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

上海隆丰制造公司,该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854年的隆丰修械厂,一开始只是个只有几个人的家庭作坊而已,主要从事各类机械设备修理,他们的修理业务随着上海地区的工业化越来越大,技术精湛,同时修理价格也比国外原厂修理要便宜得多(清末枭雄462章)。

该修械厂从只有几个人的家庭作坊迅速扩张到了拥有雇工两百余人的大型工厂,1860年,该修械厂开始自主研发各类机床,不再满足于修理业务,而是想要直接生产各类机床。

为此,该厂进行了股本增发,融资了两百余万圆,并改组为上海隆丰制造公司,由于该厂拥有大量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所以很快就是生产出来了普通车床,钻床等普通机床了。

当然了,虽然该公司自称是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善技术专利的这些车床其实没有一个是自主研发的,他们只是仿制了国外同类产品,并且抢先在国内专利局注册了相关专利而已。

用后世的科研界的话说就是:填补了国内空白!

虽然这些都是仿制品,技术含量也不算高,但是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机床确实目前国内工业发展中急需大量进口的关键设备。

帝国目前每年用于进口各类机器设备的资金就高达数千万之巨,如果隆丰制造公司能够把众多进口订单抢夺过来,那么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年营收高达千万之巨的巨大产业。

而这也是他们进行股本增发进行融资的时候,能够顺利获得大量融资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都是商人,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利益。

获得了大批资金后,他们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行动,收购了多家修理厂以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使得员工总数超过了千人规模(清末枭雄462章)。

而这家隆丰制造公司,也就成为了国内首家没有皇室产业背景,单纯民营的大型重工业企业。

该公司的股东主要来自于江浙一带的富豪家族的资金,这些富豪家族普通也涉足到了生丝、纺织,日用化工等轻工业,他们比那些地主老财们更加清楚机床设备制造产业的前景。

隆丰制造公司首批推出的普通车床为了那些有着较好质量以及口碑的进口货争夺订单,打开市场,祭出了价格战这项大杀器。

其出售的普通类车床的价格只有国外同类型车床的三分之二,同时还给予非常优惠的保修服务,要知道隆丰制造公司就是靠维修车床起家的,而机器设备嘛,不可能一直好好的运行不出事,不用多一年坏上几次的话就够那些厂家头痛了,所以隆丰制造公司的保修条款对于很多厂家,尤其是中小厂家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购买隆丰机械厂的机床,代表着购买机床的前期支出以及后续的设备维护上减少了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成本,这对于任何一个资本家而言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依靠着价格战,隆丰制造公司打开了市场的大门,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可以供应车床类产品的供应商。

只是采用低价策略也是让他们遭遇了较大的财务危机,其毛利率竟然只有区区百分之八,这个毛利率别说让股东们获得净利润的分红了,就算是维持公司运转都比较困难。

但是这依旧无法阻挡资本市场对该公司的追崇,为了扩大规模,增加技术能力,隆丰公司在1861年十二月份进行了第二次融资。

他们想要再一次融资三百万圆之巨,喊出明年就彻底占领国内低端市场的口号,并至少争夺百分之三十的中端市场。

这一次有着更多人的参与,其融资规模比他们自身预料的还要大,融资高达五百万之巨。

手里有着大量资金的他们除了聘请高技术人才,修建新工厂外,进行新型产品的研发外,依旧进行了大规模的收购行动。

这一次他们的收购对象不再是那些民营的中小型企业,而是皇家武器公司的机床制造部门。

皇家武器公司的前身是林德机器厂、金陵兵工厂等,其中的林德机器厂虽然说是一个兵工厂,但实际上有着诸多完善的部门,这年头的大型的综合兵工厂基本上能够包含所有重工业产业,包括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

现在国内的诸多大名鼎鼎的皇室产业公司都是从林德机械厂里剥离的,比如说江南矿务公司,其前身就是林德机器厂的钢铁部门,而江南化学公司其前身也是林德机器厂的油漆、火药等部门。

所以皇家武器公司里拥有机床制造部门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而是很正常的事。

这个机床制造部门的主要业务并不是说制造一些普通类的机床,而是制造一些那些比较特殊的机床,或者是进口价格及其昂贵的机床。

该部门一开始是服务于林德机器厂自身,不过近年来也是逐步市场化,开始为国内的其他企业制造一些高端、特殊类的机床。

不过这个部门由于经营模式比较保守,而且也没有什么市场压力,所以虽然技术水平不错,但是营业额非常小,而且别说盈利了,皇家武器公司每年都得为这个机床制造部门补贴十几万。

如今,隆丰制造公司为了增加自身的技术能力,获得中高端机床市场的入场卷,打算直接花费巨资收购皇家武器公司的机床制造部门。

对于这事,皇家武器公司内部也是有所犹豫,机床制造部门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就是一个包袱,以前之所以每年亏损十几万还保留这个部门,是因为有时候的确需要自制一些特殊类的设备机床,不然的话都靠进口实在太贵,而且更让人郁闷的是,没有时候组建某种生产线的时候,国外都没有相应的机器设备出售,只能是自己动手造设备。

如今隆丰制造公司想要收购这个部门,他们就不得不仔细考虑。

同时,这也算是民营资本首次对皇室产业所属的资产进行收购,用某些人的话来说就是事关皇室产业颜面,必须慎重再慎重。

最后,这一笔收购金额只有八十多万的收购案一路上递,送到了皇家武器公司总部,再送到了宫务厅财务处,然后又是送到了林哲的桌子上。

“隆丰制造公司?他们倒是好胃口!”林哲看着这份一路转交上来的收购计划书,感觉有些吃惊。

什么时候帝国境内已经出现了一家资产高达千万之巨的重工业企业了,而且还是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机械设备制造企业。

看了看这份计划书里关于隆丰制造公司的详细介绍,林哲不由得面露喜色,看来民营资本在重工业领域的发展比自己预料的还要精明啊,他本来以为最近几年里,民营资本应该不会大规模涉足重工业,就算是有所涉足,但是也应该会涉足利润丰厚,盈利前景好的煤炭行业,但是没有想到竟然冒出来一个隆丰制造公司。

介绍上说,这个隆丰制造公司在过去三个月内,在国内的低端机床的市场上 已经牢牢占据了百分之四十五的份额,而明年有望把这个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这个比例对于帝国而言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因为这代表着在帝国和外国的国际贸易中,每年能够节省上千万的黄金白银,进一步加大贸易顺差。

既然他们有这个野心,而皇家武器公司那边也的确是没有把机床类的业务做起来,那么直接卖掉机床制造业务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林哲亲自批准了这一收购案,由此也成为了帝国历史上,第一次民营资本收购皇室产业资产的例子。

接手了皇家武器公司的机床制造部门后,隆丰制造公司没有丝毫客气,把该部门的主要行政负责人通通炒掉,只留下了技术人员。

为啥?

因为他们看中的是那些技术人员,至于那些行政管理层,能够把这样一个拥有国内最先进技术的机床制造部门玩成这样可见能力之差,所以这些人还是有多远就滚多远吧!

隆丰制造公司的崛起,乃是帝国最近几年大力扶持工业发展的直接结果了。

大量的政策扶持使得帝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大幅度增加,不管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是发展迅速,尤其是纺织业里的机制棉布产业更是一日千里,而轻工业的发展同样能够带动重工业的发展。

这些轻工业的工厂同样是需要大量机器设备的,而进口货价格昂贵,这就给国内发展机械制造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动力。

同时帝国对于国内的重工业是有着极大的政策优惠,其税收比例是相当低的,而且新建重工业工厂的时候,往往还有好几年的免税政策,这些都给重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利好。

以至于到了现在,民营资本的重工业企业竟然有实力,有信心收购皇室产业的部分资产,这在前几年是不敢想象的。

“到目前为止,帝国内民间资本投资的重工企业已经增加到八十七家,其中二十三家为矿务类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铁矿的开采上。

其他基本集中在机械产品的零部件制造上。

其中的大型企业隆丰制造公司则是国内唯一的一家大型工业机床供应商!”

经济大臣郭龙云再向汇报1861年度的工业发展情况时,重点提及了民营资本在重工业领域的发展。

“未来民营资本在重工业方面的投资依旧会集中在煤炭、钢铁等有着较大盈利前景的行业,另外,经过引导也有不少民间资本开始逐步进入铁路行业,投建的宁沪铁路所需的资金由百分之二十是、由民间资本提供!”

“此外在航运产业上,民营资本发展的也较快,目前国内已经成立有大小航运企业二十六家之多,其中大部分为中小规模的内河航运公司,主要集中在珠江、长江这两条内河航线上,不过还有两家涉足海运的大规模航运公司。

其中的南洋航运公司已经拥有千吨以上的船只十六艘,大多数都是蒸汽风帆混合动力船只,开通有上海到香港、广州、天津、新加坡等海上航线。

东海航运公司也是开通了国内沿海港口以及到南洋部分港口的航线。

这两家民营资本的航运公司已经对皇室产业所属的江南航运公司形成了重大的挑战!”

江南航运公司,其前身并不是商业公司,而是军方所属的海上运输机构,不过随着国内大规模战争结束,军方后勤部门拥有大量运输船就闲置了下来,为了避免资源浪费,皇室产业特地成立了江南航运公司,并从军方手中接手了这批船只,然后进行商业运营。

主要业务是货物运输,并有一部分的客运业务,乃是目前国内的第一大航运公司。

不过后来的南洋航运和东海航运却是发展迅速,其南洋航运更是在客运领域超越了江南航运。

听着郭龙云的这些报告,林哲也是第一次对帝国这两年的工业发展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60章 久则生变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15章 公然敲诈第91章 攻城第281章 黄以典再现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92章 抽十杀一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632章 帝大系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397章 史荣椿的抉择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74章 上任设衙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2章 土匪危机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15章 公然敲诈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281章 黄以典再现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74章 上任设衙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