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侯客室

于此同时,原本屯兵于泰安一带的中华军第一军之第一师也是北上济南。

这一次他们是在济南会师,然后最后发动济南战役并攻克该城,彻底粉碎清军在山东的顽抗。

当然了,去济南之前,施清瑄还得先把聊城给拿下来,以确保侧翼的安全,同时掩护运河后勤路线的畅通。

虽然自1855年黄河决口以后,山东段的运河的水量大幅度减少,水深变浅,以至于很难通航大船只,但是中华军内专门设计用来内河航行的蒸汽拖船以及木制驳船本来就是考虑到了山东段运河水浅的情况,所以设计吃水是非常浅的。

而且为了保证顺利运输,往往进入山东段运河之前还会减少搭载量,进一步降低吃水深度。

如此一来,勉强也能够让运输物资的船队通过运河对前线部队持续提供补给。

而攻克济南之前提前占领聊城,就是免的聊城还在清军手中,进而威胁到运输船队的安全。

就当中华军的北上部队准备展开济南战役,以彻底控制山东的时候,苏南大地却是看不见战争的痕迹了(清末枭雄343章)。

南京的街道上,已经停工大半年的市政建设又是重新开始了,休整街道以至于到处都是成土飞扬,这让刚从上海赶回南京述职的商贸区区长萧昌中很不习惯。

这在商贸区待久了,再看南京这些传统城市,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现在京师正在修整内城,不过听说很快就能够完工了!”随同萧昌中一起回京师的属下一旁感叹着:“这京师的变化不小啊,和去年相比又是变了好多,不过和我们商贸区的变化比起来,还是速度慢了一些!”

萧昌中却是不以为然,这京师在财政这么紧张的条件下还能够有现在这个变化已经不容易了,这京师又不是商贸区,别说地方财政有空余了,估计还要中央财政进行补贴,而商贸区呢,每年不但可以给中央上缴超过千万的税收,同时还能足够的财力保持大规模的快速发展,而两者都是即将建为直辖市的地方,两者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这南京不是被帝国当成了首都,估计发展都比不上上海附近的苏州或者是杭州。

进入南京城后,萧昌中按照管理先去组织部那边报道,组织部的协办大臣李甘州见了他,说他面圣的时间会被安排在明天下。

毕竟萧昌中不是什么军方统帅,也不是和薛焕这样的封疆大吏,不可能说刚到南京呢,当天就会接到林哲的召见。

离开了组织部后,萧昌中也没有闲着,下午和晚上的时候相继拜见了多名自己相熟的官员,主要还是探一探口风,比如说自己被内定为上海市市长的事有没有出现意外,还有关于帝国把上海正式建市后,后续中央对上海会给予什么样的待遇以及相关的支持。

不过萧昌中虽然在中华军体系内混了好多年,但是一直都是在商贸区内任职,而且他级别也不够高,这熟悉的官员虽然也算高官,但距离部堂大佬还有一段距离,他从工商部任职的一位友人处得知,说前些时候的内阁会议上,多次讨论了关于如何发展国内工业,引导民族资本进入实业。

而且这些讨论中都提及到了纺织行业,并着重讨论了如何引导发展机织布产业。

听到这些,萧昌中就知道,自己之前在商贸区内扶持棉布产业的做法是对了,正好对上了目前国内的重点发展战略,而只要自己走对了路子,在纺织产业这一块上做好做对,那么这未来的上海市市长一职,应该是可以杜绝任何对手的窥视了。

上海由于其特殊性,不管是之前窥视商贸区区长还是说现在窥视上海市师长的人都有很多,而且一个个都是来头不小。

因为谁都知道上海乃是帝国内最发达的地方,而且不仅仅是工商业发达可以为帝国提供大量财政收入,而且上海同时也是帝国对外的窗口,如果能够主政上海,那么对于个人的仕途发展是具有极大潜力的。

怎么说呢,就和当着江苏巡抚的薛焕不愿意进入内阁担任普通某一部的大臣一样,现在当着商贸区区长的萧昌中其实也是不太愿意到中央认为,因为以他的资历到中央的话,一部大臣肯定没他的份,而权重部门,比如组织部、财务部的协办大臣的话也够呛,很有可能就是被调到教育部、农林部这些次要部门担任协办大臣,而这些可不是他想要的。

他更喜欢和薛焕一样,在地方积累了足够多的资历和政绩后,下一步直接进入内阁担任要职,内阁总理大臣或者是协理大臣不敢奢望了,但是最少也得是主政某一个部吧。

对于萧昌中这样有野心的人来说,如今悬而未决的上海市市长一职,就是他最大的机会,同时也是最大的风险。

但是尽管萧昌中多有担心,但是他却是没能力去改变什么,只能是被动的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又或者是是林哲的安排。

次日中午,萧昌中就是在民政部下属的礼宾院吃过午饭,然后早早的进了宫等待着林哲的召见,这民政部的礼宾院其实就是官办的招待所,专门用来接待进京官员,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

萧昌中并没有和很多高级官员们一样,选择把家安在了南京,他的家人一直都是和他一起在上海住着,更何况他也没能和那些部堂高官们一样,有着陛下赐予的宅院或者是官方安排的宅院。

进宫后,他被宫务厅秘书处的人带到了平仁堂的一个侯客室内,进去后就发现里头已经有三个人了。

其中一人萧昌中认得,乃是浙江杭嘉湖道的道员岳传图,上半年的时候他带队浙江方面的部分官员来商贸区学习取经,萧昌中还亲自在外滩饭店招待了他,听说此人近年来混的风生水起,政声颇佳,前几个月就听说他会被另调重用了。

进去后,萧昌中主动和他打招呼,此时岳传图也是笑呵呵的给萧昌中介绍人。

“这位是贾兄,这一次是高升到广东任布政使!”岳传图对着一个年约五十,大腹便便,身高不过一米六多的胖子介绍到。

尽管萧昌中以前没见过这人,但是能够得到林哲亲自接见的官员一般都是现有省级官员,又或者是即将升任的省级官员,而这些人整个帝国内也不多,基本上对这些人的履历都会有所了解,所以虽然只听了一个姓以及一个新任官职,但是萧昌中立马就是知道此人应该名为贾先君,安徽合肥人,早年的经历萧昌中不太清楚,但是知道此人之前是在安徽担任民政厅厅长,据说任上颇有成效。

如今应该是高升了一步,成为了广东布政使,所以才有机会得到陛下的接见。

而此人新任一省布政使的话,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巡抚衙门二把手了!

中华帝国的官制虽然很多还挂着传统的官职名字,比如说巡抚、布政使、道员、知府、知州、知县等,但实际上和传统官制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开设了专门的部门,比如县的科、府里的处、省里的厅。

而道员也有所区别,以往的道员还有自己的衙门,中华帝国一开始也是如此的,但是随着省级机构的完善,同时对合格的中高级官员也比较缺乏,所以就逐步把道级衙门转移到了省府衙门,基本上现在中华帝国内的道员一般是在省府办公,不专门配属各级机构,乃是作为巡抚的副手处理所属的几个府的日常事务。

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分管几个市的副省长!

然后撤销了按察使,其职权完全移交给督察院下派到省的督察厅厅长,当然了这个督察厅是不归属地方政府管辖,由督察院之下。

同时也撤销了管理军务的都指挥使司以及各种名目的总兵、将军之类的,现在的军务统一由统帅部负责,而未来是会逐步完善守备部队后会建立省守备司令部。

布政使的职权也有所变化,传统的布政使乃是管理民政事务的,但是在中华帝国的省级权力机构里,布政使的职权却是扩大了许多,乃是名副其实的省府二把手,主要工作是协助巡抚主官一省政务。

用后世的官职来对比的话,巡抚就是省长,而布政使就是常务副省长,道员就是没有进常委的副省长,省府各厅厅长也是对比后世各厅厅长,知府就是普通的市长,知州就是县级市的师长,知县就是县长,而县丞、同知之类的副职大体上就是进了常委的副职。

而在如今的中华帝国内,通常说的省级高官,一般只特指巡抚、布政使这两个级别,其他的应该说是在省府工作,但不是省级高官。

也只有这个级别的人才能够受到林哲的亲自接见,其他官员述职的话,一般都是组织部的官员接见就完事了,顶多就是组织部大臣或者协办大臣见一面。

剩下的另外一人倒是面生的很,而且名字也没有听过!

此人名为梁保煌,但是他却不是官员,而是皇家银行的行政总监,这皇家银行虽然说是皇室产业,但是和其他的所有皇室产业一样,他们都是非常彻底的商业机构,和政府严格来说没啥关系。

甚至宫务厅财务处的这些人严格上来说都不算是国家公务雇员,他们有着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那就是皇室雇员!

宫务厅的诸多部门里,只有秘书处的工作人员才属于正式的国家公务雇员,而其他部门包括财务处,医务处等部门,他们实际上都是属于皇室雇员,最简单的证据就是:他们不拿国家的薪水,他们拿的是皇室发放的薪资。

萧昌中虽然不认识这个人,但是他取而是知道皇家银行啊,这个皇家银行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金融机构,据说其银行总部的金库里金银是堆积成山,吸纳的存款已经是将近上亿银元之多。

这些存款比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都要多,这些存款虽然严格上来说不是皇家银行的,但是皇家银行却是可以用这些存款的,发放贷款什么的都是可以,而这样一想的话,就会发现皇家银行比帝国财务部还有钱!

人家给江南矿务公司贷款出去几十上百万都不带眨眼的,但是财务部这边要调拨几十万的款子都得精打细算。

侯客室里的这四个人都不是什么简单角色,放在外头都是一跺脚都得掀起一番地震的大人物,但是今天他们却是得乖乖的在这个侯客室老老实实的等着,甚至其中的岳传图是上午一直等到现在了,他自己说连午饭吃的都是秘书处的人送过来的工作餐。

萧昌中也不例外,这一直等到了午后四点多,紧接着贾先君被林哲召见,而后才算是离开了侯客室,跟随者秘书处派来的秘书的步伐,走向林哲的办公室。(。)

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82章 组建水师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91章 攻城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82章 组建水师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30章 救援长兴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7章 募兵买枪第27章 刺刀肉搏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82章 组建水师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惊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288章 崩溃和反冲锋第51章 团练大臣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92章 抽十杀一第31章 谨慎东进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54章 兵指青浦第660章 确立金本位第89章 湖州之危第57章 一路横扫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15章 公然敲诈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48章 厘金初显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19章 主动追击第414章 方德嫔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618章 阅舰式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30章 救援长兴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