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人心难测

更新第一,认准我们的网址 |w|W♂

刘存将公孙沛等五名心腹幕僚带到夏河城,暂时安置在县衙后院的府邸,告诉五人这地方还算宽敞,两进宅院还有左右书房花厅,今后大家就在这里办公,等城东几座独立小院建好后,大家再把家人接来住进去。

次日午时,刘存在东门外观涛阁举行酒宴,县丞孟焕、主簿郭棠等同僚和县衙各部主管汇聚一堂。

安坐之后,刘存郑重将四十岁的公孙沛、四十二岁的韩漾、四十五岁的霍坚、四十一岁的赵溶、四十三岁的田牧介绍给众同僚,详细陈述五人的籍贯、特长和一年来在流民安置过程中的巨大功绩,最后恳请大家多多关照。

公孙沛五人都没想到主上刘存对自己如此关怀器重,为抬举自己五人,不惜在下属面前把姿态放得如此之低,给予自己那么高的评价,说得如此郑重诚恳,一时间感激得无以言语。

孟焕等人微微吃惊,看到公孙沛五人已经起立,谦逊地弯腰行礼,齐齐举起酒杯遥敬,来不及多想全都站起来热情回应。

刘存至今仍然很不习惯时下的宴会布置,眼下四十多人分别跪坐在三十六张茶几似的食桌后,围成一圈互不相连,敬酒时需要高高举起酒杯遥遥示意,距离远的相互说话得扯着嗓子喊才行,说什么所有人都能听得到,实在是毫无趣味。

所以,在所有人看来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的酒宴一结束,刘存立刻骑上马奔赴城北校场,把高台上督促士卒训练的王杞拉到后方小校场,缠着王杞一起练习骑射。

连续换过五匹马,练了近一个时辰,手臂发酸双腿酸疼的刘存终于舒服了,他摘下虎骨扳指收好,擦拭麾下匠师为他特制的复合强弓,爱惜地放入精致的皮袋里,走近同样汗流浃背的王杞,并肩站在场边树荫下喝水,一边观望麾下众弟子的骑术训练,一边低声聊起来。

“徐岩那小子进步很大,已经更换两石强弓了,只要坚持下去,再过几年定是一名悍勇骑将,羡慕贤弟麾下这些弟子啊!那小子满十六岁没有?”王杞的目光一直盯着场上策马发箭后缓缓减速的小将。

“下月初九满十六岁,去年收下他和二十几个小家伙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没想到转眼间就要给他们一个个举行加冠礼了。”

刘存颇为自豪地回答,然后四处打量这个修葺后多了一排排整齐砖瓦房的军营:“大哥,军中还有什么需要?”

王杞对刘存的鼎力支持非常满意:“记得你曾说,珠山铁器工坊的水力冲压机床差不多弄好了,对吧?是不是很快能造出你设计的那种复合铠甲和钢盔?”

刘存歉意地笑道:“恐怕还不行,派到辽东的陆九回来了,带回辽东公孙家主公孙离的信函,要求定购一千套改良甲札、四千套新皮甲、五千把精钢环首刀和五十万只三棱箭头,开出的价格非常诱人,许诺要战马给战马,要黄金给黄金,所以珠山铁器工坊没时间造复合甲,四千套皮甲还要向糜家定购才行,咱们的皮具作坊刚办起来,糜家送来的十几个匠师刚带起百余徒弟,至少三个月左右才能正式开工,所以答应大哥的复合甲只能等明年,明年五月底前,定会让大哥麾下一千五百弟兄完成换装。”

王杞听完毫无意见,反正如今的武器装备已经够用,倒是对辽东公孙家族的大手笔非常惊讶:

“辽东公孙家族最出名的好像是襄平县令公孙昭,一个区区县令,怎么能拿出这么大笔金钱?难道冀州和幽州的公孙世家两家大族在背后支持他?或者他勾结了正在征伐的三韩某一方,暗中提供武器助战?”

刘存点点头:“幽州的公孙家族已四分五裂,冀州公孙一族的族长公孙恺目前最有实力,公孙恺是公孙昭的族叔,肯定支持自己的侄子。陆九此次率队往返辽东,就是先到冀州公孙家拜访,然后由公孙恺的三儿子公孙旻一路陪伴前往辽东的。前天陆九回来说,冀州公孙家承诺,四十天内,他们的商队就会到达我们琅琊,运来五十万斤冀州精铁和八百匹塞外战马,换取我们的陶瓷、车轴、海盐、烧酒和各种工具,同时订立彼此合作的契约,还要求开辟两家之间的海路交易,看来,冀州公孙一族同样看到眼前不太平了,所以选择海路运输交易。”

王杞随即陷入沉思,良久,抬起头低声提醒:“恐怕要尽快和糜子仲打声招呼才好。”

“我已经吩咐伯焘先生代为去信,征求子仲兄的意见,邀请他有空的时候来一趟,同时还给国君去了封信,请求国君为琅琊书院赐下墨宝。”刘存所说的伯焘先生,就是首席幕僚公孙沛,字伯焘。

王杞放下心来:“要是没事一起去大校场看看?”

刘存欣然答应:“好!正想看看两千五百弟兄练得怎么样。”

刘存和王杞在讨论的时候,县丞孟焕、主簿郭棠和令史周翀并肩站在城南建设一新的琅琊港码头上方,望着码头中间正在安装滑轮组的两座吊塔,对刘存麾下工坊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感慨不已。

三十二岁的令史周翀凝望很久,指向前方钢铁吊塔和滑轮组问道:“那玩意儿一次能吊起多重货物?”

孟焕随口回答:“不下一千斤,只需两人即可轻松吊起转动半圈,从码头往船上装货、或者从船上往码头卸货,均可任意而为,着实巧妙。月初,我前往珠山乡巡查民情和蒙学,借机参观了珠山港,看过他们往大船上吊装海盐,利用省力数倍的滑轮组和绳索相连的大网兜,一次能将六大筐海盐吊进船舱,珠山的每筐海盐标准定重二百五十斤,当时珠山港二号深水码头的两座吊塔同时开工,上下十六个苦力只用一个多时辰,就将三百五十石盐全部装到大海船上,然后扯起船帆运往南面的东海郡河口码头。”

周翀听完目瞪口呆,他十八岁师从于琅琊王刘玺,二十二岁就以优异文采和刚正不阿的形象,被任命为王府书记官,先后担任过南路督邮、左史等职务,擅长刑名,精通典律,但对机关学一窍不通,也从未见过如此高大的钢铁吊塔,因此对吊塔拥有的功效深感震撼。

另一旁的主簿郭棠微微吃惊,但他吃惊的不是吊塔,而是刘存对孟焕的信任:“子盛兄,你在珠山还看到什么新鲜事?”

心情复杂的孟焕如实道来:“想看到的都看到了,珠山乡南面的山谷里,建起一座方圆数里宽的大水库,长百步厚十步的坚固堤坝横亘于两座山岗之间,堤坝两侧修建四条石条和混泥土引水渠,从山腰延伸至下方二十余丈的山脚,导引上方水库中的水流直冲而下,推动山脚两大工坊架设在四条引水渠上的一座座巨大水车,带动一台台巧妙连接的锯床、冲床、磨床等机器,以匪夷所思的巨力和速度,制造出一件件令人拍案叫绝的铁件和工具。”

“除此之外,我还参观了拥有二十五位教书先生和五百五十余名孩童的乡中蒙学,也看到了许多精美陶器和神奇水泥粉的制造过程,最后与九人乡老会举行座谈,总的来说,想看到的都看到了,刘子鉴素来大度,对我等同僚毫无隐瞒。”

郭棠与孟焕、周翀均出自刘玺门下,彼此是交情不错的师兄弟,因此他把心中的担忧说出来:“刘子鉴似乎对奇技淫巧和经商敛财无比执着啊!子盛兄,你对公孙沛等五人的到来怎么看?”

孟焕考虑片刻:“五人都是刘子鉴请来为他分理各项事务的专才,四十二岁的青州东平人韩漾三年前我就见过,此人的家族世代经商,在青、兖二州颇有名气,之前传闻他全族惨遭黄巾流寇劫杀,没想到竟会托庇于刘子鉴麾下,今日观此人对刘子鉴持门下之礼,可见他已投效刘子鉴。”

“四十五岁的历城人霍坚,沉默寡言,老成持重,然而一双狭长的丹凤眼神色冷漠,如同看穿人间百态,令人印象深刻,刘子鉴介绍他精通冶炼和营造,非常罕有地称其为大师,可见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四十一岁的冀州泾县人赵溶,彬彬有礼,谈吐不凡,观其举止风度,必是胸有锦绣的寒门子弟,刘子鉴赞其通晓律法,擅长筹划,还委任其为即将开办的琅琊百业学堂山长,可见此人确实有过人之处。”

“四十三岁的冀州曲梁人田牧,出自耕读世家,刘子鉴赞其性情宽厚,重于实干,致力于农牧与水利二十余年,恐怕刘子鉴今后的农事与拓荒要靠此人了。五人中为人让人看不透的是公孙沛,目光平和,却深沉如海,唉!我也不知如何表述才是。”

两人听了频频点头,周翀无可奈何地说道:“刘子鉴只是将五人介绍与我等认识,并没有为这五名幕僚谋取任何职务,也没有任何与律法体制相悖之处,谁也无可奈何啊!”

“子翼兄应放下心中成见,试想一二,若无刘子鉴,整个夏河乃至整个琅琊该是何等境况?”

二十八岁的郭棠对刘存非常钦佩和尊重,五个月来,夏河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府库收入源源不断地增加等等事实,给他带来巨大的触动和反思。

周翀愣了一下,知道师弟郭棠性格耿直坦率,历来是对事不对人,所以没有任何的恼怒,反而是自嘲地笑了笑。

相比之下,三十六岁的孟焕心情要复杂得多,与其他两人相比,他拥有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清楚地意识到大汉王朝已经日暮西山,但他看不到如今天下谁是力挽狂澜的明主。

虽然刘存拥有万民称颂的仁德,拥有高超的技艺和越来越庞大的产业及财富,对他孟焕尊敬有加,一如既往地信任和倚重,但是孟焕在毫无根基的寒门子弟刘存身上,看不到任何的王霸之气,也看不到自己需要的机遇。

孟焕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也非常能够隐忍,他在狭窄封闭的、远离政治中心几乎被世人所遗忘的琅琊王国,已经蹉跎了整整十七年,如今他已经三十六岁,再不离开这这片无法承载满腔抱负的地方,这辈子恐怕就要默默无闻地老死于荒野之中。

第240章 安抚(上)第227章 激怒(上)第278章 西征前夕第84章 风起云涌(下)第202章 天下震怖第90章 预取先舍(下)第277章 密谈(下)第23章 心腹幕僚第288章 大势所趋第273章 引而不发第52章 求贤(下)第61章 中流砥柱(上)第51章 求贤(上)第209章 文姬(上)第154章 形势逼人(上)第42章 琅琊水军(下)第191章 激战(下)第158章 泰山之战(上)第63章 虚虚实实(上)第66章 斗智斗勇(下)第99章 冀州来使(下)第136章 合纵连横(下)第234章 错综复杂(下)第76章 军心民心(下)第81章 整军(上)第248章 四面楚歌(上)第108章 祸水西引(上)第289章 名正言顺第258章 阳谋(上)第153章 天下雄城(下)第121章 乱中取利第122章 世外桃源第46章 多事之秋(下)第26章 扩军第181章 问鼎之基(下)第209章 文姬(上)第186章 步步紧逼(上)第226章 连锁反应(下)第90章 预取先舍(下)第88章 誓言(下)第71章 义释管亥(上)第236章 颜良(下)第7章 夏河城第264章 雷霆之势(下)第268章 群雄震动(上)第231章 鸠占鹊巢(上)第124章 蓄势(下)第208章 鹰视狼顾(下)第256章 借道(下)第93章 横刀立马(下)第278章 西征前夕第267章 善后第261章 决断(上)第138章 谋算(下)第283章 各方反应第242章 诱之以利(上)第272章 整合(下)第34章 攻其不备(下)第221章 蓄势待发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01章 顺势而为(下)第215章 破城(上)第30章 征途(下)第20章 合作第111章 奉诏进京(中)第60章 君君臣臣(下)第33章 攻其不备(上)第218章 心腹大患(上)第220章 伺机而动第61章 中流砥柱(上)第251章 无力回天(下)第114章 中德殿(下)第218章 心腹大患(上)第196章 徐晃归心(下)第204章 急报传来第104章 正奇相辅(上)第165章 利益交换(下)第169章 错综复杂(下)第199章 除恶务尽第170章 是非对错(上)第117章 群英会(上)第135章 合纵连横(上)第252章 震慑第93章 横刀立马(下)第145章 朝贡(下)第115章 轰动(上)第43章 名声鹊起(下)第162章 步步蚕食(上)第39章 悄然改变(中)第116章 轰动(下)第97章 建衙(下)第144章 朝贡(上)第130章 抢占先机(下)第158章 泰山之战(上)第251章 无力回天(下)第204章 急报传来第181章 问鼎之基(下)第80章 潜移默化(下)第12章 灾祸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