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

新朝

康熙四十年三月,康熙下令第三次南巡,皇太子留京监国,皇长子从旁协理政务,皇子中只带了四阿哥、九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康熙此次南下,除了安抚江南仕子,为来年的科举做准备,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新修建的河道上。

胤礽恭送走康熙后,忍不住冷笑,看来这次南巡,会掀起另一场风暴,他等着看戏就是了,他有预感,胤祉这一次,怕是真的要垮了。

贪墨治理河道的银子,本就触到了康熙的痛脚,而胤祉不但不认错,还将胤禩给扯了进来。胤禩出事后,康熙肯定恨死了那群官员,如今西北军情大定,准噶尔忙着内内讧争权无瑕他顾,那些人的好日子,绝对是到头了。胤祉这一年来安份了许多,但是他不动,不代表康熙已经忘了这件事。

回到毓庆宫,胤礽又重新盘算了一下各地的局面,发现大体上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总算是略略放心,于是又提笔写下另一封信,命人送去广东,示意那边的负责人先磨菇着葡萄牙的来使,慢慢地套出他们的用意。

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他想他的地下军火研究基地很快就能实施运转。

胤礽并不是第一次监国,他处理政事的经验已经是非常丰富,再加上近两年康熙开始慢慢下放一些权力给他,所以批折子审军情等工作他做得很顺手。

天气慢慢变热,进入五月后,从传迅的人口中和时间可以推算出,康熙快到了江宁一带。胤礽看着图雅哈递上来的折子,里面除了陈述康熙在江南一带的活动外,还附上他的关怀之情,嘴角微微勾起,下一次,就调图雅哈回京吧,在外面飘荡这么多年,是时候让他回来了。

胤褆一挑眉,凑到胤礽身边一瞧,脸色不自在地一僵,伸手覆盖在那本折子上面,语气酸酸的:“人都去江南了,怎么还这么罗嗦?你在宫里,还能出事吗?”

胤礽放下折子,笑道:“等他这次任满,我就想办法调他回京。”一叹,有些感慨,“他是我的伴读,从小就陪着我,二十几年就这么过去了……”后面的话被人堵住了。

略带惩罚性地吮吻着对方的唇瓣,好一会儿胤褆才恋恋不舍地放开怀里的人,哑声道:“我才是从你出生起就一直陪在你身边的人,他算什么?”

胤礽好不容易喘过气就听到这酸溜溜的话,忍不住将头搁在对方肩膀上,笑谑道:“这哪能混为一谈?”

“反正我就是看他不顺眼……”

“我可是挺欣赏他的,他还算得上是我表哥呢……”

正说笑着,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胤礽移开身子坐好,皱眉看向门口,胤褆也收回搁在对方腰间的手,不满地等着快要进来的人。

不大一会儿,一个侍卫急匆匆地进门,还来不及行礼就喊道:“太子爷,不好了,皇上在山阳县遇刺,情况危急,这是四贝勒的来信,请太子爷过目。”

什么?!

胤礽铁青着脸,一把抢过侍卫手中的信件,迫不急待地打开,一目十行地快速扫过,看完后他将信件交给同样等得着急的胤褆,问起侍卫:“你说皇上情况危急,到底是什么样的危急?说清楚一点!”

“回太子爷的话,那天奴才等人陪同皇上、四贝勒等人前往山阳的青江浦……”侍卫定了宁心神,开始叙述起当时的情况。

当时,康熙不仅仅是想去审查河道,更是有心去河工总衙弄清楚贪墨银子一案,虽然过程和结果他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总得做个样子,这样处置起来更是名正言顺。不想,那几名犯事的官员早早就收到风声,本来已是忐忑不安的心情听到康熙要查帐的消息后更是如坠深渊,若是换了正常的情况,一般人只会想着先自栽谢罪以求皇帝放过自已的家眷,这样的做法才比较合理。

偏偏,江南一向是多事之地,各种反清复明的势力经常在这边活动,而又很巧的是,某位犯事官员的心腹就是乱党之一。不知道是康熙比较倒霉,还是那些人已经怕死怕得完全不顾妻儿父母,竟是在乱党的劝说下同意了行刺康熙的计划。

皇帝身边的侍卫身手自是不差,但强龙不压地头蛇,再加上那几个人居然没脑子到把行刺地点安排在衙门里面,所以主犯是完全不用再怀疑他人,可康熙却极之倒霉地在胸口被人刺了一刀,据这个侍卫目测,伤口还挺深的。

为什么是目测呢?因为行刺事件被控制住后,四阿哥就第一时间写信让他八百里加急地赶回京城,他并没有时间去打探康熙的伤势。

听到这里,胤褆急急问道:“事态被控制住了?你可知皇阿玛被送往哪里养伤?“

侍卫想了一下,道:“幸好淮安知府及时赶到,这才阻止了那群人,奴才记得,皇上先是被送到山阳行馆,后来听四贝勒的意思,等皇上的伤势稍微稳定后,就要把皇上送去淮安知府的府邸。”

胤礽压下心中的慌乱和怒火,先是让来报信的侍卫退下去休息,然后马上派人宣来凯音布和托合齐,同时写下两封信,封好后交给赖图:“这两封信,一封送到裕亲王手中,另一封,你亲自送到江苏准安府,交给四阿哥。”

“嗻!”赖图知道事态紧急,麻利地打了个千就赶紧下去了。

等到凯音布和托合齐过来后,胤礽又是一通咐咐,两人皆领命下去时,胤礽又写了一道手谕,递给胤褆道:“宫里的侍卫和禁卫军就麻烦大哥了。”

胤褆点了点头,突然问:“托合齐是你的人?”

胤礽一愣,随后笑道:“没错,他是我的人。”

“你的棋子埋得可真深!”胤褆感慨地说着,然后神情一正,“宫里的守卫我会看着,但是母妃们那边……”

“这个简单,我现在就去慈宁宫,幸好这一回,皇太后祖母没有跟着皇阿玛去江南。”

命令一道道地发了下去,就连后宫,因为皇太后的插手,除了各宫嫔妃不能随意外出,宫女太监出入必需登记在册外,其他的并无多大变化,太子妃石氏代掌皇后宝印,管理宫务。各王府重臣,除了必要的公事,轻意不得走动,京城的戒严更是加强了数倍。

同时,裕亲王奉命前往青海。

七月初,康熙的伤势在淮安府养好了大半,就下令返京。等回到宫里,听完胤礽的回报后,康熙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胤礽,你做得很好。”

皇帝遇刺,无论放在哪朝哪代,传扬开去都是一件动摇国本的不利消息,而现在,事件在太子的控制下,除了亲近的皇亲重臣,外人竟是无法听到一丝风言风语,民间更是风平浪静,老百姓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经过此事,就算先前有对太子持观望态度的人,心里的天平顿时倒了一大半,不但是心悦诚服,更多的还是为了自保,得罪这么一个能力出众的储君,除了脑子糊涂的人外,相信没什么人会做这个赔本买卖。

康熙受的伤一直都有好药好汤地养着,可他也是快到了知天命之年的人,身体底子倒底不如年经人,养上两三个月就能完好如初的话,那就真成神了。太医也含蓄地提了,不能劳心伤神,得静养,毕竟是胸口挨了一刀子。

听完太医的话,康熙的脸上看不清喜怒,等到太医们出去后,胤礽这才上前,端起搁在一旁的瓷碗,先试了一口,道:“皇阿玛,该用药了。”

看着忙了几个月,下巴已经瘦得尖下来的宝贝儿子,康熙有些心疼,“这段时间也够你受的了,朕这儿多的是人伺候,哪用得着你天天赶过来?”

胤礽将碗递到康熙嘴边,笑着道:“我这不是担心您吗?虽然太医总是说没有大碍,可还是得亲眼见过才能放心。”

康熙喝完药,拉着胤礽坐下来,叹道:“一眨眼,你也这么大了。”一顿,语气变得严厉,“胤礽,你跟朕说实话,河道贪墨的案子,是不是你在背后一手主导的?”

胤礽低头浅笑:“皇阿玛太看得起儿臣了,儿臣哪来这么大的本事,可以推动主导的事情。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透了点口风给那几个人,如果他们没有贪念或者还懂得迷途知返,也不会落得今天的下场。”

“但是我没有预料到,这件事会将胤禩牵扯得这般深,还害得您危在旦夕。我对不住您!”他不想落得跟历史上的废太子一样的下场,但是他也从来没想过要让康熙的死亡换得他的上位。

皇位于他,是必须,但并非必要,他可以慢慢地等下去。

“托合齐、那克苏……”康熙说了好几个名字,全是京城近郊军营中的将领和六部中占主要职位的人的名字,“全是你安插下去的棋子?”

“没错。”

康熙盯着胤礽良久,神情中有震怒、怀疑、伤心、落寞,最后全部湮没眼底,语气中透出了欣慰之情,“胤礽,你真的长大了。”他闭上双眼,身子往后一靠,“拿纸笔来,朕要拟旨。胤礽,大清交给你,希望是朕这一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

胤礽起身,退后三步,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肃然道:“儿臣定不负皇父所托。”

三天后,康熙病逝于乾清宫,留下遗旨,传位于皇太子胤礽。大行皇帝出丧四十七天后,皇太子继位,改年号“承奕”,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封太子妃石氏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