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燕王归来

这一日,代城城外。

近两万代国士卒列成方阵,向北站立。

旗帜猎猎,迎风飘扬,一杆杆戈矛竖立,远远看去如同一片金属森林。

代国之王赵嘉,立在他那威武的战车上,带着代国的一干重臣,于风中站立,等候着来自北方的“客人”。

“代城有军两万多人,若是将高柳、安阳、平邑等地的士卒一起聚集过来,大概能起士卒四万左右。匈奴兵纵使不多,但只要能有个数万人,两者相加就能得十万大军啊。”

“秦国刚出动六十万大军伐楚,此番秦王派那赵佗伐代,恐怕只能出几万人吧。”

陈馀压低声音,将自己所得的情报告知张良等人。

作为友邦之客,一起对抗虎狼之秦的亲密盟友,他们在代地颇受礼遇,如今所站的位置,处于代国诸位臣僚的侧边。

听到陈馀的话,公孙信点头道:“陈君所言是也,若真有燕人于中间撮合,代国和匈奴联手,其士卒数量不逊于秦军,吾等未必没有胜算。”

张良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回首打量了一眼后方站立的代国士卒,这才摇头道:“前几年赵国灭亡,赵嘉率宗族数百人,收拢万余赵军于代地,同年便遭遇大饥,只能军屯上谷,靠着燕人襄助方才熬了过来。”

“这两年代地农事虽有起色,然燕国已灭,秦军虽未出兵代地,却断绝了代人向外的贸易,代地粮草缺乏,自身勉强能够供给。尔等只看到这代城中有两万士卒,却未看到他们面有菜色啊。如此乏食之卒,安能敌虎狼秦军。”

说着,张良自先叹了起来。

陈馀面露不悦道:“子房安能长秦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代兵纵使孱弱,不还有匈奴么。”

“匈奴……与之同谋,不过自取祸患。”

张良眼中闪过鄙夷,作为五世相韩的名门贵族,他对于北方的那群蛮夷从来都没有好感,更无信赖之意。

陈馀眉头一挑,自从横阳君韩成不在之后,缺少了这个中间人,他和张良之间,总有些不对路。

如今眼见对方如此鄙夷自己的看法,陈馀心头火起,立刻就要再开口怼回去。

公孙信眼见两人快杠起来了,忙打圆场道:“两位勿要再言,匈奴之事,还是等燕王来了再说为好。你们看,那不是来了吗!”

随着公孙信伸手一指,果然就见北边烟尘滚滚。

先是阵阵马蹄践踏大地的声音传来。

紧接着,循声望去的张良,便看到了那烟尘滚滚中,上千着皮衣、踩皮靴,头戴尖帽的匈奴骑兵来了。

这些匈奴人嘴里发出长啸,模样怪异。

在张良眼中,这些异族不像是人,更像是某种人形的野兽。

代城外的两万代军也出现一片骚动。一些士卒面露惊惧,另一些士卒眼中则有憎恨之意,紧紧握着手里的武器。

好在代王嘉出面约束,并未引起大的动乱。

片刻间,一千匈奴骑兵便纵马驰到代军阵前,或许是见代军人多势众,且严阵以待。

这些匈奴骑兵虽然嘴里发出啸声,但实际上还是颇为老实,在其千长的约束下,并未作出过分的举动。

张良暗暗点头,这大概是代王嘉让军队在城外摆开战阵的缘故,便是要给这些匈奴人一个下马威,将其震慑住。

匈奴骑兵停在代军百米外,从中间分开,让出一条道来。

一辆马车在驷马拉扯下,缓缓行来。

张良眯着眼,看到那驾马的御者后方,是一个带蓬的车舆。随着马车行至代军阵前,御者勒马停步,车舆中缓缓走下一个人影。

因为离得远,看不清这人的容貌,但见其身材佝偻,满头白发。

“这就是燕王喜吗?”

张良暗暗吃惊。

这时,代王嘉已经下车,与身在代城的燕国太傅鞠武一同上前,迎接那老者。

张良等人也立刻跟了上去。

“赵嘉见过燕王,数年不见,大王风采依旧啊。”

代王嘉笑着恭维,看着眼前满面风霜,身披皮裘的燕王喜,他很难将其和当初那位执掌万乘之国的燕王喜重合。

但其容貌,却又实实在在是当初在秦军灭掉燕国时,失踪的那位君王。

“代王勿要多言,先给孤准备些吃食再说。”

燕王喜眼中泛着绿光。

他一张嘴,满嘴乳酪的酸臭气喷涌出来。

张良离得不远,顿觉空气中有酸风扑鼻。

代王嘉脸色猛变,后退一步,嘴里喏喏道:“还请燕王随寡人入城。”

……

半个时辰后。

代国王城的宫殿中。

代王嘉坐于上座,燕王喜居于旁侧,正食用着金黄的黍米饭。

殿中案几后,各坐有代国的诸多公卿臣僚,以及张良、陈馀、鞠武等外邦友人。

“匈奴单于答应助尔等代人抗击秦国,然需要尔等奉上粮食五千石、珠玉十车、女子一千人,在击破秦军之后,一切战利品,匈奴占有九成……还有代国将让出高柳以北的土地,尽属匈奴所有。”

燕国太傅鞠武站起来,正式宣布匈奴单于答应襄助代国抗秦的条件。

此话一出,大殿之中一片倒吸凉气之声。

张良勃然变色。

不仅是他,就连一向愿意促成此事的陈馀,也忍不住骂了一声:“蛮夷贪婪。”

还未等代王嘉回话,大殿之中便有一个赵氏年轻人站起来,高喊道:“代王,此事绝不可答应!”

“我赵氏自古皆以雄武强势立于天下,纵使昔日智伯水淹晋阳,秦军兵围邯郸,我赵氏也从未屈服过!”

“秦人纵是虎狼残暴,终与我赵人同为诸夏子民,与我赵氏同是伯益之后。吾等安能自叛冠带之荣,为胡人鹰犬!”

随着这赵氏年轻人开口,殿中各种附和声不停响起。

“然也,昔日武灵王破林胡、楼烦,开辟疆土,何等豪迈。我赵国良将李牧,十余年前大破匈奴,杀其十万骑,何等雄烈!”

“今日吾等岂能为了苟存而向胡人稽首,贡礼求救,此等行事,安是赵氏子孙所为!”

在那阵阵叫声中,代王嘉面色阴晴不定。

就在这时,一道阴恻恻的声音响起。

“待到赵氏为秦人所灭,所有的代地城邑都为秦之郡县,所有的女人都为秦之隶妾,所有的珍宝皆为秦人玩弄,所有的粮食都为秦人所食。就连尔等的头颅也将被秦人砍下来,成为他们升爵的功勋!”

“届时,秦灭代地,尔等如今所吝惜的东西,包括尔等的头颅都将为秦人所有,连你赵氏的社稷都将为秦所灭,祖宗先王再无血食祭祀,这便是尔等赵氏子孙所为吗?”

燕王喜站起来,伸出舌头舔走嘴唇上的黄色黍米,用那双阴鸷的眼睛,扫视着被他话语震慑的赵氏年轻人。

“区区粮食、珠宝、女人……甚至是土地又算得了什么!”

“若是没有胡人帮忙,这些还不都是秦人的?只有打败了秦人,这些才是属于你们的啊!”

“而且这点东西又算得了什么,孤已经答应了匈奴单于,只要匈奴能为孤光复燕国,孤愿意将北边的疆土尽数给予匈奴,并且年年纳贡,世代不停,与孤的条件相比。尔等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燕王喜厉声呵斥,脸上皱纹尽数伸展,如同菊花在绽放。

诸多赵氏之人被燕王喜身份和言语所震慑,一时间竟无人反驳。

张良却暗自鄙夷,这老燕王说的话有问题。

如今燕国已经灭亡了好几年,燕国故地尽数被秦人占有,他燕王喜除了鞠武等几个死忠臣子外可谓是一无所有。

匈奴愿意为他出兵复国,不过是看中他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是任何条件都能接受,因为燕王喜承诺给胡人的,本就不是他现在所拥有的东西,空口许诺自是随便说。

而代国如今要给出的,却是实实在在属于自己手中的东西,两者之间还是有略微的差异,怎能一概而论。

不过张良没有开口,毕竟燕人口中说出的胡人条件虽然苛刻,却又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一次匈奴是愿意真心帮忙了。

“匈奴不愿南方之地合一,故而愿意为吾等出兵击破秦军,甚至为吾等恢复旧国,与秦对抗。这可是孤和鞠太傅向匈奴单于劝说了整整数年时间,方才求来的机会,若是拒绝,那天下之间,尔等就再也找不等能与秦对抗的敌手,只能坐等灭亡!”

燕王喜年岁虽老,却声音凌厉,颇有咄咄逼人之感。

代王嘉忙道:“燕王息怒,此事事关重大,且让吾等商议一二。”

燕王喜眯着眼睛,道:“既如此,代王便好好考虑吧。是等着被秦人所灭,社稷血食尽数亡佚,你赵嘉也成为秦人囚虏好呢,还是跟随孤一起与匈奴联手,继续做一国之王的好。”

说着,燕王喜迈步向殿外走去。

鞠武站起来,向代王嘉赔罪之后,也连忙跟了出去。

片刻之间,殿中就只剩下代国的赵氏宗族和张良等人。

“大王,吾等不能为胡人走狗啊。”

赵氏的年轻人再次开口。

代王嘉幽幽一叹,道:“秦军将至,吾将坐等灭亡乎?”

他的目光扫视殿中,扫过张良身上时,心中一动。

“子房,你乃韩相之子。孤曾听闻你颇有智谋,之前袭杀齐相后胜之事便是你所谋划。此番秦军兵临,不知你可能为孤谋计。”

张良愣了下,他略微思索后,道:“代王若是不愿与匈奴联手。想敌秦军,恐怕只能从其主将赵佗身上入手。”

代王嘉摇了摇头:“赵佗之事,还请相邦说说吧。”

听到呼唤,代相赵敬站起来,苦笑道:“据吾等所知,赵佗此子乃昔日平阳君庶孙,其父祖皆为赵之忠良,此子本应为我赵国良将。可惜其父为李牧之事劝谏,被赵王和郭开所杀,其宗族散去,此子便不知所踪。不知何故进入了秦国,在数年之间成就这般事业。”

“我之前入秦时,也曾想过说动赵佗,使其在秦王面前为吾等美言,以存赵之社稷。”

“然此子故意避开吾等拜访,再加上秦王以其为伐我代国的主将,这赵佗恐怕是嫉恨其父之仇,吾等难以将其说动啊。”

听到这话,张良还没回应,代王嘉自己就长叹起来。

“呜呼,赵之亡,皆乃先王不明也!”

“若非先王为倡后所惑,废寡人太子之位,而立赵迁竖子,我赵国安能有今日之境地。”

“若寡人继位为赵王,有良将李牧为帅,统领赵国精兵,岂能让秦人得进邯郸一步。寡人若为赵王,必杀奸贼郭开,安能有其祸国之事,赵佗之父不被郭开所杀,赵佗也必定效力于寡人。”

“届时,寡人有李牧和赵佗这等良将守卫国境,同时结好燕、魏、齐、楚,定能与秦国抗衡,绝不至于今日之绝境啊!”

“呜呼,恨寡人不得为赵王!”

代王嘉仰天长叹,泪水滚落,场景十分悲凄。

张良叹着摇了摇头,他没想到秦将赵佗还有这般身世,父母被赵王迁所杀,这等仇恨,还真不是轻易说动。

就在殿中诸人无计可施之时。

“吾有一计。”

陈馀猛地站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张良,眼中闪过一抹嫉意。

刚才代王嘉称呼张良时,说刺杀齐相之事是张良谋划,这让陈馀很不爽,那事情难道不是自己挑的头吗,怎么功劳落到张良头上了?

此时,见到殿中有人站起来。

代王嘉愣了一下,此人他也认识,乃是赵国公乘氏的女婿,魏地名士陈馀,一向被称作儒侠。

他忙问道:“陈君有何计策?”

陈馀淡淡一笑。

“秦将赵佗虽然难以说服,但尔等同为赵氏血脉,若是仔细搜寻,想必也能找出接近赵佗的人吧。只要找到接近赵佗的借口和机会,只需一剑便可将其刺杀!”

“赵佗乃秦军主将,只要他一死,则秦军必定大乱,代王可趁机率军攻袭,说不得便能一举大破秦人,解除此番代国之危!如此也不用再向那贪婪的胡人求助。”

陈馀此话一出,顿时众人皆惊。

张良眨了眨眼,看着一旁满脸自信的陈馀。

这人怎么总是想着刺杀?

第366章 秦楚决战第127章 范义第257章 公主忧第818章 项籍第359章 兵进淮阴第524章 全面战争第455章 技击之士第790章 睡觉第274章 战争将至第49章 斩将第592章 万事俱备第728章 战略第34章 入伍第687章 势力第843章 权力第844章 事变第189章 宁陵君第364章 进退两难第43章 阅兵第595章 狼王抉择第319章 项渠之谋第481章 六王伏辜第280章 谣传楚都第624章 始皇乱政第54章 升爵第779章 阵战第710章 朝鲜第193章 魏亡第91章 父子第682章 审问第318章 兵临睢水第602章 包抄头曼第563章 贵女抉择第250章 铚邑第239章 公子启第467章 死即五鼎烹第180章 袭战第229章 喜报第528章 皇帝交心第195章 归诏第574章 叛秦者死第83章 甘棠第37章 与子同袍第591章 半渡而击第674章 囚禁项籍第149章 张耳第828章 帝迎第155章 荥阳第7章 秦军大营第726章 物理第614章 满朝谄媚第361章 四面楚歌第368章 将勇者胜第268章 咸阳之惑第359章 兵进淮阴第829章 列侯第410章 赵佗赐氏第198章 李户将第359章 兵进淮阴第230章 橘子第533章 上将军第817章 刺佗(下)第532章 陈平入幕第760章 羽弟第156章 城下之战第234章 寿春城第255章 屈明献策第675章 惊弓第107章 扶苏第202章 白氏女第530章 火烧西南第523章 少府良策第486章 风波将起第411章 秦王震怒第816章 刺佗(中)第485章 老匹夫第422章 以强凌弱第214章 李信策第720章 还都第69章 高渐离第157章 冲杀第807章 抽薪第750章 内斗第811章 口音第610章 分配地盘第388章 献捷咸阳第140章 进身之阶第196章 骄心第719章 皇家第769章 一秦敌十越第298章 李由练兵第4章 荆轲第404章 剑指秦律第217章 淮阳第494章 反对婚事第840章 相薨第605章 战争斩获第758章 赐子爵第779章 阵战第351章 东征伪王