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五)

叶永甲坐在厅上已经很久了,两旁为他端茶倒水的小吏却不见他说过一句话,都是在出神地望着天空,也不像思考的样子,就这么度过了半个时辰。

“廷龙!廷龙!”

他忽抬头,遥见钮远正于门口朝这里招手,随后飞快地走来厅前,笑呵呵地作个揖,便把官袍一脱,撂在架上。叶永甲勉强起身,回了礼。

“哎呀,让叶侍郎等了这么长时间,不辛苦吧?”钮远关切地问。

“还好。”叶永甲又慢慢坐下去。

钮远看出了他的心思,脸上的笑容便渐渐收敛,捏着袖口,长叹出了一口气。

叶永甲却仍闷着头,装作没有听见,不发一言。

“叶大人,似乎还在为当时之事耿耿于怀,或许对我本人还存有误解,”钮远语重心长地说,“但请你尽管放心,我自军府出山以来,屡思锐意进取,从未行苟且之事。这并非本官自夸,是个明眼人都能看见的。整治边军、圣上东巡,哪件事不是我担在肩上?就算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我也是毫无避责之心,受尽奚落而不怨。怎像那些空谈之辈,何事都不出头,只想着为自己搏取虚名。此等衷心,天地可鉴啊!”

“至于上一次的兵部改革,争议之声实在太大,加之石一义枝附叶连,难以穷治,故而投鼠忌器,不敢悉遵廷龙之言,并非出于本心。在那次殿上核对之后,我想肯定有人暗里嚼舌根,破坏你我之间的关系。可当时是他们不敢得罪柳大人,便在朝中提议让你背锅,我也爱莫能助,无可奈何呀。”

叶永甲见他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不敢不应,只好强作起笑容,恭敬地说道:“一些前事罢了,下官都忘记得差不多了,又怎会有异言。在下心里清楚,只有随奉相完成这改革大计,才能使边疆永无胡患。”

钮远听罢,拍膝大笑:“好,好!廷龙果然甚明事理,不愧为柳公赏识之人!此番出巡,我愿将大权尽数托付给你,一定令汝不留余憾!”

“属下遵命。”

“不过你不用急,待过两日,我便派两名太监与你同行,前去宣谕圣旨,撤换新帅。对了,我还有一件东西相送。”说着,钮远从怀中掏出一张用牛皮纸包封的信札,“这就是上次核对石一义贪污实情的户部公函,当初在朝堂上虽是验的假的,但这真的我也没动,反而留住了,就是为了今天。”

叶永甲犹犹豫豫地接过公函,见的确盖的是户部的章,一时愕然。

“这公函现有何用?”

钮远答道:“石一义在边关根深蒂固,其下兵将受其畜养多年,只因兵败而押送回京,人心必不能服。若军队里有人怨言,抗拒朝命,便拿出这公函来,告示众兵,诉说石一义贪墨银粮等不法行径,这实打实的罪名,自能堵他们的嘴。事成以后,再将书信于营中烧毁,示朝廷宽赦部卒之意。恩威并施,大可安定军心。”

他怅然地看着这份老旧的公函,不知如何言说,只遗憾它来得太迟了。“属下明白……”

“还有什么要求么?”钮远为抚平他的情绪,百般讨好。

“恳请奉相能为我选一副手,助我摆平边关的棘手问题。”

“你想要哪个人?”

“兵部主事,蔡贤卿。”

两日后,叶府前。

“诶,来了!”蔡贤卿正在街巷里无头苍蝇似的乱转,听见背后有人叫他两声,方才看见那叶府的招牌,底下站着一个老奴,撑着嗓子喊。

“大哥,这京城的路横七竖八的,来多少次都能迷路喽!”他与那老奴抱怨了几句,便随后者直进了叶府。行至内院,看着将到书房了,又问:“叶大人到底有何事?”

老仆笑道:“叶大人怕你不肯答应,要亲自对你说,免得我说不清楚,坏了大事!”

“这叶廷龙,怎么连我也防啦?他说什么我都答应!”

“这话可是真的?”

蔡贤卿听得背后脚步声响,回头一看,见叶永甲捧着本老书,从角门那儿走了过来。

“您先去歇息吧,我和蔡主事说几句话。”他向老奴吩咐毕了,后者便连忙离开了。

“廷龙最近好像都抱着这本书。”蔡贤卿指着他怀中的书说。

“您忘了?”他把书一合,交与蔡贤卿近看,“这是那个西洋人简文生赠送的兵书。”

“那你让我来,恐怕与此物有关。”蔡贤卿敲着这书的封面说。

一谈起这个,叶永甲的脸上一丝轻松也没有了:“蔡老可真是料事如神啊。走吧,我们屋里谈。”

二人并行到了书房,各自坐下,叶永甲喝了口温茶,继续说道:“钮远因容青事件失了势,大概是想重立声威,便把去年的边军改革重新拉了回来。我奉命去宣谕边军,身边须有蔡老这样的智谋之士,故而请您一同前往,以助改革。”

“这个不用你请,我怎么也要跟去!”蔡贤卿毅然拍案道,“但不知廷龙的想法如何。”

叶永甲苦笑一声:“晚辈早已和您说过了,我对新政只能尽分内之责,无法像卫先生那样,在这地基上面搭建什么新的构想。只得任人摆布,听天由命了。”

“廷龙不必如此悲观,或许这正是一次匡救国家的大好机会。”蔡贤卿勉励道。

“您不用担心我,我这个人无事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瞎想……”叶永甲摇了摇头,叹息道,“但愿影响不到您了。”

“你的这些看法也很有见地,所谓未雨绸缪嘛,”蔡贤卿笑道,“不过现今还是眼前的事最为重要。”

“嗯。”叶永甲闭起眼睛,摩挲着眉骨,试图打断先前的思考。

“您到了那里,想怎么做?”见他睁开了眼睛,蔡贤卿立马趴上去问。

“蔡老,我自看了这洋书之后,愈发明白火器之重要,”叶永甲又将那书拿出来,放在桌上,“惟今要务,便是组建起一批惯使铳炮的新军,则必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二)第二十二章 死别、安魂(二)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五)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六)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四)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五)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六)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四)第三十八章 仇斗、立殡(二)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六)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六)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一)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二)序章 葬女、隐世(二)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五)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六)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四)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六)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三)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五)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一)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一)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六)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五)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一)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五)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三)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四)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六)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四)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六)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四)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一)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一)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四)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一)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三)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三)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六)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六)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三)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四)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二)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五)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六)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五)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一)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六)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四)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四)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一)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五)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一)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一)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四)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四)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五)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三)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六)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六)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二)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二)第十三章 请符、舍命(三)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三)第九章 瞒情、谋符(二)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三)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四)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六)第十章 通盐、焚诬(二)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六)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