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

面对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清廷没有惧怕过,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太平天国本质上就是一群流兵,而且还和儒家水火不容,不用清廷自己动手,那些视儒家为生命的汉族团练就会把太平天国给灭了。⊙小,..o

然而林哲却是不一样啊,余胜军可不是什么流兵土匪,而是一支正规的政治军事利益集团。

里头领军的将领可都是一些儒家书生官员,而且包括林哲在内,这些将领大多出身江南地区的书香门第,富绅豪族,这些人造反所造成的影响绝对不是区区流民土匪可以相提并论的。

这是足以颠覆满清政权的事!

要不然你以为这两年满清为什么忍着林哲,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林哲不好对付,是比太平天国更大的威胁,如果把他逼反的话咸丰帝这个皇帝也就当不下去了。

但是忍了两年后,林哲已经不准备给他们太多时间了,如今扣留江南赋税和自请督办江南军政事务,摆明了是要割据地方。

面对已经不止是跋扈,而是摆明了要割据地方的林哲,清廷上下大为惊慌,那些军级大臣议论了几天都是没能拿出什么好的办法。

承认林哲割据地方?这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就这么和林哲闹翻脸,后果也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如今林哲已经拥军数万,盘踞苏南、浙北、皖南等州县,如果强行和他闹翻后果不堪设想!”文庆如此对咸丰帝如此道。

咸丰帝虽然年轻,但还是听出了他话中的暗藏意思。那就是继续忍。

“如果继续让林哲这么胡搞下去,他继续做大到时候控制整个江苏和浙江甚至北上苏北怎么办?”咸丰帝也是有着自己的担忧。他知道现在和林哲闹翻的话,吃亏的是朝廷。但是他也担心继续忍下去的话,会让林哲更加嚣张,继而控制浙北、江苏等更多地区。

文庆道:“如今江宁和镇江依旧有大量的贼军,林哲盘踞苏南和浙北,直接对上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在这些贼军彻底覆灭之前,林哲北上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趁着贼军被林哲击败之前,继续扩大我们的新军规模!”

说到这里。他提起了李鸿章:“此前江淮新军已经出兵扬州,并且大败贼军,可见我们这两年办新军的路子是对的,如今我们只需要办更多的新军,到时候足以应对任何局势!”

面对林哲搞事实上的割据,虽然清廷已经是恨不得把林哲一口吃了,但是依旧不得不继续忍着,林哲的折子被咸丰帝留中不发。

也没有对林哲扣留苏南、浙北、皖南等部分州县的赋税而说什么,摆出了不管不问的态度。

这是一种鸵鸟战术。清廷既不给林哲什么督办江南军政事务的名头,也不对他扣留江南赋税而进行惩罚之类的。

总之就是当做不知道!

而另外一方面,咸丰帝再一次发下上谕,要求李鸿章的江淮新军年内要扩军到万人以上。同时诏令各地八旗、绿营广办新军。

办新军要钱,清廷虽然还穷的叮当响,江南余胜军控制区的赋税也是被林哲扣留了。但是清廷依旧掌控着全国大部分地区,而在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相继覆灭后。虽然说损失惨重,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清廷也是减轻了极大的负担。

要知道之前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可是有兵数十万。每个月需要耗费无数的军饷、粮草、军械,如今这两股大军相继覆灭后,朝廷自然不用支出海量的军费,从而可以腾出更多的军费用以办新军。

此外由于清廷已经无法从洋人手中购入洋枪样炮,而之前和春虽然和林哲达成了以战马换购洋枪、火炮的口头协议,但是自从林哲宣布扣留余胜军控制区内的赋税充当军费后,这种交易就是停止了下来。

前后持续一个多月的交易里头,和春只换到了一千支洋枪和五六门的旧式火炮后就停止了,为此他还付出了高达五百匹战马的代价。这算下来一支滑膛洋枪的价格,包括刺刀,配送的弹药等一套下来高达二十两银子,并不比1856年型小口径米尼步枪便宜。

外购军械无门之下,而清廷对洋枪的需求量非常多,所以曾国藩首先上书,请求开办军械局,并首先在老巢湖南开办了湖南军械局,用以生产洋枪样炮等。

后李鸿章也是联通其他几位督抚上书,请求开办军械局,这一次清廷为了保障军械局处于自己的控制中,是打算在天津设立一个军械局,也就是天津军械局。

至于这两个军械局什么时候才能够大规模量产洋枪样炮,那就得看清廷的投入力度了。

而从清廷的这一系列手段来看,摆明了是想要以鸵鸟政策拖延时间,然后埋头发展新军,最后期望利用新军和林哲的余胜军一战。

面对清廷如此反应,林哲惊奇于他们的忍耐力的同时,也是毫不客气的全面接管了余胜军控制区内的军政事务。

至此,虽然说林哲尚未公开化的造反,但实际上已经是撕破了脸皮,林哲和他的余胜军已经走上了独立割据的路子。

目前而言,余胜军已经控制了苏松太全部、常州府除江阴县以外的各县,镇江府的金坛县、溧阳县、江宁府的溧水县等。

浙江方面则是控制了湖州府北部的几个县,而嘉兴的话也算是处于余胜军的兵锋之下,林哲已经派人去接受当地的赋税和厘金等。

皖南方面,则是控制了广德州。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地区里除了商贸区外。其他地方余胜军只能算是军事控制,并没有完全插手当地的文官体系。

林哲只要当地的赋税。至于谁去当官对他而言问题不大,而且余胜军盘踞苏南和浙北数年。那些地方官员大多也是知道余胜军的厉害,既然朝廷那边没有明确圣旨说不让林哲收取赋税,那么他们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自然是乖乖的向余胜军交出赋税所得了。

而得到了上述州县的赋税收入,又是让余胜军的军费富裕了许多,要知道江南本来就赋税重地,当初江苏和浙江两省可是供应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数十万大军,如今这些钱粮都落到了余胜军手中,这钱不多才怪呢。

有了钱第一件事是做什么?自然是扩军了。

林哲洒出了大量的军费。除了筹建已经有规划的第六混成团、第七混成团、第八混成团外,林哲又是以驻扎湖州、广德的两个营为基础,扩编第九混成团。

同时又在绍兴老家招募一个新的混成团,是为第十混成团。

又利用从和春手中换来,以及自行从北方购入的数百匹优等战马,准备组建第二骑兵团。

如果上述五个混成团以及第二骑兵团能够顺利编成的话,那么余胜军的陆军规模将会直接翻倍,达到两万三千人左右的规模。

除了扩充陆军部队外,林哲还给水师营拔去大量军费。用以招募水兵,添购战舰,有钱的水师营已经向上海造船厂下了订单,以采购三艘四百吨级别的蒸汽暗轮战舰。此外还下单采购多达十二艘的八十吨级内河蒸汽暗轮炮舰。

如果这些订单顺利完成,水师营的规模将会直接翻倍,达到拥有六艘四百吨级别以上战舰。二十艘百吨以下炮舰的规模,总兵力会超过五千人。

林哲的整个扩军计划。其实核心思路就是把现有的余胜军兵力翻倍。

而除了这些余胜军的正规军外,林哲也是大力整顿协防团。首先是从原有的七个协防团从抽调精锐骨干,也就是原来的那些加强营士兵,统一编组了两个团,这两个团虽然继续采用协防团的称号,但实际上装备和待遇已经和余胜军正规军一摸一样了。

于此同时,余胜军对协防团的士兵来源也不仅仅限于之前的战俘,而也向民间的穷苦民众中招募,依旧只给予伙食,而不发给军饷。对新兵的要求也没有正规军那么高,基本上只要是青壮都要。

林哲是期望能够把协防团的规模从现有的万人扩充到三万人甚至更多。

面对几乎是只要身体条件合格,来者不拒的协防团募兵要求,很多清军、太平军的溃兵都是趁机加入协防团,只为了混一天三餐饱饭。

这些协防团都是林哲准备的炮灰兵力,战斗力虽然不咋地,但是也要拉上战场的,而同时余胜军的正规军和协防团兵力总数都还是太少,外出打仗的时候,广大腹地也需要一定的兵力进行弹压,防止地方土匪、流兵兴风作浪。

为此,林哲以强势手段,在各府开设巡警处衙门,强行把各府县的各种地方武装力量收编为巡警部队,统一编练巡警营。

这个过程中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这年头基本上各个县令,知府手中都有数量不等的武装力量,尤其是安徽、浙江、江苏等长期和太平军作战的地区。

你余胜军要收编他们的武装力量,自然是会遇到阻碍的,比如已经高升杭嘉湖兵备道的曲胜潮,他就死活不肯让手底下的两千多民壮被收编。

结果被林哲从上海派来湖州主持军务的许鹏安直接调集刚编成,都没完成训练的第八混成团、第九混成团联合剿灭,林哲还特地给曲胜潮扣上了“私通粤匪”的罪名。

就连身在杭州的何桂清极力反对都是没用,只能眼睁睁的余胜军第八混成团从杭州城外北上湖州,然后联合第九混成团把曲胜潮的湖州勇营给镇压并收编了。

曲胜潮兵败北逃,最后跑到扬州投靠李鸿章去了。

尽管整个收编控制区内其他武装的过程有些曲折,但总算是进展顺利。

纵观整个1856年的夏天,林哲都是忙着扩军,整顿内务上,他要积蓄力量发起最后的冲击!

而太平天国和清军两边也没有闲着,一个个都是磨拳搽掌,练军扩军,然而有意思的是,自从六月份后,江南地区的余胜军、太平军、清军之间的交战却是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

太平天国那边的石达开等人也不傻,自然是知道了林哲和清廷已经分道扬镳,就差直接举起反叛了,这个时候太平军和余胜军打生打死的话,岂不是便宜了清军?

别说打了,石达开甚至还派人到上海秘密求见林哲!

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109章 四千对四万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43章 惨胜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7章 募兵买枪第68章 十万两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33章 中华门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173章 冯宝才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367章 战略调动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37章 遭袭第521章 裕祥号事件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264章 十二月调整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149章 董离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32章 大战前夕第91章 攻城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779章 立储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43章 惨胜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14章 方德嫔第7章 募兵买枪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624章 婆罗洲第52章 上海乱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94章 狂傲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