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三)

万和顺有些为之动摇了。他对裁冗的想念根本不亚于魏冲。他以为南京的局势越乱越好,搅得陆党鸡犬不安,自己方能占据主动。但此事并非纯靠臆想就能解决的,总得考虑陆放轩的意见。

除此之外,柳党也要加以重视。为防他们在其中插手,裁冗‘善政’必须缓慢地开展下去,使事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于万和顺看来,这次的党争将是一场温和的,能握手相谈的斗争。

他稍思片刻,便与魏冲说道:“魏书办,本官生来最怜黎民之苦,既下民有此心愿,吾亦不忍见奸吏贪官横行霸道。这样吧,你去劝越国公,探他意见如何,如若同意,就问在宫中商量可宜?”

“明白,明白!”魏冲露出得意的微笑,登时从地上爬起来,连走路都显得昂首挺胸。

陆放轩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可万和顺的反应这般迅猛,倒出乎了他的意料:看来这位老义兄对自己还是熟悉的。

越国公欣然接受了魏冲的谏言,但不怎么喜欢万和顺的建议,摇了摇头:“万兄的好心我理解,在宫中商议,无非是避开柳党的耳目;然此事越去遮掩,恐就适得其反了。不如齐往行宫,在陛下面前奏请裁冗,堂堂正正地说开来。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圣听明允,柳党自然不得捕风捉影,从中作梗了。”

魏冲将原话回禀了万和顺,万和顺以为有理,拈须点头:“陆贤弟是个明白人。劳书办再跑一趟,说万某应许了,明日便唤他来圣前奏议。”

这日早晨,陆放轩打着轿子进入万府,他此次仅带了几名随从,便迈步走向行宫。

“万兄啊!”

“陆贤弟!”

在行宫门口,陆放轩和万和顺终于撞见了,二人不待行礼,即热情地交臂寒暄起来,好像他们之间的合作还存在似的。

“惠之,天下能为民者,除却柳大将军,便只剩你我二人矣!可叹旁人不知,还怨当年裁冗是搞党争。这是不懂道理之人说的,您切莫相信。”陆放轩道。

“陆贤弟,你这后半头的话实为妙语,前半头的话可差了,”万和顺哈哈大笑,“还有一个卫先生呢。如无卫先生,谁又肯办什么裁冗?这是他的功劳。对了,今日还要谈谈书院问题,希望贤弟也抱着此等信念,为万某说话呀。”

陆放轩可不知道他还有这一出,然而并无当做什么大事,只是付之一笑:“这是当然……”

二人齐步走进行宫,皇上已从寝屋移至议政‘殿’上,摆下屏风,两侧各置了张太师椅,皇上在后面伸了伸手,命二人坐下。

“二卿共来见朕,有何要事?”皇帝的声音较为疲倦。

“陛下,”万和顺起身道,“臣与越国公欲奏言南京裁冗之事。”

“讲。”皇帝说。

“因南京久设陪都,人员冗杂,多养闲人在内,空吃饷银;其中鱼龙混杂、难以明辨,奸吏借势渔利,甚者盘剥百姓,不顾生民,乡间益怨。故臣等愿启裁冗善政,挽救时局。”

“可有先例?”皇帝又问。

“皇上,此政昔日由国子监祭酒卫怀所谏,撤去部分闲官,初见成效;然因流言遍布、非议哗哗,暂止施行。如若圣意有疑,可差人往宫中取当年文书。”陆放轩在旁亦道。

“不必了,朕信得过二位忠臣。余下的,你们自己回去商量。”

“但陛下,”万和顺突然抬起眼睛,“臣……还有一事相告。”

“那就继续说。”

“这国子监祭酒卫怀设有一个书院……”万和顺恐怕皇帝对南京的人物不熟悉,便将卫怀开设书院的始末讲了一遍,才开始步入正题。

“臣以为,书院内有如此多的志士,若只令彼等徒于空谈,未免可惜。不如趁着裁冗这个机会,尽罢无能之辈,广纳书院之贤,亦可挽回沮望之民心啊。”

“陆公以为如何?”皇帝转过头来。

“这……”陆放轩实在难以开口,愤愤地想:‘原来是为了这么件事!他管着文政,便要把文人都揽到他那儿去,若书院为其所用,我在南京岂不无立锥之地?’他心如刀绞,恨自己没能考虑周全,便兴冲冲地来了,和之前的兵变都犯了同样的错误。

万和顺见他脸色铁青,嘴角不由得扬了一扬:他已经被自己打得晕头转向了。

陆放轩还是开了口:“我与郡王分掌军政,万公决心已下,我亦不敢多言,就这样罢。”他的言语透露出勉为其难的感觉。

他们都在等待皇上的回音。这只是个柳党的傀儡罢了,万和顺对此显得漠不关心,一时东望西望,向陆放轩表示着自己的轻松。

“这些文人掀不起大浪,没必要干这种‘招安’的事情。反而让他们有了可乘之机。万卿总不会希望官府的权威被撼动吧?”皇帝貌似在看着陆放轩。

万和顺的额头上顿生几道横纹,眉毛拧作一团,鼻梁下的笑纹渐渐消失,嘴巴闭得紧紧的。他的眼神先是惊讶、又是恼怒,最后空留一双苍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四顾。陆放轩则淡然地吹去落在袖上的几粒灰尘。

“当然不希望,谁希望呢……”他恢复了平静,明白皇上不吃那一套——这位陛下只关心高高在上的权威。

“是啊,草民们懂得什么,一群无知之辈!”陆放轩也懂得就坡下驴了。

“你们裁冗尽管干,唯独这个叫思和书院的,你们不能借此做文章。”皇上的主见贯彻到底了。

陆放轩在退出行宫时,嘴上一直喃喃着:“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不容得万和顺发泄怒火了,他还要带着满面的微笑,和陆放轩继续商谈裁冗的施行。他们到了待客厅,万和顺急切地要与陆放轩商定了事,不想再见这张令人憎恶的面孔了。但陆放轩却安静地回答:“人没到齐,您不必着急。”

“对,胡尚书等人还没来呢……”万和顺歉意地一笑,脸上的热汗却在烈日的照耀下格外滚烫。

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四)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一)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四)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一)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二)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一)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三)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二)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六)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二)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四)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六)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二)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四)第二十二章 死别、安魂(三)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三)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六)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六)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七)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四)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六)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三)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五)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二)第四章 伪奏、恩绝(一)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一)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三)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一)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六)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六)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四)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一)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四)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四)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二)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三)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五)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六)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二)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六)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一)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二)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三)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一)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五)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三)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三)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五)第二十二章 死别、安魂(一)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一)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三)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二)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二)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六)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五)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二)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二)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四)第八章 止险、牵掣(三)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一)第八章 止险、牵掣(三)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六)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四)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一)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六)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五)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二)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一)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二)第七章 裁吏、疑铳(一)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六)第三十八章 仇斗、立殡(四)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五)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一)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三)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三)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三)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一)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一)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