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惊

不管是在近代还是在后世,一艘军舰的订单都足以让那些船厂们挣破脑袋,因为不管在那个时代,大型军舰的造价都是非常高昂的(清末枭雄609章)。

这个时代的数十万圆,其价值丝毫不比后世的几个亿美元差多少。

平常帝国海军订购战舰的时候,都足以让国内的那些船厂挣破脑袋了,更不要说外贸战舰了。

帝**方在采购武器的时候,往往会把价格压的非常低廉,并不会说给制造企业留下太大的利润空间,如果是一些技术能力不强,刚涉足国防产业的企业,别说赚钱了,有时候干脆就是赔本赚吆喝。

去年淞沪造船厂第一次涉足大型军舰制造的时候,可就是最好了赔本的打算去做的。

但是外贸战舰却又是不一样了,其出售价格自然要比军方的直接采购要高一些,别看高的的价格相对于船只总价来说并算不多,但是对于船厂来说,这多出来的几万圆可就是利润啊,而战舰的价格动则数十万,而建造成本往往是固定的,这能多卖几万,那就代表着多几万的利润。

别看只是多出几万圆利润来,但是这年头的几万圆可不是什么小数目了,在这个城市工人的平均收入徘徊在七八圆左右的年代了,几万圆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了。

因此这几年,国内的几个大船厂都是对外贸战舰的订单非常渴望,就算是嫡属于海军的青岛海军造船厂,也是对外贸战舰有着极大的兴趣。

1869年年初,在太平洋贸易公司的推动下,帝国外务部的联络下,帝国皇家海军和国内的数大船厂联合邀请阿根廷的海军代表来帝国考察。

四月份,由阿根廷海军的高级将领带领的海军考察团顺利抵达上海,为了争取阿根廷海军的战舰订单,太平洋贸易公司组织了国内排名前列的多家大型船厂、主要战舰部件供应商的厂家还有海军的多位高层将领组织了欢迎酒会。

在酒会上,两国的高级海军将领是相谈甚欢,帝国海军甚至当成承诺,愿意和阿根廷海军定期互拍人员进行交流,这说是互拍人员交流呢,但实际上主要还是阿根廷海军派遣人员到帝国海军来交流学习。

毕竟帝国海军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大规模铁甲舰舰队作战经验,并且维持了一支规模尚可的铁甲舰舰队,这对于海军刚起步的阿根廷海军来说有着较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此外,帝国海军还向阿根廷海军赠送了帝国最新服役的夸父号的模型!

夸父号去年完工舾装,并进行厂家试航后,于今年三月份正式加入海军现役,虽然说这正式服役不代表着就拥有了战斗力,毕竟夸父号铁甲舰乃是全新的战舰型号,内部的构造甚至诸多子系统都和以往的战舰有所不同,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和适应,大约需要半年后才能够形成战斗力。

这半年能够形成战斗力都算是快的,这还是因为之前有了天吴号的铺垫。

帝国海军的发展自从天吴号后,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

那就是自从天吴号(八年甲舰)后,帝国的主力战舰在设计和一些子系统上都有着极大的创新,动力系统都是新研发的,同时使用的还是两百五十毫米的主炮,并开始采用全封闭式旋转炮塔。

天吴号这艘试验舰虽然1868年就正式服役了,但是海军内部进行试航和训练的时间却是非常的长,为海军提供新式战舰的各方面性能数据以及优劣区分。

所以这些新战舰有时候正式服役了,但是也不代表着立马就能够发挥他们的战斗力,海军还要进行适应性训练,寻找能够发挥他们战斗力的最佳战术。

为了彰显帝国的造舰实力,帝国海军甚至邀请了阿根廷海军登上了夸父号进行观察,这种观察也不是什么在甲板上随便看看走马观花,而是还让他们观看一些细节。

至于技术泄密这种事倒是不用太担心,诚心而论,帝国现在的造舰水平距离英国这种造船强国还是有一定的水平差距的,蒸汽机水平也还略逊于英国人一筹。

而帝国战舰和英国人战舰不一样的地方也是非常明显,不用深入内部就能够看得出来,比如说那些旋转封闭式炮塔,别人远远就能够看见了,比如两百五十毫米的后装舰炮,高度近视的人都能够看见那根大炮管。

帝国海军和英国海军的不同,并不在于一些技术细节上,也不是一些船体设计上的区别上,而在于海军战略理论上,双方的海战理论不同,从而造成了双方主力舰的一些具体区别。

当阿根廷考察团的人看见夸父号身上的那四门两百五十毫米的巨炮,一个个都是露出了震惊之色。

帝国海军并没有对这款火炮进行过多的隐瞒的,而是很大方的说:“这款1868年型舰炮,全重达二十五吨,口径为两百五十毫米,身管长度为二十二倍,威力在当代绝对是最大的!”

最近几年的主力战舰上的主炮普遍在九英寸左右,由于英国人这几年主动放弃了后装火炮,在新战舰上回归到了前装线膛炮,甚至已经是陆续撤装后装火炮,因此真正列装的九英寸、十英寸级别的后装线膛炮,目前来说全球只有帝国海军一家。

当然了,帝国方面的解说人员没有去说,这款1868年型舰炮,其不但威力大,而且造价也是杠杠的,使用大口径后装线膛炮,再搭配旋转炮塔的话,其武器系统的成本将会占到整舰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

虽然阿根廷的海军将领对夸父号是露出口水了,但是这些人也都是很明智的,这些人也都算是见过世面的,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强大的万吨巨舰。

非常可惜的是,帝国海军虽然也带着他们参观了正在建造蚩尤级战列舰的二号舰风伯号,不过现在的风伯号还没有完成船体施工,现在看上去只是一个巨大的钢铁架子而已,根本看不出什么来。

相对而言,这些阿根廷的海军对上海造船厂隔壁的淞沪造船厂正在建造中的库伦号巡洋舰非常感兴趣。

这倒不是因为库伦号巡洋舰有多么强大之类的,而是因此库伦号巡洋舰的吨位只有三千来吨,而两三千吨甚至一千多吨,这些吨位的战舰才是阿根廷海军的潜在购舰目标。

因此帝国海军的那些万吨巨舰或者是那些五六千吨的大型铁甲舰有多么好,和阿根廷海军没啥关系,顶多也就是被震惊震惊,感叹一二罢了。

同时,他们对帝国海军的镇广级小型铁甲舰也是非常感兴趣,他们来之前和来到之后,也是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收集的,知道这几年中华帝国出口的军舰之中,主要以镇广级铁甲舰改进而来的五百吨级铁甲舰为主。

不过他们虽然对镇广级小型铁甲舰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这款铁甲舰对于阿根廷海军来说,吨位过小,火力太弱,不能充当近海防御的主力使用。

来考察之前,阿根廷海军就是向太平洋贸易公司提出来了他们对新战舰的一些性能需求。

首先,他们采购的主力战舰吨位不能低于一千吨,安装的主炮口径不得低于七英寸,航速不得低于十节,能够在岸防炮的配合下,能够有效地对抗那些两三千吨的铁甲舰。

经过密集的数天参观后,双方才是进入了比较正式的交流,太平洋贸易公司也是组织了各大船厂提交了他们各自的设计。

虽然帝国海军的战舰设计一般都是由海军舰政部负责,不过这并不代表那些船厂们没有战舰设立能力了,就算设计能力弱一些的,也可以直接找那些舰政部的设计师们合作嘛。

国内的数家大型船厂提交的设计以近海铁甲舰为主,也有少部分的远洋铁甲舰,船型从一千吨一直到三千多吨的都有,价格从六万英镑一直到二十万英镑的都有。

为了争夺阿根廷海军的订单,淞沪造船厂更是直接找上了海军舰政部,通过购买设计的方式,一口气拿出了五个设计方案,而且淞沪造船厂是定位明确,那就是廉价的近海铁甲舰,没有和青岛造船厂一样,直接拿出了排水量达到两千八百吨的远洋铁甲舰,哪款设计虽然阿根廷的代表看了流口水,但是一看后面的报价,他们连直接询问细节的勇气都没有,人家的这款设计直接报价十八英镑,以阿根廷海军的每年经费来看,这种船肯定是贵了。

而青岛海军造船厂那边更夸张,他们直接把夸父级铁甲舰的设计方案拿了出来,然后略微修改了后就是推了出来,报价三十二万英镑,你把整个阿根廷海军卖了都凑不出这么多钱了。

相反,淞沪造船厂推出的五款设计虽然有高有底,但是总体上还是秉持了廉价近海铁甲舰这个方阵。

比如第一款设计,他们直接参考镇广级铁甲舰的船体设计,然后放大到了一千吨,配属前装线膛炮,航速八节。

其他的几种大多也是如此,性能最优良的第五款设计,其排水量也才两千吨,参考了帝喾号近海铁甲舰的设计,采用低干舷设计,安装了一门两百五十毫米的舰炮以及若干一百五十毫米舰炮。

阿根廷海军那边是对着帝国方面提交的诸多战舰设计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那些价格太高的被直接抛弃了,而价格太高的标准是多少?十万英镑,超过这个价格的不管性能多好都是被直接否决。

再过来是那些性能太差的也被否决了。

最后他们是在淞沪造船厂和天津造船厂提供的几个方案徘徊不定,然后通过太平洋贸易公司方面传话,他们希望分别和淞沪造船厂、天津造船厂方面进行第二轮的商谈,最好是能够和设计师面对面的交谈,以争取最优良的交谈效果。(。)

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1章 余姚林家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16章 贼军来袭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8章 营制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289章 惨胜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295章 炮台和火炮第32章 大战前夕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232章 奏折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7章 募兵买枪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274章 应对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632章 帝大系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97章 城头激战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233章 中华门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327章 倾巢而出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46章 他敢打吗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73章 设卡收税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