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正道沧桑

bookmark

三日忽忽, 六日岂远?

这一日乌云压顶,隐有雷雨之兆。

临沧城下已捆了两千无辜百姓,一时之间城下哭喊求救声, 赌咒骂娘声不绝, 混着凄风呜呜, 场面悲不忍赌。

雷乾依旧擂鼓三通, 这次那三皇子却战甲一身, 肃然立于临沧城头,三鼓响过,三皇子还未有反应, 雷乾令旗已起,预备下令, 此时却听身后有人叫了一声, “且慢。”

雷乾回头, 但见宁慧由流景陪着,正往这边走来。

屠城杀人这等主意虽是宁慧的主张, 但自从那晚之后,她却再未露面,这时来阻止行刑,莫不是她要反悔?

在场诸人待宁慧走近,都躬身行礼, “公主。”

宁慧目不斜视, 穿过刀剑斧钺在手的士卒行伍, 凄风扯得她衣袂作响, 她脸上神色凌然, 走到城下离三皇子稍近处才停步,她在流景耳边耳语了几句, 便听流景朗声喝问道,“你等死守城池,却是为了什么?”

王灵也立在墙头,听得问话抢先答道,“自然是为保国祚,我朝今日国运衰弱,却也不容你等放肆!”

众人只听流景又问,“皇帝已逃,空守城池怎算保得国祚?我且再问一句,三皇子你要国祚,又做何用?”

三皇子心底惨痛,他要国祚自是要保一方平安!可是他坚守不出,非但没能保住一方安宁,反而激得宁慧大开杀戒,令百姓遭受屠戮!

他一手扶着城墙才能站稳,凄然答道,“今日你能以百姓逼我,岂知民心向背关乎社稷,你终将自尝恶果!”

流景不紧不慢道,“民心自然向着你,临沧城中百姓都甘心替你就死,但你却辜负民心,更应有愧!”

“我一心赤诚,何来辜负?”

众人但见宁慧又对流景耳语几句,就听流景斥道,“你明知旧朝根基已毁,山河难复,却为求得忠贞之名,顽固死守!”

“你等大军驻扎城内,早已没有旧朝粮草供应,一旦山穷水尽,自然要从百姓口中夺食!旧朝赋税繁重,百姓自足尚且艰难,却要忍饥挨饿,供养你等!”

“百姓节衣缩食尽力奉养,你等却明知死守定然激怒我军,临沧城破之日便是这些衣食父母的死期,却还不管不顾,利用民心,刻意激怒新朝大军!”

“三皇子,民间盛传你心系百姓,无意大位,却原来也是笑话!你为搏贤名不惜百姓流血漂橹,积尸成山!”

三皇子一掌重重击在城墙上,“诡辩之词!”

城底下流景哼了一声,“那便请三皇子扪心自问,宁慧之言知否属实!也请三皇子抬头看看,这些无辜之人究竟是怎么死的,再请三皇子想想,城破之日你英名长存,临沧城内的百姓却要身归何处!你不会当真以为死守之下,临沧城便不会破吧!”

这话说罢,宁慧手臂一挥,雷乾得令,手中令旗摇动,士卒手中大刀举起又挥落,刀斧入肉断骨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那第一排跪着的二百人已身首异处。

宁慧下令先升起旗杆,将这二百颗首级悬高示众。

那新斩下的首级鲜血淋漓,挂在旗杆上时血落如雨,劲风过处,血滴散落在临沧城头,三皇子就站在城墙上,不妨之下竟被溅了几滴在手背上,但见他放在城墙上的手紧握成拳,指节已挣得发白。

城底下战鼓又响了三遍,雷乾的令旗已然举起,宁慧却忽然抬头喝道,“三皇子既然不降,不如得空去数一数临沧你还能守几日,再数一数临沧城里男女老幼,共有多少!”

雷乾令旗挥下,士卒们犹滴着血的大刀举了起来,夹着凄惨哭喊声的阴风刮过临沧城头,三皇子终于仰天长啸一声,喝道,“慢!”

见三皇子如此,王灵与岳南急忙劝阻,“三皇子莫要被那妖女蛊惑,她手段狠厉,却将罪责嫁祸于三皇子,用心实在险恶!”

三皇子脸上两行浊泪,惨然道,“我等已无援军,临沧城内又能有多少余粮供士卒嚼用?那新朝却西北战事顺利,只怕不久那攻伐西北的萧将军便能挥师南下,增援雷乾……若我一人之死能换万千百姓安稳,死又何惧!你等忠直一生,是朝廷,是我亏负了你等!”

王灵也觉惨然,但他本就喜杀俘虏,百姓虽不是俘虏,道理却是一样的,“那个宁慧向来玩弄人心,此时也不过是危言耸听,她要杀人只管杀,咱们守着便是了!”

三皇子却惨然一笑,“我一生宁弃皇权,也要守百姓安宁,如今却背道而驰,怎能心中不痛!”他不再理会众人,只抽刀在手,喝问道,“我若不再死守又当如何?”

风声劲厉,宁慧声音传不上去,流景代为作答,“那便放了邻城百姓。且入临沧之日定然秋毫无犯!临沧百姓免税三月!”

三皇子横刀颈上,“我还要你答应,进临沧之日不能以民心向背为由屠戮临沧百姓,否则……”三皇子一指流景,“否则她便惨遭横祸,你们生生世世不能相守!”

宁慧才应了个好字,忽然醒悟过来,三皇子说的是他若不死守,却没说他若归降!这其中差别太大!

然而哪还来得及,三皇子已长刀一挥,自缢于城头之上。

这下变故仓促,城头上士卒尚且反应不及,足足愣了一阵才能出悲声。

宁慧更是心里烦乱——三皇子若归降,则临沧百姓虽不满意,但也能顺应新朝统治。

但三皇子却为了不降而自戕与城头,以他素来声望,只怕临沧百姓要造反!然而她却一时大意,答应了三皇子不以民心向背屠杀临沧百姓!

她素来玩弄人心,不想临了竟被三皇子摆了一道。

但事已至此已然无可挽回,宁慧只得下令以皇家礼仪厚葬三皇子,更令吊唁三日,以平民怨。

饶是如此,临沧城内百姓也多处造反闹事,弄得新朝接管城防之事困难重重。

但三皇子眼毒,逼得宁慧立下的誓言恰是她最在乎的,宁慧虽不信鬼神,这次却被捏着七寸,一点脾气也使不出来。

待到七月初时,临沧与都城之事才布置妥当。

此时放眼天下,除去泰维,沪江,有池三城,天下尽归宁氏所有。

雷乾与宁慧一起上书朝廷,请求率军横扫泰维等三城,一统天下。

宁荼这次的折子却批得极快,一道圣旨下来,各军各部已安排好了去处,援军也返回各地驻防,雷乾军便驻守西南。许雷乾父子及诸位副将轮流回去探亲。

征讨泰维三城,宁荼却要御驾亲征。

圣上如此大动干戈确实叫人费解,但那三座城池说起来算得上皇家秘辛家事,众人想通此节便也明白了圣上的举动。

雷乾出征日久,他家在都城,安排好军中事务,排好探亲顺序,便携雷越启程回皇都去了。

唯有宁慧不顾宁荼召她回皇都的号令,携着流景一路往泰维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