

在追悼会的台下,“向好支书学习!”的喊声,响彻大地,这声音又盘旋在整个南丘村的上空。

这时一个炸雷也同时响起,迎合了天地人的高度一致的认可。

马振邦看到台下的群众群情激昂,心情万分激动,他站在那里,不断向台下挥手致意,以示感谢。

在主持梁鸿信同志的追悼会上,马振邦代表县领导决定,在梁鸿信去世的地方,建立一座纪念碑,让南丘村乃至蓬州县人民永远记住他的名字。

他还说,要在南丘村建立梁鸿信纪念堂,把梁鸿信的事迹公之于众,以鼓励后人,以梁鸿信同志为榜样,继承先烈意志,踏着英雄足迹,奋勇前进。

在低回的哀乐声中,人们浸沉在无效的悲痛之中。

十二时五十分,马振邦宣布追悼会结束时,天色阴沉,天上开始下起蒙蒙细雨,头顶上的雷声不断从四面八方传来,不时传来闪电把天空照亮。

这时鞭炮声响起,起灵开始了。

人们一个个争前恐后来到跟前抬棺上车。

南丘村整个大街里站满了送行的队伍,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为这位鞠躬尽瘁的老支书的送行。

朱友康联想起姑父的音容笑貌,联想到最近诸多的悲凉,和姑父的长子搀扶在一起,禁不住大声地嚎哭着,行走在孝子们的队列之中……

在送葬的路上,伴着孝子的呜咽,伴着唢呐的哀叫,伴着响雷的轰鸣,雨越来越大……

第二百四十五章 相聚第十四章 连夜进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机缘第三百八十二章 回暖第六十七章 碰杯第二百零七章 退亲第三百二十七章 星火第九十三章 调度第八十九章 尴尬第五十三章 打饭第二百九十八章 迁建第二十七章 继续赶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弥彰第二百四十二章 变局第十六章 生命在呼唤第四百零七章 悟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拆你第三百章 温度第十六章 生命在呼唤第七十八章 关口第二百七十一章 菜根第二百七十九章 铺开第二百七十章 孰忍第三百三十九章 羊头第三百零七章 离奇第二百三十八章 泄密第一百三十八章 拆你第二百四十章 动容第三百二十三章 重合第三百七十一章 夜宿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局第九十三章 调度第八十二章 来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卷纸第一百三十五章 癫痫第二百八十七章 笔录第一百二十二章 约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偏见第一百零九章 抓获第三百一十八章 融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宏图第五十六章 女鬼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海第二百六十七章 享成第三百七十三章 追踪第六十八章 醉夜第三百七十章 过度第二百二十五章 着迷第一百五十六章 造势第三百三十章 历险第六十七章 碰杯第二百七十六章 弥彰第三百八十六章 加霜第三百九十四章 心病第八十八章 认亲第二百零二章 怪相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饭第二百三十八章 泄密第八章 开具介绍信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势第二十八章 起死回生第七章 意外发现第三百八十三章 架势第二百一十九章 巧合第三百六十五章 麦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偶遇第二百一十一章 牵魂第三百零四章 移出第十六章 生命在呼唤第五章 夹心糖火烧第一百五十五章 退出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层第二百六十章 默认第一百九十七章 相遇第三百八十五章 冰天第七十章 张峰第一百三十一章 煎熬第一百零七章 重提第一百零八章 真相第一百一十五章 勘察第一百九十四章 余波第三百二十五章 艳遇第二十三章 老冯头第二百三十一章 盟誓第六章 天生丽质第四章 撞上校花第七十三章 回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斩首”第三百三十二章 出让第三百四十二章 攻坚第二百六十八章 义工第三百六十九章 焦虑第一百一十章 底线第六十七章 碰杯第一百九十三章 平息第九十五章 恼怒第三十七章 书为媒第八十九章 尴尬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