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崇祯的功绩(完)

【外交策略:没有。】

【基于大明国政的潜规则,与清和谈之事断无可能。】

【蒙古与朝鲜的求援也无力应对。】

【评价E级·得零分】

……

大宋。

赵匡胤又一次捂着心口。

这是因为谁,因为什么,他难道还不懂吗。

“大宋,绝不能再步后尘!”

“幽云,必须收复!”

他看向自己的双手,握成双拳。

自今天起,朕也要兵形势了!

……

【民生经济:自万历为筹措军饷,下令全国亩加征田赋九厘,每年得银五百二十万两,是为“辽饷”。】

【崇祯十年(1637年),在旧额田赋的基础上,每亩加粮六合,每年得银近二百万两,称为“剿饷”。】

【崇祯表示,这次的加派是临时性的“勉从廷议,暂累吾民一年”】

【然后崇祯十一年收了半数,崇祯十二年,因练兵七十三万需要军饷,遂于天下田土中,亩加赋银一分,计得七百三十余万两,称作“练饷”,三者合称“三饷加派”。】

【到了崇祯十七年正月,军饷欠款已经达数百万两,从南方来的税款只有几万两。国家的粮仓已空。】

【而在17世纪上半期那场巨大的气候冰河期打击下,北半球从西向东没有多少国度能够抵挡的住,明王朝也绝不例外。】

【在天灾与人祸的合力下,大明走向末路】

【评价E级·得零分】

……

{所谓小冰河期的气温变化,主要是依据亚洲之外地区的史料重构出来的。}

{后来根据对四川以西的青藏高原冰川中碳同位素的测试发现,13世纪后半期冰川开始推进,这才确定亚洲的小冰河期与欧洲的大致相同。}

{而正史和方志中对极端天气的记载,也证实了这一描述。}

{大约自1270年起,地球与之前的中世纪暖期相比变冷了。}

{1370年左右,是第一个降温阶段的最低点。}

{例如在整个元代,只有一年,即延祐三年(1316),气候比往年暖和。除此而外的记录都表明,气候正常或异常的冷。}

……

大元·世祖时期

忽必烈半蒙半懂。

但也大概明白了一点,难怪这些年草原在老者们的口中要比以往要冷的多。

原来是因为这什么冰河期?

“你们说这算不算迫不得已?”

众人互相看了看。

迫不得已?从何谈起?

哪年草原下雪了不南下啊?又不是只这两年。

……

{到洪武二十七年至正统三年(1394—1438)天气逐步恢复正常,之后的十五年间又再度转寒。}

{景泰四年(1453)的冬天,从东北部的山东到中部的江西竟普降大雪。}

{户部奏报,长江下游“冻死人民无算”,长江南岸的常熟县冻死一千八百人,而长江以北死伤更。}

{第二年冬,长江三角洲普降大雪,积雪深达一米。太湖沿岸港口结冰,船只全部停航。}

{成化十三年(1477)冬,大寒,运河结冰,厚达数尺,使江南交通中断达数月之久。}

{此后四十年,一波波寒潮不断来袭。一直到嘉靖十五年(1536)停止,天气回暖。}

{万历五年(1577)寒潮再次来袭,次年冬天,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湖都冻结,寒风能将湖面的冰碴儿卷起,一直送上十米高的山丘。}

{如此低的气温一直持续到大明结束,其中崇祯二年到十六年(1629—1643)的气温之低是史无前例的。}

{明朝注定要亡,小冰河与土地兼并双管齐下,就大明的以农立国完全扛不住。你土地是多,但它就不长粮食你有什么办法?}

{但崇祯很可能把这个过程加速了十几年乃至于几十年。}

{勤劳但是无能多疑,很多时候反倒是添乱了。}

{崇祯可以当个藩王、贤王,但同是藩王半路做天子,论做好人,他比不上景泰帝无条件信任于谦,论帝王心术,更是远比不上耍了群臣几十年的嘉靖帝。}

……

大明·天启时期

“陛下,臣有本奏。”

庭院内,朱由校跟徐光启等人正在商谈购买海外大炮与复刻事宜。

徐光启看到天幕里粮食长不出来的话,突然想到一件事。

“徐卿有何事,但说无妨。”

当明君的第一件事,不能阻碍言路。

嗯……鉴于大明的言论自由已经过于开放,朱由校遵循第二件事。

用人不疑。

徐光启行礼回复道:

“万历二十一年,福建商人陈振龙在吕宋岛发现一株粮作物。”

“其产量高,耐旱,容易成活。”

“随即躲过边境检查,秘密带回此物的藤条,并试栽成功,经经巡抚金学曾支持,在福建大力推广,救活很多饥民,所以人们将其称做金薯。”

“金薯……”

朱由校总觉得这名头怪怪的。

徐光启再次躬身道:

“陛下可还记得汉文帝与唐太宗评绩中所附带的奖赏?”

朱由校尴尬住了。

你这么问我怎么说?

说那时候我正在锯木头,啥也不知道?

然后让不能说本就不多,但也是几乎没有的明君形象再次大打折扣?

朱由校扭了扭身子,眼睛瞥向徐光启身后。

魏忠贤正疯狂向皇帝比划嘴型。

这嘴巴嘟嘟的,什么字?

猪?你骂朕?!

哦不是……是……书……薯!

然后开口道:

“这事情繁多,朕只是依稀记得好像都是什么薯。”

徐光启都没抱希望,所以这时喜出望外!

“陛下英明!”

“臣曾托福建商人为臣带来这薯种,经试种,其耐旱、耐高温、耐贫瘠,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易于栽培,扦插即可成活,产量较确实奇高。”

“而且据臣观察,此物就是与文帝太宗手里的薯种,一般无二!”

朱由校一愣,随即就是大喜!

“卿手中可还有薯种?”

徐光启拱手道:

“有,臣本就欲献给陛下。”

朱由校按耐不住,从座而起,来回踱步。

“徐卿,朕会在万岁山划出一块地,你将薯种种下。”

“但此事先不可生张。”

他看向庭院内的其余四人,厉色道:

“朕若听到宫外有关于薯种的风吹草动,朕就找你们算账。”

几人连声应答,随后退下。

望着几人远去的身影。

朱由校对魏忠贤轻声道:

“派人保护好徐光启。”

在皇帝的示意中,魏忠贤点头退下。

朱由校继续看着天幕。

若此物真像徐光启所说那般……那此物的推广就一定不能经大臣之手。

不然,一个种子都到不了百姓手里。

摩挲着拇指上的扳指,朱由校再次陷入沉思。

既然文帝手里有薯种,按照文帝的性子,这东西可能已经快长出来了……

这是个搭上话的由头。

朱由校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天纵奇才,但他可以求助天才!

“想必文帝也不会拒绝一些先进的种植经验吧?”

……

大清·雍正时期

弘历突然一拍大腿!

“原来如此!难怪……”

雍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奏折,被他一吓!眼镜差点掉地上!

“大惊小怪!成何体统!”

弘历陪着笑脸,指着天幕道:

“汗阿玛可知,明代是最喜欢描绘雪景的?”

雍正冷哼一声。

“一天竟关心些没用的。”

“戴进的《冒雪返家图》”

“文征明的《关山积雪图》”

“董其昌的《燕吴八景图》”

“赵左的《寒崖积雪图》”

雍正说着说着突然沉默了。

他缓缓摘下眼镜,表情肃穆。

《冒雪返家图》作于景泰六年。

《关山积雪图》作于嘉靖十一年。

《燕吴八景图》作于万历二十三年到二十六年。

《寒崖积雪图》,作于万历四十四年。

“如此说来,确实与年份都对得上。”

“这种天灾……”

雍正欲言又止。

弘历挠了挠光滑的脑壳。

天灾天灾……非人所能干扰的。

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想想怎么提高作物收成。

说起作物收成……

多亏了自己杂书看得多啊。

弘历突然想起,前明的徐光启写过一本农学作品。

叫《甘薯疏》

……

【用人识人:在崇祯皇帝统治明朝的十七年中,内阁首辅换了二十人,大学士多达五十人,刑部尚书十七人,杀总督七人、巡抚十一人。】

【首辅、总督的位阶有多高、权力多大,能上到这种位阶的人没有多少。】

【但在崇祯这里,他们竟然个个都那么糟糕、那么无能。】

【如果个个都那么无能,那么他们怎么当上首辅与总督的?】

【如果不是那么无能,又为什么个个被贬被杀被下狱?】

【在位十七年,比起他的祖父万历皇帝,崇祯勤奋百倍,做了很多事,光是不断的人事调度,任用这个、罢黜那个,加上流放这些、诛杀那些,就够他忙的了。】

【很忙,然而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很草率。】

【评价E级·得零分】

……

{刑部的主要职责就是断狱,但这十七位尚书大多数的罪名就是“坐议狱”。意思就是因皇帝对刑部议狱的结果有意见,然后将其革职,罪名是议狱。}

{见了鬼了,刑部尚书不“议狱”那要干吗?他做他被交付的工作,然而只要他做出来的决断和皇帝想法不一样,皇帝就追究他的责任?}

{怎么?不行啊?懂不懂什么叫集权顶峰的皇帝啊!}

{就这位,那态度完全不可测,你这样判会惹怒他,但并不表示你反过来判他就会同意。}

{因为他运用权力的主要方式,就是表现他的不同意。}

{他高于任何人的判断,并且对于他认定的错误,无限上纲施加不相称的严厉惩罚。}

{他不只挑剔、苛刻,还看所有的人都不顺眼……}

{真服了他了……}

{所谓“乱世用重典”,崇祯年间社会是开始乱了,但官僚体系并不乱,而皇帝动用重刑处罚的,不是流寇,不是女真,那些他根本抓不到处理不了,他罚的甚至杀的,是自己的大臣。}

{如果说他的朝中真的有很多桀骜不驯的大臣,必须严格规范不然就会滥权乱政,那还的确需要用这种方式恐吓约束他们。}

{然而崇祯面对的,就是已经在绝对皇权下被深度洗脑的一群人。}

{也正因为他们已经被深度洗脑,崇祯才能要换就换、要杀就杀,换得那么频繁,杀那么多高官。}

……

大汉·宣帝时期

“崇祯一朝的十七年,他一直在自相矛盾中徘徊。”

“可怕的不是懒政,而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勤政,还坚定认为自己勤政的方向就是对的。”

刘病已也第一次见这么别扭的人。

时而看起来意志决绝,时而看起来又犹豫踌躇。

时而看起来信心满怀,时而看起来又如影随行。

宽容与猜忌、热情与阴冷、高傲与自卑、自信与虚伪、理性与偏执、谨慎与冲动同时在这个皇帝身上体现。

“既折磨自身,又折磨大明。”

刘病已是真不知道这皇帝究竟图什么。

不只是没有国家治理上的道理,甚至从巩固统治的角度看,也没有任何意义。

崇祯不曾有过任何统治权力的危机,也不曾有任何因素威胁到皇帝的绝对权力地位。

所以他的行为,只能从个人状态上去解释。

那他眼中坚持的,就是绝对的是与非,而自己必须、必然是在对的那一边。

不容任何人否定、反抗。

……

【后世影响:大明这个帝国所背的包袱太沉重了,就这一点上绝不是崇祯一个人的责任。】

【因为所有僵化的政策在大明王朝建立初期就已经确定了。】

【推而广之,它在“靖康之变”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

【继续推而广之,它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

【崇祯并不明白这一点。】

【矫枉不能过正,但不过正又不足以矫枉,然矫枉过正后,在日后的岁月中还要继续不停矫枉。】

【在大明王朝御宇的两百七十六年里。】

【不和亲、不赔款、不议和、不割地、不纳贡。】

【最后以崇祯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赢得一个刚硬的形象。】

【评价S级·得五分】

……

大唐·玄宗时期

“哎呀!你干嘛!”

李隆基烦死了!

说大明就说大明!

又扯朕做甚?!

什么东西都能扔朕头上啊!

李泌则完全同意!

要不是这位拉了坨大的,也不会有五代十国,那也不会以文抑武,后面的事也不会这么束手束脚。

所以,一切都是玄宗的错!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里的风云变色。

起身紧了紧护腕。

“终于轮到咱了!”

马皇后整理了一下老朱身上的铁甲。

有几分担忧道:

“你确定时间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即大声道:

“老四!”

穿着一身小号铁甲的小朱棣从一旁蹦出来!

他扶了扶有点大的头盔。

“在呢!”

朱元璋斜睨着他道:

“交代你的,记住了?”

小朱棣点点头,晃了晃手里的东西。

那是一根擀面杖。

朱元璋点点头,一把抓住小朱棣。

“那就先试试吧。”

“走!”

……

第678章 嬴政:请问你母亲在哪里?第536章 朱棣:好圣孙!你爹多活两年就够了!第399章 大宋国情就是崩卖撤溜!第353章 岐沟之蹶,终宋不振。第534章 交趾,丢还是不丢?133.第129章 刘盈:七进七出!文鸯勇猛!刘243.第236章 彻底反目,风暴前夕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风雨欲来第406章 刘邦:乃公管这个叫做转移矛盾!第494章 贫贱夫妻少时苦,富贵携手共长情。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494章 贫贱夫妻少时苦,富贵携手共长情。第321章 裘甫起义南诏退场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万臣之式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565章 汉文帝真正的尧舜之君141.第137章 三英战天幕!第447章 钓鱼城还真钓到一条“大鱼”!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尽苦楚!永堕无间!278.第270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488章 佃农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5章 嬴政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第498章 明朝官员:只要人没死,就得来上班!第34章 刘弗陵:朕只是年纪小,不是傻子!(206.第201章 一开始还不是广神的杨广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593章 内阁成为皇权附庸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于周太祖第449章 似忠似奸贾似道223.第217章 浅水原之战(上)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绝古今161.第157章 赢得仓皇北顾第333章 后晋后汉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变第658章 己巳之变中兴梦灭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范一次!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还在升高!211.被抄袭了,仅次于复制粘贴的抄袭。137.第133章 刘彻:这把必不可能输!蜀汉:146.第142章 祖逖!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长安的皇帝第680章 清军入关。第646章 宁远大捷努尔病逝114.第110章 魂断白帝城第52章 刘秀:什么叫傲天啊!第376章 宋神宗:我为青山!你为松柏!218.第212章 李渊:我不要脸,我要利益。第443章 国君死社稷末帝迁倭国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94.第92章 携民渡江?是众望所归!第571章 你都中兴了什么?!第555章 李泌:吃饭睡觉骂李隆基第322章 祸基于桂林第63章 十三岁,灭外戚,掌国政第641章 广宁之战付之一炬141.第137章 三英战天幕!第591章 万马齐喑究可哀第585章 大礼仪之争!133.第129章 刘盈:七进七出!文鸯勇猛!刘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乱第671章 明末:亡国之因集大成者290.第281章 忠义之薄奸邪之厚299.第290章 一团乱麻的结束139.第135章 晋武帝司马炎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444章 南宋朝继续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423章 纯正不曲,名与实称第532章 蟋蟀天子?没听说过!第447章 钓鱼城还真钓到一条“大鱼”!第551章 朱见深万贞儿第68章 十一岁的汉顺帝可比他爹强多了第357章 开始一直挨打的宋朝。第629章 摆烂的皇帝进取的胡主第674章 大明亡于1644年第34章 刘弗陵:朕只是年纪小,不是傻子!(第359章 澶渊之盟!第438章 我打不过蒙古我还打不过你南宋吗!第465章 元顺帝与脱脱278.第270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303.第294章 白发孤城(上)第438章 我打不过蒙古我还打不过你南宋吗!148.第144章 司马家最后的荣光司马绍第624章 平壤之战!第404章 还评绩?评个鬼的绩!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第43章 穿越者?复古者?第651章 满汉合户制历史的拐点222.第216章 把李渊改名成杨渊如何?第340章 周世宗功绩(上)第485章 暂停北伐开始内政306.第297章 李纯:我要学太宗!玄宗!第651章 满汉合户制历史的拐点第468章 开局一个碗第540章 问题扎堆的出现第362章 宋真宗封禅也是泰山的损失。第363章 宋真宗功绩190.第186章 北齐倒计时。第665章 卢象升之死。170.第166章 开启通往隋唐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