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

追求无止境,人力有穷时。韩非在秦国掀起的风浪很快被平息,他活着的时候,始皇帝或许还要给他几分面子,如今薄棺入土,存韩已成泡影。不过,韩非的死,给韩国迎来了喘息的机会。始皇帝到底顾念几分旧情,没有在韩非尸骨未寒的时候去动他的亲族。

公元前232年,秦国再次攻赵。李牧大败桓齮的阴霾总在始皇帝眼前挥之不去,这是秦国的奇耻大辱,不雪此恨,秦国如何在江湖上立足?

始皇帝下令发兵两路,北路大军由取道山西,经太原攻取狼孟、番吾,南路大军渡漳水,攻取邺城,对邯郸形成合围之势。

李斯、尉缭、始皇帝三人组成的战争委员会,对这次攻赵做了详细的分析。自从桓齮兵败之后,秦军陷入了低潮,不仅士气滑落,而且缺乏战斗的信心。这样的结果无可避免,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全军覆没,对向来战无不胜的秦军来说,的确是前所未有的打击。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只有真刀真枪的把赵国打趴下,秦国才可以报仇雪恨、重振声威。攻赵的行动宜快不宜慢,拖的时间越长,李牧的名声就越响亮,各国都会以为秦国怕了李牧。时近一年,秦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战斗准备,集结兵力、重燃斗志,可以与赵决一死战。

李牧生来就是个劳碌命,好不容易在邯郸享了一年清福,现在又要披挂上阵。今时不同往日,他在赵国的地位称得上舍我其谁,邯郸城万人空巷,城外黑压压的都是人头,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送别李牧,带着他们的期望,带着他们的寄托。

破匈奴之战、肥下之战,李牧成功的树立了能征善讨、战无不胜的形象。在赵国人心中,他就是一堵移动的长城,可以阻止入侵,抵抗外辱。据说民间有很多专为李牧建造的生祠,百姓常常焚香祷告上天替李牧祈福,同时也希望李牧能够庇佑赵国人民。

大家对祠堂都不陌生,古代的人们常常用它供奉祖先、神明,希望通过祭拜得到某种赐福。李牧在有生之年能够享受到死人才有的待遇,可谓盛极一时。

如果依靠名声就可以打赢战争多好,当李牧收到斥候部队送回的战情报告时,他就不用如此头疼了。赵国实在没有能力同时阻挡秦国的两路大军,明枪也有不易躲的时候,赵国的实力太弱了。

生命处处都有无奈,李牧必须要做一场豪赌。集中优势兵力,孤注一掷,痛击一路秦军,力争迅速取得胜利,然后回师阻击另一路秦军。舍此一途,别无他法。

猜单还是猜双?赌博的结果关系赵国的存亡,没有人能够替李牧承受这样的压力,你有多高的地位,就要负担多重的责任。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李牧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决定发兵番吾,原因有两个:

一,时间就是生命,番吾离邯郸最近,赵军可以迅速赶到,早一刻与秦军开战,赵国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二,番吾地区多为山地,地形复杂。对于熟悉地势的赵军来说,这样的地形更利于打击敌人。

面对有备而来的秦军,常规的战术肯定无法奏效。李牧不能保守,保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坐以待毙。来到番吾之后,李牧没有筑营同秦军对峙,而是让先头部队直冲敌军,同时命令骑兵部队从侧翼展开攻击。

赵军数百里长途奔袭,在没有休整的情况下就发动进攻,这简直不能称之为战术,与送死无异。李牧是觉得大势已去,要破罐子破摔么?

秦军的战斗力众所周知,怎一个强悍了得,常胜之兵其势必骄,秦军素来有轻敌的毛病。正是因为强大的正面作战能力,秦军往往会放松对侧翼和后方的防护。李牧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趁秦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发动猛攻,寄希望于两翼突击的骑兵能够出其不意。

李牧已经将兵法上升至艺术的高度,通过奇思妙想,给我们呈现震撼的结果。秦军再次成就了李牧的不败神话,在两翼赵军的冲击下,兵败如山倒。

李牧驾驭战争的表演并没有就此结束,当赵军乘胜回援邺城的时候,进攻这里的秦军竟然不战而溃,他们已经失去了对抗李牧的勇气。李牧因此被冠以秦军克星的美誉,这是战国历史上唯一能让秦军胆寒的人物。

尽管赵国再次取得了对秦作战的胜利,可是赵王迁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当初他挤兑自己哥哥登上王位的时候,可没有想到治理赵国会如此的艰难。

战胜秦国是要付出代价的,两次大胜给赵国增添了数十万亡魂,战场上的正常消耗,就算李牧力能通神也避无可避。赵国真的胜了么?其实是有苦自知。空有胜秦之名,没有胜秦之实,反而被战争拖向了覆亡的深渊。

秦国向来以暴著称,凶残闻名于世,接二连三的输给赵国,已经彻底将其激怒。秦国的词典里从来没有忍气吞声这四个字,可想而知紧随其来的报复会如何波涛汹涌。

赵王迁召集群臣,商议缓和秦、赵矛盾的办法。秦国贿赂六国大臣的举措开始收效,有位名叫司马空的贪污犯在国会上提出一条惊世骇俗的议案:“割让赵国的部分领土给秦国,或能换来和平的曙光。”

司马空原本是吕不韦的门客,因为受到了“间谍门”的拖累,才流落赵国。正因为这样的出身,他才张口就要送秦国一份大礼。司马空的提议表面上看是白白便宜秦国,其实也不乏对赵国有利的地方。秦国接收了赵国的土地,对其他国家的威胁将大增。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各国才会联手抗秦,这是唯一能够挽救赵国的方法。

赵王迁断然否决了这样的提案,事关祖宗基业,他实在没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很快,赵王迁就为自己做出草率的决定而后悔,他不愿割地赔款去拍秦国的马屁,有的是人要抱秦国的大腿。

公元前231年,韩王安向秦国进献南阳之地。南阳自古产玉,从孔夫子“君子比德於玉”之后,佩玉之风盛行,成了彰显权势、地位、财富的象征。南阳之地因此水涨船高,成为战国最有油水的地方。此地历来被秦、韩、楚三国瓜分,如今韩国主动放弃这里的土地所有权,一方面是表明坚决向秦国靠拢的决心,另一方面要孤立楚国,增加秦、楚之间的矛盾,韩国才能求存。

不同的价值观,对生存和尊严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争论韩国到底该不该屈膝奴颜,实在是件浪费精力的事情,尤其是在魏国也紧随其后,割地于秦的时候。面对无奈的结果,叹息是最好的选择。

赵王迁在邯郸城长嘘短叹,既懊恼自己错过了献媚的先机,又埋怨韩、魏剽窃了赵国的点子。让他烦心的事情还有很多,代地发生了强烈的地震,自乐徐以西,北到平阴,楼台、房屋、墙垣大半塌毁,土地开裂一条巨缝,宽度达到了几十米。

地震发生之时,风雨交加,异象迭生,天罡混乱,帝星损落。按照古人的说法,天降大灾,必主凶兆,君将亡身、国将亡运。恐怖的气息笼罩着战国,厄运将应验在谁的身上?

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八十九 焚书案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二十 东周的灭亡(1)四十一 嫪毐反了一 嬴异人的烦恼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三十六 蒙骜之死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三 流浪在赵国的日子六十七 亡赵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九十 坑儒案九 长平之战(3)六十九 荆轲刺秦王(2)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四十六 李斯其人八十二 皇权的神话(2)八十二 皇权的神话(2)八 长平之战(2)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九十四 李斯入瓮八十 亡齐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七十二 荆轲刺秦王(5)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六十六 将小人进行到底玉皇大帝那些事儿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九十 坑儒案六 包装嬴异人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九十一 像赵高那样做太监九十四 李斯入瓮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五十四 魏楚大战五十三 第一次统一战役四十九 尉缭的国家政策(1)十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八十九 焚书案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三十六 蒙骜之死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四十九 尉缭的国家政策(1)十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八十三 当皇帝爱上旅游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五十三 第一次统一战役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三 流浪在赵国的日子六十四 亡韩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六十六 将小人进行到底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七十七 亡楚二十 东周的灭亡(1)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九十七 杀人者人恒惧之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十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六 包装嬴异人七十六 亡魏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九十一 像赵高那样做太监九十一 像赵高那样做太监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三十二 秦国的大灾之年八十 亡齐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一 嬴异人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