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董卓从一名副将降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破虏将军之后,他就开始消极怠工了。
他想好了,与其在这里伺候这些官老爷们,不如去拉拢赵拓。
所以他有事没事,就来到长安,请赵拓喝酒吃肉。
赵拓反正也无事,自然就都应承下来。
这一来二去,自然也就熟了。
这天,他俩又在喝酒。
董卓这人,喝多了喜欢吹牛逼。
说他小时候,他父亲不过是一个县尉。
他们家就他和他弟弟董旻,他喜欢武,他弟弟喜欢文。
他在少年时,就一人仗剑走天涯,结识了很多羌族的朋友,牛逼得不行。
后来,他父亲辞了官,他就成了一个农民在家种田。
有一次那些羌族的朋友来找他玩,他没有什么招待的,就把家里唯一的耕牛给宰了,招待这些朋友。
谁知道,那些朋友吃了他的牛后,回到羌族给他赶来上千头畜牲。
从此以后,他就知道,我只要对别人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别人,别人也会感激我,给我带来更多的好处。
后来,因为他武力过人,就从了军,跟着朝廷各种平乱。
那时他有一个顶头上司叫张奂,是名士大夫。
他一开始觉得这个张奂这人对他不错,总会给他赏赐。
所以他觉得可以跟这个张奂交交心。
可谁知道,那个张奂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张奂眼中,他是士大夫,而自己只是一个武夫军痞而已。
从此以后,他就拼命的打仗,想获得战功,让那些士大夫认可自己。
可是混到现在,你也看到了。
赵拓心想,真是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这个董卓估计是因为长期被士大夫打压,心理扭曲了吧。
所以入主洛阳后,就要把士大夫杀光。
这时,有一名军士进来跟董卓说,大帅张温在大营开会,要董卓去讨论军事行动。
董卓心里非常不屑,心想,讨论个毛啊,你张温懂个屁啊。
赵拓忙劝道,酒可以再喝,肉可以再吃,违反了军纪,脑袋没了,可不能再长出来。
让董卓早点回大营报到。
董卓这才骂骂咧咧走了。
此时张温在中军大营,已经等了董卓很长时间了,董卓仍迟迟未到。
张温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孙坚更是满脸怒气。
等了好半天,董卓才来,并且还带着一身酒气。
张温开始指责董卓为何晚到,董卓说去长安督导粮草,人在外面,不方便联系,所以晚来。
主要是说话的时候,满脸不屑,这让张温很是恼火。
这时孙坚怒了,上前肯请张温,
“董卓无故迟到,言辞无状,理应军法处置。”
张温心想,这董卓手底还有很多骑兵,现在他没有办法直接掌握这些骑兵,如果贸然杀了董卓,怕这些骑兵会造反。
于是,就没听孙坚的,让董卓落座了。
会后,孙坚再一次进言张温,
“大帅,您亲领皇家军队,威震天下,还怕什么董卓,如今这董卓这般无理,不听你的号令,这是轻上无礼,是第一条罪状。
我们来这也有半个多月了,多次催促董卓出战,而他屡次找各种理由搪塞,他这是沮丧军心,疑惑将士,是第二条罪状。
董卓拜为破虏将军却毫无战功,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条罪状。
古代名将,带兵临阵,无不果断地斩处违犯军纪者,来显扬威严。
这才有了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的事。
现在您对董卓留情,不立即斩杀,如此必然使军威受损。”
孙坚嘚不嘚了说了一大堆,意思就只是一个,斩董卓。
但张温想想还是算了,他可不想冲过来就斩一员大将,就让孙坚回去了。
孙坚见自己说了那么多长篇大论,他自己都被自己的口才说服了,结果还没有说动张温,就立刻觉得张温是个傻缺。
回去的时候,孙坚心中感叹,自己为什么要伺候张温这个傻缺呢,看来他想要发迹,还是要另谋出路。
就这样,一群貌合神离的队伍,打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仗。
这个队伍里面的副将袁滂,就是个混经验的,啥事也不干,啥主意也不出。
每天到点来开会,散会就走。
荡寇将军周慎是走宦官门路进来的人,干活比较积极,也会讨好张温。
于是张温便想给他点战功,就让他率领三万士兵去攻打叛军占领的一个小县城。
董卓一听感觉这事要完,他倒是不在乎什么周慎的死活,他在乎的是三万将士的性命。
于是便请命道,自己也率一万士兵前去接应,要是万一输了,也好抵挡对方一阵。
可那周慎觉得董卓这是要跟自己抢功,坚决不同意。
董卓心想:“滚NM吧,你就去死吧。”
那张温看到董卓又生气了,为了安抚董卓,竟然让董卓去攻打另一处叛军堡垒,说是为了声东击西。
董卓真是满脸无语。
不过张温看到董卓这么不看好周慎,心里也有点不放心。
于是叫孙坚去当周慎的参军。
孙坚心想,也许自己就能一战成名了呢?
所以欣然前往。
到了叛军城下,孙坚分析了一下形势,就对周慎说:
“叛军起事久已,我看地里的小麦还没有成熟,这周边已没有人家,说明叛军的粮草不足了。
他们应该是每天在外面劫掠粮食,然后运进城,你给我一万兵,我去把他粮道给截了。你率大军在后面坐阵就行。”
那周慎心想,
“你这是在教我做事?”
便不听孙坚的。
孙坚气得直咬牙。
周慎做事简单又直接,冲过来就率兵攻城,没点计谋。
那叛军守城的正好是韩遂。
看到周慎这么莽,就心生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