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九江湖口

赣北首屈一指的战略要地毫无疑问就是九江,江西一省内,九江的战略地位远远要比江西腹地的南昌、吉安、赣南的赣州要重要的多(清末枭雄381章)。

因为它不仅仅是江西的北大门,同时它还是扼守长江中游航道的重要关卡。

太过久远的战事就不说了,只是最近几年,太平军和湘军、镇胡军反复争夺九江就足以体现它的战略价值。

从1853年开始,太平军、湘军围绕着九江进行了反复争夺,九江在双方手中易手多次,自1856年后,太平军就是牢牢地占据了九江,并把九江作为了桥头堡垒一般的存在,用以阻挡镇胡军的北上,中华军的西进。

而说起九江,那么就不能单纯的只说九江府城所在的德华县这么一个城市,还得围绕着整个九江地区来说。

九江之重,不仅仅在于九江府城,同时还包括潘阳湖进入长江口的东岸湖口,与之隔江而亡的长江北岸小池口。

上述两个战术要地加上九江府首县,即德化县,一同形成了九江这个战略地区的三个重要战术要地。

这三个战术要地之前一直都是被太平军所掌控,不过后来中华军西进,利用海军优势以及长江北岸的兵力优势,攻占了小池口地区。

1858年12月份,镇胡军动用水军,从番阳湖登陆湖口地区,并通过激战攻占了该地,最后兵围九江府城。

шωш●тт kǎn●CO

中华军如果要执行江西战略,那么就得先攻克九江,要攻克九江,就得先拿下湖口。

早在去年中华军彻底攻占皖南地区,第四军陆续进入赣北地区后,虽然当时已经有能力夺取湖口县,但是当时中华帝国方面考虑到即便攻克了湖口,后续没有统帅部的大力支持下,单独依靠第四军自身也很难夺取德化。

加上当时安庆都没拿下,同时长江北岸地区也面临着来自湖北地区的太平军威胁,第四军的防备压力相当大,所以在拿下安庆以及彭泽后就没有继续西进,而是屯兵彭泽,坐看镇胡军和太平军争夺九江。

但是自从十二月江西局势出变化以后,石琅翼就是回到了南京寻求支持以发动江西战役,获得林哲的首肯后,石琅翼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所以不等统帅部那边的物资支援抵达,就是提前命令第四师投入战斗,尽快攻克湖口,为大军后续渡江登陆九江府城地区,即德化县取得前进基地,为帝国海军进入潘阳湖扫清障碍。

带着石琅翼的命令,第四师师长许鹏安在三天前就已经率军离开彭泽西进,而后顺利抵达湖口地区,并在海军第二炮舰支队的部分船只的舰炮支援下,正式发动了对湖口的进攻。

“这些中华军怎么突然来湖口了?”九江城外,林成庭看着手中的战报,脸上是阴晴不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说中华军的北伐战事已经结束了,满清已经完蛋了,所以中华军才能够抽出手来西进?

该死,这比自己预料的要快了足足两三个月啊!

中华军的崛起,不仅仅对于满清是巨大的威胁,对于林成庭、对于曾国藩、对于石达开而言同样是巨大的威胁,如果不是太平军和湘军以及镇胡军实在是没有和解合作的可能性,估计石达开和曾国藩以及林成庭三人都得结成同盟,然后和中华军开战了。

但是无法和太平军结盟,不代表湘军和镇胡军也无法联合。

自从林成庭脱离了太平军自立以来,就已经不再承认自己是什么太平天国的派系了,也是抛弃了以往太平天国的一些传统,林成庭以自身的新军为基础,建了所谓的元帅府,自号镇胡灭贼大元帅,麾下大军成为镇胡军。

甚至连什么拜上帝教之类的都彻底一股脑抛弃了,采用了麾下诸多谋士的策略,比如尊重儒家,重用文人等,并实施劝农积粮。如果不是他这个元帅府还效仿林哲搞了诸多新式机构的话,其实林成庭弄出来的元帅府就是过去传统的独立政治体系。

基本上和以往的太平天国是截然不同的,而正是镇胡军的这种改变,才有了林成庭和曾国藩的合作基础。

如果说林成庭继续和石达开一样,继续实行太平天国的毁孔庙,杀文人士绅之类的政策,曾国藩这个儒家官员,湘军着支用传统儒家信仰组建起来的军队是不可能和林成庭的镇胡军有任何合作的。

当双方没有了信仰上的冲突,而又同时面临着太平军这个敌人的时候,而且旁边还有中华军这头猛虎随时都会扑上来的情况下,他们就是开始了逐步的联合。

1856年开始,他们只是达成了互不攻伐的口头上的默契,但是双方合作愉快了后,1857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就是开始了对太平军展开联合进攻,以镇胡军进攻赣北九江的太平军、湘军进攻湖北武昌等地的太平军为基调,双方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战略合作。

甚至湘军还特地派出部队拦截了一支原本前往九江增援的太平军,避免了镇胡军在九江城外陷入腹背受敌的情况。

当然了,这种合作只限于高层之间的口头协议,双方的中下层将士甚至普通士兵们肯定是不会知道的,而且这种协议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约束力,不管对于林成庭还是对于曾国藩来说,双方的这种战略上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至于以后嘛,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

然而哪怕是和曾国藩达成了这种口头上的协议,但是旁边的中华军对林成庭所造成的庞大压力依旧是无法摆脱了,为了能够在中华军后续西进的时候争取有一个防御的桥头堡,这是林成庭进攻九江的最主要目的。

他也想过万一中华军提前西进会怎么办,但是他通过多方面得到的消息,他大致上可以肯定,短时间内中华军应该是没有余力大规模西进的。

林成庭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中华军能够往江西、湖广等地派遣探子,他也能够往南京派遣探子啊,而很多军事上的情况根本就不需要探子多么深入去查探,只要搜集一些公开的消息就完全可以推断出来。

比如说林成庭的探子在上海获知,有一队足足有四五十艘大型海船组成的舰队离开了上海前往北方,上头装满了各种物资。

又比如说,扬州那边的探子回报,每日通过京杭大运河,往北运输的中华军补给船队不减反增。

通过这些都可以非常容易的判定,中华军的战略核心依旧是北伐,而且规模还在不断加大。

又比如说每日运往安庆、彭泽等地的补给船队,数量没有增加过,都是保持了一个较低的水平。

仅仅是通过这些补给运输船队的观察,林成庭就能够轻易判断出中华军目前的主要战略方向在那里,短时间内会不会进攻九江。

然而现在,他的探子还没有回报说前往赣北方向的补给船队有多呢,但是中华军这边却是已经能发动了对湖口的进攻,而且来的还不是协防师,而是第四师。

和中华军对抗这么多年,林成庭对中华军内的各部队情况不说全部了解,但是对于特定的几支部队还是相当了解的,比如说一直驻防在彭泽等赣北地区的第四师,从许鹏安这个师长,再到几个团长,甚至部分的营长,林成庭都略知一二。

他非常清楚,第四师乃是中华军在赣北、皖南地区的拳头主力部队,该师倾巢而出绝对不可能是来郊游的,肯定是中华军那边出现了变化。

难道说中华军的北伐已经结束?

还是说北伐没有结束的情况,中华军就大胆的抽调部队西进?他们那里来的这么多部队,那里来的这么多补给?

林成庭想着这些,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同样都是编练新军,咋自己和林哲的差距就那么大呢。

编练新军他也有好几年了,但是训练都好说,然而新式部队的花销实在是太大了,薪饷不说了,光光是军械弹药就不好解决。

这两年盘踞在江西,林成庭也花费了大力气组建了好几个兵器作坊,用于生产火枪火炮,火炮都好说,滑膛炮呢没啥技术难度,顶多就是重量大一些,炮管寿命少一些而已,但是依旧可以打出炮弹。

然而枪支这一快就有些麻烦了,人手他不缺,但是他缺乏大量的机械设备啊,他也尝试过生产线膛步枪,但是手工拉了几支步枪的膛线后他就彻底放弃了,没有机械设备的辅助单靠人工的话,一个月也造不出几支来。

此外,火帽这东西他手底下的兵器作坊也搞不出来,别说是他手底下的手工作坊了,就连清廷的天津机器局现在都没能仿制生产出火帽来,人家天津机器局好歹还是有着一些进口的机械设备呢,而且也有部分洋人技师,他们现在都搞不出来,其他国内的手工作坊就更不要指望了。

所以林成庭手底下的手工作坊和清廷的天津机械局、湖南机械局一样,都是生产燧发枪为主。

让他们大量生产线膛击发步枪有难度,但是要生产燧发枪这种几百年前的老旧货色还是问题不大的。

所以也就造成国内诸多新军里,包括大清陆军、湘军、镇胡军、太平军新军、清廷各地的练军都是以燧发枪为主,另外就是库存的火绳枪了。

然而即便是燧发枪的造价也不便宜啊,尤其还是手工生产!(。)

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438章 电报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82章 新舰招标第343章 侯客室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76章 乱世重典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55章 轻松胜利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274章 应对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528章 冲突升级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14章 自筹军费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82章 组建水师第14章 自筹军费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316章 国宴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53章 东进上海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60章 久则生变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36章 追击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41章 三冲敌阵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17章 长兴初战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79章 主政一方第173章 冯宝才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1章 爆破攻城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37章 遭袭第481章 海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