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线列对射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外人对中华军的最大印象就是火器极为犀利,因此那些效仿余胜军的太平天国新军、清朝新军无一例外,都是极为重视火器的运用(清末枭雄184章)。

但是一支合格的近代军队不仅仅只是火器犀利,实际上近代军队的刺刀冲锋才是更恐怖的,纵观近代部队的战斗,绝大部分都是依靠最后的刺刀肉搏才击败对手的。

中华军也不例外,在早期阶段也就是余胜军时代里,他们和林成庭所部的多次交战中,虽然依靠火器犀利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战略优势,但实际上最后横扫战场的却是他们的刺刀冲锋。

又比如去年丹阳一战,施清瑄率领第三师迎战太平天国李秀成所部,最后也是通过大规模的刺刀冲锋才彻底击溃敌军(清末枭雄184章)。

外界传闻的中华军只是火器犀利,不擅肉搏,但实际上中华军同样擅长刺刀冲锋,只是中华军为了避免伤亡很少这么干,但是每一次发起刺刀冲锋的时候,都能横扫整个战场。

而今天,同样也不例外!

面对明晃晃的刺刀林,那些在中华军的三轮齐射下依旧硬抗着没有崩溃的三百多江淮新军终于是撑不住了,任凭几个军官大声叫嚷着开枪,顶住之类的话,但是那些士兵们却是颤抖着根本无法把子弹装填上。

很快,就有人转身逃走了,有了一个就有第二个,当中华军的刺刀已经冲上去的时候,第一排的江淮新军士兵瞬间死伤惨重,而这个时候仅存的那些江淮新军士兵就更是直接扔下枪支掉头就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当第八步兵团第一营冲进了被炸毁的城墙缺口后,堵拦缺口的三百多江淮新军就是瞬间崩溃。

面对溃逃的敌军,张闾宝并没有下令部队继续前往追杀敌人,因为此时此刻,他的任务并不是杀伤多少敌人,而是死死地把控住这段缺口。好让后续部队增援上来并通过这个缺口对城内的清军发起进攻。

虽然堵截缺口的部队崩溃了,但是清军显然是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一旦放弃那么就宣告整个扬州城防体系的崩溃,到时候就算是可以在扬州城内继续顽抗打巷战。但是也很难真正的挡住中华军的进攻。

很快,就是有一个清军将领率领着数百名江淮新军朝着缺口涌了过去,而更多清军,尤其是那些绿营旧军也是涌了过来,短短几分钟里。清军竟然汇集起了超过千人的部队发起了反攻。

张闾宝看着那么多清军朝着自己的部队发起反攻,也是皱起了眉头,这扬州城里的清军由于江淮新军的存在,比以往遇到过的那些太平军难缠多了。

此时面对千人敌军的反攻,要想挡下来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会失败,所以张闾宝当即命令收整队形,准备以最完美的状态来迎战这些反攻的敌人。

他也不需要单独抵抗多久,只要五分钟,最多十分钟。那么后续的部队就能够赶上来。

毕竟第八步兵团的另外两个营要增援上来也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如今的战斗是围绕着这个缺口进行,两侧的城墙上依旧有着大量的清军,如果不把缺口两侧的清军给压制住,不单单之前进攻缺口的第一营会遭到三面打击,也会给后续部队带来严重的麻烦。

此时从天空上俯视,就可以看见第八步兵团的三个营实际上是一字排开,第一营位于中间占据了缺口位置,而另外两个营则是在两侧,分别用手中的步枪压制城头上任何敢于冒头的清军。

但是现在。既然第一营已经攻入了城墙缺口,那么第八步兵团的第二营、第三营也就不用呆板的继续在两侧掩护,因为现在掩护已经没有意义,最关键的就是通过这个缺口。越过扬州西城墙向纵深挺进,彻底撕碎清军的城墙防御体系。

而在第二营、第三营整理队形、然后增援第一营的时间里,第一营也是遭到了清军的猛烈反攻。

因为现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清军将领都知道,战斗已经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不能把缺口重新夺回来并堵上。那么等待清军的就是一场彻底的溃败。

于是乎,上千名士兵,包括江淮新军,绿营旧军在内,在他们的将领头目的带领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看着前方潮水一般涌过来的清军,张闾宝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退,那么是最后用刺刀肉搏也要守住。

由于城墙内的地方也不算开阔,可没有几百米以上的开阔地方让中华军从容打出好几轮的排枪,那些清军最近的距离第一营只有一百多米。

所以不用任何的等待,张闾宝就是让士兵们进行装填,然后开枪!

随着阵阵的枪声响起,那些清军士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只是让张闾宝觉得意外的是,也不知道江淮新军是不是学起了中华军的战术。

因为冲在最前头的并不是那些江淮新军,反而是那些绿营旧军。

而等第一营的一轮排枪过去后,那些冲在最前面的数百名绿营士兵纵然因为死伤惨重而再一次崩溃,倒是他们崩溃之前出现的却是那些端着滑膛洋枪的江淮新军。

此时,他们相距已经不足七十米!

看到这种情况,张闾宝心中暗骂一声:“靠!”

这江淮新军竟然让那些绿营士兵当人肉盾牌,不然的话他们怎么可能毫无损伤的突进到七十米左右的距离。

下一刻,那三四百名江淮新军士兵就是齐齐扣下了扳机,啪啪声响起后,尽管滑膛洋枪的命中精度远远低于米尼步枪,但是依旧给排着密集三列队形的第一营造成了部分伤亡。

瞬间就有近二十名站在前排的士兵倒下!

而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体现出了中华军进行线列作战时的战斗力!

只见最前排的士兵们看都没有看身边倒下去的战友,而是继续进行装填,虽然有人因为紧张而导致装填速度变慢,但整体上队形丝毫不乱。

而第二排的士兵已经是踏步上前,自动填补了第一排因为死伤而出现的队列空缺,仅仅是遭到江淮新军排枪打击后的四五秒内。第一营的线列队形中的第一排就是恢复如故。

此时,双方都是陷入了短暂而紧张的装填时间,这个装填时间虽然只需要二十秒左右,但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秒都让张闾宝觉得如同一百年那么久远。

不过张闾宝并没有和对面那些不断喝骂着让士兵快点装填的江淮新军的军官们一样,他只是和以往一样平静的骑在马上,等待着自己的士兵完成装填。

他相信自己的士兵在如今这种紧张状态下依旧可以高效的完成装填,没有必要去大声喝骂和催促。

因为他麾下的士兵是中华军里训练多年的精锐士兵!

第八步兵团,前身是第五混成团。而第五混成团于1855年四月编成于上海,士兵主要来源于浙北地区,虽然浙北地区算得上是国内经济上比较发展的地区,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该混成团的兵员素质,因为和正规军的所有士兵一样,第六混成团的士兵都是从当地的农民中招募,清一色的良家子。

目前为止,除去骑兵部队这个募兵比较特殊的部队外,皇家陆军的其他部队里所有士兵,清一色的农村良家子。没有小市民、流民、溃兵之类的存在。

去年林哲举旗反叛,成立中华大元帅府时,把所有正规军整编为四个步兵师,并新建一个第五步兵师,当时的驻扎在常州的第五混成团被编入第三步兵师,期内诸多附属部队被纳入师部直辖,而剩下来的三个步兵营则是被改变为第八步兵团。

因此从去年年初算起,张闾宝的第一营的士兵们已经编成并训练了两年又两个月。

但是张闾宝率领的这个第一步兵营却不仅仅如此,因为第五混成团的前身是余胜军实行小团编制时期的‘第四团’,该团编成于1853年十月。由早期第二团的三个步兵连扩编而成,而第二团又编成于1853年六月十八号。

当初筹建第五混成团的时候,其第四团就是改称第十三营,第五混成团改编为第八步兵团后。第十三营直接改称第一营。

也就是说,张闾宝率领的这个第一营,其编成时间可以追溯到1853年六月,这个建军时间纵然无法和第一团这个资格最老,也就是一开始的余姚县勇营相比,但是在中华军几十个步兵营里头。其资历也足以排进前五之列。

这从第一营里还有几十来个1853年参军的老兵士官就可以看得出来,该营的士兵一个个都是老兵精锐,最长的已经参军四年,就算是新补充的士兵也至少参军一年以上。

士兵的参军时间够长,那么参加过的战斗就越多,要知道这几年中华军可是没闲着,早年和林成庭打,和上海小刀会打过,又和吴汝孝打过,大小战事相当多,太早期的就不说了,就说第三师第八团编成后就是广泛参与了去年到今年的中华军一系列战事,具有丰富战斗经验,该营的战斗经验并不逊于中华军内的任何一个步兵营。

所以你可以看到他们从容的装填,几乎无视了倒下地上的战友,无视了对面也在装填的江淮新军,他们一个个低着头装填,浑然不顾外界的任何事物。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十几秒过去后就有士兵抬起了枪支,又是数秒后全部士兵已经把枪支抬起。

而这个时候,对面的江淮新军的士兵却依旧在装填!

张闾宝自然不会浪费哪怕一秒的时间,很快就是下达了射击了命令,随着‘射击’的命令下达,又是一阵啪啪枪声响起。

张闾宝看着对面已经倒下大一片的江淮新军,心中冷笑一声:和我的第一营比线列对射,你们还不够格!(。)

PS:

月初了,手里有保底月票的同学们把月票砸过来吧!

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617章 出巡第559章 句容马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76章 乱世重典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19章 主动追击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618章 阅舰式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108章 主动出击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131章 敌骑来袭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624章 婆罗洲第18章 黎明危机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13章 见黄宗汉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53章 东进上海第52章 上海乱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173章 冯宝才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2章 土匪危机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8章 身陷危机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316章 国宴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668章 布拉镇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80章 扶持军工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