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光复大帝的怒,辽东蚕食。

六月暖风抚摸着大江两岸。

发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从长江口一路吹到了应天府中都城。

带来了充沛的降雨的同时,也向中华大地预示了炎炎夏日的前奏。

这座大明朝的首善之都变得愈发的繁华了。

两江、江西这连片的水网密布的区域。

本应是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如今大部分的田地都被改成了资本化经营的农场。

由于江南的纺织厂对于原材料强烈需求。

这些农田通常都已经成为了桑叶、棉花、豆间作的农田。

一年内。

桑种一年,棉花和豆分别种一季轮作,冬季再把田地翻开,棉豆轮作的区域插上桑枝,原来种桑的区域再进行轮作。

在大规模的雇佣制农场的出现的前提下。

许多本来在农村的人口开始向一些大城市涌入。

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开始出现,而涌入城市的人口也为工业化带来了几乎是取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

在这样的大工业生产模式下。

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至少现在在家里纺布已经是个亏本的营生了。

人力纺车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远不如现在出现在市场上的广东、两江棉布更加的便宜,质量还差。

与此同时。

大明独占的南洋市场,也为广东和两江的棉纺织业托底。

大明已经走上了一条在蒸汽机的带动下的工业化快车道。

对于此时的大明皇帝朱道桦而言。

中原战场的战况,和印度市场问题,几乎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今天在内阁,皇帝陛下就罕见的发了脾气。

“怎么回事?孙士毅去了巴淡岛快三个月了,怎么还没有动静?”

这段时间。

内阁几乎每天都派遣快船南下,催促硬度诸侯联军进军。

因为这几个月来。

前往印度的航线几乎中断了。

极大的影响到了大明的出口经济。

不只是棉布,包括了茶叶、丝绸、瓷器、蒜药这几个大明出口的拳头产品现在也产生了库存积压,由于现在活跃在印度洋上的私掠战争,各国的商船都不太敢经过危险的孟加拉湾。

而催促孙士毅尽快起兵前往印度的信件也是一封跟着一封。

但是孙士毅始终顿兵马六甲,以“军械不足”、“筹集军费”为理由拖延。

让脾气一向非常好的光复皇帝也发了火了。

内阁的两名丞相也是眉头紧锁。

这外藩在外,行动确实是有些难以控制。

而且大元帅府定下的日期是要在八月之前在孟加拉区域建立据点。

根据军令,孙士毅倒也没有违令。

但当初大元帅府给出这么宽松的条件的原因是因为考虑到远在万里作战,给足了前线的自由度。

但谁能想到。

这孙士毅到了海峡总督府就踌躇不前,始终没有向印度踏出一步呢?

“下旨,让孙士毅立刻出发!”

朱道桦深吸一口气说道。

“太不像话了!大军在寥内已经停留了快四个月了,顿兵海峡是何意?孙士毅是不是不想去印度了?去告诉孙士毅,他要是不想做这个印度诸侯联军的统帅,那就换人,让杨遇春去做!”

朱道桦冷声说道。

他是真的有些不耐烦了,难得的说了这样的重话。

开国大帝发了火,让内阁诸臣大气都不太敢出。

孙士毅不想去印度了?

那他想去哪里?

难道要在在南洋占岛为王?

所有人都知道孙士毅没这个胆子。

但是奈何皇帝话都说出来了。

这孙士毅若是不领兵出发,确实已经是犯了大忌了。

这好在是好脾气的光复皇帝。

这要是太祖皇帝,呵呵,现在出发的恐怕就不是圣旨,而是锦衣卫的枷锁了。

好在这时候在朱道桦微末之时就追随在身边的老资格,右丞相顾松开口了。

“皇上,英国公要领数万大军前往印度,谨慎起见确也可以理解,而且他也回报,近期雇佣了数千海寇作为私掠船以报复英属印度当局的私掠政策,另外还刺探得到了不杀孟加拉区域的海岸地图和航道地图,准备妥当了这数万大军才能在印度站位脚跟才是。”

顾松说道。

这也就是在新朝,堂堂中枢的丞相大人,才敢帮领兵在外的外藩这么说话。

大家都知道。

自家这位光复大帝是很讲规矩的。

他绝不会做“非礼”之事。

也就是说。

大臣们只要没有“非礼”。

那么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太会有什么危险。

有一个《礼》来规范规矩、秩序。

大家都挺有保障的。

像是太祖皇帝那样杀戮功臣的场景,光复皇帝大概是不会做的。

他强调的就是《礼》的神圣性。

自己绝对不会去做那个礼崩乐坏,坏规矩的人。

同样的。

下面的大臣也知道。

这个《礼》虽然说让他们的权力不至于像是前清的官员那样,有许多胡作非为的空间,有诸多约束。

但同样的。

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受到《礼》的保护的。

《礼》一方面是约束。

但另外一方面。

何尝不是对大家的保护?

按照朱道桦的话来说。

不能够保护大臣的《礼》,也保护不了皇室。

只有大家都能够从《礼》的规矩之中得到好处。

这样才能保证《礼》的神圣性,从而让这一个大明之《礼》,真正能够像是《周礼》一样,成为从天子到贵族,到百官,到庶民都愿意遵守,认同的行为准则。

所以顾松虽然帮孙士毅说话了。

但是他没有违礼,而是以右丞相的身份对印度战事发表意见,完全是从公出发。

光复皇帝哪怕生气,也不能以此责怪右丞。

朱道桦眉头紧锁。

“印度那边必须要尽快推进,大明皇家产业促进会已经囤积了过多的棉布了。”

原来朱老板这么着急,还关系到自己的生意呢。

因为印度市场这几个月来完全被关闭。

为了能让国内的部分产能不至于停摆,所以这段时间朱道桦的产业促进会是自掏腰包,承包了不少棉布产能,现在就囤积在海峡自由式市,等着出海贸易呢。、

可以说现在印度市场每关闭一天,印度洋航向每被封锁一天。

朱老板就要亏一天的钱。

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太平天国已经兵出潼关。

并且已经完全占领了陕州。

清军从洪关、灵宝、陕石关一路后撤,并没有和太平军进行大规模的交战,并且已经提前把沿途的百姓全部向后赶进了东面的洛阳。

同时等太平军进入河南府之后,就依托新安城设防,双方大军在河南进行了对峙。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

清军绿旗兵统帅福康安采取的是“坚壁清野,拉长战线”的方针。

意图通过坚壁清野防止太平军通过裹挟作战获得不急,迫使太平军必须拖着一条漫长的补给线作战。

而清军的一路后撤是早就计划中的事情。

对于这一点,太平军这边也不可能不知晓,所以在进入河南府之后,太平军就驻兵阙门,与清军隔涧河对峙。

同时从关中调集粮草,分兵护送。

从现在的态势来看。

双方将会在涧河岸将极有可能发生大战。

因为清军方面派遣了大量骑兵袭扰太平军的补给线,让太平军的粮草补给成本极高。

以关中的财富,是很难支撑十万大军在外长期作战的。

因此。

摆在太平军面前的那就只剩下两条路。

要么,退回潼关。

要么就打破当面的清军,杀进河南府,占据洛阳,然后以洛阳为根本,裹挟河南一省,北上进攻北京,实现太平军出潼关的时候的那个最初的计划:裹挟百万众,会攻北京城!

“现在中原即将大战,南洋那边让孙士毅抓紧时间,要尽快出发,解决英国人的主力舰队,印度洋舰队需要尽快部署到孟加拉湾,保证贸易航线的安全!”

朱道桦深吸一口气,压下火气。

‘接下来我要把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中原之战上,这太平军有多少战斗力,福康安的绿旗兵能不能顶得住还要观察,可别让太平军像是李自成那样一路打进了北京了。’

攻陷北京城。

这是极有政治意涵的行动。

如果大明让太平军攻陷了北京城,而不是自己亲手光复中原,驱逐满清。

这对于光复大帝的威望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所以现在部署在江北的七八个旅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做准备,另外在在辽东,明军的动作也开始大了起来。

长山岛占领之后。

又绕到了渤海湾,占领了长兴岛,在长兴岛上屯兵。

一个月前,辽东方面军派遣两个旅登陆了了辽东半岛,强攻了宁海。

宁海的清军相当顽强,这里毕竟是盛京,是清廷的龙兴之地。

不过耗费了十三天的时间,明军最终攻下了宁海,随后明军沿金州地狭向南,占领了后世的大连市的区域,辽东军屯司将当地八旗守军歼灭,并驱赶了当地土著之后,掌控了旅顺口之后,大量的远洋大船就可以在旅顺口停靠。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

大明在辽东进行大规模军屯,甚至直接派遣大军在辽东进行大规模登陆,都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不过乾隆似乎很能沉得住气。

哪怕明军已经开始在辽东大规模拓展军屯,甚至都开始试探性的攻击盖州了。

但是清廷的北京朝廷和盛京将军都没有什么反应。

对于明军的挑衅展现出来了惊人的.忍耐力。

既然清军不敢出战,那么沿着辽东半岛北上,彻底占领辽东,封闭辽西走廊,断绝清廷和辽北的联系,那就是明军下一步的目标了。

战争便是如此。

从来都是得寸进尺,遇挫便调整的。

现在在辽东进展顺利,大明这边也加强了在辽东的投入,现在中原大战打起来之后。

大元帅府总参谋部已经开始谋划把辽东全境占领的计划了

第22章 大明朝真的要回来了吗?【求收藏求追第42章 辫子要割了【求收藏,求追读】第219章 山海关,正定府,千里北国遍烽火。第331章 杨遇春吊打威灵顿公爵第395章 法兰西人的皇帝第244章 诸罪归乾隆第221章 天国溃,北上!第294章 送上门的功劳第377章 千古一帝的担忧第135章 东方干预舰队?第348章 新大陆华人们的感恩节第250章 此乃大明之患第428章 舰艏迎敌有问题第157章 北美航道,沙俄南下,法兰西使团第367章 诸藩也有矛盾要解决第62章 都有决战的盘算【求收藏求追读】第41章 兵对兵,货比货【求收藏,求追读】第241章 大清还是要有忠臣的第327章 皇帝西狩第399章 中华文明VS欧洲文明第61章 黄埔风水好啊第370章 诱饵第113章 血战赣州城第300章 库伦条约第451章 接触!第456章 打就打大的。第45章 怎么就死了呢?【求收藏,求追读】第163章 要赚钱,出海去。第327章 皇帝西狩第78章 指生为死和旗将汉兵【求全订】第13章 领明王的饷,种明王的地。第16章 墙头草们,各有盘算。第399章 中华文明VS欧洲文明第353章 十几年后的世界大战第369章 螳臂挡车第280章 失于东方,补于西方第256章 大清的好学生不列颠第272章 皇帝和官僚第218章 堂堂之阵,克骑法宝!第439章 美国排华了!第12章 兰芳罗家大姐头第102章 贤臣择主而侍第190章 轻取宁锦,召见俄使。第35章 黄白生存空间之争【求收藏求追读】第26章 反明大联盟【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推第318章 官是没得做了第379章 西方战事第434章 天要亡我大英啊!第237章 大清还能再兴吗?第227章 圣公,您可要努力进步啊!第458章 老糊涂了?第234章 游牧民族以后就只能能歌善舞了第351章 明苏也是可以联合的第6章 您的人民在看着呢第216章 皇帝VS天王第108章 逆明真的有神仙帮忙啊!第174章 入关!入关!第178章 南洋海战,辽北陆战。第4章 要造反,先办大学!第350章 新大陆的血肉磨坊要让日本武士的命第421章 大英帝国的印度洋舰队第329章 覆灭的帝国和强盗第432章 学渣啊学渣第112章 城破!碰撞的洪流!第241章 大清还是要有忠臣的第436章 大明的恶犬第21章 又送妹子又送地盘【求收藏求追读求推第380章 扩张,人口是关键。第186章 打宁远,打锦州。第12章 兰芳罗家大姐头第38章 明王的武装【求收藏,求追读】第175章 入关和北伐,南北夹击!第136章 要战,便战!第375章 大明帝国的掘墓人?第32章 忒进步的自由贸易【求收藏,求追读】第290章 朱皇帝也有诸子夺嫡长之事?第81章 十大产业和南洋殖民【求全订】第97章 终究是满洲的皇帝第318章 官是没得做了第371章 人民不感谢皇帝第401章 煤和铁第421章 大英帝国的印度洋舰队第180章 诱敌南下,朝鲜特使第193章 战?走?和?第308章 什么叫做老殖民者啊....第223章 做平西王涤荡西方群魔第433章 胜利属于大明第134章 大清要拷饷第354章 大明第一大孝子第226章 衍圣公,你的前途在哪里?第432章 学渣啊学渣第249章 大明的无敌天兵第465章 名将朱宜鑫!第316章 都是读书种子啊第300章 库伦条约第53章 北伐行动指挥部的争论第176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就灭族了!第393章 再远就管不到了第280章 失于东方,补于西方第335章 三十岁,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