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名声鹊起(下)

刘玺拿起最上边一本装订精美的缎面书籍,只觉得心跳停止了似的,呆呆望着书面上《论语》二字,手也微微发抖起来,等他发觉周围一片寂静时,同样捧着本《道德经》的郑玄已是双目含泪。

邴原高瘦的身材因激动而颤抖,国渊和管宁等人也好不了多少,跟在刘玺身边的苍慈已经捧着书哽咽起来。

刘存和刘晔相视一眼便默不做声,之前两人想象过这些大儒们初见书籍时的各种反应,没想到他们竟会如此激动。

刘存没有用笔刀在竹简上刻过字,也没有因为借本书风餐露宿走上几百里,所以他一时无法理解各人的感受,刘晔却从郑玄和邴原喜极而泣的泪花中,逐渐体会到他们此刻的心情。

更重要的是,蓄谋已久的刘存充分意识到,纸张的出现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彻底打破了世家大族和地主阶级对文化的长期垄断,使得书籍和教育的成本迅速下降,无数的寒门子弟和农家弟子自此有了读书认字的基础条件,大量的经史典籍和百家学说将会迅速冲破统治阶级的千年封锁,进而打破两千年来封建统治的厚重藩篱,对沿袭千年的封建统治,乃至政治格局,都会产生革命性的颠覆,一个崭新的时代将会迅速到来!

良久,静静翻阅一遍《论语》的邴原转向刘存,用略带沙哑的声音温和地询问:“子鉴,此书可是你做出来的?”

刘存解释道:“学生只出个主意,纸张、木刻雕版、印油和印刷装订等等,都是犬子刘振和珠山三十余名匠师、夫子做出来的,由于纸张要到明年春才能大规模生产,所以只能赶在君上和诸位先生到来之前,匆匆赶印三千册《论语》和三千册《道德经》。”

“其实,在建造琅琊书院之前,学生就有此想法,并通过糜竺先生和商会长期购买各种典籍,寻觅百家学说,总算收集了三万五千余册,但学生学识浅薄,没有能力对典籍展开查证、探究、勘误和释义,这也是学生建造琅琊书院的重要原因,毕竟我民族千年瑰宝需要传承下去。”

郑玄终于明白刘存的良苦用心,之前他也怀疑刘存斥巨资兴建琅琊书院的目的不纯,后来接到好友刘玺的信,对“书院建成、子鉴只供学术资金、不管书院事务”的说法半信半疑,但是昨晚宴会上听了刘存发自肺腑的话,如今再看到眼前的精美书籍,郑玄终于相信了。

双眼潮红的管宁上前拉过刘存,举起手里的《论语》问道:“子鉴,这册书要是刊行天下,购买者需要付出多少钱?”

刘存想了想:“初次印书投入巨大,实难计算,这么说吧,抛开之前所有研究和试制耗费,只算印刷这批书籍的本钱,平均下来每册书需要两百五十钱,不便宜,等明年开春纸张大量造出来,工匠也熟练了,一百页的书籍价格能降到一百钱左右,不过售价恐怕要加上三成,毕竟商家需要运费和利润,否则没人愿意印书卖书。”

大儒们听完激动不已,做梦都想不到书籍能卖得如此便宜,哪怕普通农妇家庭节省两三个月也能买得起《论语》,更重要的是,用纸印刷的书籍具有高度集成、携带轻便、易于传播的优势,古语所言“学富五车”,要是把车上的竹简木牍换成书籍,恐怕只需一辆马车的小小角落就够了。

国渊突然高声叹道:“总算明白了,刘子鉴和刘子扬这两个家伙不是好人啊!定是早早就殚心竭力地密谋,弄出这座宏大无匹的琅琊书院,再祭出一桩桩奇技淫巧,把咱们的魂都勾住了啊!”

众人一阵哄笑,刘玺笑完说道:“寡人也是三天两头被子鉴的奇技淫巧弄得神魂颠倒,仅是他赠送的区区一瓶琅琊玉液喝下去,天下间任何一种酒都没味道了。”

笑声再次响起,郑玄半是玩笑半认真的说道:“算了,如果子鉴和子扬真要谋算,老朽上当就上当吧,谁让老朽平生志愿是传道授业啊?只是听说刘子扬借监造书院之机损公肥私,悄悄为自己在山脚的碧湖之畔卧虎石下,建起一座静雅精舍,不知老朽真要来的话,是否也有这样一座小院?”

刘存和众人乐得不行,刘晔连忙团团作揖:“老师开玩笑了,若是有雅兴,等庆典过后同游碧湖之畔吧,学生奉兄长之命,沿着碧湖建造了十二座独门独院的精雅院子,每一座都比学生家里那座宽敞,而且全都是用麦色陶瓷方砖铺设的地板,都在虚位以待啊!”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负责主持庆典的程秉和许慈等人匆匆进来催促,郑玄和邴原高声吩咐把书籍盖好,等典礼结束分发给前来观礼的各地学友,然后簇拥国君刘玺一同出场。

庆典仪式隆重而又简朴,热烈而不喧闹,国君和郑玄、邴原分别发表贺词,盛赞两任琅琊令刘存、刘晔心怀天下读书人的慷慨义举,将中平二年九月重阳的琅琊书院庆典,称之为天下读书人的盛会。

郑玄和邴原对琅琊书院和刘存的推崇之重,评价之高,不但大出刘存的意外,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士学子暗暗吃惊,刘存刘子鉴的名字,自此为天下人所熟知。

不得不说,包括刘玺在内的一群大儒中,郑玄和管宁两人的胸襟最为广阔,也最具有平民精神,两人不但力主将六千本散发墨香的书籍发给每一位参加庆典的名士学子,还一致要求将剩下的两千多册发给前来观礼的贫民,并且亲自站在藏书台前的台阶下,将一册册书送到一个个感动不已的平民手上,直到送完为止,自己没有留下一本作纪念。

书籍分发完毕,一千二百余名各地士子安静地坐在广场周围的树荫下等候,一双双热切的眼睛不时望向反射出五彩流光的藏书台三楼,百余名各地学子推选的代表,正在三楼召开琅琊书院首次会议,选举书院山长、十名各科博士和五十名常驻教习,制定自己的管理制度。

三楼中央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百余名各地儒林名士汇聚一堂,倾听琅琊国君刘玺、郑玄和邴原的讲话,不时为其精彩发言齐声喝彩。

当邴原郑重宣布刘存的声明之后,与会者一片哗然,东张西望果然没见到高大威武仪表堂堂的刘存,不由得一阵唏嘘,既为刘存的胸怀所感动,又为刘存的远离而惋惜。

自发组织的会议非常顺利,郑玄和邴原毫无意外地被各地儒林代表推举为琅琊书院山长和书院学监,国君刘玺为避嫌,仅兼任客座博士,还须回到王城开阳老实呆着,否则定会受到朝中御史的弹劾。

管宁、国渊、程秉、刘晔等十人被推举为博士,已经接任琅琊县令的刘晔最后站起来,向大家郑重宣布:

“书院博士、教习的薪俸、住宅、文房四宝及四季服装,均由‘琅琊商会’长年提供,最低薪俸参比琅琊县令,刘子鉴大人赞助的两百金,已存入今日开业的‘琅琊银行’专有账户,随时可凭书院印和山长、学监的签字领取,书院现有五十杂役,其薪酬由琅琊县衙负担,所以,诸位无需为书院开支担忧,凡我书院师生,如有著作需要付印刊行,可将手稿交付山长或学监,刘子鉴大人承诺:一旦接到书院要求付印之书稿,将在两个月内印刷成册发行天下。”

会场顿时一片轰动,与会者谁不想将自己的大作刊行天下,谁不梦想青史留名?就连管宁也不能免俗,激动之下,同样与众人高呼“刘子鉴宽厚仁义品质高洁”。 窃国贼四十三 名声鹊起(下)地址 html/67/67537/

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271章 整合(上)第121章 乱中取利第7章 夏河城第133章 明争暗抢(上)第81章 整军(上)第2章 绝境第99章 冀州来使(下)第225章 连锁反应(上)第255章 借道(上)第240章 安抚(上)第129章 抢占先机(上)第186章 步步紧逼(上)第233章 错综复杂(上)第198章 势如破竹第26章 扩军第15章 决断第104章 正奇相辅(上)第83章 风起云涌(上)第24章 人心难测第264章 雷霆之势(下)第244章 回天无力第115章 轰动(上)第230章 天下大乱第67章 环环相扣(上)第3章 东逃第232章 鸠占鹊巢(下)第146章 乱局(上)第209章 文姬(上)第201章 “征发”密令(下)第199章 除恶务尽第4章 铁山脚下第33章 攻其不备(上)第80章 潜移默化(下)第267章 善后第98章 冀州来使(上)第283章 各方反应第257章 耐性第277章 密谈(下)第88章 誓言(下)第62章 中流砥柱(下)第117章 群英会(上)第95章 得失之间(下)第66章 斗智斗勇(下)第66章 斗智斗勇(下)第254章 高调纳妾(下)第137章 谋算(上)第259章 阳谋(下)第109章 祸水西引(下)第20章 合作第277章 密谈(下)第227章 激怒(上)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00章 顺势而为(上)第104章 正奇相辅(上)第170章 是非对错(上)第28章 进取第229章 牵制第23章 心腹幕僚第166章 崭新格局(上)第259章 阳谋(下)第173章 瞒天过海(下)第240章 安抚(上)第83章 风起云涌(上)第165章 利益交换(下)第147章 乱局(下)第66章 斗智斗勇(下)第29章 征途(上)第258章 阳谋(上)第70章 鏖战(下)第240章 安抚(上)第135章 合纵连横(上)第76章 军心民心(下)第186章 步步紧逼(上)第153章 天下雄城(下)第222章 全线发动(上)第83章 风起云涌(上)第168章 错综复杂(上)第48章 当断即断(下)第91章 杀机暗藏第236章 颜良(下)第231章 鸠占鹊巢(上)第265章 将星陨落(上)第92章 横刀立马(上)第171章 是非对错(下)第205章 改弦易张第198章 势如破竹第204章 急报传来第278章 西征前夕第43章 名声鹊起(下)第99章 冀州来使(下)第175章 四方来投(下)第16章 余波微澜第84章 风起云涌(下)第194章 决战(下)第189章 诱敌(下)第42章 琅琊水军(下)第254章 高调纳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