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三)

卫怀见夏元龙挡在当道,死命相拦,心中便犯了踌躇。他此时不知走还是不走,藤拐直在地上划圈。

叶永甲于后看到元龙下跪,陡然一惊,连忙前去为二人解围:“卫先生,你看夏副盟都如此劝您了,何必这般固执呢……况夏公所言非虚,在下若无几分同感,焉得轻易至此?事情本就瞬息万变,无恒定之理,暂且答应也无不可呀。”

卫怀似乎气有所消,叶永甲便松了口气,到一旁搀扶元龙:“夏副盟,你快请起,不要再行这等大礼了……”

夏元龙却一把推开他的胳膊,毅然地抬起头:“及民兄!你是何意见?”

卫怀只轻轻地张开口:“好吧。”

夏元龙如逢甘露,急掸两下衣服,顺势站起身来,朝卫怀深作一揖。

“不必谢我,”卫怀摆摆手,“不过你自己说的话,切要践行,不得言而无信;你若做不到,我便照旧行事。”

“元龙一诺千金。”他高抬眉毛,衬托得那双眼睛炯炯有神。

胡契通过了门口的搜身,径直走入万和顺的住处。他将门窗一关,微微欠身禀道:“昨日魏冲斩了三十余无辜人众,今日陛下发了诏命,张贴至驴皮巷等处,晓谕百姓,以使勿惊。朝廷都下场了,这魏冲做事实不妥当,闹得满城风雨,太过火了。”

“柳党开始行动了?”万和顺丝毫不关心他对魏冲的评价,问道。

“看来……是的。”胡契只得回答。

“柳镇年这老贼还真为我考虑,”万和顺沉吟着说,“他巴不得我和陆放轩尽早斗一场,以图隔岸观火。但本官又非愚笨无知之辈,怎能丢开不顾,任其渔利!必要趁此狠狠治他一番,以警示之!”

胡契迟疑半晌,才作揖道:“敢问高见。”

万和顺道:“要使柳党对裁冗失去控制,则必要其陷入泥淖之中,不得抽身。今之驴皮巷一案,或是个绝好机会。可此事事关朝廷脸面,当谨慎度之,不可贸然出手。所谓‘枪打出头鸟’,咱们勿要第一个行动。”

胡契一听,立马明白过来:“那何不如此,下属请先至越府,同陆放轩商量。恐怕他也极想摒除外人,与您一决高下呀。”

“你这个胡吏部,”万和顺笑着指了指他,“做事怎么古板迂腐呢?柳党碍事,我与他谁不心知肚明,还需亲自去说?反而叫他看穿了我的计谋,失了全局。但可以对陆党稍行挑唆,使其作个出头鸟,我们则全力拉拢魏冲,叫陆党和柳贼互争。一来二去,本官倒成隔岸观火者也。”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胡契补充了一句。

万和顺拍腿大笑:“还是胡尚书会用词嘛!”

心腹们都在为主子紧锣密鼓地谋划着阴谋,就像是一群子夜出洞的老鼠,在漆黑的角落四处走动。这其中柳镇年先露了头,他需要为朝廷收拾时局,为党争打扫战场;继而万和顺出来,又在叽叽喳喳地叫嚣着狠治柳党。还有些老鼠未曾出来,没有动作。说到此处,目光自然要对准那个名叫越府的‘洞口’了。

齐咨和郑师严各带了消息归来,一同站在陆放轩面前,静待后者的问话。陆放轩则不慌不忙,从桌上取了柄玉如意,捶打着背:“难得有两宗事要报,齐把领先说吧。”

“是。”齐咨向前一步,禀道:“前番陆大人令我找个机会将王县丞送走,以妨使人察觉,露了馅。因这两日王县丞思恋家中,且有庶务理会,故不肯久住,执意要走。下官考虑从长计议,时机尚未成熟,便打发奴才将其暗送出城,已是离开了。”

“齐把领做的不差,目前还无其用武之地。”陆放轩拿出如意,又指向郑师严,“郑把领,你有何事相告?”

郑师严道:“前几日驴皮巷事件,震动南京,昨日又将所冤之一干百姓,尽数斩首,以贼论处。因怕人心哗哗,为朝廷招惹是非,柳党已差人入巷内张贴告示,欲做善后之准备了。”

“不费我们这些作臣子的气力,他真是一片好心哪!想的周全。”陆放轩不屑地冷哼一声。

“万贼有无动静?”齐咨随即追问道。

“没有。”

“万和顺身居行宫,此事应比我们早知道,焉得无动于衷……”齐咨转头,和陆放轩对了眼色。

陆放轩同他一样,显然不知道答案:“那厮诡计多端,不可轻视。我们现在是抓瞎,对情况不甚了解,亦难以定论。郑把领,那烦你派人监视驴皮巷里的一举一动,随时向我禀告。”

桂辅从宫中草了诏,令柳镇年过了目,便写成告示,派一个小太监,领十余名随从,赍书至驴皮巷张贴,并依嘱咐办妥善后等事。

尽管这不算什么大事,但晏良似乎还有些不放心,直在院子里踱了三四圈步,不仅冷静不下,反而越发焦急,甚至饭菜只咽下去几口,便是饱了。柳镇年见他闹得如此紧张,心怀不忍,遂将他唤来,言道:“晏侍郎既心急如焚,我也不好宽慰。不然这样,本官让你亲自去驴皮巷跑一遭,在那儿指挥若定,岂不省便?”

晏良见柳镇年有意差他去,真是喜从天降,登时抹去汗珠,跪拜道:“小人亦有此心,因惧将军不放,乃不敢提议;今倘能前去,便再好不过了。谢将军一番美意!”

“不必,不必,”柳镇年将他挽起,“你这样的智囊去了,我还放心哩!”

晏良得了柳镇年的许可,快马加鞭地进了驴皮巷子。见那个小太监指挥下人贴着告示,盘腿坐在旁边,轻轻摇着竹扇,骂骂咧咧的。晏良跳下马,到其身后拍了拍:“唉,公公,您把他们都叫过来,由我说几句话,指挥他们干活,您就暂且歇一会儿。”

那太监吓得赶忙回头,见是晏良亲来,一时脸色发青,丢开竹扇,谄媚地说:“是,是,小人立刻就把他们叫来!”

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六)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一)序章 葬女、隐世(一)第十章 通盐、焚诬(一)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一)第九章 瞒情、谋符(二)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四)第八章 止险、牵掣(三)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一)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三)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二)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一)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三十八章 仇斗、立殡(四)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一)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三)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三)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六)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六)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一)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六)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四)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四)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六)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三)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一)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三)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五)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三)第二章 赠贿、谋府(三)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三)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五)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二)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六)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五)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三)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二)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一)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二)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五)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一)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六)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五)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五)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三)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五)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一)第三章 兴业、叛主(二)第三章 兴业、叛主(一)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五)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三)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一)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六)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五)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四)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一)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二)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四)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二)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一)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五)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六)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四)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六)第五章 流乱、再逢(一)第三十八章 仇斗、立殡(一)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