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

坐在居仁堂二楼的办公室内,林哲并没有着急去翻开已经摆在案桌上的各种文件,桌上的这些文件要么是内阁、统帅部那边的报告文书,要么是下面的高级官员送上来的奏折(清末枭雄234章)。

而且这些文书都不可能是什么加急文书,如果是加急文书的话,比如重大军情一般都是即使禀告,并不会说摆在林哲的案头上等他翻阅。

而这些日常文书他也不着急,反正事那么多,早干晚干也干不完,哪怕是他埋首二十四小时工作,他的案桌上永远都会有着一大堆的文件。

所以他很有闲情坐了在了用于接见臣下的沙发上,然后自己动手开始泡茶!

林哲前世的时候虽然也喝茶,不过也就是当成水喝,没什么特殊的爱好,而到了这个世界后,前几年他对喝茶也没她特殊喜好,不过他经常在接见臣下的时候,为了以示笼络,重视之类的,经常会在办公室里招呼臣下们喝茶,这久而久之也就喝习惯了。

现在的习惯性泡茶,不是因为他喜欢喝,而是习惯了!

倒水煮水,待水开了先温一边杯子,然后再捏了一小撮茶叶投入茶壶中,又稍等待煮水壶中的开水略凉,留有**分热度后倒水入壶后,洁白的山泉水如同一条细线飘入茶壶中,茶壶内的茶叶在水冲之下当即翻腾了起来,翻腾之间淡淡的白色水雾渐渐升起,同时一股若有若无的茶叶清香也是散发于空气之中。

这用的茶叶乃是今春的西湖龙井,当然了,这茶叶也算好,但绝对不是什么悬崖边上只有几颗茶树的孤珍异品,乃是皇室产业自家的在杭州西湖的茶庄自行生产的。

皇室产业的前身即林氏商行,虽说以生丝为主业,但是和其他的大家族一样,也做着诸多乱七八糟的产业,以往林家里的产业涉及的行业多了(清末枭雄234章)。客栈,布匹,各种商铺,甚至当铺。米行都有,不过都是一些小生意,如此说赚钱,但不如说是为了自家服务的。

林家在杭州那边有个茶庄,规模不大。产出的茶叶里极少数珍品都是林府自家用或者送给亲朋,剩下稍次一些的才会拿出去贩卖,一年除开人工等各种开销,年景好的时候多不过赚几百两,差的时候还入不敷出。

现在的这茶庄依旧老样子,皇室产业负责这些杂七杂八产业的人也是搞了个什么皇室茶叶的招牌,试图扩大规模,把茶庄价格炒起来,但是一时半会是看不见成果的了!

冲泡了一壶茶后,林哲一边喝着。一边把目光再一次投向窗外,平仁堂的外面就是一大片的空地,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更远一些则是还在施工当中的新华殿以及中华门等建筑。

其实林哲对这个平仁堂还是比较满意的,地方格局虽然小了些,但是小有小的好处,比如说现在受限于地方不足,宫务厅的大部分机构还在设置在宫外,只有秘书处和侍从室两个机构的部分重要科室,才在平仁堂设立了办公机构。总人数也就四十来个。

这人少了,也就显得更安静一下,不会和当初在商贸区官邸的时候一样,几百号人呢都挤在一起办公。

而一旦等新华殿建好后。估计也会恢复到这种装填,宫务厅除了财务处外,其他的人肯定是要入驻办公,然后统帅部肯定也会在新华殿设立一个机构,内阁那边的人肯定也会天天往哪里跑,到时候偌大一个新华殿。估计办公的人少说也有两三百人。

没办法,虽然说这新华殿是作为前主殿,但从一开始这个建筑的设计用途就是办公,接见。

可不是说和其他封建王朝那样,耗费巨资建造偌大一个宫殿,一年也用不了几次!

如果说的实在一些,那么这新华殿其实就是一栋办公大楼,和宫殿没多大关系。

喝完一杯茶后,林哲才是坐在办公桌后,按照往日的办公习惯,他先是看了遍内阁以及统帅部递上来的每日简报。

内阁那边没什么大事,说的都是各部门的日常事务,林哲略微扫了一眼后就是放下了内阁那边的简报。

然后拿下统帅部的简报,统帅部的简报倒是说的多一些,首先说的就是外头的几支大军的动向,说苏北的施清瑄已经率军南返,正在桃源和清军激站云云。

又说福建的第三军近期在福建漳州府一带又和清军打了一次,歼敌数百!

除了这些简单战报外,还说部队的冬衣依旧不足,军需部虽然已经勉力采购,但是目前采购到手的冬衣依旧数量不太够,北面作战的几支部队还好一些,冬衣都以前准备妥当并发放了下去,但是在南边作战的几支部队,比如说第三军的冬衣还没着落呢。

军需部到处下订单,但是由于数量多,而且目前中国也没有什么大规模的,现代化的成衣被服厂,前几年的时候都是找一些大商人分散订购,而这些大商人也不是他们自己组织人手生产,而是把订单再细分出去,最后往往会落入一些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又或者是一些妇女从商铺领了料子,然后自己回家做。

这种模式麻烦不说,而且被层层过了一手后,导致价格有些高,如果不是林哲严禁军方搞乱七八糟的生意的话,估计军方都要自己开个厂子自行生产衣服鞋帽被服了。

不过为了保持军队的纯洁性,避免让军队转化为企业商人之类的,所以林哲从来都没有准过,就算是兵工厂都不能军方直接插手。

军方要搞兵工厂,都只能用预付款的模式进行扶持,不能说自己直接开一个兵工厂,这想要搞什么被服厂就更没戏了。

自己搞不行,民间又没大规模的被服厂,而现在的军服以及被服等采购价又太高,所以军需部在简报里提及,能不能让内阁的工商部等协调一些,解决军方采购被服困难的问题。

看到这一条,林哲拿起笔画了个圈,然后旁边批注:转内阁工商部议!

这些每日例行的简报不算多。军政两方加起来也就二十来条,很快就看完了,处理完这堆后,他抬头看了眼。

还有三叠文件。前头的一叠乃是内阁递上来的七八分详细报告,这可不是什么简报,而都是大部头,一般都是几十页往上走。

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只掂量了厚度就知道至少五十页以上。林哲可没时间全部看完,他只是看了前面的概述而已,这说的是一份整顿各地常关,城门税等关卡税收的报告,乃是财务部商税司递上来的。

这首页还分别有财务部大臣齐宣浩的意见:有理有据,可择地试行。

还有内阁总理大臣毕余同的意见:虽有不足之处,然不失为现今可行之法!

林哲没有细看内容,他随手翻了两页,然后就是拿起笔批注:转秘书处阅。

而后的几份文件,他也大多这么处理。尤其是司法部递上来的一部新编刑法细则,不仅仅是数百页之多,而且都是一些枯燥无比的专业名词,他连看都没看,直接批示转秘书处阅!

简单来说就是让秘书处的诸多秘书们来看这些大部头,然后向林哲提出建议,让林哲知道这些报告到底说了啥。

再过来就是翻看起臣下们递上来的奏章,这些奏章数量也不算多,明清的皇帝一天上千封奏章,但是林哲一天所看的奏章不过几十封而已。这是因为只有地方府级主官、中央各部处级主官等以上的中高级官员才能送密折进来。

数量不多,林哲也就看的稍微仔细一些,拆封后,看见是谢恩折一律直接扔下。这些谢恩折都是中高级官员有了新任命或者其他钦命赏赐的时候上的谢恩折,没什么实际意义,所以林哲看都不看,直接扔一边了。

然而有几封是弹劾别人奏章,其中一封上折子的是江苏巡抚薛焕,弹劾的乃是他江苏治下的若干官员。当即林哲把折子放在一边,这事稍候要处理。

再过来他就是看见了宋关前递上来的谈何苏松太地区基层吏治败坏的折子,看着看着眉头就是皱了起来,看完后,再拿过薛焕的折子,先后在这两封折子都批示道:“转督察院议!”

这批示并不是‘阅’,而是‘议’。意思就是要让督察院处理这事,然后给林哲汇报一个结果!

从上就可以看得出,其实林哲的日常工作并没有说天天对着文件看,因为他很少亲自处理这些报告的内容,他的处理模式或者说批示大体上可以分为这几种:

最常用,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就是‘已阅’‘知道了’,这种没有特殊含义,如果没有特殊的话,林哲的大部分批示都是这几个字。

然后就是一些字数较多的批示:比如‘转秘书处阅’,这是表明我还没看文件,等秘书处的秘书们详细看了,我再做决定。

然后是‘转工商部阅,财务部阅’这种,这种一般设计到多部门的协调工作,比如说军方要求让工商部配合采购冬衣,就是这种,军方那边不能直接找到工商部去啊,所以林哲当了一个居中的协调人。

然后就是‘转某某部议,着某某人议’,基本就是直接下命令让某部门,官员开启某项工作了,林哲要对某件事得到一个结果。

然后还有一些较少用的,比如‘转部议’,说的是事情重大,要内阁各部门举行联合会议进行专门的研讨,决定,得出结果来再报给他林哲。

还有就是一些直接驳回的,一般都是用‘再议’二字。

林哲没有学那些古代勤勉无比的帝王一样,天天都对着奏折看,对于一些日常政务,他大多是不太管的,而一些重要事项也交由秘书处代劳,他所要做的工作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坐在他的皇位上,俯视着这些为他工作的臣下们,谁干得好了就赏谁,谁干的坏了就罚谁。

所谓帝皇之术,核心不外乎两个字:驭下!

至于那些什么事都喜欢自己抓在手里,什么都插一手的统治者,要么把国家玩残了,要么把自己玩残了,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例外。

对于林哲而言,日常政务并不是处理这些文件,而是接见军方要员们!

基本上每天林哲都会接见若干将领官员,大部分时间是安排在下午,不过有时候也安排在上午,这主要是看秘书处那边他对的时间行程规划。

把桌子上的这些公文清光后,林哲抬头看看时间,座钟上已经显示快十一点了,当即拉下了旁边的拉绳,很快外头就是轻敲了两声,随即门被推开走进来一个穿着中华装,年约三十的人。

林哲整个人背靠在椅子上上,一边放松着自己的身体一边道:“我记得今天上午有安排的,是谁,到了没?”

当即,这随从秘书就是一边收起桌子上的一大堆文件,口中还同时道:“是财务部的泰大人,他如今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林哲闭上眼:“十五分钟后领他进来,还有准备好茶,换上乌龙茶!”

随从秘书当即低头称是,然后就是抱着一堆的文件出去 了!(。)

第343章 侯客室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96章 沉默冲锋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414章 方德嫔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73章 设卡收税第478章 密室会谈第521章 裕祥号事件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654章 火药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15章 公然敲诈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25章 提亲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11章 山阴陈家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34章 危机!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425章 提亲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594章 海军修正案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