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镇江兵变

面对城外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发动攻势的中华军,吴汝孝是深感无奈(清末枭雄163章)!

尽管前期他已经收缩兵力,同时囤积了大量粮食准备长期死守,但是奈何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有些大(清末枭雄163章)。

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好一些,当时的中华军想要围点打援,所以对镇江只是发动炮击,进行一些准备性质的进攻,并没有说大规模攻城,反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围歼李秀成的援兵上来。

如今李秀成所部已经覆灭,林哲得以把第三师以及第五师以及两个协防师的兵力都调集到镇江来,兵力大大加强的中华军对镇江展开总攻后。

镇江城的吴汝孝所部立马就是顶不住了,城外的中华军似乎是铁了心要拿下镇江场,进攻的时候根本就不顾忌伤亡。

吴汝孝还不知道,这些攻城的时候大量死伤的根本就不是中华军的正规军,正规军宝贵得很林哲可舍不得把他们当炮灰用,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中华军的正规军一直都只承担了火力支援和督战队的角色,从来就没亲自上阵攻城。

攻城的主力乃是中华军里的协防军,尤其是那两个刚编成的第九协防师、第十协防师更是被当成了真正的炮灰使用,一次一次的把他们强行驱赶上去冲阵。

要知道这些人在数天前还是太平军士兵呢,换句话说,实际上这场镇江就是太平军自己打自己。

随中华军方面的协防军死伤越来越多,镇江城的守军也是死伤惨重,而事先构筑的诸多城外壕沟工事已经是被逐渐攻占,目前双方已经是围绕着城墙进行最后的争夺。

当中华军对镇江发起总攻五天后,已经是数度攻上了城头,尤其是那些刚投降,但是依旧被逼着剃了光头的第九协防师的士兵们,更是不至一次的攻上城头。

爬上城头的他们和太平军进行肉搏战后给太平军带来了大量死伤。

这个时候,林哲也注意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的,那就是似乎这些投降了自己的前太平军士兵打起仗来,比他们还是太平军的时候似乎要勇猛的多,他从战报上得知,丹阳之战的时候李秀成率领两万人和第三师等部队进行大战,只坚持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全军崩溃。

而现在呢,这些刚投诚的前太平军士兵们杀气他们的昔日战友来,似乎要勇猛的多。

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为了加强这些协防军的战斗力和忠诚度,中华军给予的待遇算是比较丰厚,另外一方面中华军又是强逼着他们统统剃了光头。

一旦剃了光头,那可就绝对没有后退之路了,满清看见了你得打,太平军看见你也得打,除了继续在中华军里混下去,他们已经是没有多少退路了。

再者,中华军以军法严苛著称,这溃败百分百会被阵前斩杀,要知道这几天来,中华军的督战队阵前斩杀的协防军逃兵就有数百之多。

而向前进攻的话虽然也危险,但实际上这年头的战争又不是一战二战,不会动则就死伤几千几万的,正面作战的时候实际上死伤也比较有限,大规模的死伤一般都是发生在溃败的时候。

纵观中华军的多次战斗,往往正面作战的时候他们杀伤的敌军数量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绝大部分都是在敌军崩溃后,己方乘胜追击而杀伤的敌军数量。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华军对协防军也是区分对待的,派去充当主力爬墙作战的一般都是各协防师里的陷阵营士兵,这些士兵的勇武本来就比较好,一般都是各协防师里的主要战力。

如此也就导致了一个假象,那就是这些协防师在攻城的时候表现的比较勇猛!

然而不管怎么说,通过连续不断的进攻,如今的中华军已经是攻上了城头,而一旦让中华军占领了城墙,那么这镇江城也就可以宣布失守了。

面对这些情况,吴汝孝心急如焚,这数天的守城,他麾下的将士已经死伤至少三千余,别以为他麾下有三万人,只死伤三千只占了其中十分之一而已,似乎没有伤筋动骨,但事情是不能直接看数字表面的。

任何军队都有一个可以承受的伤亡比例,而一旦超过了这个比例,那么就会引起连锁的崩溃反应。

而大量士兵还是伤而未死,大量的伤员躺在城墙后或者其他地方,整日整夜的哀嚎,这极大的打击了军心士气。

如今城头已经数度失守,城内的将士士气普遍低下,就算是大量中高级的将领们也对能不能守住镇江抱以悲观态度。

这不,今天的军议上,诸多将领就是唉声叹气着说:

“如今天京那边已经不可能向我们镇江派出援军了,单凭我们的力量要守住镇江困难之极啊!”

“是啊,自从当初忠王的援军中了中华军的奸计而覆灭后,我们已经没有了任何援兵了!”

“什么忠王啊,这个李秀成竟然敢投靠到中华妖军之中,如此叛徒枉费了天王和九千岁对他的信任!”

“大军已败,为了保全上万将士的性命,忠王他也是迫不得已啊,难不成换了在座诸位还能坐视麾下数万无辜将士惨死不成?”

此话一出,在座诸人都是沉默不语,现在这种情况大家都非常明白,那就是镇江肯定是守不住了,还能守上一天或者三天、五天都没有区别,城破是肯定的。

这并不是他们作战不力,实际上他们已经是拼了老命守镇江,但是奈何对手实在太过强大,仅仅依靠他们守不住啊,而天京那边已经不可能派出援军了。

天京原本虽然有不少兵力,但是之前已经派出了两万人,剩下的兵力顶多也就四五万而已,如果再派出援军来,估计也是有来无回的局面,石达开不可能那么傻继续派出援兵来自杀。

外无援兵,而己方这边城外的诸多壕沟工事已经相继失守,目前只能苦守城墙,从敌军已近数次登上城墙来看,这城墙还能坚持几天也是个未知数。

而真到了城破的那天,在座的这些人的下场恐怕会很不妙!

此时,有人开口了:“外头不是送来了书信吗,不如我们……”

他的话还没有说话,立马就是有人大声喝骂:“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也要学李秀成那叛徒吗,想要投靠妖军,我誓死也不答应!”

当即,又是有人加入了骂战,一个个说着要死战,也有说着镇江守到今天这个程度上,他们已经无愧于天王,为了数万将士的性命,要忍辱负重。

吴汝孝看着他们,心中也是叹气不已,如果是在几天前他们那里敢公然说什么投降之事啊,但是现在眼看着局势越来越不妙,这些人已经是按耐不住了,他们也想要活命,更加想要保住荣华富贵。

别以为太平天国以上帝教这种宗教信仰立国,就个个都是信徒了,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下层的士兵以及低级军官们而言,他们对宗教比较信仰,但是在上层却并不是如此。

别的不说,以前的东王杨秀清就是完全把上帝教当成了自己的统治工具,有事没事就玩天父下凡,你要跟我说杨秀清内心里信什么上帝教,还不如说杨秀清自己就是上帝呢。

如今的石达开也是个不信教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和杨秀清一样,继续把洪秀全架空,自己当上九千岁独掌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了。

其实和所有政权一样,上层的权贵们追求的荣华富贵,太平天国也不能免俗,要不然当初打下天京后,太平天国的上层也不会变的奢华享福了。

吴汝孝和他手底下的这些将领们虽然还算不上是太平天国的顶级权贵,但是也算是统治阶层,如果继续顽抗的话,一旦城破他们不但会失去荣华富贵,更有可能性命都会丢掉。

这种情况下,林哲给城内送去了劝降书,而劝降书中说只要他们愿意主动归附,他们不但可以前嫌尽免,而且绝对不怜惜高官厚禄。

如果投降的话就可以继续保持荣华富贵,就算是投降过去受到猜疑不能继续领军,但是这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是可以保证的,总比城**死强得多。

而且中华军和清军不一样,清军那边是很少大规模接受太平军的俘虏,甚至还会大规模杀俘。而中华军的话目前为止没有大规模杀俘的事情发生过,而且大家也都知道,林哲麾下的协防军可都是一些降军。

这投诚过去的话,手底下的性命不但能够保住,而且还能够继续当兵吃粮,现在的中华军已经举起反旗,今后四处征战急需英才效力,自己如果愿意主动归附的话,未必没有获得重要的机会!

最最关键的是,这镇江眼看就要守不住了,这也就怪不得这些太平军将领们谋求退路了!

两天后,中华军再一次在南城门攻上城头,而且这一次中华军在协防师的士兵们登上城头后,就是迅速投入了一个正规步兵团登上城墙,有着这个正规步兵团的加入,他们迅速占领并扩大了城墙区域。

这个时候,吴汝孝终于是无法弹压住手下将领的投降之意,当晚,数个想要主动投诚的将领率领各自的亲兵部队发起兵变,诛杀了多个坚决反对投诚的太平军将领,然后又是控制了吴汝孝的亲兵部队后。

十余名将领齐齐跪在吴汝孝的门前,跪求吴汝孝为城内十余万军民性命忍辱负重,献城投诚于中华!(。)

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71章 扩军五千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8章 营制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636章 风波起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78章 各方利弊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36章 追击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20章 伤亡悬殊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559章 句容马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394章 饿狼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108章 主动出击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654章 火药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4章 扩张护院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236章 腥风血雨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471章 穷教育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53章 东进上海第607章 北海国购舰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281章 黄以典再现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90章 骑兵出击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11章 山阴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