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议亲

赵一鸣想了想后咳了一声:“陈富的事情现在由舅兄要我操半点儿心;而小陈氏的事情裳儿也说了不急在今天晚上,还要等一等再处置;眼下反正左右无事,不如就叫赵安娘子过来问问也罢。”就好似赵一鸣实在是闲得不能再闲了一样。

赵一鸣是不想让红裳和于钧看出他的心急来,尤其不想被于钧看出他急于想把绿蕉嫁出去,虽然他是真的有些急不可待——实在是让人有些太过尴尬。

于钧听到赵一鸣的话大笑起身:“好吧,好吧,这样重要的事情还是由你们夫妻商议着办吧,我就不掺和了。”

于钧一句话把赵一鸣说得脸有些发红,他还对着赵一鸣挤了挤眼睛:“有些事情过去了也就算了,不过以后再有个什么黄蕉之类的,我可是不依你的。”

赵一鸣咳着低下了头:“舅兄说笑了,说笑了。”绿蕉的事情,不过是赵一鸣过去一时感动而许下的承诺,真要牵扯到男女上面去,情份倒真是没有多少。

于钧不再取笑一鸣,他看向了红裳:“那冰块的事情,妹妹你可千万要上心,虽然我们已经把事情猜得八九不离十,但你也不要过于大意了—要防狗儿急了跳墙啊。好了,我先回房了,闹了快一整日还真是有些累了。”

红裳看了看天色:“哥哥,快用晚饭了,你就再等一会儿,同我们一起用过晚饭再回去吧。”

于钧伸了一大大的懒腰:“不用了,你们夫妻两个人用饭就好。我今天晚上不在府中用饭了有些事情现在就出去看看。”

红裳听于钧的话,以为可能是有事儿要忙:哥哥可是一天都在为了自己的事情奔波,他可是没有做他的“正经事儿”呢;所以,红裳也就没有再留于钧同赵一鸣把于钧送出了屋子。

送于钧使了小丫头去请赵安娘子:小陈氏有些用处也就罢了,这个绿蕉如果聪明些也不是不能再留些日子的,可是她偏生有些愚笨,还是早早打发出去心静。

赵安娘子早就在院子里。听太太唤她快地进了屋同赵一鸣和红裳见过了礼便侍立一旁:她不知道红裳唤她倒底是为了何事儿。

红笑道:“现在唤你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于婆子说得事儿我已经知道了。没有什么地让人盯紧了那两个婆子就好。我和你们才爷。就是想问问你给绿蕉相中地人家是什么样儿地。如果可行。正好这两日去上房时回了老太太——绿蕉地年纪实在有些太大了。再拖下去怕真要误了她一生。”

赵安娘子因为有赵一鸣在。所以一句多余地话也没有提直接说起了两户人家地情形:第一户就是赵府一个外庄上地管事儿。是家中独子虽然是嫁过去做填房。可是胜在人家膝下无子无女;日子也过得不错几亩田产不说。还有一个小庄子。另外一户是京中地百姓中等偏下地人家。家中除了田产。还有一个小铺子卖些杂货等物。宽松度日是没有问题地。而男方是因为功名而误了终身大事儿。

红裳和赵一鸣听完。感觉两户人家都不错:就算是自家地管事儿。因为是庄子上地管事儿也就无妨了。

赵安娘子又道:“老爷。太太。依奴婢看这两家哪个都不辱没了绿蕉姑娘;现在就看老爷和老太太给绿蕉姑娘定下哪门亲事儿了。”

红裳却还是有些其它地担心:“两家都不错。只是绿蕉地年纪不小了。不知道他们两家会不会同意呢?”

赵安娘子笑了起来:“管事儿们能娶了老太太或是太太身边儿的人,那可是天大的面子,他们只有更高兴,万不会有什么不愿意的;而另外一户人家,本就是为了结一门‘官亲’,日后也好有什么事儿求托我们府上,所以也不会挑绿蕉姑娘什么。”

红裳听完后心下倒有些不满起来:自己府中的管事儿还好些,只是好些面子罢了;可是那户人家就不免太过功利了些,也许并不是良配。

赵安娘子已经又说了下去:“两户人家奴婢再来的时候也已经使人过去问了,他们是千肯万肯的,现在就等老爷太太的意思了。”

红裳想了想还是有些不太好下决定,便看向赵一鸣道:“不如问问绿蕉的意思?”毕竟是她要过一辈子的地方,还是问问她的心意比较好吧?

赵一鸣不以为然:“这种事儿不用问绿蕉的吧?也免得得她多想了再生事端。”依着赵一鸣的意思,这两家哪一家都成啊——只要早早把绿蕉嫁出去就成。

赵安娘子的想法同赵一鸣差不多:绿蕉的心全在老爷身上呢,就算是问她,想来她是一个

会选的,问了也是白问。

赵安娘子扫了一眼赵一鸣,欠了身子道:“太太,向来没有这样的规矩,依奴婢看,不用问绿蕉的意思;而且,万一绿蕉知道了以后,大哭大闹或是那个什么起来,也十分的不好看呢。”

赵安娘子担心绿蕉会寻死觅活的——虽然她认为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小心为上。

如果一个姑娘家为了亲事要死要活,是失节的大事儿:于父母是不孝,于主人家是不忠不义了;所以赵安娘子认为绿蕉应该不会如此糊涂才对。

赵一鸣听到赵安娘子的话眉头一皱:绿蕉不会如此不识好歹吧?而红裳听了赵安娘子的话,更感觉应该唤了绿蕉来:要闹的话,早晚是要闹的,不如早些让绿蕉知道,也让她有时间接受要出嫁的事实;即使她要闹,自己也有充足的时间应对。

赵一鸣拗不过裳,只好随她去了;他自己起身去小书房看书了:这种事儿他不方便在场的。

绿蕉又一次被唤进了屋。

红裳打量了下绿蕉,淡淡的开口道:“今儿有人到赵安娘子处求亲,求亲的人却是你,所以唤了你来说一声儿。”

绿蕉原本以为红裳只为了于婆子的事情唤自己来,尤其是她看到赵安娘子也在,更是如此认定了;所以听到红裳的话后,她吃惊的张大了嘴呆呆的看着红裳,一时间没有说出话来。

绿当然不相信会有人求亲,她立时反应过来:太太明白了她的心思,所以想把她打发出府。

红裳看着绿蕉,淡淡的说了去:“两户人家都不错,我一时间不知道应该选哪个好,所以叫你来想看看你的意思;虽然向来没有这样的规矩,不过你伺候了老太太这么多年,这点子体面给了你,也不怕会有人说嘴。”

绿终于有了反应,她“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太太,婢子、婢子不嫁人!婢子情愿伺候太太一辈子。”

红裳眉头轻轻一皱:“你起来说话。  ”

绿蕉只管哭着说不嫁,伏在地上就是不起来。

红裳的声音放大了一些道:“绿蕉,你这是做什么!我们赵府可有一直留着丫头们在身边儿伺候,不让丫头们嫁人的主子?你当我是什么人!”

绿蕉只是叩头,还是不停的说道不嫁的话儿,根本不理会红裳。

红裳也就没有再同绿蕉说什么,只是看了一眼赵安娘子。

赵安娘子明白红裳的意思,上前和两个小丫头拉起了绿蕉,用帕子给绿蕉拭了拭泪:“姑娘,你可是大喜啊,怎么反而哭成这个样子!虽然姑娘不舍得主子,可是也不能如此失态,不然岂不是坏了规矩,教坏了后面的小丫头们?你可是府中的最有体面的几个大丫头,最知道规矩的人,怎么能在太太面前如此哭闹。”

绿蕉一肚子的话想说却无处可说,除了不嫁二字她也说不出其它来,所以她起身后除了流泪也只能流泪。

赵安娘子连劝带说把两户人家的情形同绿蕉说了一遍后,红裳才又开口:“绿蕉,你伺候老太太多年,我怎么能看你丫角终老?为你安排一份亲事,我和你们老爷才能心安,老太太才会欢喜;你放心,一应嫁妆等物都不会亏待了你。至于那两户人家,你下去好好想一想,明儿下午来回我一声儿吧——如果实在看不上也没有关系,让赵安娘子托人再为你好好找几家也是一样。”

红裳把话说死了:嫁人,是一定的了!就是为了让绿蕉明白,哭闹并不能改变什么。

绿蕉闻言又一次哭着扑倒在地上,可是红裳却没有让她开口:“好了,不用多礼了。你下去吧,记得一定要好好想一想。”

绿蕉听太太的口气,知道她嫁人已经成了定局,再无更改的余地,当下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

红裳被绿蕉一晕吓了一跳,听到宵儿说绿蕉没有什么事儿,只是晕过去了才放下心来;她一面让人把绿蕉扶了下去,一面吩咐人要好好的照顾着绿蕉——还要防她万一想不开做傻事儿。

绿蕉如此激动,红裳更加感觉不能再留下她:再留下去,更加打发不出去了。

红裳这里还没有把绿蕉打发下去,外面小丫头来报:“太太,小陈姨娘的丫头来了,说有事儿要同太太说。”

第九章 善后有些难第七十二章 蠢蠢欲动第八十九章 动手第十一章 化成为狼第三十一章 谁有毛病?第八十六章 贼心不死第71章 惊第四十四章 生变第十三章 打了起来第四章 解暑汤第四章 消怒第二十六章 冷眼旁观第二十五章 口角第五十二章 种瓜、种豆第三十二章 没有最倒霉第十三章 共设局第四十七章 暗涌第三章 不可能第九十二章 套住了自己第二章 两拳第十四章 一碗金第四章 渐明第三十四章 老太爷和老太太到了第五十六章 无力回天第二十五章 口角第六十四章 发财了?第十八章 谁能做主?第一章 哭笑不得的喜事儿第76章 未完第十一章 无后的担忧第十八章 谁能做主?第八章 捉人容易第六十四章 发财了?第四十章 暗伏的风暴第五章 倍受照顾的汤第七十四章 于家人的算盘第十七章 那就这样吧第四十一章 怒砸饭桌第二十章 抽丝剥茧第七章 损人即是损己第七十九章 如此父女第十二章 红裳初理事儿第十章 凤舞回府了第十二章 针毡的滋味儿第六十九章 跪一跪再加顿杀威棒第十八章 银票与字条第九十二章 套住了自己第十八章 谁能做主?第二十一章 旧情第四章 新母亲第九十章 设局第五十二章 最后的疯狂第九十九章 第一步第五十七章 还想为日后谋算第六章 人心不足第七十七章 死无对证第二十九章第五十章 事败!第六十三章 联手第八十八章 毒计第五十六章 似喜还惊第十六章 什么叫做不敢?第九章 百年之前第七十五章 允了?第十四章 趁乱出气的赵家兄弟第五章 倍受照顾的汤第六十一章 年节前第二章 福兮祸兮第十六章 只有自己能骗得了自己第一章 哭笑不得的喜事儿第十五章 一尸两命?第十章 歉意第四章 新母亲第九十三章 再次自缚与意外之喜第十一章 无后的担忧第十二章 出大事儿了第四十一章 怒砸饭桌第十一章 金氏的心思第七章 不是一路人第三十章 勾心斗角第三章 兄长之怒第五十八章 走吧,路上还是有伴儿的第六十一章 年节前第十一章 无后的担忧第三章 惊闻奸情第二十八章 懦弱的陈姨娘第四十六章 病倒了第四十五章 谋算第十一章 金氏的心思第四十三章 又是旺子第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四章 渐明第九十章 设局第四十一章 谋算,成功的与没有成功的第一章 哭笑不得的喜事儿第三章 兄长之怒第九章 喜事近第十八章 银票与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