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盟约㈣

辰时还未到的光景,秦王赵诚在早锻炼完,宰执们入内问秦王起居。

这是上朝之前的一个固定仪式,通常在这段时间内赵诚要与自己三位正副宰相们开个小会,对一些重要问题先通个气,统一一下主张。不过今日却是以国礼迎接金国的使者乌古孙仲端的。

赵诚如此大张旗鼓地接见使者,并非太必要,但是却是给金国一点面子,好让自己在其他方面得到更多的利益。

“遵国主的旨意,昨日礼部派人引乌古孙仲端去见了金主太后王氏与皇后徒单氏。”中书令王敬诚奏道。

“如何?”赵诚饮了口热茶。

“听说乌古孙仲端见着了皇太后与皇后,便伏地大拜,泣不成声!”王敬诚道,“那王氏与徒单氏亦相拥大恸,高呼金主之名。”

“此王氏乃金主生母先明惠太后之妹,王氏在朝野之中颇有贤名,听说她性情端严,颇达古今,金主完颜守绪为太子时,一有过错王氏便斥责,直到完颜守绪即位才止。这些年风雨飘摇之中,金主完颜守绪能将国家维持到这个地步,其实不易,其虽无大能,然与先皇帝比亦属难得,尚知奋发图强,只是力有不及也。究其根本要与王氏教导分不开的。”耶律楚材道。

“忠孝军的创建也算是完颜守绪一大功业,那些从北方逃回地归正人。能得到朝廷比他军三倍的厚饷,在国用日少的情形下也极难得,一代名将完颜陈和尚不屈被杀。完颜守绪也能做到有始有终。”赵诚道,“孤率军入汴梁时,听说完颜守绪能将宫中地马匹杀掉供军士食用,还放还宫女,虽无大用,却也是有心为之。”

“金主夙兴夜寐,一度颇有中兴气象,他劝臣下进谏却又愿见臣下指摘他自己的过失。又无识人之明,所用重臣皆是昏庸无能之辈。”耶律楚材感叹道,“金国譬如参天大树,根已腐朽,纵是精心照料,也不能令朽木回春。”

“乌古孙仲端此次前来,除了约和,定会要索回王氏与徒单氏,及荆王、梁王,不知国主有何旨意?”高智耀道。“我朝放还是不放?”

“掳人母亲与妻室,这等事情并非英雄所为。”赵诚道,“等完颜守绪答应了孤的要求,孤会将妇人及宗室遣回的。”

赵诚毕竟还是利用了这件事。

“昨日,乌古孙仲端还同礼部韩安国提到一件事。”王敬诚道。

“何事?”赵诚见王敬诚有些吞吞吐吐的意思。

“礼部韩安国说,金主似乎有意选一品貌俱佳之宗室女送给国主!”王敬诚道。“啊?”赵诚很是吃惊。

王敬诚等人偷眼打量了一下赵诚的脸色,见赵诚脸色怪异,像是想大笑的样子。

“金主正是有求于我朝,臣等以为国主若是首肯,则秦、金两国约盟之事更有保证。金主必欣喜,以为我朝确实有诚意与其约好。”耶律楚材道,“听说卫国公主……”

“一个女子就能表明诚意?”赵诚哑然失笑,“十八年前。中都燕京被铁木真围,金廷以卫绍王完颜永济之女岐国公主和亲蒙古,以为可以相安无事。然事实却是证明,一个女子挽救不了国家。春天时我军北狩,岐国公主补迁到了杭爱山下,曾央求随我军南归,现已暂居我中兴府半年,孤倒要看完颜守绪是迎还是不迎!”

“国主不可意气用事。此事……”高智耀劝道。

“意气用事?哼!”赵诚冷笑道。“孤的国家只对土地与财富感兴趣,是靠将士拼杀。君臣一心获取地。这种因势欺凌弱女子之事,孤做不来。”

王敬诚、耶律楚材与高智耀三人没想到赵诚居然对这种事情是如此地反感,颇有怒发冲冠的样子,皆面面相觑,不再提此事。三人只得再议其他事情。

耶律楚材脸上挂着两个黑眼圈,昨夜他在史权离开后,又亲自入宫向赵诚奏明事情经过,与赵诚计较了一番。赵诚当然不会将汉军豪强子弟放归,但此事也暂且放在一边。

阁门外,金国使者乌古孙仲端又一次认真地整了整自己的衣冠,面色肃穆。

他的胸中有一股为国拼命的气慨,哪怕是今日就断了头。昔日不远万里出使西域时的凄怆情怀又重新笼罩了他的全身上下,只是这种凄怆之情却更深了一层,让他麻木与无奈,国家早已经日薄西山,内政国势远比当年南迁时更为虚弱。

“人死亦易事耳!”乌古孙仲端心中念道。夏末时崔立以汴梁城投降,朝中忠烈之士纷纷自缢,乌古孙仲端一度以为从此国将不国了,也给自己准备了一截麻绳,只是闻听赵诚率军驾到,感觉自己留着性命对朝廷还有用处,遂才苟且偷生。

只要有一点希望存在,乌古孙仲端还在坚持着那可望不可及的信念。赵诚故意让他在中兴府晾了一些日子,让他急不可耐。如果说以前他是一条逆流而上的小鱼,现在他就是一头拉着载着重物的大车迎着狂风暴雨地老马。

赵诚在殿中座下,殿外鸣鞭,报时毕,宰臣引臣僚入内。阁门使奏金国使者入见榜子,乌古孙仲端捧国书左入,至御座下面北而立,阁使左下接国书,乌古孙仲端之从使单膝跪地授书。

又献上珍宝礼物。一通礼仪之后,赵诚命人当庭诵读了金国皇帝亲自撰写的国书,完颜守绪用词十分谦卑。大意无非是秦王兵入漠北,匡扶天下公义,功勋只有永恒日月可比。令他钦佩无比,恨不能英雄痛饮,又言两国若是交好,于天下子民有无数地好处等等。

朝臣们小声地议论着,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这是只有胜利者或者占据有利位置者才会有的表情。

赵诚开口问道:“乌古大人在孤这中兴府住得可还习惯?”

他脸上仍挂着浅浅地笑意,一如以往。这让乌古孙仲端想起了第一次在西域见到赵诚时的情景,不同的是。如今赵诚的身上却多了杀伐果断的王者气势。

“不敢劳国主亲问,小使一切尚好。”乌古孙仲端道,“小使来贵地已经有些时日了,十分惦记吾皇圣安,故小使希望能早日拜别回国。”

“乌古大人与孤是老相识了,我贺兰虽不比中原富足,更比不上中原地人物文采风流,算得上是塞外苦寒之地。然而塞外雪景也是绝佳,风雪炼精神,塞外也有塞外的风物别情。”赵诚道。“乌古大人难得来一趟,不如在中兴府多住些日子,孤这个做主人的,岂能不好客让贵主耻笑赵诚这十分“好客热情”地话无疑让乌古孙仲端心中感到更加愤怒,如同伤口上洒盐,却让他无可奈何。

“先前国主使人送国书于吾皇御前,言贵我两朝约好共拒北敌,吾皇感念国主心意,字字入心,曾言:昔日蒙鞑南侵之势日炽。若是金、宋、夏三国主政者如国主这般高瞻远瞩相互约好守望,岂能有今日之颓势?夏国嵬名氏已亡,我大国大河以北沦丧,就是宋国也承受蒙鞑屠戮之祸。存亡之道。在此一举,今小使奉吾皇堂堂天子钦命至此,国主却避而不见,这是何道理?”乌古孙仲端有理有据地说道,“这难道就是大秦国地待客之道?”

“放肆!”有人怒目斥责道。

赵诚却丝毫没有不悦之色:“潼关已在我手。”

“是!”乌古孙仲端点头承认道,“能有贵朝将士把守潼关,我朝西边也就放心了。”

“陕西、河东南路?”

“是!”乌古孙仲端仍然面无表情地回答道。

“陇右如今亦在我手!”

“是!”乌古孙仲端像是咬着牙齿说道,“吾皇有言。贵我两朝以潼关、洛水、冢岭山一线为界。两朝东西相望,各守其土。各领其民,互不侵扰,世代睦邻友好!”

金国皇帝完颜守绪不指望能通过谈判“收复”领土,更不想凭武力“收复”旧土,哪里敢惹新兴的秦国不高兴呢。完颜守绪并非不想收复,当他问臣子们谁愿意去收复时,无人敢应承。乌古孙仲端早就得到了自家皇帝的首肯,替自己皇帝答应了赵诚的要求。

这对赵诚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走过场,他已经实际占领了这些地方,只是想以盟约的形式确认一下实际所得而已。但是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尽的,得陇望蜀也是人之常情。

“有敌来攻我大秦国,贵国将如何?”

“自然是相互扶持,共拒强敌。”乌古孙仲端怕赵诚要求金国出兵相助,遂道,“我朝负责大河以北诸汉军豪强,贵国应付蒙鞑。如此两国俱安。”

赵诚心里暗骂。金国打得好算盘,他们在蒙古骑兵的打击下丧失了全部信心,如今西边地秦国兴起,又杀了蒙古可汗,自然是与蒙古结下深仇,金国上下很高兴看到这一点,指望着秦国与蒙古斗得你死我活。所以金国尽可能促成这一协议,将心腹大患顺水推舟地移交给秦国。

中书令王敬诚反对道:“国主此事万万不可啊!”

“为何?”赵诚佯装不知。

“我朝初立,又正是用兵之时,而国库不余一石粮一尺绢帛,况我河西素来国用仰仗他国,眼下正是与民修养生息之时,岂能穷兵黩武。若是我朝仍据此与蒙古大军为敌,臣恐我朝未胜先败,将士无奖赏,兵甲又不备,何以为战?”王敬诚奏道。

左丞相耶律楚材也奏道:“自入冬以来,畏兀儿人断了商道,而我朝平日税款多赖于商贾。宋人又见疑我朝,陇右民情不稳,宋人欲有图于秦、凤,彼处地榷场又无宋人前来交易,如此非长久之道啊。国家没有钱粮怎能用兵?”

“陈有为何在?”赵诚呼道。

“臣在!”工部尚书陈有为出班伏身道。

“孤要工部打造的兵甲都准备齐全了吗?”赵诚问道。

“禀国主,尚未准备齐全。”陈有为奏道。

“为何?”赵诚板着脸道。

“工部下属作坊、工场虽人手足够,奈何我朝缺少铁器,前番国主用兵,耗费铁器不下数十万斤,若是国主欲再用兵,怕是只有征集民间铁制农具才成。”陈有为道。

赵诚满脸无奈,冲着乌古孙仲端道:“乌古大人你看看,凭我朝国力岂能独自与蒙古为敌。要不,贵国派兵前来合战?”

派兵是不可能地,金国自保还来不及呢。乌古孙仲端不相信秦国会穷到缺少兵甲箭矢的地步,昨日校场上秦军的威风,他不是没见到,秦国军队岂能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这分明是赵诚想从自己国家讨要好处来了。

乌古孙仲端搭拉着脸,欲反驳,却听御座上赵诚说道:“命礼部与金国使者大人详谈,退朝!”

赵诚转身便走了,根本就没有给他机会当面争辩,赵诚将这讨价还价与扯皮之事交给礼部去办。

众大臣们高呼:“圣躬万福!”

乌古孙仲端只能看到赵诚高大的背影消失在帷幕之后,心中的凄怆之情更加强烈了。

第十九章 长缨在手㈨第八十五章 帝国落日㈧第三十一章 春寒㈣第六十六章 止戈㈢第十五章 燕云㈨第六十章 秦王的反击㈥第二十六章 红雪㈡第九十二章 轮回㈤第七章 燕云㈠第八十二章 会盟㈦第二十章 直捣黄龙府㈣第二十五章 盟约㈤第八章 东返之路㈡第六十八章 止戈㈤第四章 秋收㈣第四十三章 扬鞭㈠第十章 征服与反抗㈢第十五章 管家与少年㈠第五章 大斡耳朵第三章 远离撒马儿干㈠第六十章 他也姓赵㈣第六十三章 秦王的反击㈨第四十章 中原路㈤第二十三章 兄弟㈢第四章 征途㈢第四十九章 杭州与汴梁㈡第四十九章 战潼关㈤第二十五章 盟约㈤第四十八章 使宋㈡第十章 长生天之佑㈤第二十六章 南下㈤第五十章 使宋㈣第二十五章 决战野狐岭㈥第八十章 会盟㈤第四十四章 寂寞河中府㈧第二十一章 盟约㈠第七章 英雄冢㈡第二十二章 兄弟㈡第三十九章 中原路㈣第三十章 野马之王㈢第三十四章 立储㈠第一百零二章 江山如画㈤第二十一章 贺兰雪㈠第六十章 河北风云㈡第六十一章 秦王的反击㈦第二十七章 南下㈥第六十四章 河北风云㈥第一章 瑞雪㈠第四十七章 战潼关㈢第七十七章 烽火河南路㈤第三十六章 蛰伏与躁动㈣第三十四章 蛰伏与躁动㈡第三十九章 贺兰好儿郎㈥第二十章 巡察㈠第十章 燕云㈣第八十九章 轮回㈡第十八章 耶律楚材㈡第五十章 巍巍贺兰㈠第五十五章 新的人生㈥第六十二章 河北风云㈣第六十九章 凝固的黄河㈡第三章 征途㈡第四十九章 使宋㈢第二十六章 南下㈤第七十三章 烽火河南路㈠第四十八章 使宋㈡第三十五章 贺兰好儿郎㈡第三十一章 春寒㈣第十一章 长生天之佑㈥第三十一章 春风未还家㈡第三十八章 蛰伏与躁动㈥第九十二章 轮回㈤第二十五章 点石成金㈡第九章 燕云㈢第四十八章 螳螂与黄雀㈣第五十四章 秋风紧㈠第十八章 桃花石㈤第四十九章 战潼关㈤第二十七章 红雪㈢第十章 燕云㈣第七章 忠义㈡第二十一章 兄弟㈠第五章 猎㈤第四十四章 汴梁㈣第九章 英雄冢㈣第八章 长生天之佑㈢第三十章 伐交㈣第四十九章 使宋㈢第四十三章 扬鞭㈠第一百零三章 江山如画㈥第十二章 夜宴㈠第三十一章 三京风云㈠第三十九章 中原路㈣第五十八章 秦王的反击㈣第四十七章 使宋㈠第三十一章 春寒㈣第二十一章 兄弟㈠第八十九章 轮回㈡第五十一章 杭州与汴梁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