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换将

第197章 换将

青灰色的砖瓦,层层叠叠,构筑出一个肃穆庄严的秦宫。

又是那处熟悉的殿宇。

秦王政穿着舒适的常服,坐在榻上,一如既往的在手中握着一卷简牍,正低着头,注目观看。

仿佛他随时随刻,都在考虑着国家大事。

赵高站在旁边,垂手侍立,随时等待王者的吩咐。

赵佗走到殿前,见里面的赵高对他微微摇头。

他会意一笑,忙恭敬的站在殿前等候。

秦殿之中,未得召见,不得入内。

良久,秦王政才抬起头,看向侍立在殿前的人影。

这小子又长高了一点,再过几年,就能到八尺了吧。

秦王政心中微动,脸上露出笑。

“是赵佗啊,进来吧。”

“唯。”

赵佗恭敬应声,着袜入殿,趋步上前,走到秦王政榻前,行礼相拜。

“臣赵佗,拜见大王。”

“呵呵,赵佗啊赵佗,你在魏地做的好大的事情,立下的功劳,真是让寡人惊讶。”

秦王政开口,话中带着淡淡的夸奖。

赵佗忙道:“臣之所以能得微末之功,皆依赖大王神武英明,顺天命而伐魏。战场之上,也是王将军指挥有方,且士卒用命,故而才能势如破竹,让赵佗在魏地取得胜利。”

“王贲上书,说尽了你的好话,什么练兵有术,用兵有方,告诉寡人说你未来有成为大将的资质。而如今,伱又在寡人面前,说王贲的好话。你们这些人啊……”

秦王政笑着摇头。

赵佗尴尬一笑,心中却默默赞了王贲一声。

王将军,耿直啊!

然而下一秒,随着秦王政的那句话一出来,赵佗的脸就变色了。

“王贲既然说你有成为大将的资质,你在那魏地也算作为主将打了几场胜仗。那寡人就来问问你,对于接下来即将开始的伐楚之役,你有何看法?”

卧槽!

赵佗嘴里发苦,没料到秦王政会以此事来问他,这可是个棘手的问题啊。

我对接下来的伐楚之战有什么看法?

我自然是希望换了李信,让王翦老将军来啊,再派个六十万人上战场。

ωωω◆ttκд n◆C〇

最好再把留在淮阳的昌平君也给撤换下来。

这样一来,伐楚之战肯定稳。

但赵佗不敢这样说,在如今举国皆骄的情况下,能说这些话的人不是耿直的忠臣,就是脑子里缺一根筋的傻子。

傻子徒惹人厌,忠臣一般也很少有好下场。

赵佗脸上挤出一抹笑,拱手道:“臣以为,有大王与诸卿在朝中决策,李将军在前线亲自指挥,携翦除魏国之威,兵伐分裂之楚,此战定能得胜。”

秦王政脸色一板,道:“你这赵佗,尽捡好听的说。寡人问你,自然是想听有用的东西,你也上战场很久了,对于此番伐楚,是否有什么好建议,尽可说来听听,也让寡人知道,王贲那些话到底是真是假。”

赵佗愣了一下,见秦王政是认真询问,而非只想听好话,便明白这位大王是想考验赵佗在战场上学到的东西,看一看他是否真的如王贲所说的,有成为大将的资质。

如果说上一次秦王召他问对,是问的天下大势和战略方向。

如今,则是落到实处,考察他赵佗对于这场战争的具体意见。

赵佗心动了,眼前可是他建言的一个好机会。

当然,如何建言也是有讲究的。

换将增兵之说肯定是不行的。

李信为将,带兵二十万,这是定好的计划,也是秦王政心目中需要的兵力和人选,是绝不可能改变的。

至于昌平君,赵佗更不可能谈及。

在那件事发生之前,昌平君就是秦国的大忠臣,也是当今秦王的血缘之亲。

如此人物,是他赵佗能诋毁的吗?

至于具体的进军路线,如何安排指挥,更是主将的事情,连秦王都不会进行干涉,更别说是他一个小小的赵佗了,在战略规划上更没有发言权。

所以赵佗此番只能另辟蹊径。

他心思百转,既不想说实话惹怒秦王,又不想失去这个进言的好机会。

终于,赵佗找到了一个盲点。

他大着胆子问道:“臣斗胆请问,不知大王此番为李将军准备的副将为何人。”

秦军主将之下,一般会根据兵力分设诸多裨将军,统率下面的校尉。而在这些裨将军中,会有一人权重相对较大,作为主将的副手存在。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在主将决定分兵进军时,能有一人统率其他裨将军,进行相应的部署。

若无这位副手的存在,那其他裨将军皆是同一级别,爵位也相差不多。凭什么分兵时就要接受你一个同级的指挥?那样难免会引起纠纷。

副将的权力比其他裨将军要大,其提出的建议,往往会让主将认真考虑。

王翦灭燕时,其副将就是辛胜。但辛胜和王翦一样都是稳妥性子,其光辉难免被李信和羌瘣抢走,倒是显得存在感不强。

听到赵佗这话,秦王政雄鹰般的眸子眯了起来。

这小子,问了一个角度刁钻的问题。

他淡淡道:“蒙恬。”

蒙恬!

赵佗倒吸一口凉气,果真如此。

中郎将蒙恬!

他赵佗在秦宫当中郎时候的老领导。

赵佗之所以惊讶,倒不是说蒙恬此人没有能力,在历史上,蒙恬北却匈奴七百余里,麾下统领着数十万大军,声威震于北疆,在整个秦朝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将。

但那是以后,现在的蒙恬虽然熟读兵书,父、祖皆为名将。且有左庶长的高爵,位居中郎将一职。但他实则从未上过战场,沙场征战的经验甚至还没有赵佗多。

且蒙恬比李信还要小几岁,这样的人来当李信的副将,然后去灭楚国。

这种灭楚组合,赵佗光是想想就头皮发麻。

他知道秦王政之所以这样做,多半是想任用一批郎官出身的青壮将领,用以取代王翦、杨端和、辛胜等老将,要为秦军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削弱那些老将的权威,避免出现功高震主的局面。

放在普通战事中,本来也没什么,但在灭楚时做这种事,就有些儿戏了。

一切,都是因为骄傲作祟啊。

眼见赵佗面色变换,秦王政皱眉道:“怎么,你认为蒙恬不行。”

事到此处,赵佗也不得不迎难而上了。

他咬牙道:“赵佗曾在蒙中郎将手下任职,自然知道中郎将乃是天生的将才,又有家传兵学,未来定是天下名将。”

秦王政点头,蒙恬是继李信之后,他最为欣赏的少壮派将领,能力肯定是有的。

但赵佗话音猛然一变,大声道:“但臣亦听闻吴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且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有李信将军为主将,此番伐楚自然无碍。但副将若是选择一老成持重的战将,那就像在老虎身上插上一对翅膀,此战更是能事半而功倍,越发的稳妥。”

秦王政皱了皱眉,虽然赵佗没有明说,但其话中的意思不外乎就是说蒙恬没有上过战场,能力恐怕不行,会让此战有风险。

让他谨慎考虑,不如选个老将来辅佐李信。

秦王政也曾考虑过灭楚的难度。

如今的楚国早已大不如昔,不仅内部分裂,其军队战斗力也下滑严重,去岁王贲夺取楚国十多座城池就是明证。

王贲数万之师就能打的楚军丢盔卸甲,他秦王政一次派出二十万大军,岂不是能吓得楚王屁滚尿流,灭楚小菜一碟。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李信是沙场宿将,在灭赵、燕之时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那种勇往直前的锐气深得秦王政赏识,简直就是新一代的秦国战神。

有这般人物带队,秦王政灭楚之心爆棚。

此战的副将是谁,其实并无所谓。

秦王政之所以选择蒙恬,其实是希望李信带带他,让蒙恬学点战场经验,日后成为他秦王政的肱骨战将。

不过赵佗那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也是有道理的。

让秦王政略微动容。

是啊,战争乃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关乎一国的生死存亡,不能等闲视之,用一老将来辅佐李信,确实更加稳妥。

蒙恬,毕竟没上过战场。

秦王政随口问道:“你既然觉得用老将来辅佐会更加稳妥,心里是否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赵佗点头道:“臣确实觉得有一人,比蒙中郎将更加合适。”

秦王政怔了怔,他本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赵佗还真回答了。

这是完全不智的行为。

不管赵佗心中的那人是谁,哪怕是杨端和、辛胜,甚至是王贲这种灭国名将,都绝对会让蒙氏一族觉得很不爽。

相当于指着蒙恬的鼻子说,你小子不如那人。

一旦传出去,哪怕蒙恬性格再好,也会被得罪的死死的,属于当众嘲讽了。

这样的做法,不太像是赵佗平日的处事风格。

就连一旁侍立不语的赵高,也不由眼皮直跳,他虽然因为范义之事,心中恨上了蒙氏,但也不敢这样在秦王面前贬低蒙恬。

这赵佗今日是把脑袋撞墙上了吗?

莫非我赵高看错了,此人怎么会做这么愚蠢的事情。

此番说话不仅会得罪蒙氏,甚至在秦王心中,对赵佗的评价恐怕都会降低不少。

秦王政面色不愉,但他的好奇心也到达极点,将一直握在手里的简牍往案上一扔,头颅往前微微倾斜,问道:“赵佗,你说的那人,是谁?”

赵高闭上了眼,他觉得今日的赵佗真是蠢死了。

然而下一秒,随着赵佗说出那人的名字,赵高双眼猛睁,愣愣的看着前方的少年。

秦王政更是面色古怪,似笑非笑。

“你说……蒙武?”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感谢书友毅然亦然的打赏,和各位书友的投票的支持,谢谢!

(本章完)

第205章 楚动第326章 赵佗如龟第364章 进退两难第35章 袍泽第28章 落户第539章 虚虚实实第752章 项不更第805章 仪式第444章 舌压诸将第814章 赏不逾时第140章 进身之阶第511章 书同文字第17章 高佗第84章 破城第589章 头曼求婚第744章 文脉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383章 刘项潜龙第780章 搏象第682章 审问第282章 将门第405章 徙民之策第372章 江东之变第221章 选择第678章 确认第233章 解救第494章 反对婚事第755章 全都要第39章 军营第72章 短兵第680章 伤势第266章 吕氏淑女第628章 赵佗算账第785章 散盟第759章 梅氏第830章 名与器第834章 帝崩第449章 我答应第172章 立威第546章 秦军出塞第19章 公主第140章 进身之阶第814章 赏不逾时第779章 阵战第454章 司马杀招第68章 善后第701章 张苍第399章 何以家为第504章 黑龙币第234章 寿春城第315章 郦生使齐第594章 匈奴勇士第828章 帝迎第456章 滥竽充数第554章 骑兵对决第389章 秦宫赐爵第85章 追击第692章 辽东第329章 魂断睢水第488章 舌战群儒第384章 馈书韩信第368章 将勇者胜第465章 箪食壶浆第649章 秦皇封禅第348章 项燕熊启第206章 秦楚宣战第594章 匈奴勇士第210章 对手第478章 三王入朝第267章 兄弟第768章 粮食第830章 名与器第770章 内乱第203章 娶妻第145章 战城南第787章 诅咒第226章 下蔡第389章 秦宫赐爵第466章 砲轰临淄第747章 攻策第327章 火牛冲阵第723章 核心第830章 名与器第699章 储君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463章 君子之殇第525章 祸水北引第645章 天命之说第468章 烹了郦生第231章 云中君第311章 夜破齐营第655章 急不可耐第733章 噩耗第1章 赵国余孽第513章 不给儒家第516章 信口雌黄第548章 武刚车阵第458章 兵者势也第181章 城降第493章 赵佗加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