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长缨在手㈨

中兴府城外,残阳如血,散发着它这一天当中最后的温暖。

广袤的田野上杂草丛生,到处都是荒废的气象,唯有阡陌纵横才让人意识到这本是良田。村庄点点,却不见人烟,有雉鸡从屋宇中穿堂而过。偶尔,有无主的家畜到处乱跑。

在乡野之间的驰道之上,有一行人缓缓向着中兴府的方向走去,为首的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他相貌堂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有一副很长的胡子,十分儒雅。这就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从陇山一路行来,充斥在他目光之中的到处都是衰败的情景,倒毙在路边的西夏百姓随处可见,而渐渐浓郁的秋意让这种衰败更加让人觉得萧瑟。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耶律楚材在心中试着用这个理由说服自己,只是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耶律楚材怀疑自己活在世间的价值,如佛经中所说的万事皆空一般。等蒙古大汗一统华夏,那就没有了战争,没有了死亡,到时候天下大安百姓安居乐业,耶律楚材又试图让自己相信这个论断。

他的心情是无比沉重的,这让他觉得自己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让死者安息,让生者安康,让华夷混一--契丹人耶律楚材可没有什么华夷大防的概念,那时就也没有战争没有争夺没有毫无道义可言的死亡,只是他对自己的这个最高理想实现的可能性第一次有了怀疑。他总是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为何总是一治一乱。一个国家在经历过盛世之后总会出现朝政紊乱民不聊生地情景,杀戮难道是一个国家强盛所必然带来的一个结果吗?而受苦的总是无辜的百姓。

“若是真有一个昌盛万代的国家,永远也没有纷争,那该多好啊!”耶律楚材心中这么想,尽管他从来就不相信,但是他宁愿强迫自己相信这一点。

他在抵达中兴府城南的时候,心情才好了起来,因为他终于看到了人----有了些活气。中兴府外,湖泊纵横,夕阳的余辉洒在水面上。泛着金色的鳞光。三五只小船在水面上漂浮着,一人把撸。两人将渔网用力向湖中抛洒,远处的村庄里升起了炊烟。

“湖光夕照,渔村烟柳。”耶律楚材捋着长须,还有些遗憾,“好景致,只可惜中秋刚过,杨柳叶已落尽,人烟也稍嫌不足矣。”

中兴府外大大小小的湖泊众多。当地人用“七十二连湖”来概言湖泊数量,这是名副其实地鱼米之乡,党项嵬名氏将此地作为都城,实在是很有道理的。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重要地粮农之利,除了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之外,又因为有古渠可以灌溉,而让这里成了旱涝保收的风水宝地。贺兰山下。黄河北去,有汉唐时修建的汉延渠、唐徕渠,又有元昊时修的昊王渠等大渠,除了这些主干大渠,还有不计其数的支渠、小渠,西夏人对这些水渠都专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渠主与巡检负责管理,《天盛律令》中规定若是相关官吏管理不当就会被治罪。这让中兴府-灵州平原成为西夏最重要的粮食产区。远处的沟渠之间,无数地精壮正在埋头干活,他们必须在下雪前完成,也因此可以获得可怜的口粮。

在一个村庄的路口,耶律楚材注意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只见百姓们将今天打来的鱼虾。小孩挖来的野菜,捉来的野物包括野鼠全都摆放在地上。有主持负责模样的人正在计算着他们一天所得的多少。唐代民间农村百户为里,五里为乡,而宋代始置保甲法,在乡村设保甲。西夏大概也是参照宋国地保甲法,以就近结合为原则,每十户遣一小甲,五小甲遣一小监,两小监为一农迁溜,负责乡村管理。村民正眼巴巴地望着不知从什么地方运来的几车粮食,这个村庄的小监正在极力奉承着送粮食来的一队兵士的领头。那些已经得到粮食的村民们,眼中泛着激动的泪花。

“贺兰国王有令,无论蕃汉诸族人等,原小甲、小监、迁溜等各司其职,各领百姓渔猎、采果实以充当口粮,不得懈怠。所授粮食,必须按每户人口多少分配,不得贪赃枉法,否则一经查实,就地斩首。地无所出,山珍、兽皮、药材、毡毛及丝、绢、罗、麻、白叠(棉花)等织物皆可送至城中换粮食,有艺在身者,铁匠、鞋匠、甲匠、镞匠、皮匠、木匠及诸如烧炭、销金、制桶、印染、裁量以及织户等等,可赴中兴府谋生,中兴府铁工院、木工院、织造院诸院皆需雇佣手艺人,按日给付现粮,欲往从速。”有什长高声宣布道。

“大人,真的有现粮给吗?”有人不敢相信。

“当然,这是贺兰国王地命令,凡是有艺在身者,粮食管够。”什长瞪了他一眼,“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不可质疑我家国主的命令和名声!”

“老汉我是木匠,十里八乡的,就我的手艺最好,大人带小人一起去城里吧?”一老汉毛遂自荐道。

“好,老人家收拾一下,我保管你不仅能吃饱,还能接济一下家中老小。”那什长面带笑意地说道。

“我没有手艺,就是有一身力气,大人能否教我如何有粮食吃?”人群中有人问道。

“有力气好啊,总管府就缺有力气之人,总管府有令,今冬明春原有水渠皆要重修,以待来年,山中需有人伐木烧炭或开山采煤采矿,凡是出工不惜气力者,每日可获粟米一升!另招蕃汉弓箭手,组成巡捕队,以维护地方治安。”

“这粮食从哪里来的?”耶律楚材很好奇。

待他来到中兴府南薰门下。却是另外一种情景。只见南来北往地商人模样地人,操着不同语言,正赶着驼队、车队蜂拥而来,卸下长途运来的宝贵粮食。有书吏忙前忙后地过秤、登记并评定粮食地好坏。另一处却有人在收购百姓交来的各种兽皮、羊毛、驼毛,尤其是珍贵的沙狐皮与白驼毛可以换回整斗整斗的粮食,得到粮食的百姓自然开心无比。耶律楚材猜那些商人们能不辞劳苦地运粮来,一定是得到了什么好处。

“耶律大人,几年不见,您一向可好?”总管府总管王敬诚远远地过来见耶律楚材。

“托从之老弟的福,我一向很好。”耶律楚材道。“大汗刚驾崩,拖雷殿下监国。又听说燕京近来盗匪猖獗,命我回燕京主持缉盗。眼下还有些时日,四处走走。”

“大人难得有暇,不妨在这中兴府内从停留几日,我等诸事若有不明之外,还望大人不吝赐教!”王敬诚道。

“哪里、哪里,从之过谦了。以我所见所闻,看上去你们做得相当不错。单就这些粮食我就没法办得到。”耶律楚材笑吟吟地称赞道,“看来,商人在你家国主的眼里相当不一般呐!”

“大人谬赞了。我家国主在西域时接到大汗的调令,就着手准备东返地行程,我等料想西夏经此大战,定会缺少粮食,故而向商人们允诺,凡是能送粮至贺兰山下一万石者。三年免税,七年半税。要不然,冬天转眼即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王敬诚道,“大人您知道,天下事天下人无利不往也,商人们唯利是图,就是君王的脑袋。他们只要没有见有利可图,也会有胆量买地。”

“虽然给商人们免税,官府看似亏了一些,但是百姓得到救济,这是个善政。大大的善政。”耶律楚材捋着胡须赞赏道。

“大人这么说。我家国主一定很高兴。不过嘛,我家国主却很不乐观啊。当初我家国主曾在拖雷殿下允诺采买赋税,三年以后,一次性交纳银锭二十万两,粮二十万石,帛二十万匹,这是个相当不小的数目啊!”王敬诚面露色地解释道,“且这次商人们送来的粮食毕竟有限,明春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所谓采买,也就是承包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是赵诚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

“这么多?”耶律楚材大吃了一惊,旋即晒笑道,“不儿罕总是有办法,我想他既然这么说,那就一定能办到。”

“耶律大人你也这么想?”王敬诚脸上挂着很不屑的表情,却是半真半假,“赋税采买不过是权宜之计,要不然蒙古的老爷们若是要西夏百姓交税,这如何是好?我华夏神州,何时有过天下赋税采买之制?”

耶律楚材默然。

“不儿罕身在何处?”耶律楚材又问道。

“我家国主这两天身体有些不适,不便见客,耶律大人不妨随在下入城,在下先安排大人住下,然后再请我家国主拜见大人!”王敬诚道。

“他身体不适?”耶律楚材大吃了一惊,“不儿罕一向身康体健,几日不纵马狂奔就觉得不自在,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病倒了呢?从之,你们身为他的属下,应该多担待一些政务才是啊。”

耶律楚材以为赵诚是因为太忙了而病倒地,实际上是赵诚将窝阔台与拖雷送走之后,就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卧房里不见任何人。

“大人教训的是!”王敬诚虚心地说道。

入得城来,只见城墙之下又围着几堆人,个个都伸着脖子看着贴在墙上的告示。

“那是做什么?”耶律楚材问道。“哦,这是安民告示。”王敬诚解释道,“大战之后,百废待兴。官府手中得来的粮食,又不可浪费,凡是有一技在身者,尽数录用,有所付出必有所得,我们不养闲人,也没有粮食养闲人。铁工院召铁匠打制铁器,木工院制木器,以待明年播种之所需之铁木农具,织工可以将收上来的毛纺纱、织毯、织布,转卖给商人们换来粮食,精壮一部分抽出来趁着下雪前开挖水渠,疏通水道,另一部分入贺兰山打猎。夏国素来地少缺粮,但从不缺精盐,盐州乌、白二池所产青白盐,天下闻名,当年夏宋交恶,宋国朝廷屡屡禁盐却几无可禁,概青白盐质优价廉也!故我家国主已命人采盐,输往中原或者他地,以获其利。”

“若是文士,那又该如何呢?”耶律楚材饶有兴趣地问道。

“这也好办啊,城内城外有不少孩童,因战乱饥荒或疫病,家中无人可投靠,生无所倚,国主心存砂忍,命我等开义学,命刘翼刘明远全权主持,让西夏文士们充当教席。还有一些文士在译馆里将蕃文书籍译成汉文,每日都会得到粮食。”王敬诚笑着道,“将来,国主还有意要为夏国修史,这些夏国文进士当然不会闲着。”

“不儿罕实在是贤臣呐!”耶律楚材抚掌大喜道,“开源以筹粮,节流以赈灾,又不会让百姓无所事事而滋生祸事,安定民心,百工皆有所养,此治乱之道也。难得的是,在这乱世之中,文士也能得到照顾,就是中原也不及如此啊。”

“我等其实还是很惭愧的。中兴府、灵州还好说,河西沙、瓜、肃、甘、凉五郡也还算不错,真正难地是那些偏远之地,鞭长莫及也,官府手中即是有粮,也受困于路程险阻,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那些蕃人聚居之地,民风剽悍喜好斗勇,又受制于族言,难以深入。”王敬诚道。

“不儿罕体恤百姓,乃仁臣也,贤臣也,国士也!”耶律楚材称赞道,“你们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百姓有福了。”

安顿好了耶律楚材,王敬诚连忙来探望赵诚,只见赵诚卧房的外面刘翼和徐不放两人来回踱着步子,百无聊赖无可奈何。

“咱们这位国主,跟一般人可不一样。你可以当面指摘他的不是,也可以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但若是拿家室来威胁于他,可谓是触了逆鳞!”刘翼苦笑道。

然而刘翼话音未落,已经将自己关在卧房内一天两夜的赵诚打开了房门,当他满脸憔悴地走出来时,刘翼等人大感意外。王敬诚等人正要再劝赵诚几句,赵诚却摆了摆手,径自细致地刮着胡子。

他对着一面从皇宫中搬来的铜镜,极为细致地用一把锋利的剃刀耐心地刮着,好似生怕将自己地脸刮破,然后又洗了一个热火澡,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将身上一切颓废之气一扫而空,如同换了一个人。

“从今天起,我算是洗心革面了!”焕然一新的赵诚对着心腹们说道。

第二十一章 奴隶㈠第二十九章 瓮山泊㈣第二十六章 夜谈会㈡第十九章 官山月㈤第四十六章 三年之约㈥第四十四章 汴梁㈣第三十章 春寒㈢第六章 长生天之佑㈠第四章 猎㈣第二十九章 运筹帷幄㈡第二十四章 兄弟㈣第十八章 桃花石㈤第六章 瑞雪㈥第三十章 伐交㈣第十五章 桃花石㈡第七十五章 新政㈥第四章 不儿罕圣山第三十八章 蛰伏与躁动㈥第二十一章 奴隶㈠第四十章 蛰伏与躁动㈧第三十四章 立储㈠第十八章 冬至㈢第十三章 长缨在手㈢第八十九章 轮回㈡第十一章 暗流㈠第九十七章 朝天子㈣第十三章 流血的草原㈢第十章 燕云㈣第九章 赵诚说书㈡第五十五章 秋风紧㈡第三十七章 贺兰好儿郎㈣第五章 远离撒马儿干㈢第三十五章 秦王的怒火㈡第二十二章 盟约㈡第三章 猎㈢第十五章 夜宴㈣103 封推感言第二章 猎㈡第四十四章 汴梁㈣101 内容发展主脉及废话第六十六章 河北风云㈧第四十三章 汴梁㈢第四十七章 使宋㈠第二十四章 南下㈢第四章 猎㈣第十三章 夜宴㈡第四十九章 使宋㈢第四十八章 燃烧的家园㈤103 封推感言第十一章 流血的草原㈠第二十四章 兄弟㈣第十三章 流血的草原㈢第二十一章 贺兰雪㈠第五十四章 满江红㈡第二十章 直捣黄龙府㈣第三十三章 蛰伏与躁动㈠第八十章 会盟㈤第九章 征服与反抗㈡第二十一章 决战野狐岭㈡第三十一章 赵诚的心思第八十五章 帝国落日㈧第五十三章 巍巍贺兰㈣第五十章 巍巍贺兰㈠第五十章 杭州与汴梁㈢第二章 瑞雪㈡第六十一章 秦王的反击㈦第七章 忠义㈡第六十三章 秦王的反击㈨第二十七章 南下㈥第九十三章 轮回㈥第五十九章 他也姓赵㈢第十四章 夜宴㈢第四十五章 三年之约㈤第三十一章 我不是刘备㈠第四十八章 战潼关㈣第三十三章 彩虹第三十五章 秦王的怒火㈡第四十章 贺兰好儿郎㈦第十三章 流血的草原㈢第二十三章 奴隶㈢第八十三章 帝国落日㈥第二十六章 点石成金㈢第十九章 官山月㈤第六十六章 河北风云㈧第七十九章 帝国落日㈡第五十三章 巍巍贺兰㈣第十章 赵诚说书㈢第二十三章 盟约㈢第十五章 燕云㈨第九章 长生天之佑㈣第十六章 冬至㈠第七十六章 会盟㈠第三章 瑞雪㈢第十九章 长缨在手㈨第十四章 者别㈡第十五章 暗流㈤第四十八章 螳螂与黄雀㈣第四十九章 燃烧的家园㈥第九章 征服与反抗㈡第二十七章 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