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诸葛亮!

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诸葛亮!

【公元225年五月,诸葛亮见益州百姓生活安定,粮食储备也已充足,开始出兵南中平叛。】

【大军渡过泸水,于七月,抵达南中,所到之处捷报频传。】

【南中反叛首领之一的雍闿很快被诸葛亮斩杀,但另一个反叛头目孟获收编了雍闿残部,继续抗拒诸葛亮。】

【诸葛亮知道孟获在南中深得南蛮夷之心,随即以攻心之计为上。】

【不久后,诸葛亮首次俘获了孟获,诸葛亮让他在蜀军军营中参观,问他说:“此军如何?”】

【孟获:“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诸葛亮大笑,将孟获释放,要他再战。】

【就这样,诸葛亮把孟获生擒七次,放回七次。】

【最后一次,孟获留下不走了,他感念诸葛亮的威德,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

大汉,

刘邦看着天幕,目瞪口呆。

“不是,你有钱有兵也不能这么打吧?”

“七次?!”

“你逗乃公呢?!”

吕雉也惊疑不定。

“这行军打仗并非儿戏,把对方主将捉了放、放了捉,连续捉七次,放了七次,这……不可能吧?”

刘邦挠了挠头。

“这个时期的人怎么个个都这么离谱啊?”

“你们比天幕都奇异啊!”

……

大唐,

李承干磕绊的问向一脸钦佩的李世民。

“阿父,这……这是真的吗?”

李世民看着天幕,悠悠道:

“伱是问七擒孟获之事?”

李承干点点头。

“那朕不知道。”

“啊?”

wWW▲ttкan▲℃ O

李世民笑着道:

“七擒孟获首见于《汉晋春秋》,其后《华阳国志》内也如此说。”

“裴松之注《三国志》也引的《汉晋春秋》”

“但有意思的是,《三国志》的原本里并没有写这件事。”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李世民突然笑出声。

“重点是,南人的确永不复叛。”

“你可知道诸葛亮是如何做到的吗?”

李承干拱手行礼:

“请阿耶教导儿臣!”

李世民赞赏的看了一眼李承干,思考片刻道:

“承干,你要记住,兵法本于王制。”

李承干不太懂。

“任何国家,都有军事力量,只有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要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李世民捻着胡须。

“但,军事只能是最后的手段,不能一上来就首启战端。”

“它是一个国家内政与外交的最后手段。”

“只有军事是不能单独解决问题的,只有依托于正当的制度,才能解决问题。”

“这就叫‘兵法本于王制’,这也是诸葛亮用兵之法的核心。”

李世民坐到凳椅上,示意李承干也坐下。

拿起水壶倒了一杯水。

“七擒孟获当然精彩,但其中蕴含的攻心之法、治国之术,却被世人轻视。”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皆即其渠率而用之’,可懂何意?”

李承干想了想,回道:

“渠率,是南中蛮夷首领,诸葛亮是让他们自己治理自己?”

李世民将面前的茶杯推到李承干眼前。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李承干受宠若惊的捧起茶杯喝了一口,提出一个问题。 “可是,阿耶。南中都已经叛乱了,怎么还敢让他们自治呢?为何不派官员呢?”

李世民给自己倒了一杯水,饮了一口。

“其因有三。第一,派出去的官员,南中人信不信你?”

“第二,既然留了官员,那要不要留军队?不留军队,如果反叛怎么办?”

“第三,留了军队,还要运送粮食,耗费太大了。”

“既然如此,诸葛亮所幸让他们自己治理算了。”

“但这并不是说他就彻底不管南中了。”

“恰恰相反,诸葛亮定期从南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到蜀汉去任职。”

“如孟获,后来官至御史中丞。”

“还从南中抽调优秀的战士,成立了擅长山地作战的“无当飞军”和擅长平原作战的“虎步军”。”

“同时,蜀汉也源源不断的向南中投入资财、技术、制度和文化,帮助当地人教化。”

“蛮夷自治,互利互惠,这是诸葛亮政策的第一要义。”

李承干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李世民看着他,笑了笑,继续道:

“自治是根基,然后就要因地制宜,因俗设法。”

李承干开口道:

“阿耶,是不是就是不要把中原的律法强加给地方蛮夷?”

李世民抚掌大笑:

“我儿聪慧!没错!”

“《华阳国志》有载:南中之人信奉鬼神,用对天发誓的方式来缔结契约,用鬼神的力量保证誓言的效力。”

“诸葛亮没有因此觉得他们不堪教化,而是尊重他们的习俗。”

“所以,诸葛亮也经常以对天发誓的方式和当地人缔结誓约。”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诸葛亮,感叹一声。

“南中之人不识字,诸葛亮就用图谱画了天地、日月、君长、城池。”

“向他们传达尊卑有序、国家社稷的思想。”

“又画了中央官员巡视地方、安抚百姓,当地人向官员敬献羊肉和美酒,以此宣传汉夷和谐的思想。”

“因俗设法,是对他们文化的尊重。”

李世民扭过头对李承乾道:

“诸葛亮的“攻心之战”,功在当时,利在千秋。”

“至今,南人依旧思念于他。”

“以此等方式治国,何愁天下不能大同?”

……

【公元226年五月十七日,魏文帝驾崩。太子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

【此时的曹叡壮志踌躇,想让魏国在自己手里统一!】

【但殊不知,一个让他头疼了一辈子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

在两汉皇帝的一脸不明所以,曹叡的嘴角抽动中。

天幕中射出一道金光!

金光中,

一队队威严肃穆的将士手持长矛,与山川险阻中穿行。

军队中央,一面三丈高的大旗迎风招展!

上书四个墨色大字!

『克复中原』!

大旗下,

一位头戴通天冠,手持羽扇,身坐木车的矍铄长者。

金光一敛,化作四个大字。

『北伐中原』!

……

【公元227年,得知曹丕病亡,魏国不稳。诸葛亮率领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出师北伐曹魏。】

……

汉末·献帝时期

曹操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然后看向身边的司马懿。

“孤是不是眼睛出问题?”

“天幕上是不是写的北伐?”

一旁的司马懿也惊异的点点头。

曹操顿时笑了。

“一州之地,就想北伐?”

“诸葛亮不智矣。”

……

诸葛亮,不好写。

不好写的原因在于,我不会情绪拉扯这东西。

所以,稍微写点会的吧。

(本章完)

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295.第286章 朱元璋:剥皮?这咱熟啊!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368章 倒霉的宋仁宗298.第289章 再次沦陷的长安第632章 萨尔浒之战。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362章 宋真宗封禅也是泰山的损失。第558章 奇袭威宁海!第397章 联金灭辽磨刀霍霍向猪羊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养之。第538章 后世影响朱祁镇他爹!199.第194章 延续千年的制度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414章 富平之战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642章 两党相争传首九边97.第95章 孙权:投降?我还能往哪跑啊?!213.第207章 换做是你,你反不反?第49章 陨石:我特么来辣!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养之。247.第240章 贞观之路。第326章 屠杀十二万(雾)222.第216章 把李渊改名成杨渊如何?第347章 大业进行时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画,不复再见。”200.第195章 时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统。第630章 趁势而起努尔哈赤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460章 刘邦与嬴政异父异母的兄弟第591章 万马齐喑究可哀232.第226章 虎牢关之战(上)第471章 给老朱打个预防针第628章 万历三大征定播州杨家196.第191章 意气风发时,壮志难酬日85.第83章 问:一炮害三贤,是哪三贤?第619章 斫棺戮尸!第632章 萨尔浒之战。第430章 “小尧舜”金世宗第345章 没有选择的军制改革第2章 六合一统!万世永昌!第644章 袁可立:什么满万不可敌?没听说过171.第167章 刘邦:乃公有个大胆的想法!第14章 刘邦的功绩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621章 万历三大征宁夏哱拜之乱第368章 倒霉的宋仁宗第379章 国富 民穷104.第101章 刘彻:关羽!你嘴怎么这么笨啊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643章 睢州人袁可立第328章 最后的馀德秦王破阵乐!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绝对不可能!236.第230章 快去请天策上将!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诸葛亮!第64章 嬴政:去吧!你们的封国就在那里!76.第74章 十三岁,发起党锢。217.第211章 李渊:老子早想反了!第485章 暂停北伐开始内政第467章 朱元璋的过去朱重八的童年第427章 隆兴和议叔侄之国第368章 倒霉的宋仁宗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第556章 成化犁廷!第384章 嬴政VS刘邦第662章 崇祯:再苦一苦百姓!第325章 招安与冲天大将军193.第189章 宇文邕:谁念酒诰时不戴头盔啊第384章 嬴政VS刘邦第529章 永乐大帝朱棣!第474章 元朝最后的机会第60章 十三将士归玉门!第319章 唐宣宗功绩第487章 走钢丝的朱元璋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326章 屠杀十二万(雾)第452章 南宋灭亡。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废了!”第612章 励精图治的小皇帝147.第143章 司马睿也算可以了第671章 明末:亡国之因集大成者第532章 蟋蟀天子?没听说过!122.第118章 诸葛亮:亮,想造个坦克。191.第187章 奖励高纬牌不老药第304章 朱元璋:什么?后代尽是奇葩?!104.第101章 刘彻:关羽!你嘴怎么这么笨啊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晒一晒,拾掇拾掇!第446章 不该被忘记的英雄。第489章 你以为是汉高祖,其实是秦始皇第578章 应州大捷297.第288章 叛乱终结洛阳三月第321章 裘甫起义南诏退场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351章 高粱河车神宋车宗!第490章 从屠龙变为恶龙133.第129章 刘盈:七进七出!文鸯勇猛!刘第三十二章:刘彻的功绩不止打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