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出兵松江

三千小刀会起义军云集松江府城下,当林哲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不得不佩服,这小刀会的首领刘丽川还真能折腾。~小,..o

在上海惨败一次后,竟然还能让他收拢三千残兵,这收拢残兵游荡附近地区也就算了,竟然还敢去打松江府。

难不成他真当自己是打不死的小强啊,不好好躲着就算了,竟然还敢大摇大摆攻打松江府!

“如今松江府危急,我军必须要立即发兵救援,不然的话不仅仅不好向许抚台交代,而且松江府被贼军所占,也会切断我们和浙江的联系!”林哲对此并没有有着太多的迟疑,很快就是做出了出兵的决定。

根本他和许乃钊的口头协议,林哲率领余胜军协防上海,不过这个协防并不是说只协防一个上海县城而已,实际上这个协防的范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从狭义来说,那就是协防上海地区,也就是上海县城一带,但是当时许乃钊也说过,依旧流窜在外的小刀会贼军也交给余胜军去清剿,从这句话来说,也可以判定余胜军的协防范围是扩大到整个松江府甚至整个苏松太兵备道地区的。

总之,余胜军协防的地区有多大,这个得看林哲根据情况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判断。

现在嘛,小刀会进攻松江府城,一定程度上已经威胁到了余胜军的军事战略,所以林哲派兵前往松江府城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这样,这一次翔之你带着第一团走一趟,再带上骑兵连以及炮兵连配合作战!”林哲看是石琅翼,郑重的交代道:

“这一次去松江,贼军虽然只有三千,但是你的第一团内也有着大量的新兵,战斗力比以往有所下降,如遇战事绝对不可大意轻敌,不管敌人多么弱小,但是要时刻谨记狮子搏兔,不可给敌人任何机会!”

林哲非常清楚,随着余胜军连战连捷,如今在余胜军内部,已经普遍形成了老子天下第一,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狂傲自信。

但是这种自信一个搞不好就会演变为轻敌。

石琅翼面色中带着激动道:“大帅放心,我石琅翼此次率军出战,必定严守军制条例,无论大小战事皆竭尽全力,断不会误了大帅的方略!”

林哲diǎndiǎn头:“嗯,知道就好,第一团里皆我余姚子弟,多是你我同乡亲族,我希望你不要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石琅翼听着这话,又是想起了两月前的泗安之战,那一战数百余姚子弟兵战亡沙场,回余姚募兵的徐言青后来对他说,当这个消息传回余姚后,那可是满县白幡,哭声震天撼地啊。

虽然他无法亲见,但是光凭想象也是知道这种场景不会让人好受的。

看着石琅翼面带沉重之色出去了,林哲略微diǎn了diǎn头,这个石琅翼比自己想象的要重情义一些,这样也好,有着他带着第一团作战,自己也就不用担心第一团伤亡过大了。

林哲一直都是非常注重减少余胜军的伤亡,因为对于他来说,每一个余胜军的士兵都是昂贵的财产,要训练并武装一个合格的士兵,至少需要六个月的训练,这个期间安家费、薪饷、额外的伙食补贴、训练的弹药消耗全部加起来,每个士兵至少要花他大约五十两银子。

这就是说死掉一个他就得损失五十两银子,更不要说还得发放抚恤金!

如果只是仅仅金钱损失也就算了,更关键的是这些士兵训练需要时间啊,就算是速成那也得好几个月时间啊,如果短时间内伤亡太大,导致余胜军伤经动骨的话那可就麻烦大了。

如此他才让石琅翼要注意控制部队的伤亡比例,别为了打个胜仗就填进去几十上百号士兵的伤亡,不值!

此外,第一步兵团有些特殊,这是一支纯余姚子弟并组成的部队。

由于中国地方广大,而各地方言众多杂乱,往往是临近的两个县方言都有所不同,这种情况在南方省份更为严重,为了避免士兵和士兵之间的交流不通畅,余胜军往往是尽量把同一个地区的士兵集中在同一支部队里。

此外余胜军招募兵员往往都固定在绍兴数县,这一次虽然逐渐扩大地区,并跑到了靠南的部分府县去尝试招募。

但是目前总体而言,余胜军的兵员主要还是来之于绍兴府,少量来源于金华府和宁波,上述诸府县里头,余姚籍将士自然是最多的,军官群体里基本清一色的余姚人,而士兵的话也至少有四分之一。

其中的第一步兵团就全都是余姚士兵。

带领这样一支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部队,而且这支军队往深了扒,里头的士兵都能和余胜军的中高级军官们扯上亲戚,同乡等亲友关系,要是死伤太多甭管是石琅翼还是林哲或者余胜军其他高级将领,恐怕都得被家乡父老指着脊梁骨骂啊!

石琅翼带着刚补充了两百多新兵,恢复了编制的第一步兵团以及第一骑兵连派遣的近百名骑兵、第三炮兵连以及一个辎重连,组成了一个临时‘余胜军西剿混成团’奔赴松江府。

该混成团拥有步兵五百余人,骑兵百人,炮兵百五十人,辎重百人,总兵力八百五十人,拥有优劣马匹将近三百匹,六磅火炮六门。由第一步兵团团长兼任指挥官。

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余胜军初建之时,还只是余姚县勇营的时候的规模。

把出征的西剿混成团送上征途后,林哲也就把注意力继续放回到了商贸区的繁杂事务当中。

对于西剿混成团的战事,林哲并不抱有太大的担心,八百多人,有炮、有骑兵有着米尼步`枪的部队如果还打不过区区三千小刀会贼军,那么余胜军也不用混了。

而且石琅翼这个人也是目前余胜军能力算得上比较突出的一个高级军官,历次战斗他的表现都相当不错,要不然这一次林哲也不会让他统军出战。

他相信石琅翼不用多久就能够给自己带来好消息的。

时间已经进入农历十月的上海越发显得凉爽,清晨走在街面上的行人大多已经披上了外套,一个个脚步匆匆为了生活而奔走,当然街头上也有诸多衣着单薄,蜷缩在墙角,面黄肌瘦的人。

自从今年初太平军占据江宁、镇江,并改江宁为天京后,太平军在苏南、苏南一带和清军展开了极为频繁的拉锯战。

夏秋两季太平军和清军在苏南、皖南地区的战争规模虽然整体上并不算大,清军建立江南大营试图围困天京外,主要还是屯兵镇江外防备太平军继续东进的同时试图反攻镇江。

双方总体来说并没有爆发数万人规模以上的战役,总体而言算是比较平静,但这并不代表着太平军和清军的战斗停止了。

相反,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役爆发,但是中小规模的战斗却是发生的极为频繁,围绕着一个个城镇、一块块小地区反复争夺。

频繁的战争让苏南、皖南地区的百姓财产、生命安全受大了极大的威胁,大量人口死于战争之中。

为了躲避战争,大量民众拖家带口逃亡,这些逃亡的人中,相当多一部分都是选择来上海这个条约港。

历史上,上海租界地区大规模人口增加就是在这太平天国时期,从原先的只有不足两万人迅速暴涨到一百多万以上。

这些来到上海地区的人口中,绝大部分都是逃亡的普通百姓,从而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同时还有大量的富商、士绅等携带大量家财逃入上海,从而为上海地区带来了充足的资金。

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富足的资金,再加上条约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再加上租界地区的政治以及军事安全保障,这些才奠定了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城市的崛起基础。

眼下这些面黄肌瘦的战争难民,日后就是上海工业大发展的工人。

林哲就算不是后来者,但是他也知道现阶段人口对于商贸区的重要性,现在的商贸区有着两千多亩的范围,从人口密度上来说已经不小,但是现有的人员依旧远远不足满足商贸区快速发展的需求。

所以对于这些逃亡到上海来的战争难民,林哲并没有和吴健彰一样充满了担忧,生怕大量战争难民的涌入对上海县城造成极大的负担。

相反林哲却是把这些战争难民看成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别的不说,如今商贸区扩大了范围,而这些新扩的地区除了靠近上海县城以及英租界的少量地区外,其他的都是荒芜之地。

从上海商贸区章程签订的第二天起,整个商贸区内就是掀起了一片建设热潮!

而这些战争难民为现今的建设热潮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让整个商贸区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同时而言,到了商贸区后由于能够获得工作的机会,使得这些战争难民活下去,从而也引来了更多的战争难民涌入上海,尤其是商贸区。

这个一个相互促进的局面,商贸区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些战争难民需要活命的机会!

林哲相信商贸区有着条约港的天然政治优势,有着长江口的地理优势,再加上这些廉价劳动力以及云集上海的富商资金,商贸区的井喷式发展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一旦商贸区发展起来,不说发展到和历史上远东巴黎那种高度,仅仅是规模比现在翻几倍,那么他也能够从中获得极大的好处,到时候一年能够收多少税?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他的余胜军将会扩张到什么程度?

对此,林哲心中是充满了期待!

不过要想靠商贸区发展起来并收取大量的税收,还是有些遥远,短时间内林哲还得想其他办法生财养军,第一个自然就是江海北关,此事已不用多说,林哲早让人恢复江海北关的办公,并聘请洋人整顿江海北关,相信效果应该不会差。

而另外一个,林哲就是把目光盯在了商贸区里的地皮上!

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603章 倾销地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318章 面圣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2章 土匪危机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47章 入城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119章 寒冬将临第47章 入城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779章 立储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635章 李平桐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414章 方德嫔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10章 出征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1章 余姚林家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520章 夏威夷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8章 营制第7章 募兵买枪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617章 出巡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46章 他敢打吗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44章 伤亡名单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569章 他们的战争(二)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395章 分兵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