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

目前主力部队有八个师,即七个皇家陆军步兵师、一个近卫师,三个骑兵团以及若干独立重炮营,按照战略司的规划,那么还需要在扩军五个师以及两个骑兵团,整合成立一个重炮旅(清末枭雄243章)。

如果该扩编计划得以顺利实行的话,那么明年主力部队的规模将会膨胀到十三个师,五个骑兵团,一个重炮旅,总兵力预计会超过十二万人。

这十二万人咋一听上去很多,但是分散到各条战线以及内部统治区进行弹压任务的话,那么具体到某个方向上,实际上皇家陆军的兵力还是相当的少。

比如说按照战略司的规划,明年皖南以及皖北南部方向,第二军和第四军是无法得到皇家陆军的增援,依旧只能各辖有一个皇家陆军步兵师而已,现在用于进攻安庆的皇家陆军不过只有八千人。

兵力最多的苏北地区,到明年顶多也就只能得到两个师一万多人的增援,到时候第一军和第五军加在一起,其主力部队,即所辖的皇家陆军也只有五个师,兵力大约四万人上下。

因此即便是这扩编计划近乎让总兵力增加了一倍,但实际上对于中华帝国的庞大国土以及多条战线同时开战来说,区区十二万的皇家陆军依旧无法有效的取得太大的战略优势。

因此战略司制定的扩编计划中,协防军的整训以及扩编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为了有效配合皇家陆军的各项作战任务,目前协防军的兵力还是太少,战略司的同僚们一直认为,协防军的兵力至少应该是皇家陆军的两倍以上,最好是能够达到三倍!”

陈安旭如此对林哲说协防军后续扩编的重要性:“至少需要建立四十个协防师才能够初步满足我军的次要作战任务需要,而如果能够建成六十个协防师,那么就能够充分的支援皇家陆军的作战任务!”

林哲并没有因为听见陈安旭一说几十个师就大惊小怪的,因为协防师的编制就是他亲自制定的,自然是非常清楚,中华军中的协防师。实际上是纯步兵部队,而且编制较小,一个师大约是四千五百人左右。

要知道现在中华军就已经有二十几个协防师了,但是总兵力只有十万人左右。即便后续扩张到四十个协防师。其总兵力也不过十八万而已,哪怕是六十个协防师,并且这六十个协防师都是满编制的话,其总兵力也只有二十七万而已。

而按照中华军去年以及今年的作战传统,一般都是两个到三个协防师配属一个皇家陆军师组成某个方向的战斗支队。建立军级编制。

中华军现有五个军里头,除了第一军比较特殊一些外,其他四个军都只有一个皇家陆军师,再配属两个或者三个协防师作战。

同时协防军也不仅仅到前线当炮灰,实际上他们还需要承担弹压地方的重任,因为也需要分散出去不少协防军(清末枭雄243章)。

也就是说,按照中华军目前的体制,协防军的总兵力是需要达到皇家陆军的两倍以上才堪堪够用。

然而协防军也皇家陆军不一样,不是说有钱有粮就可以扩编的,因为你得需要士兵啊。而协防军的士兵来源清一色都是俘虏,这能不能抓到大量的俘虏就成为了协防军能否壮大的重要因素。

而这种因素是不可控的,并不是所战略司这边说要扩编协防军了,就立刻有好几万的俘虏士兵冒出来可以用。

对此,陈安旭提出了另外一个解决方案:“考虑到协防军扩编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对我们战略司方面可以认为,把协防军进行分化,细分为前线战斗部队以及后方守备部队。

前线战斗部队依旧采用目前的协防军体制,通过接受俘虏而扩,跟随皇家陆军持续作战。而另外一方面,我们认为可以效仿皇家陆军组建一支地方守备协防军。

这种协防军的士兵同样招募而来,发放的薪饷可以稍次一些,武器装备方面可以沿用冷兵器以及旧式火枪。此举虽然会较大程度的增加我军的人员薪资开销,但是目前我军军费充沛,限制我军发展壮大的最大因素并不是军费,而是枪炮的产能!”

陈安旭显然是对自己所说的这种地方守备协防军抱有极大的期待,脸上露着兴奋继续道:“而且兵员以及训练等体制都和皇家陆军一样,必要时候这些士兵就能够直接补充到皇家陆军中。或者是后续等枪炮产能上来后,这些士兵通过换装新式枪炮,立马就能够形成不逊于皇家陆军的战斗力!”

林哲听着的同时,也是把手中的报告书翻到了‘地方守备协防军’那一页上,报告书上写的自然要比陈安旭简单的口述要详细的多。

只见他看了半响后才开口道:“这个地方守备协防军,成本略大,而且是纯步兵部队,没有炮兵,骑兵,辎重等辅助兵种,和正规军的差距太大!”

林哲觉得这种地方守备协防军的前景虽然好,但是性价比有些差,如果不让他们当主力上战场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和皇家陆军争夺优质兵员,并给他们发放高额的薪饷,但是如果让他们充当主力部队的话,只装备冷兵器和旧式火枪肯定不行,那么是后来换装了米尼步枪,但是也会因为缺乏骑兵、炮兵、辎重等辅助力量而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

不过战略司方面提起了,林哲也是觉得有必要改一改目前中华军的体制,目前中华军只有皇家陆军和协防军,前者是主力,后者是炮灰。

而这中间还缺了一种,那就是具有预备役、地方守备等任务属性的部队!

如此看来,这地方守备协防军也是有必要的了,不过不能和战略司说的这些搞,所以林哲继续道:

“既然新立部队是定位于二线战斗部队,那么就应该归属于皇家陆军行列,编制上应该和皇家陆军一样,不过具体可以略少一些,皇家陆军那边一个师有一个辎重团,这种二线部队先建一个营就好。炮兵也可以缩减一二,但是一个师至少得配属两个连的炮兵。

装备上以现有空闲装备为主,我们不是还有封存的滑膛枪以及旧式火炮吗,先调过来用着!”

林哲说的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把这些二线部队当成了皇家陆军的预备役,先连着,然后等军械产能上来了,一换上新式枪炮的话,那么就是主力部队。

当然了。花费也会比陈安旭开始说的地方守备协防军要多一些,不过一分钱一分货,如其花钱搞个半桶水,还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呢!

再者,林哲也是知道,协防军这种模式的部队是不合时宜啊,也无法长存下去的,现在有源源不断的俘虏可以补充,战争也是持续进行,所以协防军能够保持下下去。但是等战事稍停,这些协防军就会失去兵员的来源,而林哲也总不能一直强迫协防军的士兵免费帮他打仗不是,到时候如果要留下一部分来,估计也是要进行改变然后按照正规军来对待。

如此到以后从协防军里改编,还不如现在就新立框架,建立一支全新的二等部队来逐渐承担协防军的作战任务,等国内统一后,立马就可以把协防军给裁撤掉。

“嗯,你记一记。除了上述朕说的那些外,后续的地方弹压任务,一律由新建之守备部队承担,现有之协防军一一逐步调往前线作战。弹压各地方需要多少守备部队到时候你和参谋部其他人商讨一二。回头把章程递上来!”

按照林哲对未来军队发展的设想,协防军这种非正规的临时性军队是迟早要撤掉的,未来陆军的力量应该由皇家陆军之主力师、皇家陆军之地方守备部队。

至于近卫师比较特殊一些,这种负责控卫皇室的近卫部队顶多也就两三个师而已,不可能当成陆军主力使用的。

战略司制定了明年的一系列战略规划,并基此制定了一系列军队扩编、整训的计划!

当然了。为了整个战略的顺利实施,也不是只制定了些许文件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统帅部的各部门协同配合,如此才能够把整个战争机器运转起来。

而当林哲批准了战略司的1858年度战略规划后,统帅部各部门就是迅速行动了起来!

首先是军训部,要在多地建立新兵训练营,把募兵地区从传统的浙北、松江府扩大到整个浙江、苏南两地之余,还尝试在皖南、福建、苏北、皖北等中华帝国的已控制区。

有了士兵还不够,还得有足够多的军官,同样归属军训部管理的军校也是进行了改变!

陆军军官学校、海军军官学校当即宣布在年底进行面向全国的扩大范围招生,只要具备基础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素质过关的学子皆可报考,而通过入学考试后即可进入这两所军校入读。

而两所军校加起来,年底的预计招生规模将会达到三千人之多!

于此同时,陆军军官学校幼年班正式从陆军军官学校那边独立出来,单独成立‘皇家陆军中学’,广泛招募年纪在十岁到十五岁之间,身体素质过关,具备基础文化水平之余,还拥有敏捷思维等特性的优秀学生,不过即便扩大了招生规模,该陆军中学的学生数量也不会太多,年招生不会超过两百人。

而有意思的是,学子们报考陆军中学的难度比直接报考陆军军官学校要难得多,这说的难并不是指学生的已有文化水平,而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考验学生的除了文化知识外,还有忍耐力,思维敏捷性,心智这些东西。

因为对于军方来说,陆军中学的这些学生才是未来,而这些直接报考军官学校,学习一年出来的军官只是一种过渡,属于速成培养的军官。

这从学制就看得出来,陆军中学的学制足足有三年,而且毕业后还会进入军官学校学习甚至到国外留学。

整个培养时间长达四五年甚至七八年之久,这些培养出来的精英才是一支军队现代化的关键!

相对于军训部的人员补充计划,其实军械部的枪炮采购难度要大的多,毕竟中国别的不多,就是人多,从上亿人口里搜刮几千个学子成为军校生,然后速成培养一年问题不大,招募五六万的优质兵员难度也不算大,所费的不过是薪饷以及安家费而已。

但是枪炮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目前中华军的军械供应主要是依赖林德机器厂以及民间的手工作坊!

比如说需要的大量刺刀、指挥刀这些皇家陆军所需的冷兵器,以及协防军需要的大量刀剑长枪等冷兵器,这些冷兵器并不是由正规的大规模兵工厂生产,而是主要依赖广泛存在的诸多小规模手工作坊。

这些刀剑等冷兵器一般都是由铁匠们按照图样规格打造,虽然说有些地方把这些铁匠组织起来,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依旧没能根本改变手工生产的模式。

此外这些手工作坊还会手工打造一定数量的燧发滑膛枪,这些手工作坊以往大多是前清或者太平军遗留下来的,以前为清军们生产火绳枪。

中华军虽然说以米尼步枪为主,但是这只局限在皇家陆军中。

而大量的协防军、地方上的巡警等执法部门人员依旧大量使用火绳枪或者燧发枪,之所以不给他们装备米尼步枪,一方面是林德机器厂的产能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成本问题,一支米尼步枪包括步枪、刺刀、枪套、子弹模具等一套装备在内,价格至少在二十七八圆以上。

而采用火帽击发滑膛枪的话,每套的价格可以降低到十五圆以下,如果不用火帽击发,而是使用燧发击发的话,每套燧发滑膛枪的价格更是可以降低到十二圆以下。

以往中华军内的各种滑膛枪都是从战场缴获而来,但是也不能一直这样,刚好这些滑膛枪技术要求也不高,手工作坊都能制造,所以中华军从林德机器厂大量采购米尼步枪的同时,也是从一些手工作坊以及小型的机械厂里采购一些燧发滑膛枪,用来装备协防军以及地方上的巡警等执法人员。

甚至为了价格便宜,军方都没采购更好一些的火帽击发滑膛枪,而只要了燧发滑膛枪而已,而制作枪身的木材以及刺刀等零部件,也都是一些便宜货!

军方持续采购燧发滑膛枪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有多好,也不是因为便宜,而是林德机器厂的米尼步枪产量不足,不得不用滑膛枪来弥补。

产量不足的不仅仅有米尼步枪,还有火炮!(。)

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60章 久则生变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438章 电报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441章 铁甲舰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85章 大婚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13章 见黄宗汉第348章 对策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337章 继承人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37章 遭袭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60章 久则生变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289章 惨胜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27章 刺刀肉搏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7章 募兵买枪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559章 句容马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38章 身陷危机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604章 北海国第654章 火药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208章 残酷肉搏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