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二)

“还有么?”

管家拿着一枝笔,在账簿上写了几个账目,抬眼问起那老奴才。

“瓜果,首饰,衣服……”老奴才扳着指头,“还有灯笼、花烛……不错,全齐了。”

“客人来了多少?盘碟够用?”

“受邀的人都应了请帖,只有徐工匠因忙,东跑西窜,来不得了。”

“这也是他没福分,”管家冷笑着合上了账,“这里没事了。考虑你年纪大,就不必去前边儿挂灯笼了。”

老奴才敛手听命,连连称是。

管家攥着账簿,出了账房的门,见几个奴才踩在梯子上,手捧着灯笼,在墙上挂起来;又有拿一大段红绸的,扎成花,系在角檐之上。目之所及,一片鲜红。

他走到已被点缀成喜堂的议事厅,看下人们又抬进一张天然几,还是那位老奴才专差人从苏州买来的。

面前挂着双喜字,几上置了两台红烛,紧接着门口又悬了一对红灯,上书‘泰州知县陈同袍府喜事’。只等着明日喜宴一开,便点亮起来。

督促了一阵,便从厅上退下来,转到西书房去见陈同袍。

自从议事厅改建后,这东西两书房就分占了原先内堂的地儿,变得阔敞不少。这西书房两侧摆着屏风,中间一张扇形桌,放着几碗茶,有时也供陈大人在此用饭;窗边两架书橱,东面一扇门,开门进去,就是通往东书房的过道了。陈同袍就站在那门前。

“主子,完备了。”管家将簿子递过去,笑道。

“完备了就好,”陈同袍收下账簿,见管家转身要走,忙叫住:“你把朱秋光喊来。”

管家愣在原地,半天才道:“小人唤朱姑娘,怕是不合适了……”

“不论怎么说,她现如今也只是婢女,没有别的规矩。你去叫她无妨。”

管家答应得不很干脆,然却不得不照做了。

陈同袍知管家已去,倚在门边,慢慢开了条缝,往过道里瞥了几眼,确是无人。他便回身走到书橱那儿,蹲下身子,贴着墙壁使劲摸了几下,拿出一个木匣子来,启开。

“陈大人。”

他听到有个细细的女声,连忙盖上匣子。

“进来。”

卓冷屏趋步入屋,看陈同袍拿着一个盒子,正严肃地踱步;知道不是好事,心头一紧。

“您唤奴……奴婢何事?”

“过来,”陈同袍一招手,“过来你便知道。”

他轻轻扣开匣子,从匣中取出一把匕首,刀鞘上镶着绿玉,看起来似是名贵之物。

冷屏莫名感觉到熟悉的很,仿佛不止一次见过。

陈同袍为她主动释了疑:“此刀原有一对的,另一把给了梅县丞,至今没再讨要,就是为了明日之谋成……”

“你当时劝我去江都还账,该记大功,”陈同袍握住刀鞘,“如今得为此收尾了,姑娘也不要掉以轻心。”

他那两只手在冷静的言语下捏成拳头,狂躁地发抖,并不是害怕,不是紧张,而是坚定。这其中蕴含的力量,对冷屏来说,便是一双能撕开一切的巨手。

陈同袍取下刀鞘,交到她手上:“明天是你我大喜之日,我本不想交你做,无奈身边无人,只得委屈秋光你了。”

卓冷屏颤抖地接过刀。

同袍见她如此惊恐,便扶着她的肩膀,宽慰道:“不仅你没杀过人,本县亦从无亲自动手。你不是砍过柴吗?就当砍柴罢了,和本县判死犯一样。到时候你先在西书房摆盘碟菜肴,待吕继寿等客一来,故意露个面,再从过道急往东书房去。我那时调梅县丞出去,吕继寿必趁机来找你,你若害怕,把东书房的灯熄了,站在门边,听门一响,在漆黑中多给他几刀,然后弃刀逃走。后面的事由江都的文忠处理,你大胆干就是。”

冷屏从没想过自己还会杀人。尽管那个目标将要在明日实现,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往日的终结。

“喜事!喜事啊!”

吕继寿穿了个大红色的绣花袄子,一路向人作揖,从泰州县门口拜到了衙门内院。

“呦,公子来了!”梅县丞大笑着,拽了拽他的衣服,“您今日穿得好派头!”

“更显得今日隆重啊!”

梅县丞听他这席话,陡然变了脸色,低声道:“此事切不可声张。”

吕继寿拉住他的胳膊,走到角落,惊喜地问:“怎么?按我说的办了?”

梅县丞咬牙道:“只收买了和咱平素关系不错的衙役,陈同袍的人尚不敢如此。”

吕继寿一拍掌:“好!十余人够用了,待我亲眼认了那娘们的位置,就命你派兵来府,捉个人赃俱在,料陈同袍也动弹不得。”

“事毕……”

吕继寿胸有成竹地笑了:“自然由我任泰州知县,梅世叔,好好干吧!”说罢,他仰天大笑,高唱几句喜话,投陈府而去。梅县丞怒瞪了他一眼,只恨自己窝囊,只能老老实实跟着他去了。

老奴才在锣鼓喧嚣中指挥下人搬运灯笼,见吕继寿引着梅县丞等一帮子闲客到了,提着数大箱东西,一个闲客指着说‘一匹布’、‘一头猪’,老奴才笑呵呵地接了。

“新郎官儿呢?”吕继寿问。

“陈大人正忙活着把西书房空出来摆宴席,诸位贵客瞧瞧去?”

众人齐声道好,随这老奴才走至喜堂,看陈同袍官帽上别一朵金花,肩上搭着披红,穿得公服,色泽鲜亮。

“吕公子!梅县丞!”陈同袍依次行了礼。

“恭喜啊!恭喜!”吕继寿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举止显然十分自然。

“老爷身体还好?”

“好!好得很啊!”吕继寿笑道,“陈大人若想和咱们放怀谈唠,还不如备上几壶佳酿,那多痛快!”众人纷纷附和。

“今日一醉方休矣!”陈同袍又吩咐那老奴才道:“拿几壶酒,本县和客人们上西书房说话!”

他们前后挨着说说笑笑,慢慢走入西书房;吕继寿却是第一个进去,眼睛偶然往前方一扫,正和冷屏四目相对,登时哑然立住了。冷屏见了,急匆匆往过道走去。

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三)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四)第九章 瞒情、谋符(三)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五)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四)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一)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三)第八章 止险、牵掣(三)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五)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二)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三)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二)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一)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二)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四)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一)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六)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五)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十三章 请符、舍命(三)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五)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三)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一)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三)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五)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二)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五)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三)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五)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三)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一)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二)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四)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二)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四)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五)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四)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四)第八章 止险、牵掣(三)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二)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六章 名归、饬法(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三)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四)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五)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六)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五)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五)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一)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二)第八章 止险、牵掣(四)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五)第三章 兴业、叛主(三)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三章 兴业、叛主(二)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二)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四)第十二章 语失、谏事(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五)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六)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七)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六)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三)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五)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