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卿本佳人

历史已经证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统治者们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顽固以及保守,相反他们很多时候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清廷也不例外。

原时空中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以及后来的新政改革都已经充分证明,清廷也是不愿意坐着等死的。

只是很多时候改革会给原来的利益阶层带去极大的损害,从而遭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因为大多时候改革了也许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统治阶层而言却不是好事。

如今清廷说要办新军就是这样!

朝廷要办新军,而且还要把这支尚未有名称的新军定位为朝廷经制兵!

这是要抛弃八旗士兵?抛弃数十万绿营士兵?

还有无数满族权贵们捶胸捣足:我大清以骑射无敌于天下,如今办新军竟然要弄一支纯火器部队?你让两百年前靠骑射杀入关内,掠得神州九鼎的先辈们情何以堪啊!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理由,而之所以让众多满族权贵对办新军发出不满之声的还是因为:筹办新军的竟然是李鸿章,而且预定在江淮之地募兵!

李鸿章是什么人?汉人!

他在江淮之地招募的兵员是什么人?汉人!

仅仅是这两diǎn,就已经足以让无数满族权贵们上书反对筹办新军!

此外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理由反对,同样的如果筹办了新军。那么未来的八旗子弟出路怎么办?朝廷法度规定八旗子弟只能当兵当官,不能种田经商等,你要是将来为了办新军。反而把八旗兵裁撤了,你让无数八旗士兵喝西北风去?

反对的不仅仅是八旗将领,同样那些绿营将领们也是出于同样的担心进而怨声倒哉。

对于这些人的反对,咸丰帝和他的心腹大臣祁寯藻等人没有任何的迟疑,就是迅速对朝野宣布,朝廷编练新军非只练一军,除在靠近江南战地的江淮就近招募兵丁编练一军外。还会从八旗京营中择优兵将,另成一军。

又诏令各地绿营当效仿新军章程,从绿营中择优而录。各自挑选兵将编练新军。

也就是说,这一次咸丰帝要办新军,不仅仅是只让李鸿章全新组建一支新军,同时还会从现有八旗兵。绿营兵中择优挑选组建新军。

朝廷要办新军的声势之大。就连远在上海的林哲都是不由得咋舌,这咸丰帝那来的那么多钱?

江淮新军,八旗新军,绿营新军,一下子就搞这么多新军?

他咸丰帝也不怕吹牛吹大闪了腰。先不提咸丰帝能不能解决各方利益阶层的利益矛盾,光光是那海量的军费就是不可能解决的。

办新军,尤其是仿效余胜军办新军,其花费是海量的。林哲千辛万苦到处搜刮钱才拉起万人规模的余胜军,朝廷从头搞起的话。这先期没有百万两银子投下去估计连水花都不会冒一个。

但是现在朝廷穷的叮当响,户部一毛钱没有,之前江北和江南大营的十余万清军就是依靠苏松太地区以及浙北的协防费,尤其是江海关的税银才支撑下来的,但是如今江海关的税银被林哲扣下了,一毛都没给他们。

朝廷要从其他方向调集军费供应江北、江南大营都是困难无比,要是还能一下子砸出来几百万两银子办新军,除非那些满清权贵们用自家的钱财倒贴,不然的话咸丰帝估计只能倒卖紫禁城里的珍玩古董了。

除了钱外,人才同样是问题,林哲的余胜军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其人才都是自己请洋人教练慢慢培养,现在随营学堂里光光是洋人教员就有十余人之多。

因为余胜军持续扩军对军官的数量要求较大,同时对军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也就导致随营学堂如今的学制比较特殊。

学生报考入读后,第一个月是全日制学习,一个月的学习完毕后分配到各部队任职,但是如果没有作战任务的话,平日里他们还得继续在随营学堂就读,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半年左右,之后才算是真正毕业了。

正是有了随营学堂的这种机制,余胜军才能够短时间内获得一定数量的军官,同时这些军官的能力也能够持续得到增加。

也许朝廷同样会请洋人来当教习,但是这需要时间,没有一两年功夫别想成军,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如果考虑到朝廷办事效率的低下,考虑到那些官员们对洋人的态度,林哲估计他们要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基础军官来,至少得三四年以后。

至于剩下的枪炮则是最简单的,有钱啥都能买到,只要他们出高价,洋人会屁颠屁颠的凑过去送上大量洋枪洋炮,不过米尼步枪就别指望了,当前全球范围内只有英军和余胜军批量装备米尼步枪。

而这两家一个是自己造新的恩菲尔德1853,一个是自己改装旧式滑膛枪,而且都没有多余的产量卖给别人!

看来自己一不小心,又把历史进程往前推了一大步啊!

林哲知道,如果没有自己的影响,清廷是不会下决心办什么新军的,反正靠湘军也能灭掉太平天国,但是自己近段时间表现的如此跋扈,甚至都枪击吉尔杭阿,就差没直接公开说自己打算造反了。

后头朝廷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是给他加官进爵,林哲稍微一猜就能猜的出来这是朝廷的拖延之计,估计现在咸丰帝心里头恨不得把自己生吞了。

林哲甚至猜测自己想要造反的事应该不是什么秘密了,只是大家都不敢说出来。揭破这层皮而已。

不过这样也好,朝廷现在不敢逼着他反,林哲暂时也是力量严重不足。虽说已经扩军万人,但是半数都还处于新兵训练期,可战之兵依旧只有五千而已,只有等到他那五千新兵训练完毕手握上万兵力后,林哲的底气才会更足一些。

现在嘛,继续保持着表面的那层皮,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最佳选择。

朝廷轰轰烈烈说要办新军。怎么办,办的怎么样先不说,上海的林哲也没有闲着。招募新兵,购买枪炮扩编军队就不说了。

最近几天林哲把精力都放在了商贸区以及上海县城、江海关等事务上头,随着吉尔杭阿被革职,之前的上海县令自然是顺利复职。这个上海县城虽然不是余胜军出身。但是人家够聪明啊,早就知道林哲是上海的土霸王,早早就投靠了林哲,林哲说一他从来都不说二的。

江海关那些吉尔杭阿塞进来的官员也是一一清退,自己手底下到底官员们也一个个复职,而更重要的是,林哲依旧扣着江海关东门旧关的税银以及商贸区新关的额定六万两税银没给!

为此新上任的江苏巡抚黄宗汉去苏州之前,特地来见了林哲一面。

调任黄宗汉来江苏担任巡抚。这也是咸丰帝用心良苦的一招,黄宗汉是谁?他乃是提携重用林哲的第一人。没有当初黄宗汉的支持,林哲的余胜军根本就无法到这个地步,说黄宗汉是林哲的伯乐也不为过。

所以林哲可以不给吉尔杭阿面子,但是不能不给黄宗汉面子,不然的话就是忘恩负义。

要不然的话,人家黄宗汉在浙江干的好好的,说什么也不会来江苏上任啊,要知道这年头的江苏巡抚可不是什么好位置。

从去年1853年到现在,仅仅一年多时间,已经换了四位江苏巡抚,而且黄宗汉前面的三任巡抚下场都比较悲剧。

第一个杨文定,因为陷江宁、镇江而被革职逮治,被判大辟,也就是斩首死刑,如今虽然没行刑,但是也还在监狱里头呆着,随时有可能被处决。

第二个许乃钊,于太平军攻陷苏州时力战而死,实际上如果他没战死的话,以他葬送近万大军,以至于镇江,常州,苏州三府陷贼的丰功伟绩,估计也是得步杨文定后尘被朝廷斩杀。

第三个吉尔杭阿,这个更悲催,上任只有一个月而已,就是因为和林哲爆发冲突而被革职逮治,眼下虽然还没正式判罪,但是下场估计也好不到那里去,别的不说,仅仅是把林哲差diǎn逼反这一条就足够他死上十次八次的了。

而更悲催的是,吉尔杭阿来上海查江海关、商贸区的税银并和林哲打擂台,这完全是受了朝廷的旨意,结果咸丰帝为了安抚林哲,硬生生的把大刀砍向了这个倒霉蛋。

第四个就是黄宗汉了,至于此人未来的结局如何,就得看林哲什么时候正式举旗造反了。

黄宗汉来上海之前显然是做足了功课的,来江苏的时候,他是带着有三千多的抚标营上任的,但这三千人被他直接打发到了苏州和太平军作战,而他自己却是只带了十几个随从就到了上海。

和林哲的言谈之间也是对林哲颇为客气,没有以恩人或者上司自居,也没有施以明显的笼络,反而是说着一些琐碎的事,另外就是谈如何剿灭太平军的事情了,他邀请余胜军和他麾下的绿营并肩作战,从苏州西进收复常州府,把贼军逼回镇江去!

尽管林哲没有答应,但是他还是比较给黄宗汉面子的。

面对黄宗汉索回江海关税银的请求,林哲表示前些时候出了些乱子,税银大减,不过自己勉励筹借的话还是能够拔给巡抚衙门两万两银子的。

如果不是黄宗汉亲自来谈,林哲是一毛都不给的,但是既然黄宗汉来了,而且自己也需要时间来积蓄力量,所以就是松了松口,给了黄宗汉两万两银子。

至于更多就没有了,对此黄宗汉自然是不满意的,要知道哪怕是许乃钊和林哲达成协议的时候,江苏巡抚衙门也能够从江海关获得每月大约**万两银子左右,如今都是被林哲给扣下了,只是一次性给了两万两,下个月还不一定给呢。

但是黄宗汉知道自己来上海的任务是什么,他不是来激怒林哲的,是来安抚林哲的,所以也没有摆什么脸色。

两人的一番交谈算得上是相谈甚欢,不过黄宗汉离开上海后却是叹了口气:“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ps:

今天第四更,下午雨天继续码字,还会继续更,各位的月票砸起来!!

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15章 公然敲诈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82章 组建水师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700章 战争,起!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85章 大婚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59章 炮击上海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82章 组建水师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45章 南撤湖州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603章 倾销地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52章 上海乱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57章 一路横扫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