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诗会(上)

“三哥,刘先生既然不在,那咱们回台州便是了,下次再来不也一样么,何必要巴巴的赶去杭州啊?”骑着马的李木忍不住问坐在马车辕上的郁闷不已的方国珍道。

“你小子懂啥?刘先生是大才,要是不提前去请刘先生,日后刘先生被别人请走了,你哭都没地儿哭去!”原来,方国珍却是个死犟的脾气,虽然在武阳村一无所获,但是他并没有就此返回台州,想到现在台州也没有什么大事,便决定转去杭州,坚决要趁早将刘伯温收归手下,所以他现在便带着李木等人朝着杭州赶去。

“难道就没有别人比那刘基还有才么,咱们巴巴的赶去杭州可得花不少时间啊。”李木兀自嘴硬。

“我都没抱怨,你抱怨啥啊,你小子给我老实点。”方国珍不满的瞪了一眼李木,心下却是盘算着:要有人比刘伯温牛我还会放过他?我傻啊我?

青田县在浙江南部,而杭州却在浙江正北,方国珍从青田一路赶到杭州几乎纵贯了整个浙江省,方国珍等人足足在旅途中度过了一个月,当真是风尘仆仆,满身疲劳,这日中午,终于看到了杭州城的城墙。

看到面前高大的城墙,方国珍真想要大声呼喊出来,这一个月真是让他受了老大的罪了,但是现在,总算到了目的地,此时此刻,方国珍简直觉得百感交集,看看跟随着自己的二十个亲兵,每个人都是满身的尘土,满脸的风霜,方国珍不由得心生出一种感喟,一种欣慰,忍不住豪气顿生的道:“兄弟们,进城!”

幸好方国珍在进城前把自己的脸伪装了一番,不然方国珍还真难以安全的进城。这却是为何?原来这杭州城门口却是贴了老大几张方国珍的画像,正是那传说中的“通缉令”!虽然在方国珍看来。那画像上画的跟自己得相貌实在相差太远,但是保不准那个眼光好地城门兵还是能够现些蛛丝马迹的,所以在安全的混进了城之后,方国珍还是忍不住心下大舒了一口气。

站在杭州城的大街上,方国珍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只觉得满眼都是新奇。实际上,他自来到这个时代后,就基本没有去过什么大城市,这下来到了繁华的杭州,如何不大开眼界?而他身后地李木等人更是一副眼冒精光的模样,再配上他们因为长时间赶路而显得破损的衣物,几乎所有杭州城里的人对于方国珍等人的看法俱是三个字:“乡巴佬!”

周围路人的异样眼光终于让方国珍感到不对劲了,方国珍回过头看看哈喇子几乎要流出来的李木等人,不禁老脸微红。喝道:“别看了,还嫌不够丢人啊!”说罢径直向着前方客栈走去在客栈洗了个澡,带上李木和方国达。一身青衫的方国珍施施然出了客栈,向着酒楼走去,找刘伯温也不差这两天,方国珍却是想着先到杭州城内先玩两天再说。

酒楼的名字俗气得紧,“天香楼”,但是人却是坐得满满地,方国珍抬头看看天,现太阳已在头顶。

有钱就是大爷,这条真理在什么时候都好使。这不,虽然酒楼里已经坐得满满的了,但是方国珍一锭银子一扔出去,那小二立马眉开眼笑的将方国珍等人领到了一间雅间里坐下。

乘着上菜地这个空挡。方国珍将那小二唤来问道:“小二。本公子是外地来地。你说说这杭州城都有些什么好玩儿地地方啊。说得好了。本公子手里这锭银子就是你地。怎么样?”

那小二见方国珍手里掂着一块大约一两地银子。听得方国珍地话。立马满脸谄笑地回答道:“哎呀。公子。您可是问对人了。要说这杭州城里啊。就没有我李小二不知道地地方。咱们杭州城啊。那可是个好地方。像什么西子湖啦。灵隐寺啦。都是游玩地好去处啊。现在春光正好。去那西子湖是最合适啦。那西湖十景可是美不胜收啊……”

“西湖十景?”方国珍点了点头。暗想好不容易来了一次杭州。这西湖倒是不可不游。这时却又听得那小二又道:“对啦。公子却是来得巧。明日杭州城地书生士子却要在西湖上举办一场诗会。据说那名扬咱们江浙地兰溪才女楚方玉楚姑娘却是要来呢。”却是那店小二见方国珍对自己地介绍不置可否。心下着急方国珍手中地那锭赏金。所以急中生智。便把刚刚得来地个大消息爆了出来。

“诗会?”方国珍心道怎么这么狗血地事情都有人干得出来啊。他却是没有想过。这个时代地人根本没有什么娱乐。诗会就像后世地街头kTV一般。不仅读书人愿意去显露自己地才华。以求扬名立万。而且便是普通人也愿意去凑凑热闹。毕竟。除了重大地节日外。这个时代地娱乐活动着实是少了些。

“是整个杭州城地读书人都回去吗?”方国珍问道。

“是啊。不仅是读书人去。就是咱们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去看看呢。”那小二见得方国珍感兴趣。顿时显得眉飞色舞。

“那诗会具体在什么地方举办?”方国珍却是想要去看看,一方面确实是想要去西湖看看,那就没有理由不去凑那个热闹,另一方面却也是想要看是否能现几个人才,至于小二说的兰溪才女楚方玉,他根本就没留意,要是方国珍的这种态度被那些楚方玉的仰慕者知道的话,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找方国珍拼命。

将那锭赏银给了那卖力的解说了半天的小二,方国珍招呼李木和方国达二人将刚刚上地一大桌子美味佳肴给扫荡个干净,方才心满意足地拍拍肚皮,走下了这“天香楼”。

第二日,堪堪醒来的方国珍一见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连忙起身洗漱了一番,胡乱吃了些早餐,便带着李木和方国达向着城外走去,方向正是昨日店小二说过地西湖的方向。

方国珍却是要去瞧瞧热闹了。

杭州作为江南繁盛之地,虽然在宋亡元立之时。杭州城市受到很大破坏,临安府改名杭州路,为江浙行中书省的治所。杭州在政治上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仍不失为一方重镇,其繁荣地工商业和优美的西湖风景仍然吸引着四方客商和游人纷至沓来,今日方国珍在往西湖的途中一看。果然不同反响,各色旅人熙熙攘攘,方国珍心中不知怎的就想起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两句诗,心下暗叹,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在,整个天下的大多数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还是有大量的富人官宦学子在乐此不疲地流连于风物曼妙之地。丝毫未曾想过,就在这一刻,已经有无数的百姓饿死病死了。

由此这般一想。方国珍原本高昂的兴致就有些冷了下来,李木和方国达二人不知方国珍为何脸色变幻,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因此他们这一行沉默的三人却是身边这些前往西湖游玩的人群里最奇怪的,毕竟,前来西湖游玩的多是呼朋引伴,三三两两的相谈得一片欢乐。

方国珍三人闷闷的一路行来,不出半个时辰,便到了西湖。只见这西湖果然一片好水,虽然湖边游人如织,显得喧闹无比,但是方国珍一见这谭清透地湖水,便觉得整个人都宁静了不少,清晨的阳光铺在湖面上,滟滟的水色印得湖边山峰佛塔如画,当真美不胜收,方国珍原本有些阴郁地心绪刹那间也觉着开阔了不少。

“三哥。看!”就在方国珍沉思于西湖的美景之时,站在方国珍身旁的李木出声将方国珍唤了过来。

方国珍顺着李木的手指看去,便见得西湖中央的停着高大的画舫,整艘画舫彩绸飘飘,人影幢幢,显得尤为热闹,而画舫上,还竖立着两只旗杆,旗杆顶却是挂着两盏大红的灯笼。方国珍心下暗想:难道这船上就是开诗会的地方?这诗会起者倒是个雅人。

“三哥。咱们也去看看吧。”李木见那边颇为热闹。忍不住怂恿方国珍。

方国珍原本到西湖来就是想看看这诗会,便没有反对。当先向着岸边的那只接引地小船走去,而李木方国达二人自然是紧跟了上去。

好不容易挤到人群里,方国珍这才现,岸边码头处,除了两条小船外,还摆放了一张条案,案上铺着雪白的宣纸,旁边置放着笔墨纸砚等物,看这架势,方国珍便知道想来是这诗会的主人为了限制上船的人数而设的一个小考验,定是要要求上船的人须得露上一手方可上船。

果然,不待方国珍问,那两条小船上的两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红衣小丫鬟便开口说了上船的规矩,当真和方国珍猜想地差不多。却是每位上船的人须得当场作诗一,待主人审阅过认可后,方能登山那艘看起来无比炫目的画舫。

那两个红衣小丫鬟把规矩说完后,立时便有好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拿起案上的笔开始在宣纸上写下了自己的诗句。待得几人写完后,其中一个丫鬟便将所有人的诗文拿过来,而后便划着小船向着湖中心的画舫滑去。而同时,下一轮要上船的人也开始写自己地诗文。不出片刻,只见先前地那红衣丫鬟已经迅的滑着小船回来了,那划船地度迅捷至极,方国珍几乎都不敢相信将船划得那般迅捷的是那个看起来如扶风弱柳一般的小丫鬟。

那丫鬟停了船,向着先前写作诗文的那几人问道:“哪位是聂鸣一聂公子?”

那几人中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公子哥,听得这小丫鬟提问,连忙站出来答道:“晚生聂一鸣。”

“聂公子诗才过人,请随小婢上船。”那红衣姑娘说罢也不理还在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其他几人,径直带着兴高采烈的聂一鸣上了小船,倏忽之间便向着湖中的画舫划去,只留下那几个一脸郁闷的年轻人在岸上生闷气。

小船来来回回几次,已经送了好几个人上去了,方国珍却在头疼,要是现代诗,他还能随便扯几句话然后打断,反正只要没人看得懂就行了,可是古体诗,那可是得要真功夫的啊,这让他如何写得出来啊。

看着还在写作诗文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再不出手恐怕就没有机会上画舫去看看了,方国珍终于下定决心要挥自己作为穿越人士的优势当一回文坛大盗了,于是他整了整自己衣衫,走了出来,到得案桌前,拿起了毛笔。

片刻之后,不出意料的,方国珍被请上了小船,在众人艳羡的眼神中向着湖中的画舫行去,直把在一旁等着的李木和方国达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可从来都不知道方国珍在诗文上还有这样的造诣呢,毕竟,在他们心中,方国珍能够带着他们打胜仗,挣银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方国珍长衫飘飘,手拿折扇的在如飞的小船上临风而立,感觉当真好极了,恍惚间有种临波飞鸿的感觉,可惜这段水面终究是太短暂了,方国珍还没回味够这种美妙的感觉便见得那艘高大的画舫已然近在眼前了。

无奈的收起了心思,方国珍凝神向眼前的画舫看去,就见得画舫中已然端坐了不少人了,其间除了三四个看起来年纪有三十多四十的男子外,其余尽是年轻人,只是整个画舫中的主位却是空着,想是主人未至。

方国珍还未踏上画舫时,就听得画舫中人正在吟诵着什么,现在甫一登上画舫,倾耳一听,就现在座众人却是在吟诵着:“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方国珍心下一惊,脸上就显出些不自然来,没奈何,先前他为了能够上船,却是在脑中搜肠刮肚找出这么一词来,现在听得旁人吟诵,看起来还颇为赞赏的样子,哪能不感到羞愧难挡呢,但他好歹是控制住了自己想要落荒而逃的想法,定了定心神,踏上画舫,朗声道:“不才方国,请见各位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父子第八十八章 赚花云第九十四章 最无耻的人第一百三十章 最后的决战第七十六章 至正十一年第一百四十五章 终日打雁终被琢第八章 起点第一百零四章 缺粮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乱,豪杰出第一百一十章 开城门第一百四十一章 猛虎下山第一百章 语出惊人第八十二章 万般辛苦终得才第七十一章 准备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结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个女人引发的血案(中)第一百零八章 时势造英雄第九十章 水灌徐州城(下)第一百章 语出惊人第八十五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八十八章 赚花云第十六章 战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个女人引发的血案(上)第三十一章 议事第九十五章 鸿门宴?第四十一章 天下震动第八十七章 到徐州第八十六章 下邳州第三十九章 穷寇莫追第一百零八章 时势造英雄第八十章 忽悠刘伯温第九十八章 郭子兴事件第一百二十八章 威震台州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个女人引发的血案(上)第一百五十章 上天无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亲征第一百一十章 开城门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捡一个常遇春第九十五章 鸿门宴?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军大比武计划第二十二章 此仇不共戴天第七十三章 进黄岩第四十一章 天下震动第一百一十三章 见王保保第十七章 心结第一百四十五章 终日打雁终被琢第一百零二章 嚣张第一百二十一章 最狗血的剧情第七十章 有女若此,夫复何求第七十一章 准备第三十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九十九章 彭大出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归来第八十八章 赚花云第三十三章 战将起第六十七章 独山岛覆灭第五十三章 图谋第七章 贪官古来常见事第四十章 赵敏第一百零五章 又见察罕帖木儿第一百零三章 元兵来袭第一百二十二章 推倒第一百四十七章 图谋陈友谅第一百二十六章 常遇春的剿匪计划第二十九章 墙壁藏金第一百零六章 演技与算计第三十六章 谋战第一百零一章 彭大的招揽第二十章 示威第一百三十一章 我要你第一百二十六章 常遇春的剿匪计划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捡一个常遇春第九十二章 跟了朱元璋第一百章 语出惊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元璋的妙招第十七章 心结第六十八章 清点物资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军大比武计划第一百一十五章 归来第九十八章 郭子兴事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元璋的妙招第三十三章 战将起第九十六章 闹剧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地无门第一百四十四章 情势逆转第八十四章 楚方玉、张子善第九十三章 所谓的农民起义军第六十六章 一夜的偷袭第九十二章 跟了朱元璋第七十五章 攻占台州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去台州,救赵敏第十章 麻烦再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归来第八十三章 回台州、议事第七十五章 攻占台州城第四十八章 攻城第一百零一章 彭大的招揽第七十六章 至正十一年第十六章 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