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

当看到己方的步兵方阵冒着江淮新军的炮击挺进到三百米距离的时候,后头拿着望远镜观战的施清瑄就知道,此战已经进入到了即将分出胜负的时刻了(清末枭雄258章)。

只要此战把江淮新军彻底击败,那么后续整个苏北甚至在山东境内都是再也没有任何一支清军可以阻挡大中华王师的北伐,稍候歼灭邳州之敌夺取苏北是轻而易举,拿下山东也不是难事,进军河南这个中原腹地也不是难事,后续就是北上直隶,彻底击溃满清的抵抗收复整个北方的时候。

此战不仅仅是他施清瑄个人军事生涯的转折点,更是中华军整体战略的转折点,容不得任何的失败!

而到目前为止,他麾下的将士也的确没有让他失望,第二骑兵团为主的骑兵部队击溃了江淮新军的骑兵,拖住了江淮新军主力的北逃步伐,迫使李鸿章和自己进行一场面对面的决战。

现在己方的步兵更是冒着敌军的炮击,一步一步上前,那怕是前进的道路上倒下了众多的将士,但是依旧没能让他们停下前进的步伐!

当前方的左翼第一师中的第二步兵团接近江淮新军的步兵方阵三百米时,临战指挥的一个中校就是举起了自己的指挥刀,口中大喝着:“射击!”

就和中华军的以往线列作战一样,依靠米尼步枪的射程总是首先开火,在三百米距离上虽然齐射的命中率有些差,但更关键的是对面那些使用滑膛枪的江淮新军士兵打不到他们啊(清末枭雄258章)!

滑膛枪要想取得有效命中,最少也要进入一百五十米的距离内,而要想发挥出足够的威力来,至少也要进入一百米的距离内,要彻底击溃敌军的信心,甚至进入到五十米的距离内才是最好的。

然而使用米尼步枪的中华军却是没有这种担忧,理论上五百码的有效射程,足以让中华军在三四百米外就进行首轮齐射,当然了这个距离上的齐射命中率相当低下。

要想获得比较可观的命中率。还是要进入到三百米以内,最好是达到两百米以内的距离。

不过问题是,在两三百米内开火尽管命中率低下,但却是单方面的杀伤。敌军的步兵火力无法打击到自己,哪怕是命中率低一些但是在这个距离开火也是能够接受的。

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开战后,不仅仅中华军主动上前,江淮新军也是主动上前的原因所在,因为中华军用的火枪射程远远超过己方的火枪射程并不是什么秘密。如果自己站着不动,抱着以逸待劳的心思的话,那么对面的中华军估计就会在三百米外开枪了。

要想到攻击到中华军的步兵方阵,己方的士兵就必须靠近到一百五十米以内!

当中华军第一师第二步兵团的首轮齐射打出去后,对面的江淮新军不可避免的倒下了诸多人,但是这种情况也是在江淮新军将领们的预料之内,他们没有因为伤亡而逃跑,也没有开枪,而是继前进,恩当然前进的速度要比之前的稳步上前更快一些。而是在尽量维持紧密队形的情况下小跑前进。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进入到一百五十米以内,甚至进入到一百米内的话,那么他们尽管在命中率上依旧处于一定的下风,但是这种弱势是可以克服的,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彼此的射速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都是一分钟两三发的射速。

一开始只有一两个营的江淮新军小跑前进,但是随着对面的中华军各个步兵方阵开枪后,更多的江淮新军方阵开始小跑前进。

如果是不知情的人看了,估计还以为江淮新军现在就要发起冲锋了呢!

但是谁又能够想到。他们的跑动前进只是为了获得足够近的射程开火而已!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江淮新军的各个步兵方阵持续跑动着,而对面那些陆续开了枪的中华军士兵们则是一个个低下,进行着机械而熟练的装填。只见他们把步枪枪口向上竖起来,直接用牙齿撕咬,把包着火药的包纸撕开口子,再把火药倒下去,然后把圆锤形的米尼子弹也是塞了进去,最后用通条沿着枪口射进去。轻轻的捣实了后再抽出通条。

重新装填完毕后,一个个重新举起了手中的1855年型林德步枪,而边上一支严密关注着己方士兵装填的军官们估算着时间,等到了差不多二十五秒左右的时间后。

只见军官再一次举起了军刀,然后一边挥下一边大喊着:“射击!”

受到中华军的早期,也就是余胜军刚建立的时候受到了英军的深刻影响,再加上主要的洋人监管,即现任军训部总长汉特?威廉的影响,中华军更喜欢用齐射而不是轮射作战,一般轮射的时候只是在需要持续火力,同时敌人也不怎么强悍的时候才会进行。

而一旦进入双方步兵正面交战的时候,中华军就是喜欢用齐射,即一个步兵方阵的三排横队的士兵同一时间开火。

至于说打了齐射后,双方距离过近,同时装填太慢己方会面临重大危机的说法,用军训部编写的战术手册来说,同时也可以说是用汉特?威廉的话说就是:当打完最后一轮齐射后,就是直接发起刺刀冲锋了!

这种战术也是英国陆军的典型战术的一种翻版。

唯一不同的是英国陆军以往是用滑膛枪,所以他们会坚持到很久的距离才打齐射,然后直接上刺刀。

对于中华军来说,则是因为武器射程相对于国内其他新军的优势,使得他们在两三百米的距离上打出更多轮的齐射,不过到了最后阶段也是一样,都是打完最后一轮直接上刺刀。

中华军在线列作战里喜欢用齐射,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战场上中华军无法形成持续火力了,因为这种齐射并不是说一整个师,甚至一整个军的齐射,而是具体到某一个步兵方阵,而当代的一个基本战术步兵方阵,是以步兵营为单位组成的。

在这种大规模战役里,一个步兵营的齐射。但是在一整个师里面有着十二个步兵营,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齐射实际上也就是更大规模的轮射而已。

第一军所辖的第一师、第三师都是皇家陆军中的老部队,可不是那些刚编练几个月的新部队。成军历史数年,经历过无数战斗的这两支部队对于这种正面的线列作战,可谓是经验丰富,同时这种战斗模式也是他们最为擅长的。

只见他们保持着大约每分钟两点五发到三发的射速,一个个步兵方阵持续开火。这个过程里不可避免还会遭到来自江淮新军的持续炮击。

而他们对面的江淮新军士兵则是小跑前进,众多人跑着跑着就是倒了下去,然后是再也爬不起来了。

当三轮齐射过去后,由于战场上的风不算太大,大量步枪射击而散发出来的硝烟已经笼罩了整个战场,诸多中华军的士兵们甚至已经是看不清对面的江淮新军的士兵,别说瞄准了,他们连人都看不到。

开枪的时候他们只能看见自己的枪口的闪光,至于有没有击中敌军那是无法得知的。

而此时,那些骑在马上的步兵军官就是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为什么要骑马作战的原因。因为骑在马上可以获得高度优势,避免被士兵开枪后的散发出来的硝烟遮挡视线。

黑火药步枪交战的时代,枪支发射后散发出来的硝烟是非常让人讨厌的事!

为了获得良好的视线,一个的肩膀上带着上校军衔的中华军军官更是骑马上前,抵达军阵的最前方,然后就地指挥部队作战。

就当中华军的士兵们被自己制造的硝烟而阻挡视线的时候,那些跑动中的江淮新军士兵也已经是相继停下了步伐,然后在那些穿着便服,带着暖帽,挥舞着要到的江淮新军军官的扣下。齐齐扣下了手中枪支的扳机。

他们终于是打出了第一轮射击!

持续响起的枪声过后,中华军的步兵方阵中首次遭到了大规模伤亡,这种伤亡比承受炮击要更大,炮击的话虽然声势吓人。但是所遭成的伤亡还是比较有限的,远远无法和步枪火力的近距离相比。

此时江淮新军在百米距离内打出了他们的第一轮齐射,足以让中华军受到巨大的伤亡!

但是以江淮新军都能够硬扛着中华军的三轮齐射冲上来,中华军自然不会因为敌军的一轮齐射就崩溃。

那些倒下士兵而空出来的缺口很快就是有后排的士兵补充!

而后就是持续开开枪射击!

此时战场上,双方陷入了一种非常诡异的平静,双方士兵在相聚大约百米外。机械的进行装填,瞄准,开枪这些动作,密集而持续的枪声甚至把隆隆炮声都给掩盖了。

双方步兵方阵前的硝烟逐渐浓厚,士兵们甚至都已经是无法看见对面的敌军在那里,情况如何,他们只是在军官的命令下执行各种战术动作。

他们彷佛和深藏在迷雾之中的鬼物作战一样,听不见敌人也看不见敌人,彷佛四周除了自己和手中的步枪外,再无他人。

步兵们的线列对射是残酷无比的,面对敌人的子弹,他们不能躲,必须直挺挺的站在那里持续装填,然后开枪,直到敌人崩溃或者己方崩溃为止。

不管是中华军还是江淮新军,大量的士兵成片成片的倒下,靠的最前的中华军第二步兵团之第三步兵营因为遭到对面数个营江淮新军的集中打击,已经是伤亡惨重,三个步兵连已经是近乎全军覆没,好几个军官也已经是被集中而倒下,这些往日里狂傲到连头都不曾低下的军官们躺在地上,有的闭上了眼睛毫无声息,只有身旁的战马不停的围绕在他身边,而有的则是捂着伤口发出痛苦的嚎叫。

在子弹面前,这些在普通人面前似乎高人一等的军官们没有任何的特殊,同样会受伤,会死!

剩下的士兵们有些人已经开始颤抖,装填的速度比以往慢了许多,但是在幸存的军官的命令下,他们依旧顽强的进行装填然后开枪这种动作。

他们已经不知道重复这种的动作有多久,也许是一分钟,也许是五分钟又或者是半个小时甚至更久,已经失去了时间观念的他们彷佛忘却了一切。

当一阵秋风从战场徐徐吹过,把那些弥漫在战场上的硝烟吹散了后,第二步兵团第三步兵营的还能够坚持指挥作战的军官已经只有四名,士兵不足三百人。

一个士兵在装填之余,抬起了头看向对面,硝烟被秋风吹走后,都可以一眼就看到了对面的江淮新军已经距离他们不足五十米。

此时他对面的那些江淮新军方阵中,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紧密队形,只有凌乱百来个士兵而已,而在他们的脚下以及身后,则是满地的尸体!(。)

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91章 攻城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654章 火药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559章 句容马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624章 婆罗洲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660章 确立金本位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318章 面圣第442章 女蜗号铁甲舰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91章 攻城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438章 电报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367章 战略调动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471章 穷教育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7章 长兴初战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30章 救援长兴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274章 应对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20章 伤亡悬殊第316章 国宴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701章 战舰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