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储君人选

在最新的御前内阁会议上,四位皇子首次参政的消息很快就是传遍了南京,而通过电报更是传递到了更多有心人的耳中。

已经足足七十多岁的毕余同在绍兴听到这个消息后,早已经熄灭的心也是不由得活跃了起来,连夜修书数封送往南京。

毕余同只是一个已经退出帝国权力中心十几年的人了,他的关心自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不过在南京的那些高级军政要员们的关心则是要更重要一些。

比如说帝国的第三任总理大臣郭龙云,身为帝国总理大臣,文官的领袖,郭龙云的意见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这个关口里,他却是只能和几个心腹弟子门生关门说几句,讨论那个皇子在立储之争的优劣。

不过这也只是私底下讨论而已,但是郭龙云绝对不会公开表达对那个皇子的好感的。

身为总理大臣,郭龙云和当年的薛焕一样,其政治立场是非常简单而纯粹的,那就是坚决站在林哲这一边,凡是林哲支持的就是他所支持的,凡是林哲反对就是他反对的。

尤其是在立储问题上,郭龙云尽管身为总理大臣,文官第一人,但是却是最不敢公开表态的那个人。

只能是在私底下在书房里一个人喃喃自语,猜测着那位皇子能够获得陛下的青睐!

“大皇子成熟稳重,处事风范颇有仁者风范!”郭龙云自言自语着:“只是以陛下的性情,此子怕是难以讨得陛下的欢心,要不然的话,怕是早几年就立他为太子了!”

大皇子林碃,作为皇长子,受到的关注丝毫不亚于陈皇后嫡子三皇子林晔,虽然外界的大臣和这些皇子们的实际接触不会太多,但是这几年观察下来,那些军政要员们或多或少也能够了解到这几个皇子的性情。

相对于受到了江道泉早年影响比较深,有着仁德之君潜质的大皇子林碃,郭龙云反而是更看好三皇子林晔。

他看好林晔并不是因为他是陈皇后所出,乃是这个帝国唯一的一位嫡皇子。

而是因为林晔的才华和性格!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林晔在年仅十三岁的时候,一篇论述明朝灭亡的史论就是引起了几乎整个平仁堂那些皇子教习们的震惊,这篇史论其文笔,遣词用句自然是不重要,在那些才华横溢的,从全帝国里挑选而出的皇子教习们来说不值一提。

但是当时的林晔却是详细而完整了论述了明朝灭亡的一些深沉次原因,除了一些通常的天灾**、满清威胁外,还详细的论述了明朝后期文人之上、官绅一体的危害。

这些论diǎn其实并不是多新鲜,明灭亡两百年,讨论此事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但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就能够洋洋洒洒上万字,进行对明朝灭亡的深沉次原因进行详细论述,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今年十五岁的林晔,在学业上的天分绝对是超过他的两个哥哥很多,不仅仅在策论、史论这正统科目上极为出色,而且一些文化修养的课程也不差,其马术之忧,就是放在整个帝国全部贵族的年轻子弟里,那也是排的进前三的,他甚至还入选了一支马球队,长期担任主力。

艺术上,一手国画也是让平仁堂的国画教习颇为欣赏,称其虽然只学画只有区区六年,但是其所擅长的竹图已经有了前清郑板桥的两分神韵。

此外性格上也是颇有当年林哲的风采,虽然年少,但是性格却是颇为顽强和果断。

去年冬,皇室举办了一年一度马球赛事的时候,这个林晔率领马队参加善事,比赛中一度受轻伤,让当时观看比赛的陈皇后心痛不已,但是林晔却是依旧坚持继续比赛,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此事给当时有幸观看比赛的诸多贵族和军政要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而郭龙云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看着林晔率领马球队比赛的时候,彷佛又看到了当年林哲策马奔腾,然后亲自率领大军西征的场景,他们都是一样的年轻,一样的无所畏惧,一样的顽强不屈。

而和郭龙云有同样感觉的人恐怕还不在少数,帝国的军政要员和贵族们,大多都是早年就跟随林哲打天下的人。

很多还沉浸在当年追随林哲一起征战天下的人看到林晔,几乎就是看到了当年林哲的影子。

因此林晔虽然年少,今年也不过十五岁,但是其才华和性格几乎是让外人挑不出毛病来,所以在郭龙云等人的很多人看来,如果陛下要立太子,那么林晔的机会可能要高达五成以上。

如果考虑到他还是陛下唯一的嫡子,那么这个可能性就将会增加到六七成!

至于除了大皇子林碃和三皇子林晔以外,郭龙云并不认为其他的四个皇子有什么机会。

二皇子林抲,这个人平常比较低调,学业上普通,别说和才华横溢的三皇子相提并论了,就算是大皇子也要超过他,而且也没有什么比较特殊的才华,出身上也只是普通的庶子,没有林碃的那种皇长子的加成作用。

四皇子林煊,此人年纪还小,今年才开始旁听内阁会议而已,当然了,年纪一般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的是性格和才华,其性格似乎有些软弱,对待大臣们的时候,往往会有所拘谨,也许有人说这是因为他年纪小,但是反观大皇子林碃十四岁的时候,人家几乎和成年人没有什么区别了,做什么都是有模有样,丝毫看不出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人。

才华也不甚出众,至少平仁堂里的皇子教习们就没有对他有什么明显的赞誉。

因此在郭龙云看来,如果说三皇子林晔有六成机会的时候,大皇子林碃有三成机会的话,那么剩下的二皇子和四皇子,他们加在一起也就一层机会而已,至于五皇子和六皇子,年纪太小,暂时不在储君的候选人范围之内。

郭龙云这么判断,是他根据对林哲的了解。

毕竟能够决定太子是谁的,只有林,林哲看好那个那么谁就是太子!

这种情况下,大皇子林碃的成熟稳重,怕是难以获得林哲这种开国之君的青睐,郭龙云追随林哲二十几年,自诩在帝国里,算的上是最了解陛下性格的几个人之一了,以他对陛下的了解,他认为陛下虽然平日里看似和蔼,一副儒家学子眼中的仁君之像,但是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他却是认为陛下根本就不是什么仁者之君,仁、孝、德、廉等通通和陛下都是无缘的,你说他孝?外人虽然不知,但是郭龙云却是知道,自从当年太后插手立储问题,甚至煽动秘书处处长以及诸多大臣和外戚掀起内阁风波,针对自己和江道泉的时候。

陛下可是丝毫没有手软,把当年伺候太后的一干人等杀了个干净,连一个太后早年从娘家带来,伺候了几十年的老嬷嬷都没有放过,太后的娘家方家长房,被除爵,为官者也通通被革职,显赫一时的外戚方家在短短月余就是彻底败落。

而后太后更是搬进了佛堂吃斋念佛,从来就没有出来过。

如果是寻常的皇帝之类的,估计早就主动去请出来了,但是林哲却是没有!

你说他仁、说他德、说他廉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别人不知道,但是当年余胜军怎么起家的他郭龙云还不知道?可不就是靠着敲诈勒索湖州地区,才维持了起了余胜军嘛,后来进军苏南的时候,余胜军虽然没做过屠城这种事,但是也没少干过在全城查抄财物的事,帝国成立之初,在一段时间里推行非常强硬的‘剃发令’,攻克镇江、南京、扬州、北平等一系列重要城市的时候,中华军可是玩‘留发不留头’的政策。

当年不管是心向太平天国,还是说心向满清,并不愿意剪掉辫子或者束发的人不知凡几,而这些后来怎么样了?大多是死在了中华军的刺刀和子弹之下,手段之狠辣,丝毫不亚于太平军逼民众剪掉辫子,不亚于当年满清入关时的剃发易服。

剃发令一直到1860年后才逐渐不在强制执行。

又后来推行阶梯农业税,引起了诸多地主士绅的强烈反弹,先后因此爆发了多达数百次的暴`乱,当年的中华军几乎是全年保持战备状态,清剿千人规模以上的叛乱高达五十多次。

而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中华军也是杀了个血流成河,当年统一战争里因为曾国藩的主动归顺,而没有受到战争影响的湖南,在当年的推行阶梯农业税的时候,也是反抗最为激烈的省份,当地驻军至少击杀了超过万人的叛乱人士,更多的人被抓起来,然后送进了各类矿区或者去修铁路。

在处理几次大规模贪腐案件的时候,这位陛下也从来没有流过情,1874年因为帝国里的贪腐问题突出,陛下亲自督导巡警部的联合调查局以及反贪局、督察院、**院等司法机构进行贪腐严打。

当时这位陛下的指示很简单,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从速、从严!

基本就是遵循‘尽快立案、破案、结案,从严起诉、审判’,1874年,帝国查处科员级别以上官员一共六千余人,其中五千多人都被执行了死刑,剩下的基本也都是被判处无期徒刑,被送到那些煤矿啊,铁矿之类的度过余生,而且往往也活不久。

一时间,吓得不少官员辞官而去!

从这些事件来看,自己的这位陛下从来就不是什么善良之辈,而是一个真正的心狠手辣之辈。(。)

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632章 帝大系第90章 骑兵出击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17章 长兴初战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654章 火药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78章 各方利弊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52章 上海乱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426章 昆明激战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14章 自筹军费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41章 三冲敌阵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471章 穷教育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559章 句容马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75章 出兵松江第232章 奏折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37章 遭袭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635章 李平桐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7章 募兵买枪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1章 余姚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