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

南京宿迁侯府,这座侯府以往是太平天国的一座王府,中华帝国定都南京后自然是被没收作为国家资产(清末枭雄454章)。

施清瑄获封宿迁伯的时候,林哲就把这做宅院赐予了施清瑄,两年后,这座府邸上的主人已经是从宿迁伯府变成了宿迁侯。

其大门上的那两个大大的‘施府’二字金光耀眼,让没过从大门前经过的人都是能够感受到这座府邸主力的庞大权势。

宿迁侯,此时乃是帝国里仅有的四个侯爵之一,同时施清瑄也是最早获得侯爵的人,除了施清瑄这个宿迁侯外,尚有镇江侯徐言青,大理侯石琅翼,益州侯林成飞。

兴许是有意无意,林哲当初给赏赐给他们宅院的时候,都是集中在这一片,以至于这一条街道的两侧,盘踞了帝国的四大侯府,另外尚有三家伯爵府,四家子爵府。

久而久之,这条街道都被当地民众称之为侯府巷,平日里进出届时贵族显赫之辈。

此时此刻,施府内施清林成飞、石琅翼、徐言青是齐坐一堂,这几个人平日都是在外头,自从1856年后已经是没有机会再聚在一起了。

好几年过去后,趁着这一次授勋大典众人才能够重新齐聚。

一壶温酒,数碟花生之间,陆续传来这几人的朗朗大笑,纵然这些年过去后,他们这几个人已经是各自成长为军方大佬,下头有着一群人追随,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了某种派系。

往日的时候自然是少不了一些政治利益的冲突,但是今天这种场合里,往日里的什么勾心斗角都是放了下来,众人开始回忆起来当年的诸多事迹。

“那时候我刚进随营学堂的时候,就是这家伙在门口接的我,刚进寝舍的门呢就给我摆前辈的架子,那时候如果不是家里等着米粮开锅,我都会直接掉头就走了!”施清瑄呵呵的说着。

而一旁的石琅翼却是呵呵道:“谁让你当时是最后来的,先者为长,你这最后来的自然是只能当小弟了(清末枭雄454章)!”

随营学堂刚开学的时候,一共也就十几二十个学生,这些学生都是集体住在宿舍里,当年的这些学生除去少数几个倒霉了些的,其他的基本已经是身居高位,哪怕是没有获得侯爵,伯爵等爵位,但是基本一个男爵还是能够混到手的。

所以严格上说起来,如今帝国里的诸多贵族们,当年可不仅仅是同学,而是还是睡在同一个寝室的人。

这闲时了,还会恢复当年读书人的本性,集体逛逛青楼啊什么的。

这些人的关系,乃是一起上过学,睡在同一间宿舍,还在同一个战场上并肩作战,偶尔还一起去嫖`娼,就差一起进监狱了。

所以即便是他们平日里有着政治利益矛盾冲突,但是一说起旧事来,个个都是满脸的笑容。

“当年的这些同窗里头,这一次应该最少都能够拿上一个子爵吧!”徐言青道:“可惜了那几个,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恐怕成就比我们几个还要高一些!”

徐言青说的自然是最早一批同学里头那几个不幸在战场上牺牲的同学了,这么多年下来,当年睡在同一个寝室的二十多个同学,已经是有五个人战死沙场,另有还有好七八个人因为受伤陆续退役。

能够和他们一起走到现在的只有一半多点而已。

“是啊,如今剩下的老兄弟不多了,当年在泗安那边打的惨啊,子斌兄还有安之兄都是在泗安殉国的!”林成飞说这话的时候,彷佛又是想起了当年他们这一群人当年从余姚出征浙北的场景。

当年的他们还想不到多年后的今天会打出来一个中华帝国,他们只记得当年在湖州一带的数场激战,还只是余姚县勇营的他们死伤惨重,记得那一年有数百人死伤,余姚县几乎满城白幡。

从1853年开始,作为林哲的起家之地,余姚县的人口总数,尤其是成年男子的数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是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要知道余姚县可没有遭到什么战争的直接破坏,也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天灾啊。

为什么人口数量还会减少?

因为大量的余姚子弟加入中华军后战死沙场!

这么多年下来,仅仅是余姚一县,战死的将士就超过四千人,那座在余姚县城由皇室出资修建忠烈祠里,刻满了阵亡将士的名字。

当然了,余姚子弟死伤惨重,但是在新生的帝国高层里,余姚籍的军政要员也是非常多,军方里,少将以上的余姚人至少有三十人。在文官系统里,司长级别以上的官员至少有二十人。

这几人说着说着这些往事,也不知道是谁叹了口气,然后气氛一下子就是沉闷了起来!

就当臣子们齐汇南京的时候,林哲也是看着秘书处递交的最后拟定的授勋名单,这份名单其实并不长,只有一百人不到。

而这一百人就是明天授勋大典的人选,不过这一百人里头大半已经是有了爵位的人,不过爵位都不高而已,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新获得爵位的人。

同时这份名单里,军方将领占据的比例相当大,足足占据了十分之八,只有两层的人是文官系统的官员。

还有这份名单里,也不仅仅是华人,同时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他就是陆军少将汉特?威廉,这个余胜军早期的实际编练者,中期担任军训部总长负责中华军的训练事务,后期担任第一军参谋长,一度署理过第一军军长的英格兰人乃是中华帝国权贵阶层里的特殊存在。

他同样是在授勋名单上!

次日的一大早,众多获得邀请的军政要员们已经是穿着他们正式大礼服陆续入宫,军方的将领们皆是一身最新款的高级将官大礼服,陆军的将官大礼服的主体颜色为深蓝色,双排扣长上衣,大檐帽,同样深蓝色的裤子,配上长筒皮靴,腰间挂着一柄礼仪用指挥刀,胸前挂着勋章,以及他们各自的贵族家族徽章。

海军的将官们穿着整体和陆军将领的类似,不过他们的礼服主体颜色为白色,同样带着礼仪指挥刀以及勋章、徽章等。

众多高级将领之外,还有诸多的文官们,这些文官们的穿着则是要统一、简单许多,清一色的高级呢料中华装,穿着擦得闪闪发亮的皮鞋,头上则是什么都没有戴,有些是光溜溜的光头,有些是寸头,他们的胸前基本悬挂着一枚牡丹徽章,极少数的人会悬挂着特有的贵族家族徽章,比如毕余同,宋关前等。

不过这群人之外,尚有少数人佩戴者极为特殊的龙纹徽章,这是皇室雇员才能佩戴的徽章,而这几个人基本都是宫务厅的高级官员,比如财务处处长潘立宣、秘书处处长周边成、几个副处长兼任随行秘书,宗内室室长林岚等。

这些高级军政要员们陆续入宫后,就是在新华殿内等候了起来。

等候之时自然是不能乱走的,不过靠近的几个人还是会交头接耳说说一些话,好打发等待的时间。

不过他们并没有等待多久,当群臣抵达新华殿半个小时后,就是见几个维持秩序的宫务厅秘书处的秘书们走了进来。

见他们进来,众人当即就是齐齐闭上了嘴巴,然后按照各自的身份高地站好。

果然又是两分钟后,就见前方的一名教育部的礼仪官朗声道:“皇上驾到!”

当即,众人届时齐齐低头弯腰三十度,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抬头向前看林哲!

这个时候,林哲也是慢步走进了大厅,然后坐上了前方的龙椅!

林哲刚坐下,下方的群臣就是异口同声齐唱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哲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群人,神色依旧平淡,只是轻抬了抬手,旁边的礼仪官就是在此朗声到:“平身 !”

这一次大典,算得上是帝国历史上少有的几次大规模典礼了,以往只有在称帝、定都的时候举行过这种大规模的典礼。

平常时候,林哲可没兴趣玩这种大规模的朝拜,日常处理公务的时候,他都是直接接见少数几个阁臣的,也不用和传统皇帝那样天天朝或者三五天一朝之类的。

他都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办公,而那些大臣们也是在各自的部门里办公,这有事没事玩朝拜的话,大家也不用办事了。

朝拜过后,接下来就是其他的一些仪式,比如御前献礼,由军方献上缴获的敌军军旗、降表、战利品等,各类旗帜有十几面,重要俘虏写的降表多本,有前清恭亲王等诸多满清权贵签下的投降书、自罪书、太平天国的多为权贵们写的自罪书等。

又有缴获的敌军的战利品,比如敌军高级将领的佩刀、佩剑、此外作为代表的刀剑、长枪、弓箭、火枪,甚至军方都直接拉了一门前清的将军大炮来走了一个过长。

军方献礼过后,由内阁献上帝国疆域图,各省田亩、人口账册,朝鲜、琉球、越南等属国献上的田亩、人口账册等,然后还有和各国签订的各类友好条约之类的,当然了这些都是一些徒有其表的副本而已,原件都储存着呢。

这些都是用以表明帝国已经是彻底统一了九州大地,由此开创了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

献礼过后,则是祭祀宗庙,又是按照古礼折腾大半天。

由于连续的仪式会持续时间非常长,教育部组织典礼的时候预计要到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才能结束,但是也不能让皇帝以及一群大臣们饿着肚子啊。

要知道这些臣子们天还没亮呢就得起床做准备,然后黎明时代就得抵达新华殿,虽然他们来之前都多少吃了一些东西,但是等到中午的时候,一个个也都是饿的慌了。

所以中午的时候,趁着礼仪间隔时间,就有着人员把早已经实现准备好的饭食送上,当然了,这午饭可不能是什么宴席,留给众人的时间有限,区区一刻钟而已,吃完了就得继续进行典礼,所以众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直接站在广场上开吃起来,当然了你不顾脸面直接坐地上也行,反正没人说你。

好在宫务厅的人实现也想到了这些,这送去的饭食并不是什么饭菜,而是馒头、包子,嗯,顶多还有一杯清水,这能稍微垫一垫肚子就行了,别奢望有什么山珍海味。

这场景很有种后世建筑工地里民工们吃盒饭的感觉,恩,还没民工吃的好,人家民工吃的盒饭好歹还有鱼肉呢,他们就只有包子或馒头。

一刻钟还没到呢,就有人陆续过来把他们手中的杯子,残余的馒头包子收走,稍候众人的视线里就是又出现了林哲的身影,然后林哲带着群臣们继续那枯燥而无聊的仪式。

之前群臣们吃的急,林哲也好不到那里去,当然了他吃的要稍微要一些,但时间就那么十几分钟就算是山珍海味也吃不了多少啊!

顶着八月的太阳又是忙乎了两个多小时后,众人才是重新回到新华殿里,不过这个时候众人虽然累得慌,但是一个个人的脸上却是露出了喜色和期待。

因为等下进行的才是今天的重点啊,那就是大规模授爵!(。)

第441章 铁甲舰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337章 继承人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37章 遭袭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91章 攻城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17章 长兴初战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84章 水师初成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惊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521章 裕祥号事件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700章 战争,起!第78章 各方利弊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25章 广德激战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159章 王疯子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8章 营制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543章 撞击敌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