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三)

“这么说,像今日这样交心的谈话,以后便很难有了?”叶永甲望着他的笑容,脸色却倍加凝重。

史修慎也收敛起了微笑,低头叹道:“……这也是无可奈何。”

“禀两位大人,”一个军士拿着几叠文书凑近来,“我等搜集到了不少证据,还有去年腊月与南关的通信,请司禁过目。”

史修慎低头阅看了几眼,也不在意,便送回那人手里,吩咐道:“找一个空箱子,把你们搜到的东西全抬到中书省,交由丞相自看。”言罢,军士领命下去。

“对了,我还要去见柳镇年,”叶永甲突然想起自己身上还有任务,“还有许多事情亟待商量……恕不能奉陪了。”

史修慎连忙起身,行礼道:“嗯,还是早日解决此事要紧。廷龙先走一步,我带着手下的人随后就到。”

叶永甲心中不舍,只将双手缓缓抬起,回了一个长揖:“明真兄,珍重!”

史修慎沉默了少顷,伸手按在他的肩上:“珍重。”

中书省的二堂上,下首摆着两张圈椅,一是晏温,一是钮远;而紧靠墙壁的上首一侧却空着座位,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挺立着身子,在前面踱来踱去,眼睛里透着焦虑的光芒。

身为当朝的宰相,他的身体已不似先前一般强健了,多年的官场生活使他愈发瘦削,精神也随之疲惫,早已失去了年轻时的威风八面,和那种杀人不眨眼的凶悍,变得老态龙钟,气质也没有那么可怖了。

正在他焦躁之际,只见叶永甲从远处小跑着赶来,一进屋,便气喘吁吁地躬了身:“叶永甲拜见柳……恩公。”

柳镇年方才放心地坐到椅子上,用亲切的语气埋怨着:“廷龙你平日办事可不是这样拖拖拉拉的,今天真教我们好等。”

晏温笑禀道:“丞相也该体谅体谅他。听说是因为卢公公去兵部找茬,才周旋了好一番呢。”

“是吗?”柳镇年将松弛的眼皮抬了一下。

叶永甲颔首应道:“是。”

“这个卢信忠,本来就不懂咱们外头的事,还要乱搅和,”柳镇年生着闷气,“可他毕竟是沈总管的人,廷龙能躲则躲,躲不过我也无可奈何。”

“不管怎么说,人还是到了,”钮远喝了一口温茶,“叶侍郎,对于介文武如何处置,我和晏参政犹在商讨,你坐下,也说说看法吧。”

叶永甲挨在下首坐了,旋即答道:“介公所犯之事,依王法治之则可,下官岂能妄干国宪。”

“唉,定罪如果真这么清楚,我们就不用在此劳神费力了,”钮远苦笑着说,“再说了,这些人都是新政的阻力,事系国家大计,必须考虑周到。”

“对,”晏温接过话来,“介文武作为最猖狂者,若稍行宽宥,则不足以警示朝堂。最好是杀了他,其余的都从轻了办。”

叶永甲听到‘杀’这个字,脑袋里面一阵轰鸣。这与他原先设想的大相径庭,顿时感到愤怒又不解:“晏参政,介文武虽是伙同诸臣反对新政,但已被皇上一诏定罪,日后又如何翻案?罪不至死,而强令之死,难保朝野上下会窃窃私语。不如罢官回乡,留他一条性命,亦不违警示之意。”

晏温微笑道:“叶大人,没想到你还如此不晓世事。此等人物,杀了又有什么可惜?”

“不论王法,以私利而杀人,这就是您心心念念想要施行的仁政吗!”叶永甲大声争辩起来。

这话正攻入了要害,让晏温听得懵了,一会儿才恢复了从容的神态:“仁义是对君子所讲,于小人则实难行也。介文武这样的不忠不义之徒,合当杀之。且圣人也曾因五恶诛少正卯,情形与今日无异,这与仁不仁政毫无关系。”

“圣人怎样我不清楚,但于今有这堂堂国法,怎能如此行事!”叶永甲的眼睛里带着火光。

“禀报丞相!”一员禁军走入堂内,向前禀道,“史大人已从兵部查出了介文武的罪证,字字亲笔,俱为实据!”

“拿上来!”柳镇年一声令下,那士兵退了出去,随即与几个人一同抬来个大的柴木箱子,放在中间。

“打开吧。”柳镇年点了点头。

那几个兵丁掀开了箱子,旁边的三人急忙起身,见箱子里整齐地叠放着三捆文书,中间这一捆,赫然写着:‘兵部急递南关守军’!

叶永甲从未接到过这样的书信,他便像疯了似的扒拉起里面的信件,都明明白白地记录着介文武当时为了阻挡流民进京,犯下的种种恶行!

他一遍又一遍,一张又一张地翻着,眼睛瞪得铜铃般大,显出了道道的血丝。

“怎么?”柳镇年见他忽变了这般模样,不禁走下来问,“看到什么了?”

叶永甲一言不发,将散落在地上的信件全部捧了起来,递给柳镇年,以及钮晏二人看。

“还有这等事……”

钮远与二人看完了信件,便开始有些忿忿不平,回头看着叶永甲,说:

“叶大人,你看到没有!你这个老上司串通吏、户二部屠杀流民,真是个禽兽不如的人!”说罢,他一把将书信扔在了地上,狠狠地踩了两脚。

叶永甲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喃喃说道:“我知道他是个庸官、昏官,但却未想到能干出如此暴行,还有那个陈同袍……我,我……”

说到此处,他又坚决地一咬牙:“我愿把这些文书上交陛下,将此人绳之以法!”

“且慢!”钮远突然打断了他,“后半句行得,前半句行不得。”

叶永甲慢慢转过头,脸上的表情愈见复杂,仿佛知道他将说什么了。

“里面还涉及户吏二部的事情,他们是我们暂时要保的人。”钮远道,“所以,纵算他必须死,也不可因此事而定罪。”

“好,好……”叶永甲无奈地答应了,“虽然不能秉公行法,但也能给那些冤魂少许慰藉了……”

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四)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四)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五)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六)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六)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四)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六)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五)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一)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三)第十三章 请符、舍命(一)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二)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二)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三)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一)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二)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三)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五)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一)第二章 赠贿、谋府(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四)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五)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六)第三十八章 仇斗、立殡(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六)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一)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一)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六)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六)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一)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二)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六)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二)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六)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二)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三)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四)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五)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三)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四)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一)第二章 赠贿、谋府(二)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三)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一)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五)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一)第三章 兴业、叛主(一)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二)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二)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二)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四)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六)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六)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五)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四)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一)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七)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六)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一)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二)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三)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三)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二)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六)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