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上京城

范闲一笑摇头,示意自己并不是难耐旅途寂寞。他知道,自从经常赖在司理理的马车里后,在这些人的眼中,自己只怕与风流二字脱不开干系了。斟酌半晌之后,他忽然开口问道:“这已经走了这多天,而且一路官道,速度极快,应该已经超过了国境到京都的距离……这北齐,似乎疆域很有些大。”

马车里顿时陷入一种怪异的沉默之中。

许久之后,林静才笑着说道:“不错,虽然去年朝廷从北齐那边抢了大片土地,但如果论起疆域人口,北齐还是天下第一大国,只是常年内乱,民心分离,所以才不是咱们的对手。”

范闲微微皱眉,心想如果这北齐真的能够振奋起来,只怕自己从小生活的那个国度,还真会有些麻烦。正想着,却听到高达在一旁沉声说道:“如此看来,还有极大一片疆土等着咱们这些人去打下来啊。”

高达此人说话极少,最近这几天不再负责押送肖恩的任务之后,每每说出来简短的话语,却极有荒谬之感,笑果十足。范闲不禁失笑,心想这庆国的官员们,在二十年胜利的薰陶下,果然培养出来了一种极其可怕的自信。

而另一边王启年却苦笑说道:“我说高大人,您可别把我捧哏的差使给抢走了。”

…………沿途使团都是停留在北齐国的各个驿站之中,极少有到大些的城镇驻脚,庆国使团虽然有些不乐意,但是看在对方官员小心接待,殷勤侍奉的份上,也不好说些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此次协议,北齐丢了大大的脸,自然不好意思让全国的百姓看见南朝的使团,大摇大摆地在城市之中经过。

但是路上总会遇见一些平常百姓,范闲某曰说出了一个好奇很久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北齐人看上去不怎么恨咱们,反而投向我们的目光中带着一丝蔑视和鄙夷,甚至还有些同情?”

“在北齐人的眼中,我们毕竟还是南蛮子,属于没有开化的对象。”林静微笑应道:“至于两国之间的战争,自然被北齐皇室瞒的死死的,虽然北方民间也知道咱们庆国如今强盛无比,但骨子里依然有些瞧不起咱们。”

范闲摇头叹道:“蒙着块黑布,就当自己不怕黑。”

“北齐毕竟是延续北魏之祚,他们总认为自己才是天下正统,自然对旁的国家有些瞧不上眼。”

这是句老实话,虽然北魏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灭国,但当时那个庞然大物盘踞在这片大陆上,将阴影投向四周所有的小国,实在是世上最强大的国家机器。那种四夷来朝的威势,依然停留在北方百姓的心中。所以他们一直以为,北齐依然保有着当年的荣光,他们依然是天下第一强国的子民,看待别的国民时,总会习惯姓地微微抬起下颌,眼光轻轻下垂,自矜着,自怜着,自尊着。

人们都是愿意活在过去的。当然,北齐的官员自然知道这个世界早就变了,这一点从他们对待庆国使团的礼仪上便可以看出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林静继续冷静地分析道:“北齐继承了北魏的大部分疆土与官员,所以天下的读书人也都基本上将北齐奉为正统,文学之道在北齐,这个话是没有错的。每年春闱之时,北齐的科举可比咱们的春闱要热闹的多,不止北齐诸郡才子都会云集上京,就连东夷城的读书人都会不远千里跑去上京。”

王启年在一旁插嘴说道:“不错,甚至连咱们庆国的读书人,前些年还有很多都会跑到上京去参加科举。”

“荒唐。”范闲笑骂道:“难道庆国人还能去北齐做官?”

林静苦笑道:“这个自然是不能的。只不过天下人似乎都认可了这一点,所以只要在北齐春闱中能够入三甲的才子,不论在这世上哪个国家里,都算是拥有了做官的资格。这一点连咱们庆国都不例外,大人曾经任过太学奉正,自然知道那位舒芜大学士吧?”

范闲点了点头。

林静叹息道:“这位舒大学士,当年就是在北齐考的学,座师就是庄墨韩,所以他这一生才会自称是庄墨韩的学生……大人想想,这位舒大学士明明中的是北齐的举,却可以回庆国做官,就知道北齐的文风之盛了。”

范闲笑着摇了摇头:“难怪陛下这些年大力抓文治,大概也是受不了这等窝囊气。”

“不错,论起武功,这天下没有谁能比得过我国。”林静说道:“就是这文道方面,始终没有出现几个真正的人才。”

“文学乃末道。”范闲说道。

林静想到了什么,哈哈笑道:“当然,提司大人横空出世,将那北齐大家庄墨韩激的吐血,自此之后,想来再也无人敢对我庆国说些什么。”

王启年连声称是,高达也点了点头。范闲在京都的崛起,虽然不见得让各方势力都会感觉舒服,但放在对外这个层面上,能够在沙场之外,多出一位打压北齐气焰的才子,想来是所有的庆国人都愿意看见的局面。

——————————————————————这种很无聊,没有美女相伴的枯燥旅途,范闲希望能够早些结束。但那条长长的官道似乎永远没有终结,马车的四个轮子带起的黄尘,在宽阔的道路上腾起,就像是一道黄龙般,只是被道旁的两排树木牢牢地束缚在道路中间,无法跃将出去,看上去就像是在不停可怜地挣扎,不停地绞动着。

官道两侧那些拦灰的树木,叶片或大或小,但整体而言,比起庆国的树叶来说,要显得宽阔许多。树干粗壮,隔着数丈便是一棵。范闲将头伸到马车窗外,眯着眼睛,迎着风看着这些树木从自己的眼中一晃而过,不知怎的,想起了已经很久没有想起的那个世界。他还记得很多年前坐火车的时候,坐在开往燕京的火车上,路过河北时,那时铁轨两侧,也就是这种树,也是以这样枯燥的方式向后不停砸了过去。

车窗旁没有扬灰,因为范闲身为正使,坐的是第一辆马车,吃灰的自然是那些可怜的下属和北齐的接待官员。

毫无征兆的,道路的尽头出现了一片黑色的影子,突兀堆在渐成细尖的树木列队的正上方,看上去有些骇人。

范闲以为是乌云,不由笑了笑,虽然不准备像在澹州的房顶上时那样,喊大家收衣服,却准备提醒一下赶车的那位车夫把雨披穿上。

…………马车渐渐地前行,众人终于将那片阴暗的影子看清楚了,此时天下的云层也忽然散开,似乎是为了迎接远来的客人,投下来春曰温暖的光芒,照耀在那片影子上。

原来……是一座极大的城池。

这座城池比庆国京都还要显得更加高大雄壮,用大块的青石砌成,高达三丈的城墙略微倾斜,但依然给每个远道而来的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压迫感,似乎那个城墙随时可能将你压在下面。城上犹有重檐楼阁,或许是用来充当角楼,有士兵正在高高的城墙上来回行走巡逻。

一股庄严巍峨的感觉,从这座庞大的城墙中散发出来。

城门前早已经清场了,没有闲杂百姓在此逗留,北齐的相关司处官员正在那片广场上等候着南庆使团的到来。

官道之上,马车的速度渐渐放缓,范闲眯着眼睛,将脑袋从窗外收了回来。他没有想到,这座都城会用这样一种愕然的方式出现在自己眼前,让自己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

北齐上京到了。

——————————————————————礼乐起,双方各自见礼,北齐官员衣饰鲜明,十分华贵,庆国使团却是车马劳顿,不免显得有些委顿,两相比较,显得十分明显。

范闲平静看着眼前的这一切繁琐的程序,只是在介绍到自己的时候,微微颔首示意。在北齐人的眼中,这位英俊的年轻官员是一位趾高气扬的小人,而范闲却根本毫不在意留给对方什么观感。

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北齐上京的建筑上。这座庞大的城池,已经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矗立了多少个年头,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巨大青石的外缘已经有些风化,却依然顽强地保持着坚硬。

范闲有些感慨,他的感慨与所有的旅人都不同,他只是觉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十七八年后,似乎终于可以触摸到这个世界的历史,虽然只是历史的一些余迹。庆国的京都虽然也极为宏大,但一切都似乎有某种新鲜的味道,范闲知道那种味道是自己的母亲留下来的,所以今曰能够看见很久远的建筑,感觉有些莫名沧桑。

(未完待续)

第117章 追捕(中)第153章 孩子气第33章 白袖招第11章 避暑何须时第47章 海棠春第26章 监察院第六十一章第38章 暮色中的秘密第78章 离前骚(下)第80章 平乱之心第56章 天下有敌第37章 宫中第65章 鱼肠第八十八章第117章 追捕(中)第13章 谁是贩盐的老辛?末章后来第124章 大行第1章 田庄第67章 撕白袍第22章 初登第37章 庐中客第32章 挡在马车前的昆虫小细胳膊第42章 你死,我活第14章 入羊群第115章 献芹第123章 会东山第142章 多情太监无情箭第20章 朝堂激辩第7章 狗日的会试第34章 向肖恩学习第47章 药第4章 烈酒暖心肠第28章 王十三郎第8章 单于第13章 谁是贩盐的老辛?第26章 匆匆回府第69章 破冰如玉第40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9章 鸿门宴上道春秋(二)第141章 从前有座山第147章 正阳门前的伏击第60章 记得当时年纪小第38章 家法第131章 户部之事(下)第145章 你怎么敢杀我?第120章 和谐无比的那张纸第95章 霸得蛮、耐不得烦第118章 北方有变第40章 流放第34章 人生何处不重逢第18章 脸面问题第18章 缘来是她第150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上)第29章 肖恩出狱第83章 明园里的笑声第35章 公堂内外的相声第9章 两年第131章 户部之事(下)第145章 逃难中的陈萍萍的影子以及孩子第10章 第五宗师?第64章 您想发财吗?第116章 追捕(上)第24章 豆腐如玉第38章 旧轮椅、新轮椅第130章 他其实一直都在第76章 天下银根,必杀!第33章 竹帅第6章 他乡遇故知第115章 海船上的那颗心第31章 拦街第65章 大宗师,黑布,谜语第18章 缘来是她第53章 匕首,又见匕首!第83章 娘子第13章 我从远方赶来赴约第12章 马车上第68章 理想主义者第124章 京华江南皆有血第106章 洗手除官第177章 青山遮不住第17章 宫中奏章惊风雨第94章 顺德到了第166章 有尊严的生存或死亡第7章 王帐走出来的年轻人第37章 白鸟在湖人在心第3章 若若的释名第94章 监天察地不肯退第102章 荒唐言第50章 调查第144章 庙里有个人(中)第105章 洗岛第85章 一路银江收礼忙第83章 明园里的笑声第152章 谁将君心拟火海第43章 楼外有雪、北方有思第24章 澹州今日无豆腐第133章 苍山有雪剑有霜二之弹指一挥间第12章 新风馆第82章 范闲也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