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

“让水师立即封锁番阳湖进出长江的航道,然后让第八团支援湖口,再给部队传令,我要三天内登上九江城的城墙(清末枭雄383章)!”林成庭很清楚,湖口虽然很重要 ,但是再敌军主力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下,他对能否守住湖口保持悲观态度。

他现在只希望湖口那边能够多拖上几天,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把九江拿下来,然后依靠九江打一场防御战。

同时也必须彻底封锁潘阳湖的入口,绝对不能让中华军的舰队给闯进来,要不然的话到时候就不是九江得失,而是整个江西的得失了。

因为一旦让中华军的海军顺利通过潘阳湖入口,进入潘阳湖后,以中华军海军的强势镇胡军所属的水师根本无法抵挡他们,到时候人家海军的船只搭载登陆部队喜欢在那里登陆就在那里登陆,甚至绕过九江直接攻打南昌都是有可能的。

得到了林成庭的传令后,镇胡军的水师也是快速行动了起来(清末枭雄383章)。

镇胡军的水师里的船只都是中式的硬帆船,和湘军水师基本没什么差别,林成庭自己也想和中华军的海军那样搞一些蒸汽炮舰来啊,但是他连蒸汽机是啥都搞不清楚,外头买又没不到,就算能买到也无法通过长江送回来。

所以镇胡军的水师船只依旧是老旧的中式硬帆船,而他们也知道只靠自身无法抵挡中华军的进攻,所以他们的办法就是直接封锁潘阳湖进入长江的入口。

把满载砂石的船只直接沉江,然后拉上好几道的拦江铁索,以求把航道彻底堵住,来一个出不去进不来的局面。

而当中华海军的第二炮舰支队的几艘船只抵达湖口后,发现进入潘阳湖的入口航道被堵塞,气的差点骂娘,虽然用的具体方法不太一样,但这不就是年初自家海军打算在江阴使用的蔽塞作战吗?

年初面对英法联军的庞大舰队,中华帝国的海军就和现在的镇胡军水师一样,连抵抗的信心都没有,直接被动依靠岸防炮台来抵挡,都打定了主意如果江阴炮台守不住的话,海军的大部分船只都得沉江用以堵塞航道,不让英法联军的舰队抵达南京城下。

但是上半年中华军的岸防炮台表现相当不错,尤其是吴淞炮台那边的密集火力让英法联军的舰队吃了不小的苦头,后来尝试冒险去江阴的时候发现江阴那边也有炮台,而且火炮比吴淞炮台更多的时候就是直接打消了依靠舰队直奔南京的打算。

所以海军的闭塞作战计划没机会得以实施,但是那里会想到,竟然会在九江这边看到敌人也用这一招。

看着主航道里的铁索以及沉船,领队的一个海军上校面色阴沉,再派了多艘测绘艇前往测绘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主航道已经被彻底堵住,根本就进不去,要想进入的话,只能是把航道清理出来。

而要清理航道,这等大工程少说也得一两个月了。

带着阴沉的脸色,领军的那海军上校不得不刷领舰队返回长江,然后派人立即向南京的海军部汇报,让他们派出专门的工程船只来清理航道。

而潘阳湖的西边的某座小山头上,林成庭看着那几艘处处充满了怪异的船只冒着淡淡的白烟调转船头,然后回到了长江后,不由得松了口气。

把敌军的海军挡在门外后,自己也就不用担心中华军大举进入潘阳湖甚至直接进攻南昌了,现在要分出胜负,就得看陆地上的战斗了。

湖口城外,许鹏安看着城头上的那些镇胡军士兵,嘴角冒出一丝冷笑,就凭你们也想挡住我第四师的进攻?

中华军和镇胡军可谓是老对手的,当年余姚县勇营刚成立的时候,打的第一仗就是和林成庭的部队打,后续两年又是彼此交战多次,甚至一直到1856年的时候,中华军还和镇胡军在常州干了一仗,不过那一仗打的有些虎头蛇尾,因为天京内讧导致林成庭火冒三丈,顾不上和中华军打仗就直接杀回南京去了。

再后来,中华军又是在赣北地区和镇胡军来回打了几次千人规模的小仗,在福建西部双方又是爆发了超过万人规模的一次大战,迫使镇胡军放弃了东进的计划退回了江西。

如今中华军再一次大举西进,又是和镇胡军对上了!

中华军西进之所以和镇胡军打,倒不是因为中华军和镇胡军有什么仇恨之类的,而是现在的林成庭就和当初的石达开一样,他盘踞在江西就和当年盘踞在镇江以及南京的石达开一样,成为了中华军西进的障碍。

中华军要西进就必须拿下这些地方,不管是这些地方掌控在满清还是太平军手上又或者是在湘军、镇胡军手里,对于中华军来说都没有区别。

而进攻湖口,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了,上午通过几次小规模的武装试探后,许鹏安已经是把湖口城内的守军大体试出来了。

通过之前搜集到的情报再加上实战的试探,基本上可以确定城内守军不会超过万人,估计就是七八千人左右。

而且其中相当多都是一些拿着冷兵器作战的镇沪协防军,真正的主力,即镇胡军新军估计也就两三千人左右。

对方如果七八千人都是镇胡军主力的话,许鹏安兴许还会忌惮一些的,但是对面既然都是一些协防军,那么许鹏安也就不客气了,他都没让部队做太多的准备,直接在下午时分就是直接对湖口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试图一鼓作气的拿下湖口。

而战况也的确和他预料的一样,湖口城内的守军虽然抵抗的相当顽强,但是在绝对的劣势下他们连一天一夜都没有支撑到,等到了次日上午时分就是被中华军攻入城内,然后大批镇胡军弃城出逃,然后一路逃到潘阳湖湖边,然后直接爬上了等候的镇胡军水师的船只。

“看来他们的协防军比我们的协防军还要更差一些!”许鹏安看着前方溃逃的镇胡军,并没有太多的喜色,这场胜利对于他来说并不算什么,就算是报告上去都算不上什么捷报。

胜仗打多了,现在中华军的将领们对胜利已经习以为常,平日里几百人几千人的战斗基本引不起什么人的注意,如果是歼敌几千上万人,这对手是新军的话算得上是捷报,但如果对手是旧军的话,基本上也没人关注,前线的将领们甚至为不能因此而获得任何的嘉奖。

只有那些一战里歼灭敌军新军上万甚至数万人的大战役,才能够被大书特书,然后紧急送回南京报捷。

湖口一战,对手实在太差,虽然有两三千人的镇胡军新军,不过第一师将近万人呢,武器装备和训练都是远胜对手,胜的是毫无悬念。

“估计也就是我军里协防军的二等水准,武器倒还好,勇武也尚可,就是训练差一些!”一旁的一个上校也是答话道:“之前我军的第一协防师登城作战的时候,双方进行肉搏战时,他们的训练水平明显不及第一协防师的将士!”

这话说得其他几个人是连连点头,甚至还有人说:“就这水平,还好一些和咱们用同一名字,也不怕丢人!”

“呵呵,林成庭抄袭我们也不是第一次了,这名字算什么,你难道不知道他们的镇胡军上到主官名字,再到部队的详细编制甚至还有军服的样式都和咱们皇家陆军一摸一样吗?”

这话一出,引来了更多人的笑声!

林成庭乃是国内最早学习林哲练军的人,他数次败于林哲之手,每当战败后都是镇定思痛,除了想各种新奇的战术对付中华军外,他还非常直接抄袭中华军的新军模式编练自己的新军。

当年国内最早用壕沟以及胸墙的人可不是林哲,而是林成庭,早在林成庭编练镇胡军之前,他就是练了一支四五千人的线列步兵用于对抗余胜军。

当初在浙江,林哲和林成庭两个人的交战乃是国内最早的线列步兵之间的交战,直接导致了国内首次出现排队枪毙这种战争模式。

后来他练了镇胡军,更是不仅仅抄袭了战术,甚至详细的编制,部队的称呼,军衔制度,军服样式都一股脑的抄过来。

同样是抄袭者,人家李鸿章的江淮新军以及都兴阿的大清陆军好歹要要点脸,至少不会直接套用余胜军的连、营、团、师等称呼,但是人家林成庭就是这么直接全抄了,甚至一等兵,二等兵,士官制度以及军官的军衔制度都是完全抄了过来。

从外表上来说,镇胡军和中华军的区别只有两点,一个是军服颜色,一个是青灰色一个是深蓝色,而另外一个就是武器了,中华军用米尼步枪为主还有后装步枪,而镇胡军用的是燧发滑膛枪。

而除了这两点外,其他方面基本上都一摸一样,详细到军服的口袋大小,军裤上的兵种颜色全都一样。

而林成庭不仅仅抄皇家陆军,还抄协防军。

听闻中华军搞了协防军后,他也是编练了协防军,和以往一样,连名字都没改,直接用上了协防军,编制也是一样,一个师下头两个冷兵器的肉搏团再加上一个火枪团。

但是你可以说林成庭抄袭不要脸,但是不能否认他的抄袭却是相当成功的,能够凭借江西一地就和太平军打了两年,而且麾下的新军数量比湘军少得多,但是却能够和湘军平分秋色,整体战力并不比湘军弱多少。

而湘军背后有多少省份支持?湖南、云贵,广西,之前的四川也是为湘军提供军费呢。

镇胡军虽然人数少了点,穷了点,武器差了点,但是就组织训练方面来说,乃是国内诸多新军里最接近中华军的一支,就算是当初李鸿章的江淮新军比镇胡军都有一些差距。

如果没有中华军的话,国内诸多新军里头,镇胡军应该是排的上头名的,假如中华军现在突然消失,未来统一中国的不可能是满清,不可能是太平军,湘军够呛,最有可能的反而是林成庭这个看似最弱小的人。

以敌为师、屡败屡战这八个字足以涵括林成庭这个人了!

而这样的人实际上比那些雄才大略者更让人头疼,强者如霸王,这战败了一次而已就玩自刎了,然而林成庭呢?

这个人都在林哲和石达开手下都战败多少次了,每次狼狈而逃的时候你以为他会用‘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然后自杀?

别开玩笑了,人家是一边狼狈而逃逃跑一边高声大喊着:我还会再回来的!(。)

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17章 长兴初战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131章 敌骑来袭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521章 裕祥号事件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惊第274章 应对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96章 沉默冲锋第308章 胜了吗?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27章 刺刀肉搏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308章 胜了吗?第98章 都是疯子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75章 出兵松江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624章 婆罗洲第4章 扩张护院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559章 句容马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17章 长兴初战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79章 主政一方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68章 十万两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85章 大婚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528章 冲突升级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159章 王疯子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